赏析-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 影评

奔跑中——浅析《罗拉快跑》中元素火红的头发,快节奏的奔跑穿梭,干净利落的办事能力,一个类似游戏的赛次命运,三种态度三种选择和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导演将相同的事情完美的展现给观众,摄影机那经典的跟镜头的应用,生动而不乏沉稳,活泼而不失内敛。
这些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紧凑的影象气质,整部影片就像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一. 影片中的视听手段《罗拉快跑》从开头俯视又运用推镜头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模仿主观镜头把镜头切到红色的电话上引出故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情,这种快节奏的开场给本篇垫定一个紧张的氛围,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以及快速剪接,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flash动画,照片蒙太奇,竭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气息,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占尽所有镜头三分之二的罗拉奔跑的移动镜头,大升大降,使整部电影在视觉上极富冲击力和视觉力,使整部电影都处在一个动势。
在节奏上,突出一个快字,凌厉,不拖沓。
演员的表演也与这种风格相益得彰,每次都立即的选择一个方式进入一种救曼尼的方式,果断,不拖戏,行动迅速,曼尼在电话亭中掏出抢时镜头采用俯视镜头也捎带有些讽刺性。
表现出曼尼的懦弱与无奈。
影片中跟镜头的使用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采用几种跟镜头的方式正跟,后跟,侧跟。
侧跟的效果大多是强调罗拉奔跑时的速度、动感、紧迫感。
正跟往往是让观众能从正面更清楚地感受到罗拉焦急的内心情绪,能清楚地看到罗拉脸上的焦急的表情,并渲染人物在运动时的戏剧冲突。
比如罗拉迎面跑过来时,她与摄影机总是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似乎暗示了她离终点还很远,从而渲染了罗拉与时间赛跑的戏剧冲突。
后跟更强调罗拉奔跑时的纪实感,以及她将要遇到的事情的不确定性。
因为后跟时,摄影机的视点就像是观众的视点紧随罗拉其后,和罗拉一起感受着奔跑时的速度和她看到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更容易让观众和罗拉同时紧张起来。
罗拉快跑读解

影片梗概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 自己旳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 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假如不偿还10万 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 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步,曼尼在 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体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 曼尼旳三个过程和三种成果。
众多人物旳变化,体现了影片旳主题,体现 了世界旳千变万化和不可琢磨。
三次奔跑中,只有一种人物没有变化。她就 是罗拉奔跑开始之后,她第一种遇到旳人物:罗 拉旳母亲。从母亲之后,连楼梯旳恶男和狗都有 变化。
为何如此?
母亲旳出现是在罗拉每次奔跑开始旳 时候,母亲旳不变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种 客观、真实旳叙事参照和坐标。母亲旳不 变恰恰是为了体现背面旳变。
“一种人能够犯多种各样旳错误,惟独不能 犯时代旳错误。”
3、《罗拉快跑》是一部制作杰出旳电影。
影片主题 影片旳表层主题是写爱情。罗拉为了营
救自己旳爱人,她不顾一切地奔跑。 影片旳深层主题是写世界旳不可知,和
人类对世界旳无奈与绝望。
(二)有关导演
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 开始拍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1993 年,28岁旳汤姆·提克威拍摄了处女作 《一脸死相旳玛丽亚》。之后,他还拍摄 了影片《意外旳冬天》等。
①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主要是十字路口旳象 征意味。
②众多旳人。
镜头内,黑压压旳众多旳人,体现人口旳膨 胀和人旳无目旳性。
③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旳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 人们行履急忙,如世间旳急忙过客。人们面无表 情,如无生命旳“行尸走肉”。
这里旳时空隧道,体现出制作者眼中 旳世界旳混乱,人类旳无目旳性,以及整 个人生旳可笑荒诞。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

电影《罗拉快跑》对命运的深思【摘要】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探讨命运的影片,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引发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思考。
电影中展示了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外事件与命运的关联。
