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环境教育

一年级环境教育
一年级环境教育

一年级环境教育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就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与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就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与

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瞧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您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不?

说说照片上拍得就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您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瞧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瞧瞧小鸟,与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您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

的呼唤,瞧瞧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您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您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2、绿色大地我母亲

教学目的:

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2、知道在我们瞧不到的土里生活着哪些好朋友。

3、能用实验观察土的颜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就是五彩的土壤滋养了世界万物。

2、教学难点就是了解土里生活的好朋友。

课前学案

1、仔细瞧土壤外表,瞧到了什么?

2、用纸巾包土,使劲捏一捏,摊开纸,瞧到了什么?

3、了解陶器产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土壤

1、同学们已在家观察了土壤,在土壤中都瞧到了些什么?汇报一下。

颗粒状湿的褐色的有小虫子有落叶有树根有石块有……

2、您的窗纱上都留下了什么?

植物类: 落叶树枝树根花瓣……

动物类: 蚯蚓屎壳郎蚂蚁……

3、总结:您瞧到土壤里有什么?

二、研究土壤

1)用放大镜瞧——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深浅

2)用手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

3)用手握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

4)用手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潮湿度

三、总结全课

,可许多人叫我妈妈, 因为——

我给每一颗种子输送养料, 我给每一棵树扎根的地方,

我托起每一座山, 我挽起每一条河,

我给每一个期待收获的人带来希望

3、拜访土著居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的生灵。

2、让学生在了解生灵们的习性的基础上去拜访它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动物们的习性。

2.如何去拜访它们。

教学过程

1.您知道这些谜语中的主角就是谁不?

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大眼睛,宽嘴巴,咕呱咕呱爱说话,捉虫能手就就是它。

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 快乐又逍遥。

高高绿骨儿,圆圆金黄脸,最爱向太阳,盈盈笑不停。

2、怎样去拜访大自然的主人,带些什么呢?与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通过收集资料或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3、把拜访的土著居民介绍给大家

4、小故事《鼠兔》

天山山脉。当我们登上海拔3400米的顶峰,高山裸岩出现了。

伊犁鼠兔的家园到了。它们通常在裸岩地带觅食,玩耍。

山中雾气弥漫。

我们在雾气中攀登跋涉。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缥缈而高远。

我们俯身,静静地趴着,在裸露的岩石顶部,或者石缝里,寻找它们的踪迹。伊犁鼠兔体长只有20厘米,瞧起来似乎像老鼠,又像猫。我只在照片上见过它的模样。那就是一双小而亮的眼睛,泛出深紫色的光。头顶与额部有明显的棕色斑纹,颈背有一大块浅色斑。色彩鲜艳。小家伙分布于天山中西部海拔3000至3500米的高山黄土草甸草原中。喜欢群居。性格顽劣。据说格外机警。它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人的气味,听到人的动静。这时,它如跳远运动员,倏地就不见了。藏进石缝里,藏进洞里。想瞧到它,全凭运气。

不过,并非伊犁鼠兔的信息就是零。在岩石间,有一小撮一小撮的青草,被乱糟糟地丢弃。青草就是新鲜的,嫩绿的,瞧来也就是刚刚采集的。上面还有牙齿的痕迹。

青草旁边,还留下了一两撮粪便。蹲下身,拾起一撮粪便,哦——哦,还就是热乎乎的哪。可爱的小东西。您跑得再快,还就是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您的行迹向

我们表明,您就在附近,刚刚还在这里享受午餐,散步呢。瞧到我们牞您藏起来了。我知道,您就在离我们最近的某一个岩石缝里,探头探脑,打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呢。没关系。谢谢您留给我们的蛛丝马迹。至少这告诉我们,您的生命气息无处不在。总结: 大自然就是各种动植物最好的家园,动植物各有各的本领

4、藏在大自然里的“宝贝”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怀抱中的“宝贝”。

2、了解这些“宝贝”的特别之处。

3、知道“宝贝”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寻找大自然中的宝贝并了解这些“宝贝”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1、寻找大自然隐藏着的数不清的“宝贝”,种子、叶子、石头、羽毛……

2、猜一猜,这就是谁留给我们的“宝贝”?

3、“寻宝”之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4、与大家一起鉴赏“宝贝”,说说自己“宝贝”的特别之处?

