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2试验优化设计考核题目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化 学命题人:郭菊萍 审题人:游新宇本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C u 64- C 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B .2CO 与水混合C .2CO 密度研究D .水的净化2.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2014年12月,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2SOB .2NOC . 2.5PMD .CO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氧 B .鲜牛奶 C .清新的空气 D .大理石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气密性C .读取液体体积D .加热液体 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干冰 C .金属铜D .60C7.“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
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具有吸附性B .可重复使用C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D .碳海绵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8.夏季汽车轮胎容易发生爆炸,这是因为轮胎内的气体分子( )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个数增多9.如下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 .大理石粉B .面粉C .煤粉D .镁粉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22CaO H O===Ca(OH)+ B .2CO C ===2CO +高温C .22C O ===CO +燃点D .2442Mg H SO ===MgSO H ++↑11.下列与燃烧有关的成语故事中,其结果可以让燃烧很快熄灭的是( )A .火上烧油B .釜底抽薪C .抱薪救火D .引风吹火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13.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B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西装下靠近地面离开 14.下列各图所示的有关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漏气的是( )15.高温加热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现高温加温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调研测试(含参考答案)2016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1.科比是大家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他将篮球向空中斜抛出去,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作用B.篮球落向地面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C.篮球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篮球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2.如图是北美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它有两个出口,洞口A 表面隆起,洞口 B 表面平坦,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洞口 B 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B.洞口 A 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风总是从 B 口吹入,A 口吹出D.风总是从 A 口吹入,B 口吹出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C.大漠沙起如扬雪,燕山月闭似蒙霜D.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4.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B.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C.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D.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5.如图是研究滚摆运动的实验,在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增加6.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7.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分子不停地运动B.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引力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空隙8.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一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2s,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A.500WB.100WC.50WD.10W9.如图所示,皮划艇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以看成一个A.省力杠杆,减小两手间的距离能省力一些B.省力杠杆,增大两手间的距离能省力一些C.费力杠杆,减小两手间的距离能省力一些D.费力杠杆,增大两手间的距离能省力一些10.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这台机器A.做的功为750JB.1s 内做功为750WC.1min内做功为750JD.1s 内做功为750J11.将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水平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优化设计复习题

优化设计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 优化设计的自由度是指 。
A. 设计空间的维数B. 可选优化方法数C. 分目标函数数D. 所提供约束条件数2. 对于极小化优化设计问题,从)(k X 点出发,为保证新点)1(+k X 的目标函数值下降,所选搜索方向)(k S 应满足 。
A . 0)]([)()(<∇k T k S X f B. 0)]([)()(=∇k T k S X fC. 0)]([)()(>∇k T k S X fD. 0)]([)()(≤∇k T k S X f3. 在极小化无约束优化设计中,任意n 维函数的极小点必为)(X f的 。
A. 最小点B. 最优点C. 驻点D. 梯度不等于零的点 4. 若矩阵是⎥⎦⎤⎢⎣⎡1321,则它为 。
A. 对称矩阵 B.不定矩阵 C. 负定矩阵 D.正定矩阵5. 只利用目标函数值(不用求导)的无约束优化方法是 。
A. DFP 方法 B. 共轭梯度法 C . Newton 法 D. Powell 法6. 已知优化设计问题为:m1,2,u 0)( .)( min=≤X g t s X f u 当取0>uλ时,则约束极值点库恩——塔克条件表达式为 。
A. 0)()(1**=∇+∇∑=k u u u X g X fλ , 其中k 为起作用约束的个数;B.∑==∇-∇ku u u X g X f 10)()(λ, 其中k 为起作用约束的个数;C.∑=∇=∇-m u u u X g Xf 1**)()(λ; D. ∑=∇=∇mu u u X g X f 1**)()(λ;7. 多元函数)(X f 在*X 点附近偏导数连续,则该点为极小点的条件是: 。
