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 .个体

B .病人C.健康人

D .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 ?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 .环境-健康

B .环境-人群

C .环境-生物

D .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 .个体医学一群体一预防医学的阶段

B .个体一群体一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 .个体一群体一社区医学阶段

D .群体一大卫生一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一群体一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 .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 .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 .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 .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 .传染病

B .急性病

C .常见病

D .慢性病

E .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 .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 .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 .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 .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 .职业病

B .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 .脑卒中

E .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 .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D .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 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 A )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D.迟发性反应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用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C )

A.100 微米以下

B. 10 微米以下

C. 5 微米以下

D.1微米以下

E. 0.4 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物吸收

7.SO2 的主要作用部位(B )

A.肺泡

B.上呼吸道

C.细支气管

D.毛细支气管

E.食道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B )

A.江河

B.泉水

C.雨雪水

D.井水

E.湖水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物吸收

7.SO2 的主要作用部位(B )

A.肺泡

B.上呼吸道

C.细支气管

D.毛细支气管

E.食道

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

A.黑脚病

B.氟骨症

C.斑釉牙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甲状腺肿大

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E)

A.生活污染

B.工业污染

C.交通污染

D.农业污染

E.以上都是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

A.CO2

B.SO2

C.CO

D.PAH E .光化学烟雾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

A.CO2

B.SO2

C.CO

D.PAH

E. 光化学烟雾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A )

A .二氧化硅

B .锰烟

C .木尘

D .二氧化硫E.锌烟

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D)种。

A. 100

B. 105

C. 110

D . 115 E. 120

5.职业病诊断应由(B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 2

B. 3

C. 5

D. 7

E. 9

6.--- 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C)

A .病史B.体格检查结果C.职业史

D .生产环境监测结果E.实验室检查结果

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E )

A ?医疗机构

B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

D ?卫生行政部门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

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 A )数量。

A .脂肪

B .总热能

C .蛋白质

D ?脂肪与总热能E.脂肪与蛋白质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 C )%左右。

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A )

A .接触机会

B .接触方式

C .接触程度

D .接触的水平E.接触的吸收

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

(A ) A .亚硝酸钠B ?苯胺C. 一氧化碳D ?笨肼E.丙烯醛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

A .职业性

B .污染性C.生活性

D .药源性E.母源性

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D )

A .点彩红细胞增多

B .网织红细胞增多

C .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 .干扰卟啉代谢E.红细胞脆性增加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

A .职业性

B .污染性C.生活性

D .药源性E.母源性

15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D )

A .点彩红细胞增多

B .网织红细胞增多

C .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 .干扰卟啉代谢

E.红细胞脆性增加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A)

A .有机盐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脂肪

E .碳水化合物

3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

A .蛋白质的含量

B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C .蛋白质的利用

D .氨基酸模式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4.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A )

A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 .亚油酸.C亚油酸和a亚麻酸

D . a -亚麻酸

E .花生四烯酸

7.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 B )

A.钙B .铁C.蛋白质

D .脂肪

E .乳糖

8.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 )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菌C.大肠杆菌

预防医学练习题

绪论 A1型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急性病B.慢性病 C.传染病D.常见病 E.地方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B.急性病 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 A.各级的医院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C.全科医疗服务机构

D.教育、体育促进机构和组织 E.妇幼保健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A.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 肺癌 D.食物中毒 E.流感 B1型题 A.儿童卡介苗的接种 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 C.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伯拉病毒的传入 D.乳腺癌的筛检 E.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 问题(13-16) 13.属根本性预防的是:() 14.属第一级预防的是:() 15.属第二级预防的是:() 16.属第三级预防的是:() A.预防为主 B.监测、评价和分析卫生状况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 n1+ n2 (B) n1+ n2 –1 (C) n1+ n2 +1 (D) 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医学统计学试卷-2