5、猜猜“宝贝”的来历也很有趣。

6、这些“宝贝”的遭遇就是快乐的还就是痛苦的?给它编个小故事吧。如果能

把它画下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7、植物妈妈传播后代的办法可多啦,一起学一学。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主要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

1、靠水来传播

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她动物来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她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就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来传播

红皮柳: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就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就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如果孩子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其实答案就在种子身上。种子有着神奇的“旅行本领”,借此,它们可以处处安家,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当然这个就是一个寓意

您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不?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加杨杨柳科中的杨树也就是靠杨絮传播种子,瞧这一幅图像中加杨的果序将要成熟,果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大街上杨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行道树应种雄株杨树,不能种雌株杨树。

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酢浆草: 有的植物靠机械方式将种子散播出去,酢浆草便就是其中一例,它就是一种很普通的野生杂草,开小黄花,花后结具五棱的蒴果,成熟时,果沿室背开裂,果壳卷缩将种子弹出,抛射至远处。

凤仙花: 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就是机械传播种子的又一例。苍耳: 苍耳这种植物您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会挂在您衣裤上,仔细察瞧它的刺毛顶端带有倒钩,可以牢牢钩住,不易脱落,在不知不觉中您已经为它的种子传播尽了义务。类似苍耳这样传播种子的植物还很多,在草原牧区,这种植物对毛纺织业就是一大害,羊毛中夹有这种植物的刺毛会大大降低成品质量,以至毛纺工业有检毛刺的工序。

中华槭: 槭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5、快乐的收获

快乐的秋游一定让您的“百宝箱”变得满满的,让我们把画的画,拍的照片,收集来的“宝贝”布置成一个琳琅满目的展览会吧!

1、动手操作:您有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宝贝”变成工艺品不?

2、计划与组织: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作为展地

讨论要求: 谁就是展览讲解员?

该怎样讲解我们的展品?

如何吸引参观者?

3、交流与表达

开完丰富多彩的自然博览会以后,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联欢。把我们创作的童话故事、舞蹈、歌曲等在大自然中表演出来。

您的眼睛里有个我,

我的眼睛里有个您,

我曾在您的怀里快乐的游戏,

您曾在我的眼里呈现多变的的美丽。亲爱的朋友,我会常来瞧瞧您……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 1、走进大自然 2、绿色大地我母亲

3、拜访土著居民 4、快乐的收获 五、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问题研究与教学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

第一节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 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 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 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 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 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 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 (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 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 第1课铅笔的对话 活动目标: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意识到在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并能影响他人。 2.理解我们生活、学习用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知道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种上自然简朴的生活。 3.围绕铅笔引发的环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能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育初步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1.播放课件资料一:新学期看开学,文具店文具一阵热销;而教室里,老师提着一大袋子的铅笔,却无人认领。 2.播放课件资料二:卡通铅笔的叹息食品:我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几分钟生下半段。随手又被主人扔进垃圾里。如此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心酸。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追根求源 1.铅笔的生产过程及特点 师:铅笔和我们朝夕相处,你们对铅笔了解多少呢? 师:铅笔的生产过程包括:选择基材,切割成窄条,上蜡,着色——刻画凹槽——嵌入笔芯——闭合夹板——后期处理。最早的铅笔是圆形的,放在桌上容易滚动,掉在地上易摔坏,因此有人发明了六棱形铅笔,使其不易滚动。 师生小结:小小一支铅笔,真是来之不易啊! 2.调查生活中浪费文具的现象 师:昨天,老师请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教师出示可件) 师生小结:我们要节约铅笔,节约铅笔就是节约林木,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环保在行动 1.节约从铅笔开始 师:我们来了解关于“铅笔之最”的内容。 2.节约的高招 师:你们有什么节约的高招吗? 生:我认为可以给铅笔加身子,铅笔太短了,不好握了,我就给他套上一个笔