A.0)(*=∆X f 且)(*X H 正定 B. 0)(*=∆X f 且)(*X H 负定 C.0)(*=∇X f 且)(*X H 正定 D.0)(*=∇X f 且)(*X H 负定8.在单峰搜索区间内][31,x x (31x x <)内,取一点2x ,二次插值法计算得4x (在[31,x x ]内),若42x x <,并且其函数值)()(42X f X f <则取新区间为 。
优化设计试卷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1.组成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要素是 设计变量 、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
2.函数()22121212,45f x x x x x x =+-+在024X ⎡⎤=⎢⎥⎣⎦点处的梯度为120-⎡⎤⎢⎥⎣⎦,海赛矩阵 为2442-⎡⎤⎢⎥-⎣⎦3.目标函数是一项设计所追求的指标的数学反映,因此对它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 来评价设计的优劣,,同时必须是设计变量的可计算函数 。
4.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是确切反映 工程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力求简洁 。
5.约束条件的尺度变换常称 规格化,这是为改善数学模型性态常用的一种方法。
6.随机方向法所用的步长一般按 加速步长 法来确定,此法是指依次迭代的步 长按一定的比例 递增的方法。
7.最速下降法以 负梯度 方向作为搜索方向,因此最速下降法又称为 梯度法,其收敛速度较 慢 。
8.二元函数在某点处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是()00f X ∇=必要条件是该点处的海赛矩阵正定9.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增加变量将等式约束 优化问题变成 无 约束优化问题,这种方法又被称为 升维 法。
10改变复合形形状的搜索方法主要有反射,扩张,收缩,压缩11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多变量 的优化问题转化为 单变量 的优化问题 12.在选择约束条件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出现 相互矛盾的约束, ,另外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
13.目标函数是n 维变量的函数,它的函数图像只能在n+1, 空间中描述出来,为了在n 维空间中反映目标函数的变化情况,常采用 目标函数等值面 的方法。
14.数学规划法的迭代公式是 1k k k k X X d α+=+ ,其核心是 建立搜索方向, 和 计算最佳步长15协调曲线法是用来解决 设计目标互相矛盾 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的。
16.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中, 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是首要和关键的一步,它是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二、名词解释 1.凸规划对于约束优化问题()min f X..s t ()0j g X ≤ (1,2,3,,)j m =⋅⋅⋅若()f X 、()j g X (1,2,3,,)j m =⋅⋅⋅都为凸函数,则称此问题为凸规划。
优化设计复习题

一、 填空题二、 用最速下降法求()()2211f x =100)1x x -+-(x 最优解时,设()[]00.5,0.5T x =-,第一步迭代的搜索方向为 T 100]- [103。
三、 机械优化设计采用数学的规划法,其核心一是最佳步长,二是搜索方向。
四、 当优化问题是凸规划的情况下,在任何局部最优解就是全域最优解。
五、 应用外推法来确定搜索区间时,最后得到的三点,即为搜索区间的始点,中间点和终点,他们的函数值形成趋势高--低--高。
六、 包含n 个设计变量的优化问题,称为 n 维优化问题。
七、 函数12TT x Hx B x c ++的梯度为_________。
八、 设G 为n n ⨯对称正定矩阵,若n 维空间中有两个非零向量0d ,1d ,满足()010d Gd=,则0d ,1d 之间存在共轭关系。
九、 与负梯度成锐角的方向为函数值下降 方向,与梯度成直角的方向为函数值的不变方向。
十、 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是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
十一、 对于无约束二元函数()12,f x x ,若在()01234,x x x =点处取得极小值,其必要条件是在0x 点的梯度为0,充分条件是在0x 点的海赛矩阵正定。
十二、 K-T 条件可以叙述为在极值点处目标函数的负梯度为起作用的各约束函数梯度的非负线性组合。
十三、 用黄金分割法求一元函数()21036f x x x =-+的极值点,初始搜索区间[][],10,10a b =-,经第一次区间消去后得到新区间【-2.36,10】。
十四、 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有设计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十五、 牛顿法搜索方向k d =()()21()k k f x f x --∇∇,其计算是 大,且要求初始在级极小点附近位置。
十六、 将函数()2112121210460f x x x x x x x =+---+表示成12TT x Hx B x c ++的形式为 。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第一题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
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0.05。
1.SSE的公式2.SSA的公式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P=0.001799,远小于0.05,所以是显着的4.打开Minitab,复制表格,“统计”“方差分析”“选单因素未重叠”“响应C1C2C3C4”点击“比较”勾选第一个,确定结果: 工作表 3单因子方差分析: 60度, 65度, 70度, 75度来源自由度 SS MS F P因子 3 84.15 28.05 7.96 0.002误差 16 56.40 3.52合计 19 140.55S = 1.877 R-Sq = 59.87% R-Sq(调整) = 52.35%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水平 N 平均值标准差 ------+---------+---------+---------+---60度 5 90.200 1.789 (------*------)65度 5 93.200 1.789 (------*------)70度 5 95.000 2.000 (------*------)75度 5 90.200 1.924 (------*------)------+---------+---------+---------+---90.0 92.5 95.0 97.5合并标准差 = 1.877Tukey 95% 同时置信区间所有配对比较单组置信水平 = 98.87%60度减自:下限中心上限 ------+---------+---------+---------+---65度 -0.401 3.000 6.401 (------*------)70度 1.399 4.800 8.201 (------*-----)75度 -3.401 0.000 3.401 (------*------)------+---------+---------+---------+----5.0 0.0 5.0 10.065度减自:下限中心上限 ------+---------+---------+---------+---70度 -1.601 1.800 5.201 (------*-----)75度 -6.401 -3.000 0.401 (------*------)------+---------+---------+---------+----5.0 0.0 5.0 10.070度减自:下限中心上限 ------+---------+---------+---------+---75度 -8.201 -4.800 -1.399 (-----*------)------+---------+---------+---------+----5.0 0.0 5.0 10.0获得结果,区间相交包含0.0的不明显,反之明显第二题为研究线路板焊点拉拔力与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焊剂量之间关系。
