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廉洁——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廉洁,那他就不配做人。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就不放弃廉洁。一句:“只要我当一天总理,会议室就不准装修!”一句:“我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最近我读了几个廉洁故事,使我深有感触。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难忘,就是《毛泽东不搞特殊》。里面讲的是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平村。生活十分艰苦,顿顿只有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因为米粒少,吃了不一会儿就饿了。但毛泽东从不搞特殊,始终和战士们一个锅里盛饭。后来,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煮了半斤干饭给毛泽东。一开始他很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也吃这样的饭吗,警卫员不敢隐瞒,便说了实话。毛泽东听了,说:“我不会吃的,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应该有特使待遇。”警卫员见毛泽东态度坚决,便拿回去了。从这则故事中,我觉得毛泽东不愧为中国国家主席,他之所以治好国家,一大半是因为他共正廉明。虽然他是国家主席,但他认为他和人民一样,不分高低,不应该人民吃粗茶淡饭,他自己大鱼大肉,这样就不算廉洁。

和毛泽东一样的官员很多,但是贪官也不少。“贪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可为什么有人明明知道贪污有什么下场,却“不畏险阻”地去做呢?无非是“贪婪”二字,因为贪婪,他们不体百姓疾苦;因为贪婪他们出卖了自己原本干净的灵魂;因为贪婪,他们蹂躏着一无所有的人民;又因为贪婪,他们的心越来越硬,甚至忍心出卖与自己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亲朋好友。贪婪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无人搭救的深渊。

一个人不受金钱诱惑是很难的,但即使是难也要尽量坚持正义,不要走错一步终身遗憾啊!

五(1)班吴亦心

指导老师黄和平

关于廉洁的读后感

关于廉洁的读后感 关于廉洁的读后感(一)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最近我读了一些《廉洁文化》这本书,深有感触。 有一个《以廉为宝》的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人人尊敬他。有人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要送给子罕,子罕却不紧不慢地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您的玉,那咱俩岂不都丢了自己的宝,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明代的于谦,他可以作为清正廉洁的典范了。他曾经在河南、山西当过巡抚。当时,朝中大权都由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掌管。地方官进京办事,都必须给他送礼,留下“买路钱”。可于谦却不屑于这样做,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没什么好送的。” 周总理能受到人民的爱戴,并不是因为他的权利,而是因为周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一夜的工作》这样描写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想更没有人想到总理的夜宵,只是一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盘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吧!总理不但生活上很简朴,而且工作上也很劳苦。晚上,当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总理还在他的写字台上批阅着那一尺来高的文件。面对着这么大的工作量,总理从不说一句怨言。这就是我们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一个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共产党员。 在2005年除夕,温家宝总理在山东济宁,与人民一起欢度春节。在这喜庆的节日,总理穿着的绿色羽绒服格外显眼,样式陈旧,一位记者透漏这件衣服温总理十年就穿过。这使许多人感动,难以置信:国家总理竟还穿着十年前的羽绒服。人们在网上留言:要向总理学习,总理在倡导艰苦奋斗时,他自己也身体力行。温家宝总理勤俭节约,他提倡的“节能减排”,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起来,他以身作则,做人民的榜样。清正廉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学习这些伟大人物的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关于廉洁的读后感(二) 我读了《廉洁小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切的是《朱德的廉洁家风》。 朱德爷爷为中国群众的束厄局促事业斗争了几十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然而,他一直保持战收扬过来反动战争时代那种反动细神战做风,谦实慎重、脚踏实地、平易近平易近、接洽群众、克勤克俭、一身清廉。朱德爷爷夙来没有承受上里的礼品。有一年,江西的同道给他捎来了几大筐冬笋,朱德爷爷让人把冬笋支到构造供应站来,让大家按市场价购,谁吃谁掏钱,然后把钱交给江西的同道,他没有白吃白拿一支。朱德爷爷衣食住行方里很是俭省,他夙来没有吃特灶,吃烤白薯时带皮一同吃。经常穿一身布衣,有的衣服穿了多年,收心、袖心、肘部战膝盖都挨了补丁借继绝穿。他的卧具也十分简朴,都是用了多年的床,床单、被子都挨了补丁,用了二三十年。读完阿谁小故事,我很是打动,我们一定要教习朱德爷爷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于谦清廉故事》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

