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是怎样给农作物造成危害的
农业气象——霜冻害

冻害农业气象霜079农业气象——霜冻害发生区域主要影响对象出现时间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季、夏季、秋季西南玉米、大豆、冬小麦、油菜、薯类夏季、秋季华南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华北、西北东部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东北春玉米、春小麦、大豆春季、夏季、秋季霜冻害指标霜冻害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 或0℃以下,致使作物受到冻伤,从而导致减产,品质下降或绝收的农业气象灾害。
出现霜冻害时,往往伴有霜,也可不伴有霜,不伴有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
根据发生的季节,霜冻害可分为霜冻(秋霜冻)和晚霜冻(春霜冻)两种。
不同植物忍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所以霜冻害的指标也不同。
大豆幼苗期零下4℃时开始受害,棉花幼苗在零下2℃时出观死,甘薯叶子受害温度则是0℃。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其抗霜冻能力也不一样。
如冬小麦拔节后1-5天,叶面温度零下7℃-零下8℃时才会发生较重的霜冻害;拔节后6-10天,其受冻指标为零下5℃-零下6℃;拔节后15-20天,则为零下2-零下3℃;到了开花期,叶面最低温度低于霜冻害的概念霜冻害0℃就会造成不育。
霜冻的出现往往给耐寒性较弱的作物、果树、鱼苗、水产等带来影响,如冬薯、马铃薯、喜温蔬菜、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和热带、南亚热带鱼类,以及其他多年生果树和热带作物被冻伤冻死。
080霜冻害的影响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就开始结冰,体积膨胀,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
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霜冻害的主要类型平流霜冻: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
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
雪灾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

雪灾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雪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雪灾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
一、寒冷和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雪灾中的低温天气和霜冻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严寒的冬季天气中,寒冷的气温会使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减缓,生长速度变慢,影响养分的摄取和吸收。
特别是对寒冷敏感的作物,如某些蔬菜和水果,常常会因为低温过低而受到冻害。
霜冻则更直接地对农作物进行了破坏。
霜冻会使作物的细胞组织受到冻结和脱水,导致组织的死亡和脱落。
一旦出现霜冻,农作物的叶片和茎部很容易受到冻害,导致整株植物死亡或生长受限。
此外,霜冻还可能导致作物的果实受损,减少产量和品质。
二、雪压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大雪覆盖作物和果树时,雪的重量会给植物带来较大的压力。
雪压会导致作物的茎部和果实受到挤压和损坏。
特别是果树的枝条较为脆弱,雪压可能导致枝条折断,甚至整株果树被压倒。
作物在雪压下生长受限,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三、雪融对农田和果园的影响在雪灾后,随着气温升高和雪的融化,农田和果园会面临雪融水的问题。
大量的雪融水会增加农田和果园的产水量,可能导致农田和果园过度湿润。
这对于一些根系较为敏感的作物来说是不利的,过多的湿润可能导致根部窒息和腐烂。
此外,大量的雪融水还可能引发农田和果园的积水问题,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雪灾对果树花芽和开花的影响对于果树来说,雪灾可能对其花芽和开花期造成较大的影响。
雪灾中的低温和冰冻可以破坏果树的花芽,使其无法正常开花或导致凋亡。
花芽的受损会直接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雪灾下的低温和湿度也会对果树的授粉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使果实的结实率降低。
综上所述,雪灾对农作物和果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寒冷和霜冻对生长的抑制,雪压对植株的破坏,雪融对水分过多和积水的影响,以及对花芽和开花的影响。
农民和果农在面对雪灾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如加强保温措施、修剪受损部分以促进新陈代谢、排水等,以保证作物和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
春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预防