《医学统计学》期末试卷(考查)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参数(parameter )是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而计算的总体数值,如:总体均数用μ表示。( ) 2、 将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值即算术均数,统计符号为X 。( ) 3、 标准差可以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 4、 假设检验有两类错误,其中,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0H ,为第一类错误。( )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6、 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分析多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数比较,需用SNK-q 检验。( ) 7、 拉丁方设计可用来进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 8、 正交表48(42)L ? ,表示最多可观察5个因素,其中1个因素为4水平,4个因素为2水平。( ) 9、 分类资料常用率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 10、有序分类资料不是等级资料(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四分位数间距与 可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 2、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选 。 3、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常用 与 来描述其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4、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5、t 曲线是以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曲线。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差为σ,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 7、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部分: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 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 不同 ) A 倍,该指标为(10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6.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和n,在进行成组设计资 t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21料的 (A)n+ n21(B)n+ n –121(C)n+ n +121(D)n+ n -221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C) B垂直距离最小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r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t B t

预防医学复习题库(有答案版)

一、单选题 1、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标志是 C A. 医学模式的转变 B. 健康观念的改变 C. 降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D. 疾病谱的改变 E. 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 D A. 意外死亡 B. 肿瘤 C. 心脏病 D. 传染病 E. 地方病 3、现代医学模式为 B A. 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B.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社会医学模式 E.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E A. 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 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生素 C. 环境严重污染 D. 城市人口增多 E.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5、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创造了人工免疫的人是 D A. Hippocrates B. Pasteur C. Koch D. Jenner E. Lister 6、预防医学的主要目的是 A A.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B. 预防疾病、治疗疾病 C. 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D. 发现疾病、治疗疾病 E. 预防疾病、发现疾病 7、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和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 A A. 加强预防医学 B. 提高临床技术 C. 发明有效的新药 D. 发明灵敏、准确的诊断设备 E. 以上都不是 8、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B A. 亚健康人群 B. 全社会的人群 C. 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D. 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群 E. 对致病因素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9、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 D A. 意外死亡 B. 肿瘤 C. 心脏病 D. 传染病 E. 地方病 10、接种牛痘可预防哪种疾病 A A. 天花 B. 鼠疫 C. 霍乱 D. 乙肝 E. 结核 11、以下哪项不是 ..第二次卫生革命预防的主要任务 C A. 心血管疾病 B. 脑血管疾病 C. 营养不良性疾病 D. 恶性肿瘤 E. 意外伤亡 12、哪项不是 ..“健康”现象的组成部分C A. 一般的安宁状态 B. 自我感觉良好 C. 无痛苦和烦恼 D. 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E. 对环境变化有调节和适应能力 13、目前在全世界已消灭的传染病是 D A. 麻疹 B. 鼠疫 C. 霍乱 D. 天花 E. 滋病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医学统计学01护理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A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业 年级(本科) 《医学统计学01》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2010.6 补(重)考:(是、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 年龄(岁) 10~ 20~ 30~ 40~ 50~ 60~ 人数 6 40 50 85 20 1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 A 、线图 B 条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2、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是( )。 A 、 以例数较小者为 B 、以例数较大者为 C 、以秩和较小者为 D 、以秩和较大者为。 3、当组数等于 2 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与 t 检验的关系是____ 。 A .完全等价且 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 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 t 2=F 4、Poisson 分布独有的特征是______。 A. 离散型分布 B. 参数是总体均数 C. 方差等于均数 D. 当样本较小时是偏倚分布 5、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 型 患者数 治愈率(%) 甲 乙 甲 乙 普通型 300 100 60.0 65.0 重 型 100 300 40.0 45.0 暴发型 100 100 20.0 25.0 合 计 500 500 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 、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 、对率进行标准化 C 、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 D 、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医学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3

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 , P>,说明两变量之间_________ A.有相关关系 B.无任何关系 C.无直线相关关系 D.无因果关系 E.有伴随关系 若分析肺活量和体重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体重值预测肺活量,则采用 A.直线相关分析 B.秩相关分析 C.直线回归分析 D.方差分析 E.病例对照研究 四格表资料的X 2检验应使用校正公式而未使用时,会导致。 A.X 2增大,P值减小 B.X 2 减小,P 值也减小 C.X 2增大,P值也增大 D.X 2减小,P值增大 E.视数据不同而异 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比较两个率有无差别的无效假设为。 A.仁卩2 B.n 仁n2 C.1 1 2 D.n 1工冗2

