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5章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微生物学第5章细菌与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张文莉
感染来源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
病人 带菌者 动物
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病原菌+条件致病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张文莉
少数细菌有致病性
许多细菌有条件致病性
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张文莉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在人体各部位正 常寄居而对人无 害的细菌
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张文莉
细胞毒素 外毒素 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症状和体征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外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
疾病
霍乱 腹泻 食物中毒
作用机制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 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症状和体征
腹泻、呕吐 呕吐、腹泻
金葡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张文莉
细菌的感染类型
不感染 隐性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血症、 菌血症、败血 症 脓毒血症、内 毒素血症

呼吸道细菌及肺炎指南

呼吸道细菌及肺炎指南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 耐药性及对策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八分。
内容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耐药性 治疗策略与指南 细菌耐药的预防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八分。
上呼吸道常见感染及其病原体
感染
常见病原体
急性鼻炎
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
急性鼻窦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化脓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 厌氧菌等
引起疾病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 咽、结膜炎 龈炎、咽炎 流感、普通感冒 咽炎
咽炎、扁桃体炎 咽炎、扁桃体炎 龈炎、咽炎 咽炎 肺炎、支气管炎、咽炎 肺炎、支气管炎、咽炎
*Mandell GL: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5th ed. 2000
肺炎70链球菌和革兰阳性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
肠杆6菌0 /铜绿假单胞菌
50
40
30
20
10
0
I期 FEV1 >预期的50 %
Eller J et al. Chest 1998;113:1542-1548
II期
> 35% - 50%
III期 < 35%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八分。
(AECOPD)
卡他莫拉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
支气管扩张感染
铜绿假单胞,肺炎链球菌,流 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厌氧菌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 病毒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十八分。
AECOPD常见致病菌
Davies, 1986 (127)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从其他感染源传播到呼吸道,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感染。

1. 病毒性病原体病毒是成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他人吸入这些病毒颗粒后易感染。

病毒性感染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和发热。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染可以在数天至数周内自愈。

2. 细菌性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冬季或者人群密集的场所。

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与病毒性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黄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通常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 真菌性病原体真菌性感染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少见,常见的真菌包括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真菌性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

真菌性感染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

真菌性感染需要特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通过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预防这类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行为等。

此外,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病原体,合适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并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这些病原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复习思考题免疫学部分第一章免疫学概说课时:共1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功能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系统的组成。

熟悉:免疫学研究的范畴。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医学免疫学概述;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的现象、功能与概念;四、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五、免疫系统的组成。

思考题:1.免疫的现代概念?2.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的表现分别是什么?3.试比较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第二章抗原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属性,表位的概念,抗原的种类。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种类。

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超抗原、佐剂的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二、抗原免疫反应性的结构基础;三、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四、抗原的分类。

思考题:1.抗原、表位以及交叉反应的概念?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3.交叉反应是否否定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为什么?第三章免疫效应分子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免疫球蛋白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断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了解: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一、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二、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六、单克隆抗体。

思考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区别?2.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3.简述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补体系统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补体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

一、补体的发现及其概念;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补体系统的激活;四、补体系统的调节;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5章常见病原菌

第5章常见病原菌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与染色:杆菌,无芽孢。大多数细菌有 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 可生长。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 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 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 5、抵抗力:不强, 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 利福平等药敏感。
第二次菌血症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防治原则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和带菌者。
2、做好水源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切断传播 途径;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3、治疗可用环丙沙星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三、志贺菌属
生物学特性
1、G ;中等大小;无鞭毛;有菌毛,一般不 分解乳糖 2、抗原结构:O-Ag(分群依据)、K-Ag A群:痢疾,B群:福氏,C群:鲍氏,D群: 宋内
第2节
肠道杆菌
学习目标
1、列出肠道杆菌的主要菌属和共同特点。 2、说出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和卫生细菌学意义。 3、叙述沙门菌、志贺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4、解释肥达反应。 5、明确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是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逐步树立预防 为主的观念。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 防治原则:①增强抵抗力。 • ②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 • ③首选药:庆大霉素、若氟沙 星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二、沙门菌属
生物学特性
G ,少数对人类致病:伤寒沙门菌,肖氏、 希氏沙门菌。 有些偶可致人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病 原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合适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一、前言病原生物学主假如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在病原生物学全然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道理和消毒灭菌的全然常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比较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点与差别。