一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1、小动物的家 教学内容 《环境教育》一年级教材第1-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园。 2.对于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区分出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动物与植物是相互依存,密切联 系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的地方。 2.掌握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破坏了其一就会影响整个环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家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我们每天放学了都会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动物们有家吗? 生:小动物们也有家。 教师:对!小动物们也是有家的。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家,只是它们的家没有我们的家那么大,那么漂亮。它们的家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动物图 (1)你知道这些小动物们分别住在哪里吗?把书翻到第1页,请你帮这些小动物找家,将这些小动物添到第2、3页对应的地方。 (2)共同讲解答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惜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2讲解动物之间的联系 出示课本第4页的图 教师:这些图片美丽吗?你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吗? 学生分组完成,并说明鲸鱼和金鱼能不能放在一起。 教师:这些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讲解食物网 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第5页的这个图,你发现了说明? 生:我发现狼吃小兔,小兔又吃草。 生:我发现小鸟吃蚯蚓,也吃蝗虫,还吃昆虫,而这些被它吃的又吃草。 生:猫头鹰吃小兔,也吃老鼠,而老鼠和小兔都吃草。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们通过你们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小动物与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小学一年级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渗透环保教育的数学教案(一)主备:邓长玉辅备:舒所珍尙琼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6页及练习十第 6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只兔?”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只青蛙?”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森林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只小白兔,又来了

三年级上册环境教育

教学目标: 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重点: 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教学难点: 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方法: 观察与讲解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与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大树的功劳) 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 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

(3)你们看到过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吗? 如果有你该怎么办? (4)过渡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让学生畅说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5)让学生完成探究园地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6)小资料:植树节 (7)征集爱护树木的提示语。 绿色是地球的本身。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绿色——生活之源。 板书设计: 大树的功劳 教学反思: 第2课: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环境教育教案一年级上册

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大自然真美丽 教学目标: 1、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附近的几个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 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 保护大自然? 第二课: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学生观察树、鸟、花、草,并请爸妈讲解一些简单的有关它们生长的知识。 2.准备课件(—)、(二)。 3.图画纸,大树、叶子、小鸟(成形的)、粗头彩笔、胶水等。

一年级环境教育

一年级环境教育 《走进大自然》 授课时间:2018年3月8日序号:1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

2019-2020年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学期:——学年上学期 考试科目:环境教育 年级:小学一年级(1)班 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实考人数为37人,总分为3564分,平均分为96.3243分。优秀成绩总人数为33人,占89.19%,及格成绩总人数为37人,占100%。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6分100分:13人100——90分:20人89——80分:3人79——70分:1人 二、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 我对全班37名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统计,下面就试卷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对试卷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题:填空。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有个别学生对个别字掌握不牢;“水”字,有一个学生写成“小”,磁字写错。有几个学生植树节记不住,环保的举报电话记不住。也有个别学生书写不工整,个别字都东倒西歪了。 第二题判断题。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部分同学有漏做题的现象而导致失分。

第三题“连一连,”,个别学生对春、夏、秋、冬所开的植物掌握不牢。 第四题:问答题。有少部分同学忘记打句号。也有学生书写不工整,个别字都东倒西歪了。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填空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三、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基本措施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备好课上好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课外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备注 第1周 1课、认识小动物的家 第3周 1课、认识小动物的家 第5周 2课、它们住在哪里 第7周 2课、它们住在哪里 第9周 2课、它们住在哪里 第11周 3课、小动物喜欢的家 第13周 3课、小动物喜欢的家 第15周 3课、小动物喜欢的家

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一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

1、小动物的家 教学容 《环境教育》一年级教材第1-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跟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家园。 2.对于常见的一些动物,能够区分出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3.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很多动物与植物是相互依存,密切联 系的,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的地方。 2.掌握动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破坏了其一就会影响整个环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家的歌曲,让学生感知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我们每天放学了都会回到我们那个温暖的家。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动物们有家吗? 生:小动物们也有家。 教师:对!小动物们也是有家的。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是有自己的家,只是它们的家没有我们的家那么大,那么漂亮。它们的家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的小动物图 (1)你知道这些小动物们分别住在哪里吗?把书翻到第1页,请你帮这些小动物找家,将这些小动物添到第2、3页对应的地方。 (2)共同讲解答案。 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惜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2讲解动物之间的联系 出示课本第4页的图 教师:这些图片美丽吗?你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吗? 学生分组完成,并说明鲸鱼和金鱼能不能放在一起。 教师:这些小动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讲解食物网 教师:请大家观察课本第5页的这个图,你发现了说明? 生:我发现狼吃小兔,小兔又吃草。 生:我发现小鸟吃蚯蚓,也吃蝗虫,还吃昆虫,而这些被它吃的又吃草。 生:猫头鹰吃小兔,也吃老鼠,而老鼠和小兔都吃草。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们通过你们的观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小动物与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最新一年级环境教育下册教案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三单元拜访土著居民 第一课时制作标本 探究目的: 为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我们选择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研究作为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观察和学习,使学生既学到了许多生物方面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制作并鉴定标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不同生物的名称,对于部分生物科类(尤其是不认识的生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它们制成了生物标本,然后对各种生物进行鉴定。比如,标本的制作我们可采用橡皮泥做成的作品,或植物的标本。二、制作卡牌 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弄清校园内生物的学名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等知识,最后给校园植物编写名录制作塑料质地的卡牌。 三、总结阶段,表达交流 调查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过程、结果和体会,还可以提出在调查中所想到的其他问题,跟其他小组交流。全校师生能在每棵花卉植物上看到挂着的学名牌,学生对生物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花草树木绿化校园,保护环境的认识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游戏与拓展 你还有什么介绍的好办法? 第二课时智慧加油站——动物的本领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让孩子们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促使孩子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在活动中注重对孩子听、演、评、说等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整个教学过