=c 四格表x 2检验的校正公式应用条件为。 >40且T> 5 V40 且T> 5 >40 且1 V T V 5 V40 且1 V T V 5 >40 且T V 1 两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效的t 检验公式中,位于分母位置上的是。 A.两样本均数之差 B.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方差 C.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D.两样本均数方差之差 E.两样本均数标准误之差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值不变 值变小 值变大 值变小或变大 E. 不能判断 在假设检验中,P值和a的关系为。 值越大,a值就越大 值越大,a值就越小

值和a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值和a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值的大小与a值的大小无关 t 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 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 ________ . 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 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 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 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 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从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来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本得到 列哪一样的估计精度高。 A.均数大的样本 B.均数小的样本 C.标准差小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E.标准误大的样 以一定概率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宜采用。 A.抽样误差估计 B.点估计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n1+ n2 (B)n1+ n2 –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r>tb B tr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三)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t2.配对资料若用成组检验处理,就降低了统计效率。() 3.因为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4.随机区组设计的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P5.抗体滴度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可做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得<0.05,则可认为实测数据的各总体算术均数不全相等。() 6.五个百分率的差别的假设检验,>,可认为各组总体率都不相同。() ZZZ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中,若≥,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0.05()P5.在t检验中,若拒绝H, 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06.对三个地区 血型构成(A、B、O、AB型),作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 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且n>40,必须作校正检验。() 7.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8.Ⅱ期临床试验是指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9.临床试验中,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不让受试者及其家属知道他参与这项试验。()10.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为-0.9,P<0.05,1122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

的相关系11数r为-0.9,P<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 高。()221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 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的道德原则。() 12.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 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 关关系。() 13.偏回归系数表示在除X以外的自变量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ii化。以外的自变 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化。()i 14.单盲法是让病人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对照组,但不知道用 什么处理。() 15.重复原则是指少选择样本例数。()16.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17.在相同条件下完全 随机设计比随机区组设计更节约样本含量。() 18.配对符号 秩和检验中,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可不计算平均秩次。()19.非参数统计的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数检验。() nTnTT2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现=15,=153,=10,=126,则 检验统计量=126。()1122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种新药可以控制某病,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如果 某地采用该药则该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 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以上都不对2.用触诊和X摄片对100名妇女作乳癌检查, 触诊有40名阳性,X摄片有70名阴性,两种方法均阳性者10 名,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人数是。 a.20 b.30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 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109/L ~×109/L ,其含义是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 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 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 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 E.无机界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 A. 《内经》 B. 《易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空气、水和居地》 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环境 B.生物 C.人类 D.物质 E.食物 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滴水 E.以上都是 9.以下中不正确是() 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 A.氧、镁、氮 B.氢、硫、钾 C.氮、钙、水 D.水、碳、氮 E.氮、碳、钙 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 A.大气层 B.江河流域 C.人口发展 D.草原 E.岩石 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社会环境 B.无机界 C.生产者 D.消费者 E.分解者 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一次消费者 C.二次消费者 D.分解者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其答案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 B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B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 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236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D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 C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B

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 V 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 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C A5B5.5C6D10E1 2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 个体 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医学统计学试卷-1

《医学统计学》考查试卷(必修)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4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填空(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统计学分为 和 两大部分。 2、统计思想是用样本 估计(或推测)总体 ,它是通过 和 来实现的。 3、统计步骤包括 、 、 、 。 4、统计资料分为 和 ,后者又分为 、 和 。 5、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常用 与 来描述其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6、假设检验的原理是 。 7、假设检验得到 ,可认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差别有 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8、直线回归反映两个变量的 ,而直线相关反映的是两个变量的 。 9、2x 检验的思想可以概述为看 和 吻合程度如何。 10、秩和检验和Ridit 分析均属 ,前者关键是 ,后者关键是 。 二、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当均数相差很大或量刚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 应选 。 (1)极差 (2)变异系数 (3)方差 (4)标准差 2、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为 。 (1))96.1,96.1(s x s x +- (2))58.2,58.2(s x s x +- (3))96.1,96.1(x x s x s x +- (4))58.2,58.2(x x s x s x +- 3、四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参数假设检验为 。 (1)0H :4321x x x x === (2) 1H :4321x x x x ≠≠≠ (3)0H :4321μμμμ=== (4)1H :4321μμμμ≠≠≠ 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 。 (1)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2)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3)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5、分类资料的配对设计差异性(或优势性)检验需选用 。 (1)Pearson-2x 检验 (2)CMH-2x 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