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廉洁故事读后感:《毛主席的袜子》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

廉洁小故事心得

读“廉洁”故事有感 五(1)蔡冰冰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越多,就会越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这是一位名人居里夫人说的。 是啊,获得越多,你就会得到更多。 我就在几个故事中,得到了许多感想,其中有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说一位老头,捕到一只金鱼,金鱼求老人放了它,它什么都依那老头,老头回到家,跟他老伴说了这一件事,他老板第一次要木盆,第二次要房子,甚至还要当海上的女王,老头一次一次去求金鱼,但最后金鱼没有说话,就转身离去,老头回到家里,吃了一惊,那间破房子还是破房子,木盆还是木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可以太贪婪、太贪心,不然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廉洁的小公民。 廉洁故事读后感 五(1)洪振鑫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令人感动,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来讲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他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未严厉批评,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做了一个检讨,把楼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 周总理他不允许装修会议厅,不许政府人员花钱建高级的楼,他的一生省吃俭用,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仅仅只有几套料子服装他的许多衣服都补了在补,他吃的东西大部分是粗粮这类的,连一粒掉在地上的米也要夹了再夹。周总理的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 五(1)谢松源

廉洁故事

廉洁故事 红军故事 一碗白米饭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

回厨房去了。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

廉洁教育读后感

廉洁教育读后感 六(1)殷沁雯 我阅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有了有深的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清政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这本〈〈廉洁教育读本>>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廉洁,也让我知道了许多清正廉洁的人,比如:“四知”先生杨震、不谓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两袖清风的于谦、敢于直言的魏征、忠于职守的蒋伊、清正廉洁的许恪、周恩来廉洁奉公和毛泽东不搞特殊……这本书里可不止这种小故事呢,还有清正廉洁的散文和古诗,比如说:母亲的格言、难忘的测验、箱包的故事、春夜静悄悄、石灰吟、墨梅、竹石、菊花…… 正气,是这本书的一个小章节,那一个个从古到今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正气,面对邪恶为了正义,他们宁可死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从遥远的古代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无论何时,都有一批人是正义的化身和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维护正义,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正气,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运用。在以前,我也认为正气这一词是一个崇高得让人敬佩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我无法拥有的。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也可以了履行这项义务。例如有一次早晨我骑车上学,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刹车停在那里等待。这时从我旁边窜出一位老大爷,急速地过

马路,差点儿和一辆汽车相撞。这时绿灯亮了,我使劲蹬车追上老大爷,对老大爷说:“老伯伯,您刚才闯红灯了,这样很危险的。”老大爷难为情地说:“大姑娘,不蛮你说,我看不懂红灯、绿灯,在市区我被警察骂过好几次了。”我说:“你要看马路对面的灯,要是绿灯才能通过。”老大爷连连说:“谢谢你,我懂了。你真是个好姑娘。” 还有一次,租住在我邻居家的一个小伙子到我家的井边打水洗衣服。小伙子洗一件衣服用了一桶又一桶的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小伙子,井水虽然不要钱,但我们也应该节约点,因为水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像你那样浪费水,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要闹水荒。”那个小伙子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说的话真希奇,我第一次听说水还能用的尽,只要一下雨河里、井里的水又满满的了,亏你这个人还做教师的,净说瞎话。”我耐着性子说:“小伙子,你应该回家再读点书再出来打工。”小伙子喃喃地说:“我第一次听说,我第一次听说……” 我现在虽然不可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引人注目的大事,但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是我能做到的,可能会带来别人的嘲讽,甚至会有危险,但是我做了,我就问心无愧,做人就要对得起良心,让我心中的正气之树健康成长。如果总是畏首畏尾,怕得罪人,那么最终是无法得到那正气之树所带来的喜悦,自己也最终坠落成一个势利小人,伪君子。愿每个人都能诚信、廉洁、正直。