观众在片中思考命运是否存在客观安排。
结论部分将对命运进行深思和反思,讨论电影给观众的启示以及探讨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平衡。
通过分析影片中的情节和主题,引发观众对自己的命运和选择进行反思和思考,带给观众独特的启示和思考角度。
【关键词】引言:电影《罗拉快跑》,命运探讨正文:主人公罗拉命运转折,命运改变,命运选择关系,意外事件命运关联,客观命运安排结论:命运反思,启示,命运个人选择平衡1. 引言1.1 介绍电影《罗拉快跑》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尔执导的科幻动作片,讲述了一名年轻女孩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发现自己陷入了重复的时间循环中,不得不不断重复同一天的经历,直到找到解脱的方法。
电影中通过镜头语言和角色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考验的命运之旅。
在这个故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罗拉对命运的探讨和挑战,以及她在面对困境和偶然事件时如何选择和决定,从而引发了对命运和选择的深刻思考。
电影《罗拉快跑》不仅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引发观众思考和启发的作品,让人们对命运、选择和人生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和领悟。
1.2 探讨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讲述了主人公罗拉在一场突发事件中重复经历同一段时间,试图挽回爱人的生命的故事。
电影中对命运的探讨是一个核心主题。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命运这个概念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选择。
通过主人公罗拉的命运转折,观众可以看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尽管罗拉反复尝试改变命运,但最终却陷入了无法逃避的命运轮回之中。
这引发了观众对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深思。
电影中展现了命运和选择之间的关系。
虽然命运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人们的选择和行动也会对命运产生影响。
罗拉快跑 影评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1999年上映的《罗拉快跑》制作成本只有两百万美金,其在全球票房收入已经突破一亿美金,但是,如果仅仅以票房成绩来衡量《罗拉快跑》的成功,是远远不能表现影片价值的。
汤姆提克威所执导的《罗拉快跑》被电影界视为新时期德国电影的复兴之作,凭借电脑数字技术的运用、MTV式的剪辑手法以及颠覆式的影片结构和主题,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下的电影创作、故事叙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一大群“罗拉一族”,这是电影《罗拉快跑》票房以外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一.视听分析1.运动镜头设计电影全片都在叙述“二十分钟的爱情营救”,伴随的是一种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气氛,因此全片都以运动镜头为主。
摄影多采用跟移的方法,渲染曼尼和罗拉两人奔跑的过程。
导演还特意制造奔跑拍摄时候的前景与背景,当人物主体运动的时候,加上摄影机的运动,那么激动紧张的氛围就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段罗拉与曼尼抢劫之后拿着钱袋从超市逃跑,稍后两端马路均被警车拦截,摄影三次采用360度旋转的手法,轻松营造出两人那种走投无路、插翅难逃的处境。
此外,为了让观众与电影情节产生更好的共鸣,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减少支架的运用,既而呈现出一种镜头晃动感,以配合当时情境下的紧张氛围。
2.剪辑手法快速剪辑是本片的另一大特点。
影片中许多段落,如描述“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喜悦的所作所为: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腴的女人……每一组画面停留只有几格时间,甚至连给观众看清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切到下一镜头。
运用快速剪辑手法,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快速剪辑能够带动影片的节奏感,三段重复式的影片结构要求影片必须进行快速剪辑,否则观众会因内容重复感到乏味。
其次,影片的主题在于世间分分钟变化所带来的命运的变化,而剪辑速度的加快可以更好的表现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更好切合影片主题。
除了快速剪辑之外,影片还多处运用到类似MTV式的剪辑技巧,即剪辑手法新颖独特、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这在常规的故事片中是很少见的。
罗拉快跑电影赏析

罗拉快跑影评内容梗概: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毒品交易后,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准备女友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却被人抢了钱包,耽误了见面时间。
曼尼只好搭乘地铁回去,车厢里只有一个乞丐。
