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图片版)

合集下载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

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

《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

而与儒家做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

《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条件。

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

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

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

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故不为人所知。

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

朱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

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

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之“上善”。

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困惑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恶是可以为的。

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

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

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实际上庄子认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只要对人对已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

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

2021届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

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

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

”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

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

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

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

辽宁省鞍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统一质量监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2020年3月9日至18日,美国股市10天内发生了4次熔断,3月18日道琼斯指数跌破2万点,抹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涨幅。

为了缓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减轻美国经济再次面临“大萧条”的舆论压力。

美联储终于开始迅速采取刺激措施,“零利率”、“无限量QE(量化宽松)”等政策接连出台。

但是,美联储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本质上仍然是在发挥西方中心化“印钞机”的特权,用虚拟数字去换取其他国家真实资产,对于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并未起到提振或刺激的作用。

这种美国印钞世界买单的做法,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再一次暴露在世界各国面前。

除了移动支付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等为DCEP(数字货币)在中国落地提供的良好环境,DCEP可结合的国际化场景构建了其作为“数字人民币”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对于现存的“美元霸权”,无疑也形成了新的威胁。

在现行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人民币或许还不是最优质的主权货币。

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仍旧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早已具备了一定的信用和价值共识。

因此,当世界苦“美元霸权”久矣,同时又面对由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

这既是DCEP的历史机遇,也是DCEP的历史使命。

比特币的诞生是密码朋克反抗中心化霸权的具体表现,但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治理体系而言,完全去中心化的组织或机构仅凭信仰支撑,或许很难推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快速发展。

所以,在中心化霸权之后,“数字人民币”或许可以扮演一个“中心化权威”的新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甚至其他的应用场景中,“数字人民币”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帮助简化结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而人民币本身不具备霸权地位的特性,也决定了“数字人民币”不会发生类似美元稳定代币的超发情形——“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竞争工具,除了提供快速结算等工具性效用之外,很难实现对“美元霸权”的直接替代。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9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9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

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

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

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

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

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

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

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

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

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

辽宁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辽宁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辽宁省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曹晖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

20 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

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堆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

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扬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

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2年增幅达58%。

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去?这个曾经令无数人千愁百转的两难选择,如今有了坚决笃定的最优选项。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

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

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

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持续提升。

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

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及出国人数比重情况分析》)材料三: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2021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2021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最新】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气息颇为浓烈,在不少学校、商场、超市里,万圣节早就预热了。

尤其是一些小学校和幼儿园,家长早早买了南瓜用来做雕刻,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

想必接下来的平安夜、圣诞节也是每年学校的重头戏——洋节崇拜成了另一种“时尚”,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真是要仔细掂量掂量轻重了。

节,表面是庆祝或祭祀,实则是以仪式来强调和重复精神特质。

因此,节日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的要素,其形成依赖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政治、文化等因素。

从这个角度说,洋节崇拜是有着其自身局限性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节日来源于商业宣传,之后经过层层包装,嫁接成为一个“节日”。

这首先就丧失了人的主体性,将自己的生活娱乐交付给了商业行为。

更为深层次的局限在于,多数人消费了表面的节日,只复制过来一个“南瓜头”的形式,忽视了、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实质层面的文化底蕴。

看似是“过节”,实际只是在娱乐罢了。

辩证地看待洋节崇拜,也许结论就不会这么逆耳。

首先,过洋节是世界经济破壁发展文化跨区融合的产物,唯有开放的、发达的城市和国家,才有可能不斜视、至少是允许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

这一点上,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56个民族能够和谐发展,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有示范意义的。

其次,即便是过洋节,我们也更应该关注其对美德的强调,而不仅仅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个苹果,转过身后仍然我行我素。

而更为关键的是,在崇拜洋节的同时,我们是否过好了我们自己的节日呢?除了吃吃喝喝,打打麻将,传统节日敲黑板强调的精神特质,我们传承好了吗?可以说,坚守传统节日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是一个触及精神层面的厚重的仪式,更显露着充分的文化自信,一旦我们舍弃了这沉甸甸的传统文化,而去对洋节洋文化趋之若鹜,才真的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