观看电影《廉洁教育》有感精选3篇

观看电影《廉洁教育》有感精选3篇 廉洁教育观后感(一) 廉洁,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廉洁教育是人们对于腐败行为带给社会巨大危害之后的审视和反思的结果,是人们在不断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的结果,使人们对“廉洁”这一可贵品质的塑造和推崇。 “敬廉崇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到潘序伦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古往今来,诚信都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没有诚信,人生便没有价值;没有诚信,人生便永远只能失败;没有诚信,人生便失去了命脉……诚信原本很简单,简单得连呀呀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可是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很多人认为“廉洁应该是政府官员的事”,与己无关,实则不然,“大学生和廉洁的关系其实不远”。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廉政

文化意识包含的精神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判断。当今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对外交流沟通以及摄取信息的能力突出,同时也具有心理不够成熟、思想可塑性强、行为个性化等特征。大学是“传道授业”的场所,但绝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大学生难免受社会不良文化观念影响,造成廉政意识的缺失。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情况。当前大学生对廉洁自律的理解和认知具有“知行不一”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穿暖,于是,“吃”要吃高档的,“穿”要穿名牌的,就连用的也不能马虎。手机,电脑,ipad 已被不成文的归为进大学校门的三件必备,更有甚者开着私家车来上学……学生中攀比之风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边教书边下海,边拉关系边赚钱,甚至有学者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大搞学术腐败。据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受处分最多的是因为考试作弊。而学术诚信、逾期还贷等问题在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由于大学生离开了高强度压力的高中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监督,校园里开始出现旷课逃课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出大学生缺乏目标和动力的弊病。只有树立长远的目标,才能在无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_心得体会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廉洁小故事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一) 上虞市鹤琴小学钟莉 今天,我陪女儿一起读了一则毛主席爷爷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们深受感动。 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而女儿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二) 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

廉洁文化读本读后感

勿忘心中之宝 ------读《廉洁文化读本》有感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最近这段时间,通过阅读《廉洁文化读本》,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读本中既有中华民族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典故事,又有当今社会廉政文化的现代理念;既有廉洁自律的正面典型,又有贪污腐败的反面教材;既有各级领导的谆谆教导,又有腐败分子的现身说法;既有原汁原味的心得体会和声泪俱下的悔过笔录,又有重点提示的按语和画龙点睛的精彩点评,阅读以后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元素,吴官正同志也曾指出:“廉洁文化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洁文化。”而广泛阅读廉洁书籍无疑是廉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营造“弊绝风清”的治世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和庶民百姓的期盼。历史上的明君廉臣、仁人志士乃至庶民百姓都为遏制、致消除官场上的贪污和政治上的腐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

听”,提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爱民传统,作为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提出德治和法治不可偏缺的统治阶级廉政模式。统治者为了完善廉政体系,御史监察制度随即应运而生,在这一制度下涌现出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如商代忠臣比干、明代清官海瑞等。其中许多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历史人物形象,如”强项令“董宣,深入士林以及百姓心中,成为士人心中的价值表率,百姓称颂的廉明官吏,逐渐形成了人人称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之所以脍炙人口,就因为其言行代表了正直士大夫廉洁无私的高尚品德与风节。 通过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以“创先争优”作为自己的实践指导,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而顺应形式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也是我作为一名国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了解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关于廉洁这个词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下面给大家讲个关于廉洁的故事吧: 只要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都会想到北宋时期的包拯。包拯生活的年代离现代几千年,而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怀念着他,依然到处流传着有关他的故事。 可想而知,他清政到什么程度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雀鼠喜,草尽狐兔悲。 史册有遗训,无遗来者羞。 这是包拯年轻时“金榜题名”,在开始走上为官之路的时候写的,表明了他的志向,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子孙后代有为官而贪赃枉法者,死后不准埋入包氏墓区,不承认其为自己的后代。读到这里我的心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他竟然再临死之前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守法真是太伟大了。 廉洁故事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廉洁故事读后感(一) ——《毛主席的袜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毛主席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廉洁故事读后感(二)

——《于谦清廉故事》读后感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故事读后感最新

廉洁故事读后感最新 廉洁故事读后感最新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更高尚的行为来。”摆脱诱惑,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用轻盈的脚步去追逐心中的梦想。清正廉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清洗心灵.摆脱诱惑的好书,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什么是清正廉洁。通过对此书的研读,我对做好廉政工作有以下感悟作为一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稽查人员,更要很好地践行清正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二要耐得住清贫,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慎重交友,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 三是要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 四是要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切实认真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稽查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到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单位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