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了两名警察,曼尼本能地下车就走,慌乱间把钱袋忘在车厢里,很明显,钱袋被乞丐拿走。
而此时曼尼离与老大见面交钱的时间中午12点只剩下20分钟,于是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搞到10万马克,不然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
如果罗拉在最后几分钟没有赶到,曼尼就只有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20分钟搞到10万马克!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罗拉别无选择!罗拉选择求助于是某银行董事的父亲,于是罗拉开始狂奔!整个电影其实就发生在这生死攸关的20分钟内,如果电影仅仅给观众这样一些悬念,并最终一一给出答案,也不失为一部情节紧张的悬疑片,但导演用意显然不在于此。
影片高妙之处在于,同一事件,用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让观众感受不同,导演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限制,对同一事件讲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情节影片技巧:电影多处用了动画、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换镜头,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
在狂奔的过程中,罗拉在路上遇到的相同的人,都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映射出每个人的认识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小步不同也可以造成很大的不一样。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最终影响了结局。
剪辑:①、剪辑的快节奏。
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
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
A、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
B、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视听的一代”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
C、剪辑的快节奏也是有了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
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一、摘要:电影一开始的快节奏,曼尼丢了钱,罗拉接电话,飞奔着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在运动着,身体、思想,它要我们这些青年去行动,做一些事情,即使现在毫无头绪,但毕竟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这也是电影有三种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吧。
罗拉带给我们的正是我们这时代的印记,青年要行动起来,不要荒废的青春,我们要什么,我们的自己争取,没人会替自己勇敢。
有人说过,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这是罗拉想要传递出来的。
二、关键词:罗拉奔跑时间生命青春罗拉给我的印象是敢作敢为的女强人,她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搜索答案,而她确实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或被父亲抛弃,和男朋友抢银行被警察打死的无奈,或抢到钱,曼尼被车撞死的悲剧,或曼尼找回钱,自己在赌场发迹,过上幸福生活。
《罗拉快跑》用三种可能表现了同一事件,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讲述人的命运的多种可能,这是个人和命运的抗争——罗拉的奔跑是她抗争的方式。
于是到现在我觉得这是在讲生命的状态。
三、主题诠释世事难料,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方程解;不可预测的未来,吉凶难料。
《罗拉快跑》的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电影《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让人眼花潦乱、异常精彩漂亮的牌局。
你可以在尘埃落定以后转过头来拆解,拆解的过程当然会兴致勃勃,但是,这次牌局已经终了,即使是知道了不同选择的结果,却已盖棺论定。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其中一次奔跑,不同的是,当我们站在人生中每一个十字路口上的时候,永远都没有机会做第二次选择。
电影中关注到的不仅是罗拉和曼尼,还有其他的人。
导演用快剪的方式将于奔跑中的罗拉擦身而过的人之后的生命历程也表现了出来,并且在三次讲述中因为罗拉的不同行动,与之相关的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这更像是一种蝴蝶效应。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影视鉴赏《罗拉快跑》

鉴赏《罗拉快跑》首先,鉴赏一部影片应该从镜头的运用、景别的变化、声画对应的关系、时空结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轴线的变化、色调、影调的搭配等来分析。