程在多向互动中完成,让课堂充满无限生机,让孩子们体会到口语交际课堂趣味无穷。 教学目标: 1能够清楚、正确地说出自己熟悉的动物有什么样的本领。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关心,同时引导孩子关注大自然。 3进一步培养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主动与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大方地说出动物的本领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动物的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自制喜欢的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气氛 师:一大早,小动物们都急着朝森林里赶去。原来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说本领”大赛,得到冠军的小动物,狮子大王要奖励它到北京去旅游。小动物们都想当冠军,于是托我带个信,请咱班的孩子去给它们当拉拉队。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二、自主评说,双向互动 过渡语:孩子们,今天的比赛你们可以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本领。比赛的准备工作开始。 1、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请自己先练习练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些什么本领。看看谁说得更清楚。 2、小组交流:在四人学习小组里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有些什么本领。 3、集体交流(小组里推荐出代表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本领)。 三、说故事 1、教师讲讲动物王国发生的故事。(课件演示) 2、集体进行交流。 (1)你知道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吗?跟大家讲讲。 (2)交流评价

重庆三年级地方环境教育教案

重庆三年级地方环境 教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我们的家园----地球 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宇宙中数以万计的星球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个。 2、知道地球的环境分为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 3、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中最美丽的一个星球是哪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家园-------地球。 二、学习新课。 1、教师介绍地球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众多的星球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3、说一说维持我们生存必需的物质都有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5、为了美丽的地球家园,为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我们应该怎样做? 6、教师讲解提出的问题。 7、讲解地球的环境。 8、介绍地球日和相关的知识。 9、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二、认识我们的家乡 授课时间:第二周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 2、了解家乡重庆的一些基本常识。 3、了解中国十大名花和重庆市的市花山茶花。 4、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好。 二、学习新课。 说一说。 (1)用1分钟简单地介绍家乡的名字。 (2)你是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农村你知道城市和农村有什么不同吗 城市的特点: 农村的特点: (3)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有条件时引导学生在电子地图上找。)

一年级环保教育总结

一年级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教育从小爱护环境。课堂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有关环保知识的内容,适时地渗透环境教育,相关内容在教育中要有所凸现。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成为真正的绿色家园。现将本学期的环保教育总结如下: 一、利用各种环境图片的鲜明对比对学生进行对比教育,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主题活动的初期,我们通过收集资料,老师准备的影像资料,各种鲜明环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深刻,能很好地说出哪里的环境美,哪里的环境不美。懂得清洁的环境优美、舒服,肮脏的地方令人恶心,从而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懂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二、根据小学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吊饰、服饰装饰教室,设计制作环保标志、画环保宣传画、布置成环保宣传图片展,清洁学校的体育设施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向别人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喜悦和成就感,而且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此外,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还把环保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融会贯通,将环保知识随机渗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靠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个教育“有心人”。我们班教师的环保意识较强,平时都会密切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学生乱摘花、乱丢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以及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我们教师就会及时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懂