我要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佳”学习,严格自律,立足本职,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一名稽查人员应有的精神风貌,真心实意为青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向低标准看齐,做到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廉政建设不是独立的,是与我们的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廉政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前途。收费员天天与金钱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让大家充分理解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拿不义之财,不贪不沾,人人做到洁身自好。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每名职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底线.高压线不能触碰。作为高速公路的一名稽查人员,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自我做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优秀稽查员廉洁故事读后感最新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

《廉洁自律小故事》读后感

《廉洁自律小故事》读后感 《廉洁自律小故事》读后感 近日,笔者看了《廉洁自律小故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崇尚节俭、持身清廉的事迹,其中焦裕禄那句话“坐在破椅子上,难道就不能革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作为党员干部,他们从生活、工作中的点滴做起,自觉崇尚节俭、艰苦朴素、持身清廉,不但树立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还对身边的干部群众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里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崇尚节俭、艰苦朴素、持身清廉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美德。《廉洁自律小故事》给我的启示就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当好标杆,做“俭、廉、实”表率。 做崇尚节“俭”表率。《昼厨绪论·尽己》曰:“守廉,其要莫如崇俭”。《说文解字》曰:“俭,约也。谓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有所节制,特指节约、简朴。”可以说,俭,可以养身、养廉、示后、移风。作为一名党员,做崇尚节俭表率,就要把勤俭节约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历史使命,以身作则,带好头从我做起: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生活中,躬身节约,自觉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

做持身清“廉”表率。范仲淹说:“守官处小心……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清廉不只是从政者的应有品格,更是做人的基本品性。因而,党员干部,应做“持身清廉”表率:要明白“律己”如过不了关,“律人”就过不得硬的道理,始终按“规矩”办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以廉为重、正派做人、坦荡为官,树立“阳光交往”意识,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表率,群众的表率。 做为民务“实”表率。“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焦裕禄、孔繁森等这些党的好干部,凭什么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凭的就是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凭的就是一腔真抓实干的热血,凭的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人民的公仆;忠实的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不作秀、不折腾、不扰民,切切实实为群众工作生活服务,把对党的誓言落实到为民务实行动上,始终牢记“当了干部就得为人民服务;拿了人民的奉禄,就要给人民干事;给人民办事,就不能占便宜。”

廉洁小故事心得

廉洁小故事心得

读“廉洁”故事有感 五(1)蔡冰冰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越多,就会越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这是一位名人居里夫人说的。 是啊,获得越多,你就会得到更多。 我就在几个故事中,得到了许多感想,其中有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说一位老头,捕到一只金鱼,金鱼求老人放了它,它什么都依那老头,老头回到家,跟他老伴说了这一件事,他老板第一次要木盆,第二次要房子,甚至还要当海上的女王,老头一次一次去求金鱼,但最后金鱼没有说话,就转身离去,老头回到家里,吃了一惊,那间破房子还是破房子,木盆还是木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可以太贪婪、太贪心,不然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廉洁的小公民。

廉洁故事读后感 五(1)洪振鑫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令人感动,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来讲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他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未严厉批评,

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做了一个检讨,把楼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 周总理他不允许装修会议厅,不许政府人员花钱建高级的楼,他的一生省吃俭用,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仅仅只有几套料子 服装他的许多衣服都补了在补,他吃的东西大部分是粗粮这类的,连一粒掉在地上的米也要夹了再夹。周总理的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 五(1)谢松源 廉洁名言:贪,山重水复绝路;廉,柳暗花明处处香。我听过许多有关廉洁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 第一个故事是:人民总理温家宝在某年回家过年,那时是冬天,温家宝总理穿着一件绿色的冬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故事读后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廉洁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特别难。可是整个社会又离不开廉洁的工作者。通过阅读廉洁的故事,都有哪些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廉洁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廉洁故事读后感 关于廉洁这个词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下面给大家讲个关于廉洁的故事吧: 只要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都会想到北宋时期的包拯。包拯生活的年代离现代几千年,而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怀念着他,依然到处流传着有关他的故事。 可想而知,他清政到什么程度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雀鼠喜,草尽狐兔悲。 史册有遗训,无遗来者羞。 这是包拯年轻时“金榜题名”,在开始走上为官之路的时候写的,表明了他的志向,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子孙后代有为官而贪赃枉法者,死后不准埋入包氏墓区,不承认其为自己的后代。读到这里我的心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他竟然再临死之前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守法真是太伟大了。 廉洁故事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