这些都属于镜头语言,也是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导演拍摄影片的意图以及后期剪辑上的完美衔接。
以《罗拉快跑》为例。
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这个时候的声画是对应的,画面人物与要说的话都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剪辑时运用了平剪与串剪,通过上一个镜头声音与画面一切出,下个镜头画面与声音马上出现表现一种激烈的氛围,在后面曼尼的倾诉时还适当添加了捅声法增加了变化性。
而两人打电话的场景实际是不同时空同一时间,这就体现了一种交叉蒙太奇。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运用插入镜头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这部分画面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
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
罗拉让曼尼等自己。
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
罗拉大叫时,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
这是隐喻蒙太奇。
紧接着是影片情节的高潮也是主体部分,罗拉开始快跑,主要是用跟镜头表现一组运动镜头,罗拉跑步的画面始终遵循轴线原则,中途通过骑轴、插入空镜头、大动作跳轴很好地实现了合理越轴,在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罗拉快跑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
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
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
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
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
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
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
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
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
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
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
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
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
影片《源代码》中,采用的手法也是如此,给人一种明显的强化和回旋式的叙事感觉,如同游戏一般。
在本片中,罗拉的每次营救行动都是20分钟,而这三段看似相同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情景多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其实,之间存在着许多因果关联。
本片除了这三段主要构成故事的框架外,还有两次冥界对话。
影片从罗拉中枪后,自然地从其眼中进入红色的冥界,在冥界中的几段对话后,镜头又奇迹般的从罗拉的眼中拉出,变到正常,在钱袋和电话同时落下时,下一段故事开始了。
通过三次奔跑中的两次冥界,使得三段很自然的衔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有一个起到关键性串联作用的人物,那就是警卫。
在影片开始,拿着足球向上踢,拉开影片序幕的,是他;在第一段时,给罗拉开门的是他,安慰罗拉的也是他;第二段开枪时,罗拉竟然已经会开枪了,警卫用手捂心脏,暗示着其有心脏病,给第三段埋下伏笔;第三段时,罗拉刚到门口,父亲先行离去,而警卫在门口,却好似在等待着罗拉一样,篇末,正是罗拉在救护车上将其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
这样的段落间的联系表面每个段落之间是有延续的,增强了影片的结构感。
关于影片手法影片罗拉快跑中,运用到了许多蒙太奇的元素。
最为明显的是照片蒙太奇:罗拉跑步时所遇见的人的一生用照片简要的记录了下来,快速的相片似的闪过。
导演大胆运用“照片蒙太奇”,用一组按照一定顺序的照片,在几秒中之内就表现了一个人的以后的人生。
用最少的镜头,得到最大的效果。
影片中的人物的多次照片蒙太奇,给观众以最深刻的印象,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对今后的人生有所影响,发人深思;平行蒙太奇:罗拉在跑步途中,出现了多次的平行蒙太奇,如罗拉父亲与情人在银行的办公室里的偷情对话,第三段里开车的梅耶先生在与罗拉相遇前的车行镜头以及骑车男子与乞丐在冰淇淋店相遇交易的场景,这些平行蒙太奇丰富了影片信息量、加强了影片的节奏;心理蒙太奇:罗拉快跑前在家中与男友电话完后,脑中加速回忆和闪念人物的画面,在这组快速闪过和循环的镜头中,配合激烈动感的音乐,把主人公罗拉此刻异常紧张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的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重复蒙太奇:本片中也多次运用了重复蒙太奇,其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罗拉的三次尖叫了。
罗拉的尖叫是影片中的亮点,而重复的出现了三次,更加鲜明的表现了罗拉的个人形象以及突出了罗拉此时作为一个女子最弱小无助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无奈和反抗。