《环境教育》三年级上册

《环境教育》三年级上册 节约用水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严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2、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帮助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节约用水方法。 3、了解我国节约用水的规章制度及措施,懂得我们党和国家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视。 4、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意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惜水、节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意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惜水、节水的习惯。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1、纸笔 2、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课件出示:小水滴(配音动画) (小朋友,你们好!猜猜我是谁?对了,我是一滴小水滴。大家都说:我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庄稼的命根子;是工业的血液。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的确,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离不开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节约用水 二、地球上的水资源 师:说到节约用水,我们很多同学肯定会有疑问。曾经就有一个同学问我:老师,地球不是被称为水球吗?地球上不是有很多很多水吗?干嘛还要节约用水呢?同学们,真的是这样吗? 课件出示:地球水资源分布图(配音动画) (小水滴: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个蓝色的球体,那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面积是海洋,只有小部分面积是陆地,地球是颗名副其实的“大水球”。但是,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水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却少的可怜。首先,地球上的水96%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不能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被子冻结大冰山、冰土之中,无法利用,现在我们能利用的水资源只有1%左右,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 听完小水滴的详细介绍以后,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三、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师(过渡):是的,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有限而宝贵,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可是就有一些人不珍惜水,不节约用水。课件出示:生活中一些浪费水的现象 (刷牙的时候开着水龙头;水龙头漏水了也不维修:有些同学在厕所打水仗: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用流水洗毛笔等) 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杯子,那么请大家拿起笔来算一算: 课件出示: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杯水,那么请大家拿起笔来算一算: 1、我们每个人一年365天要浪费多少水?(365杯) 2、我们一个班级40个同学一年要浪费多少杯水?(4745600000000杯) 学生算一算 课件出示答案

最新一年级环境教育试卷

黄花塘中心小学一年级环境教育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随地吐痰会弄脏环境,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的不良行为。() 2、地球上热带、温带分布了大量植物,而寒带没有任何植物。() 3、安徽黄山地带,茫茫林海,一碧千里,盛产白桦、红松、落叶松,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生产基地。() 4、海洋里的鲸,陆地上的大象和犀牛,都因人类的捕杀而大量减少。() 5、“洗土”就是把未污染的土壤覆盖在污染的土壤上。() 6、地球表面平均每100年才能生成约10厘米厚的土壤层 7、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8、冬季锻炼能防病健身。() 9、燃放烟花鞭炮易炸伤人体,引起火灾,产生噪声,释放烟雾,污染环境。() 10、喝了生水易生痢疾、肝炎和伤寒,影响健康伤身体。() 11、户外活动能呼吸室外新鲜空气,解除疲劳,使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 12、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冲洗、沸水烫或削皮。()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编号) 1、乱扔废电池会产生() ①大气污染②白色污染③重金属污染④光污染 2、我国规定的“绿色食品”是()

①天然食品②无污染的天然食品③绿颜色食品④安全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经有关部门监督和检验,获得国家对“绿色食品”许可 3、下列植物中被誉为“活化石”的是() ①人参和桂圆②杉木和毛竹③枇杷和芒果④水杉和银杏 4、绿色植物最重要的功能在于() ①供人观赏②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③美化环境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5、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①13% ②14% ③24% ④34% 6、吸烟容易导致() ①贫血②呼吸系统癌症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③营养不良④消化系统疾病 7、我国的植物节是每年的() ①3月12日②3月22日③4月5日④4月22日 8、受到污染后,受害最重的人群是() ①婴幼儿②妇女③成人④老人 9、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放出()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氧气④氮气 10、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是() ①蚯蚓②燕子③蟑螂④蜜蜂 11、下列()疾病是由老鼠传播的。 ①出血热②蛔虫病③腮腺炎 湖南省2011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 班级:姓名: 本试卷共7大题,47小题,共1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390分。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1.春天来了 2.让花走进我的家 3.善待动物 4.鱼儿水中游 5.多姿的蝴蝶 第二单元 1.阳光灿烂的夏日 2.下雨了

3.我的家乡有条河 4.布置教室自然角 5.我的校园 五、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环境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问题研究与教学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年级上学期环境教育备课

环境教育备课 三年级 备课人:张永梅使用日期:2010.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环境教育》学期备课 一、教学内容: 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二、教学目标: (一)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图片等 五、课时分配: 每课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七、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探究、合作等 八、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走进大自然》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是关于“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护大自然的草树木和,“负的有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中的几个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播放大自然画面,大自然的大容量,在。 活在什么地方?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你还能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和小鸟说,捧捧的。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3、;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教后感 应本活动从明理到,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大自然与人的之中的密切关系,经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生从小接受到教育。 关心环保就是关心你自己 《绿色大地我》 教学目的 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2、知道在我们看不到的土里生哪些好朋友。 3、能用土的颜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五彩的土壤滋养了世界万物。 2、教学难点是了解土里生活的好朋友。 课前学案 1、仔细看土壤外表,看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