春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预防1 霜冻的形成及特点1.1 气温与地温的差别根据地面辐射降温原理, 当最低气温达4 ℃时地面温度就可降至0 ℃以下而出现霜。
但是地面有霜时作物苗不一定受冻, 因为在地面以上, 苗温可能在0 ℃以上。
当气温达到4~7 ℃时, 地面也可能出现霜, 但只有对温度极敏感的作物才能受害, 如胡麻、豆苗嫩芽变褐枯死等。
1.2 地温与作物苗温的差别从入夜始地面开始辐射降温, 到地温最低时往往低层出现较强逆温, 即从地面越向上,气温就越高, 所以一般情况下地温将比气温( 距地面1.50m高度) 低4 ℃左右。
同时, 地温与苗温的差别与地面的干湿度及土质也有关系, 地面越干差别越大, 地面湿则差别小, 沙壤地差别大, 黏土地差别小, 而苗温又比地温高1~2 ℃。
1.3 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差别由于午后地面所获阳光逐渐减少, 直至近傍晚所获热量与辐射散失热量达到基本平衡,此后辐射降温明显, 到清晨5~6 时, 即日出前气温、地温往往达到最低, 这是在晴天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阴天情况下就大不相同。
在多云尤其是阴天情况下, 空中云不但接受地面辐射, 同时也向地面返回辐射, 从而使地面又获得一部分热量, 云层越厚越低, 返回热量越多。
即是说, 阴天降温不明显并不是阴天无辐射散热, 而是返回热量多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阴天往往无霜冻的原因。
1.4 不同地势对霜冻的影响不同地势对霜灾的影响程度往往也有不同。
由于空气属于流体, 辐射降温后形成的冷空气重量增加, 向低洼处流动, 这样越是地势偏低处其冷空气堆积越多越寒冷, 霜冻也就越严重, 正如农谚所说的“霜打洼处”。
在轻霜时洼处见霜高处不见, 重霜时低洼处霜更重,而高处偏轻, 都是基于这一原因。
2 霜冻的预防霜冻的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3 个类型2.1 轻霜轻霜的温度划分为: 最低气温3~4 ℃, 即在晴朗无云静风之夜最低气温达3~4 ℃就可能有霜冻出现, 只是这样的霜冻一般较轻, 除极敏感作物如胡麻、豆苗嫩芽等外, 其他作物影响不明显。
霜冻天气中的农作物保护知识

霜冻天气中的农作物保护知识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严重的霜冻可能导致农作物凋谢,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霜冻天气中保护农作物的知识和方法。
一、认识霜冻的危害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冰点以下的低温现象。
当农作物接触到霜冻时,会对其产生一系列的伤害,包括冻害、干害和冻害后的继发病害等。
这些危害会导致农作物的凋零、减产甚至绝收。
二、提前预防霜冻的措施1. 防早谷、早粳的措施早谷、早粳等作物一般在秋后播种,在霜冻天气来临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种,例如耐寒性强的品种或早熟品种,以增加抗冻能力。
此外,及时收获、储存种子,并在天气预警下做好防护措施,如覆盖保护。
2. 掌握植物的耐寒性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有不同的耐寒性。
在种植前,要了解植物的耐寒极限,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例如,在霜冻天气来临之前,可以通过施用农药等方式提高植物的耐寒性。
3. 君子兰玻璃保护对于霜冻怕冷的农作物,如西红柿等,可以采用君子兰玻璃保护的方法。
此方法是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作物,形成一个小型的保温室,在霜冻天气来临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冷空气的侵入。
三、保护措施1. 预测天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监测天气预报,及时了解气温变化,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采取喷洒农药或施用覆盖保护物等方法,以增加植物的抗冻能力。
2. 喷洒抗冻剂喷洒抗冻剂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霜冻保护方式。
抗冻剂能在低温环境下形成保护膜,减缓植物的冷害。
但是,在使用抗冻剂时应注意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施用覆盖保护物在霜冻天气来临前,可以选择使用农膜、稻草、秸秆等覆盖作物,形成保护层。
这种覆盖保护物可以阻挡冷空气的直接接触,减轻冷害的发生。
四、农作物霜冻后的处理当农作物受到霜冻侵害后,农民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损失。
首先,应及时排水,防止冰渍伤害;其次,可以适量追肥、追暖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帮助植物恢复生长。
霜冻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霜冻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
那么霜冻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什么
霜冻能使作物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
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
如果霜冻较轻,农作物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
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
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
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
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
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
如果
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
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霜冻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怎样防御?