本片大量的运用蒙太奇的手法,画面转化速度极快,使得影片具有很强的连续感和视觉冲击力,情节紧张连凑,凸显了本片快的主题,展现了导演深厚的镜头叙事能力。
关于影片声音声音在本片中体现出音乐、声响、对话等基本形态。
从音乐角度来看,本片音乐节奏感十足,有种重金属似的MV风格,每当罗拉跑起来配合着脚步的旋律随即响起,浓烈的摇滚味透出的是罗拉的喘息和心跳声。
整部影片来说,音乐几乎是无休止的,近七成的影片存在音乐,这就似乎让人习惯地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而从超市成功抢劫出来后,影片一改以前的欢快的快节奏音乐,出现了一首优美的,舒缓的音乐,这就好像在庆祝胜利一般,却又好似悲壮的感觉,这特别的音乐后面带来的是一场悲剧。
本片的音乐最恰和的适应了影片节奏,成为影片一大亮点。
对于声响,罗拉的三次尖叫以及玻璃破碎的声音,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而这其中的尖锐刺耳的声音,极度的表现出了罗拉心中的无奈和反抗。
此外,影片中,多处地方采用了快门声作为音响,与片尾的闪光灯一起,构成了声音元素的呼应,形成一种动态效果。
至于对话,本片大部分时间都呈现的是罗拉跑步的情节,涉及的对话虽少,但却都十分重要和必要。
影片开头罗拉与曼尼的通话,交待了起因,开启了快跑之旅;罗拉母亲的对话成为了三段情节中少有的不变成分;当然,对话最经典的要数两段冥界的床头交流,当一直在运动中的镜头停下时,罗拉和曼尼两人静静地躺着,这段对话似乎进行得如此自然,这这段对话是本片的灵魂所在,对话中,我们认识到了罗拉快跑的动力所在。
舒缓的对话节奏,让观众得以稍事休息。
关于影片色调在影片中,导演突出了红色,电话、救护车是红色的,而罗拉的头发也是红色的,大这使得罗拉在人群中能更醒目。
红色,能刺激人的感官,红色,象征着一种向前的力量、一股热情和激情,象征着爱情和生命力,与罗拉在街道上快跑显示出的生命力遥相呼应,让人相信,她可以神奇的在20分钟内救曼尼。
这呼应了本片的快节奏,给人以鲜明的色彩冲击。
同时,红色又能给人以危机感,罗拉的前两次快跑最终都以极悲剧的结果结束了,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
罗拉全身造型为红色头发、蓝色上衣和绿色裤子,从上到下强烈的视觉对比,造成色彩的鲜明和生动性,运动中,这身打扮则表现得特别具有动感,是本片很巧妙的一个设计之一。
此外,除了罗拉的红色,其他人的服装几乎都是黑白的,曼尼、警卫、修女、父亲等等全是暗淡和世俗的黑白色,这与罗拉的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罗拉、赞美罗拉,将罗拉从众人中凸显出来,可谓是绝妙的烘托。
关于影片主题罗拉快跑是一部相当有深刻含义的影片,从片头的旁白、三次快跑过程中的小细节、两次冥界的对话等等都是特别发人深省的。
本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爱的营救-女权主义。
本片中罗拉为了男友的生命,竭尽全力的奔跑着,三次非同凡响的尖叫、冥界中的起死回生、赌场中豪挣10余万元、最让人惊诧的是在急救车上她把手放在了生命垂危的警卫手上竟能使其脱离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的表现着超能力,最终赢得了快跑,救回了男友。
本片讴歌出的女人拯救世界的女权主义,代表着的阴生阳衰的情景。
三段奔跑中,第一次略显稚嫩和无助的罗拉,选择依靠父亲的力量获得帮助,却最终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第二次罗拉机智地吸取经验,成果从银行抢来了10万元,却没法预料到曼尼被车撞,这次,他依旧选择的是靠男人,而第三次,罗拉变得成熟而富有经验了,宛如有丰富人生经验的老者一般,自力更生地超人般的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这三段里的罗拉在成长过程就是女权主义的成长历程,最终超越了男性。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枪,枪原本是男性的一直象征,而在本片中,罗拉却成为了枪的控制着,在超市的首次开枪、在父亲办公室的随意开枪、以及用完之后的随手一丢,都似乎显示着枪对于罗拉而言是种玩具,无形中,存在着对男性的嘲讽和反抗。
本片中,罗拉的努力在不断地证明着,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一样可以,而且还能更好,这也就是西方女权主义一直强调和奉行的。
另一大主题就是命运和偶然机遇。
影片中,三次罗拉帮助男友的每一种努力的尝试,似乎结果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由于极偶然的因素,比如第一次跳过狗,第二次被狗咬,第三次被恶男绊倒,导致了时间略微错开,便导致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局,都影响着罗拉的人生。
不仅是罗拉,就是于其相撞的偷小孩的妇女、骑自行车的男子、走廊的女子,都因为微小的行为,完全改变了人生。
这里或许是导演在感叹人生细微转折和命运的无常吧。
影片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又都彼此紧密联系和影响着,有时候人们下意识的行动,最终都能造成截然不同的变化,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
让人不得不感慨上天的安排是多么的绝妙,绝妙到让人无法猜测,无形中,透露出来的是要人对社会遭遇进行思考和反抗,挑战人生,尽自己所能。
就像罗拉那样,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新来过,没有丝毫的气馁,与命运做斗争,而过程中,却享受着人生的机遇,意外的赢得了赌注,最终人财双收。
整部影片来看,导演将激昂的音乐融入到影片中,在快节奏中展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反抗。
表现了人们在对当今社会的变幻莫测的一种心理上的无助,同时通过罗拉,让人们看到了事物的因果,看到了与命运斗争中最后积极的结局。
这也是影片发人深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