读廉洁书籍读后感

廉洁书籍读后感 ——《廉洁修身》 近期读了《廉洁修身》,我不禁感触良多:为什么这么多人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什么他们在青年时代是那样地抵制贪污腐败的现象,但当他们成为主角时,却是那样义无反顾地深陷下去?为什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我国宋代司马迁写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英国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众所周知,南宋时贪脏受贿、卖官鬻爵的贾似道,明朝时阿谀奉承、卑鄙虚伪的严嵩,清代巧取豪夺聚敛巨财的和珅,这些贪官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笔。可见腐败并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才突出的,也不是在我国才突出的。 廉洁修身教育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最近,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我校针对学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经过认真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廉洁修身是必要,又是可行的。而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孩子,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优良的廉洁作风,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应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真正做到廉洁修身。 第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孩子与世人作出表率。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作为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如果

廉洁故事读后感.doc

廉洁故事读后感 廉洁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特别难。可是整个社会又离不开廉洁的工作者。通过阅读廉洁的故事,都有哪些感想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廉洁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廉洁故事读后感 关于廉洁这个词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下面给大家讲个关于廉洁的故事吧: 只要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都会想到北宋时期的包拯。包拯生活的年代离现代几千年,而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怀念着他,依然到处流传着有关他的故事。 可想而知,他清政到什么程度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雀鼠喜,草尽狐兔悲。 史册有遗训,无遗来者羞。 这是包拯年轻时"金榜题名",在开始走上为官之路的时候写的,表明了他的志向,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子孙后代有为官而贪赃枉法者,死后不准埋入包氏墓区,不承认其为自己的后代。读到这里我的心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他竟然再临死之前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守法真是太伟大了。

廉洁故事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读清正廉洁小故事有感 廉洁——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廉洁,那他就不配做人。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就不放弃廉洁。一句:“只要我当一天总理,会议室就不准装修!”一句:“我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最近我读了几个廉洁故事,使我深有感触。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难忘,就是《毛泽东不搞特殊》。里面讲的是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平村。生活十分艰苦,顿顿只有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因为米粒少,吃了不一会儿就饿了。但毛泽东从不搞特殊,始终和战士们一个锅里盛饭。后来,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煮了半斤干饭给毛泽东。一开始他很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也吃这样的饭吗,警卫员不敢隐瞒,便说了实话。毛泽东听了,说:“我不会吃的,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应该有特使待遇。”警卫员见毛泽东态度坚决,便拿回去了。从这则故事中,我觉得毛泽东不愧为中国国家主席,他之所以治好国家,一大半是因为他共正廉明。虽然他是国家主席,但他认为他和人民一样,不分高低,不应该人民吃粗茶淡饭,他自己大鱼大肉,这样就不算廉洁。 和毛泽东一样的官员很多,但是贪官也不少。“贪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可为什么有人明明知道贪污有什么下场,却“不畏险阻”地去做呢?无非是“贪婪”二字,因为贪婪,他们不体百姓疾苦;因为贪婪他们出卖了自己原本干净的灵魂;因为贪婪,他们蹂躏着一无所有的人民;又因为贪婪,他们的心越来越硬,甚至忍心出卖与自己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亲朋好友。贪婪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无人搭救的深渊。 一个人不受金钱诱惑是很难的,但即使是难也要尽量坚持正义,不要走错一步终身遗憾啊! 五(1)班吴亦心 指导老师黄和平

廉洁书籍读后感

廉洁书籍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到诚实守信,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个故事。因为一个读名牌大学的博士,每次去面试用人单位的人都对他很满意,但后来却没有聘用他。我读到这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聘用?原来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有两次逃票的记录。所以大家都没有聘用他。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诚实的,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诚实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这本书中另一篇文章《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总之,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看完这个诚实守信的单元,我总结了一个道理:谎言再美丽,总是害人害己,终究也被人识破;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种美德好比盛开的鲜花。 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