因为其与后续课程接洽紧密,是以在教授教化过程中既应看重其体系性,同时又应留意与临床相干常识的接洽。

经由过程理论讲解使学生体系操纵病原生物的全然理论和全然常识;经由过程实验教授教化使学生操纵全然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为往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差不多。

在教授教化中应积极开创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授教化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才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大年夜纲中有些内容恰当安排学生自学。

实验教授教化中应留意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不雅察才能和优良的科学风格,并增长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内容。

依照教授教化筹划本大年夜纲安排理论讲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

二、教授教化内容及全然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操纵: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明白得: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学时分派:理论2学时教授教化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第二章细菌的差不多性状目标要求:1.操纵:细菌的全然形状,细胞壁的全然构造,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专门构造及意义;革兰染色法。

细菌的进展滋长的前提,方法,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品。

病毒大年夜小与形状,构造与化学构成。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五章--肺炎》习题参考解析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五章--肺炎》习题参考解析

A1型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包括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等。

因此,选项C“肺炎克雷伯菌”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之一,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也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

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都是一种细菌,它们能引起轻度至中度的肺炎。

2.以下哪项是诊断重症肺炎的主要标准之一重症肺炎是指严重的肺炎病情,可能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重症肺炎症状包括呼吸急促、低氧血症、多叶肺浸润等。

在诊断重症肺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等多个因素,其中是否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是诊断重症肺炎的主要标准之一。

因此,选项A“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是正确的选项。

多叶肺浸润也是重症肺炎的常见表现之一,但并不是诊断重症肺炎的主要标准。

其他选项中,意识障碍和低血压是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但不是诊断重症肺炎的主要标准。

白细胞计数在诊断肺炎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3.以下哪项对鉴别肺炎与急性支气管炎最有价值?A. 发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B. 咯较多黄脓痰C. 胸部X线检查D. 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E. 痰中带血正确答案是C,即胸部X线检查。

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症状相似,如咳嗽、咳痰、胸闷等。

但两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有很大不同。

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症状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症状轻微,一般自愈。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选项A、B、D和E都是常见的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或体征,但并不能鉴别两者的差异。

而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肺部实质的情况,如肺部实质浸润、炎症等,对鉴别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呼吸道感染细菌学习要点一、结核分枝杆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微弯,常聚集成团,或分枝状排列。

抗酸染色阳性。

有荚膜。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

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菌落表面干燥呈颗粒状,似菜花。

(3)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

(4)抵抗力:对乙醇、湿热、紫外线等敏感。

对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2)致病因素: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损伤有关。

3)临床上肺结核最常见,如肺门淋巴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等。

其次是肺外感染,如胸膜、肾、肠、膀恍结核等。

(2)免疫性: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属于传染免疫,即有菌免疫,当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

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及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原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细胞免疫和IV型超敏反应同时并存,注射一定量结核菌素诱导致敏T D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形成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局部炎症反应。

方法及结果分析见教材。

3.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标本。

可先浓缩集菌,以提高检出率。

(2)直接涂片镜检:取标本直接厚膜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将经集菌处理的沉淀物,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通常3~4w可长出粗糙的菌落。

也可将标本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5~7d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获结果较快,有助于治疗。

(4)快速诊断:目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已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每毫升标本中几个细菌即可获阳性结果。

但应注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5)血清学试验:用ElISA测定待检标本(脑脊液、血液或胸腹水)中的抗体,明显增高者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4.防治原则(1)预防:主要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患者和应用卡介苗接种。

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接种方法为皮内注射0.1ml(内含0.5~0.75mg)的卡介苗。

另外,卡介苗为活菌制剂,应注意低温保存。

(2)治疗:目前,我国采用WHO建议推广的“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方案,即病人每次均由“督导员”(医务人员、社区志愿者或家属)在场目睹其服用规定药物。

疗程可缩短至6个月。

国内外均推行三药联合方案。

在耐药病例发生率较高地区,头2个月强化期需加第4种药。

二、脑膜炎奈瑟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脑膜炎奈瑟菌呈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直径0.6~0.8μm。

革兰阴性,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最常用的是巧克力色培养基。

最适温度35~37℃,pH7.4~7.6,专性需氧。

菌落1.0~1.5mm、圆形、无色透明、光滑似露滴状。

因产生自溶酶,培养超过48h即死亡。

(3)抵抗力:本菌抵抗力弱,对冷、热、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2.致病性(1)传染源:主要是带菌者和病人,经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密切接触(如同睡、喂乳、亲吻)对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致病因素:主要有内毒素、荚膜及菌毛。