霜冻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怎样防御?(1)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霜冻通常是指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株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至O℃以下,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一种低温灾害。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低温使植物体内水分结冰,从而使作物的某些器官受到损伤,严重的能使作物死亡。
霜冻后气温回升较慢时,对作物危害较轻;如果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剧烈,会造成尚未冻死的植物枯萎,甚至引起死亡,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与霜冻强度以及霜冻的持续时间有关,同时也与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关系。
不同农作物以及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耐寒能力都不一样,如春小麦、豆类、油料作物等耐寒能力最差。
对同一种农作物来说,耐寒能力与其生长发育阶段有关。
通常,作物在开花阶段耐寒能力最差。
在生产中我们应区别不同的作物和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了解其耐寒能力的强弱,采取适当防霜冻措施,以减轻或克服霜冻带来的危害。
我国北方地区,秋收作物灌浆期遭受霜冻,易造成严重减产并使作物品质下降。
黄河以南冬小麦拔节后遇霜冻,主茎和大分蘖会被冻死,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春小麦抽穗开花遇霜冻会降低结实率影响产量,棉苗出土时遇霜冻会大量死苗,未吐絮棉桃遇霜冻会使棉绒变黄,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在华南地区,霜冻会使冬·2.养麦、冬甘薯及部分热带作物冻伤,甚至冻死。
北方春霜冻易使梨、苹果、桃等果树受冻影响开花,造成果树减产。
(2)预防霜冻的方法①农业技术方法第一,是选择和培育抗霜冻、早熟、高产的作物品种。
不同作物抗霜冻的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作物但品种不同也有差异,只要选育品种得当就可以大大减少霜冻的危害。
第二,是根据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避开当地易发生霜冻的时间,减少霜冻的危害。
如北方农民播种棉花时有“霜前播种,霜后出苗”的经验,使棉花幼苗错过霜冻的危害;也可以进行保护地或营养钵育苗,等霜冻过后再把棉苗移栽到大田,是预防霜冻行之有效的方法。
霜降的农业灾害防控

霜降的农业灾害防控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正式结束,进入寒冷的冬季。
然而,霜降也带来了农业生产上的一系列问题,如农作物减产、农田空气干燥等。
因此,农业灾害防控工作在霜降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霜降的农业灾害防控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霜降带来的农业灾害霜降是中国气候的重要节点,气温的急剧下降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主要的农业灾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减产:霜降时期,气温急剧下降,容易导致农作物的叶片受冻,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减少产量。
2. 土壤冻结:霜降后,土壤温度逐渐下降,容易导致土壤水分结冰,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农田空气干燥:霜降时期,天气干燥,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农田中的水分流失,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困扰。
4. 害虫滋生:霜降后,气温下降,一些害虫容易滋生,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以上几个方面的农业灾害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控。
二、农业灾害防控对策与措施针对霜降带来的农业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来进行防控工作。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1. 选用耐寒品种:在霜降时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耐寒品种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强,能够减少因受冻而导致的减产情况。
2. 加强土壤保温:在霜降前,在农田中覆盖一层有机物或秸秆,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温性,减缓土壤的冻结速度,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较为有利的环境。
3. 增加管理措施:霜降时期,我们需要加强农田的管理,及时翻耕,掌握农田的水分情况,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为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4. 预防害虫滋生:霜降后,害虫滋生的情况会增多,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增加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害虫的繁殖。
5. 引入农业科技:同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农业科技手段,如温室种植、水培等,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减少霜降带来的农业灾害。
下霜的危害

下霜的危害
下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的影响。
霜冻害是低温引起的植物冻害,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作物内部的水分会被冻结成冰晶,导致细胞间隙中的水分结冰,细胞内原生质与液泡逐渐脱水和凝固,使细胞致死。
此外,解冻时细胞间隙中的冰融化成水很快蒸发,原生质因失水使植物干死。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取决于霜冻发生的季节、作物的种类和品种、当时作物的生育状况以及霜冻持续的时间等。
春霜冻对春季返青生长的越冬作物、早稻、棉花、玉米等春播作物以及茄果类作物的苗期影响极大,可能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秋霜冻对迟熟的秋熟作物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作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
除了对农作物的直接影响外,霜冻还可能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导致植物生成的营养物质减少,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下霜后的蔬菜可能口感更好,同时霜冻也能强制使作物进入休眠期,增加其越冬安全性。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应对霜冻带来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霜冻是怎样给农作物造成危害的
作物内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开始结冰,从物理学中得知,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
因此当细胞之间的冰粒增大时,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出来,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则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