内毒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3)流脑潜伏期1~10d。

临床表现有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临床特点: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15岁以下儿童易感,以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

3.微生物学检查(1)根据病程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血液、瘀点瘀斑渗出液或脑脊液等不同标本。

(2)直接涂片染色镜检(3)分离培养:应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

(4)血清学方法----快速诊断。

4.防治原则(1)疫菌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

(2)流行期间可短期应用磺胺药口服或滴鼻。

(3)治疗:可选用青霉素、磺胺、氯霉素等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

三、流感嗜血杆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无芽胞或鞭毛,多数菌株有菌毛,有毒株可有荚膜。

(2)培养特性:本菌营养要求特殊,生长需X因子(血红素及其衍生物)和V因子(辅酶Ⅰ或Ⅱ)。

在巧克力(色)平板上生长良好。

需氧或兼性厌氧。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共同培养,可见卫星现象。

(3)抵抗力:流感嗜血杆菌抵抗力弱,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敏感。

2.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2)致病因素:主要是荚膜、菌毛及内毒素,致病力强的细菌同时具有IgA酶。

(3)引起原发或继发感染:原发感染以小儿多见。

可致脑膜炎、鼻咽炎、咽喉会厌炎、关节炎、心包炎等急性化脓性炎症,甚至败血症;继发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脑脓肿、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和菌血症等。

(4)免疫性:以体液免疫为主。

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微生物学检查(1)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标本。

(2)直接涂片染色镜检(3)分离培养:标本接种于巧克力色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48h,根据菌落形态、卫星现象、生化反应及荚膜肿胀试验予以鉴定。

4.防治原则(1)疫菌接种:对18个月以上的儿童接种后一年内保护率可达90%以上。

(2)流行期间可短期应用磺胺药口服或滴鼻。

(3)治疗:可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

四、肺炎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肺炎支原体呈球形或丝状,长约2~5μm。

无细胞壁。

可通过滤菌器。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

绝对需氧。

生长缓慢,1~6h分裂一代,7~10d后于40倍显微镜下可见油滴状菌落。

多次传代后生长加快,菌落为典型的荷包蛋样。

(3)抵抗力:抵抗力弱,56℃很快灭活。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类及新一代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等敏感。

2.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2)致病因素:主要通过其特殊的顶端粘附蛋白P1,粘附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上,使细胞膜受损。

(3)肺炎支原体致病力不强,不侵入组织与血流,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使局部组织产生病理损伤。

引起支原体肺炎。

其病理特征为肺部间质性炎症,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4)临床特点: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以5~15岁的青少年多见。

3.微生物学检查取病人痰或咽拭子作分离培养,或增菌后再作分离培养。

但因支原体生长缓慢,且阳性率低,故对临床治疗意义不大,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试验有助于诊断。

目前倾向于早期寻找抗原,如用单克隆抗体经ELISA检出患者痰、鼻或支气管洗液中的肺炎支原体抗原;或用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以协助临床诊断。

五、其他细菌1.肺炎链球菌(1)生物学性状:肺炎球菌呈矛头状,直径0.5~1.5μm,常成双排列,以钝端相对在体内有较厚的荚膜。

无芽胞及鞭毛。

革兰染色阳性。

本菌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7.4~7.8。

菌落细小、圆而光滑,透明或半透明,可形成α溶血环,须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若培养超过48h,由于细菌产生的自溶酶可使菌体自溶,菌落中央下陷呈脐状。

所以常用菊糖分解及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抵抗力弱,加热56℃20 min即死亡。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有荚膜的菌株对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1~2月。

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敏感。

(2)致病性:本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荚膜。

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该菌存在于正常人口腔及鼻咽部,一般不致病。

当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营养不良、婴幼儿或年老体弱等抵抗力下降时易患该病。

肺炎后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

(3)微生物学检查:取痰、脓液、脑脊液和血液等,涂片镜检或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培养后取有草绿色溶血环的菌落,作胆汁溶菌和菊糖分解试验可进一步鉴定确诊。

(4)防治原则:①疫菌接种:对18个月以上的儿童接种后一年内保护率可达90%以上。

②流行期间可短期应用磺胺药口服或滴鼻。

③治疗:可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

④预防可用荚膜多糖疫苗(商品名为纽莫法23)。

使用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2岁以上儿童及慢性病患者。

2.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小球杆菌,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两极异染颗粒。

无芽胞及鞭毛。

光滑型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营养要求高,初次分离需用鲍-金培养基。

专性需氧。

抵抗力弱。

该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菌毛、荚膜、内毒素及外毒素。

引起人类百日咳,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

5岁以下儿童易感。

病后免疫力持久,再感染少见。

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菌进行人工自动免疫,效果较好。

必要时可用高效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

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3.白喉棒状杆菌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似棒状,革兰染色阳性。

有异染颗粒,为该菌的特征之一,具有鉴别意义。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外毒素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通过呼吸道感染后在鼻咽喉部生长繁殖,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

释放的外毒素吸收入血,形成毒血症。

毒素与心肌、肾、肾上腺等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成为白喉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喉以体液免疫为主。

在病后、隐性感染和预防接种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注射白喉类毒素(或三联疫苗)是防治白喉的主要措施。

对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儿童,应立即肌肉注射白喉抗毒素作紧急预防。

治疗白喉应尽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先作皮试),同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抗酸杆菌2. 结核菌素试验3.卫星现象4. DPT 疫苗二、填空题1.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试剂有和两种。

2.根据麻风的临床病理表现分为和两型麻风。

3.结核分枝杆菌侵人机体的途径有、、等4.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的抵抗力较强。

5.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小杆菌包括和。

6.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以提供因子和因子。

7.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可出现现象,其原因是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可得到更多的。

8.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和。

9.流感嗜血杆菌的强毒株有,其型别为 ;引起继发感染的多为株。

10.军团菌广泛存在于各种,侵入人体后可寄生在细胞内。

11.培养嗜肺军团菌需提供和。

12.治疗军团菌病首选药物是,并可与联合应用。

13.预防百日咳可接种或。

三、选择题A1型题1.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是A.大肠埃希菌B.丙型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肺炎链球菌2.致病物质中既无内毒素又无外毒素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百日咳鲍特菌C、葡萄球菌D、结核分枝杆菌E、肺炎链球菌3.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血平板B、SS平板C、沙保培养基D、罗氏培养基E、巧克力培养基4.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重B、以体液免疫为主C、为有菌免疫D、可引起1型超敏反应E、不能获得人工自动免疫5.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C、严重的结核病人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E、肿瘤患者6.可鉴别流感嗜血杆菌的试验是A、在B-G培养基上形成珍珠样菌落B、与金葡菌共同培养形成"卫星现象"C、产生水溶性色素D、悬滴法直接镜检可见细菌的活泼运动E、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7.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的疾病中不包括A、鼻咽炎B、慢性支气管炎C、败血症D、流行性感冒E、中耳炎8. 下列哪项不是脑膜炎奈瑟菌的特点A、革兰染色阴性B、可有荚膜和菌毛C、营养要求高D、呈肾形或豆形E、对青霉素不敏感9.对脑膜炎奈瑟菌叙述错误的是A、无芽胞及鞭毛B、脑脊液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C、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D、治疗可选青霉素E、可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10.对脑膜炎奈瑟菌致病性的错误叙述是A、通过飞沫传播感染B、机体抵抗力低下是发病的重要因素C、可在吞噬细胞内寄生D、主要靠内毒素致病E、不侵入血流,仅引起呼吸道局部损伤11.目前预防百日咳可采用A、注射类毒素B、注射减毒活疫苗C、注射抗毒素D、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E、注射百日咳亚单位疫苗B1型题(供1~3题备选答案)A.BCYE培养基B.巧克力(色)平板C.鲍金(B-G)培养基D.厌氧培养,初次分离加5%CO2E.普通培养基1.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应用2.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应用3.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应用(供4~7题备选答案)A.通过飞沫传播引起脑部感染B.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咽喉部感染C. 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气管、支气管感染D.可引起原发感染(以小儿多见),也可引起继发感染(成人多见)E.水中常居菌,通过食人引起腹泻4.流感嗜血杆菌5.百日咳鲍特菌6. 白喉棒状杆菌7. 脑膜炎奈瑟菌(供8~10题备选答案)A.荚膜B.蜡质DC.索状因子D.硫酸脑苷酯E.磷脂8.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9.能促进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的物质是10.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强烈的局部肉芽肿反应X型题1.流感嗜血杆菌的特点包括A、为革兰阴性小杆菌B、有鞭毛和芽胞C、属嗜血杆菌,生长需X和V因子D、强毒株可引起小儿原发性急性化脓感染E、弱毒株可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2.百日咳鲍特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的相同点包括A、均为革兰阴性小杆菌B、有菌毛和荚膜C、可产生外毒素D、经飞沫传播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E、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感染四、问答题1.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