2015优化方案物理二轮16光

1.对如图所示的图片、示意图或实验装置图,下列判断准确无误的是( )A .甲图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也被称为“泊松亮斑”B .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C .丙图是双缝干涉原理图,若P 到S 1、S 2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则是亮纹D .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在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上,出现竖直干涉条纹E .戊图是波的振动图象,其振幅为8 cm ,振动周期为4 s解析:选BCE.甲图是小孔衍射的图样,但不是“泊松亮斑”,故A 错.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但其干涉条纹应为水平的,故D 错.2.(2014·高考福建卷)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 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解析:选D.由波的形成规律可知,一个周期内x =0处,质点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结合振动图象知,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运动;x =14λ(λ为该波波长)处,质点振动了34个周期,质点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x =34λ处的质点,振动了14个周期,质点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选项D 正确.3.(2014·高考北京卷)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B .t =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C .图乙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 .图乙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解析:选D.图甲为波的图象,图乙为振动图象.t =0时刻,a 质点在波峰位置,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质点在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故选项A 、B 错;在波的图象中,根据同侧法由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所以t =0时刻,b 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故选项C 错D 对.4.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 m ,如图是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A .4.5 m/sB .3.0 m/sC .1.5 m/sD .0.9 m/sE .0.5 m/s解析:选ADE.横波是由A 向B 传播的,而且在A 到达波峰的时刻,B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A 、B 相距l =nλ+14λ,所以λ=4l 4n +1(n =0,1,2,…) 根据v =λT =4l T (4n +1)= 4.54n +1m/s(n =0,1,2,…) 当n =0时v =4.5 m/s ,当n =1时v =0.9 m/s ,当n =2时v =0.5 m/s 等,正确答案为ADE.5.(2014·高考重庆卷)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 、OQ 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 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 边并反射到OQ 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B .若θ>θ2,光线会从OQ 边射出C .若θ<θ1,光线会从OP 边射出D .若θ<θ1,光线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解析:选D.题图中,要使光线可在OP 边发生全反射,图中光线在OP 边上的入射角大于90°-θ2.从OP 边上反射到OQ 边的光线,入射角大于90°-(180°-3θ1)=3θ1-90°可使光线在OQ 边上发生全反射.若θ>θ2,光线不能在OP 边上发生全反射;若θ<θ1,光线不能在OQ 边上发生全反射,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6.(2014·高考北京卷)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sin i sin r=n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 =-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途径的示意图是( )解析:选B.由题意知,折射线和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n =-1,由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所以选项B 正确.7.(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 ,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________.A .4 mB .6 mC .8 mD .10 mE .12 m(2)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其中一条光线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 ;另一条光线的入射点为A ,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 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 ,OA =R 2,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3,求OP 的长度. 解析:(1)根据题意,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可能情况有:①12λ=6 m ,λ=12 m ②λ=6 m③32λ=6 m ,λ=4 m ,故选项ABE 正确.(2)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自A 点入射的光线在B 点发生折射:n =sin r sin i且sin i =OA /OB =12得∠r =60°可知∠OPB =∠POB =30°故OP =2R cos 30°=3R .答案:(1)ABE (2)3R8.(1)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________.A .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 .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C .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 .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E .换用频率更低的单色光源(2)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 中授课时做了一个“水球”实验.现在我们借用王亚平的“水球”来研究另一个光学问题:设“水球”的半径为R ,折射率为n =3,AB 是“水球”的一条直径,现有一细光束沿与AB 平行的方向在某点射入“水球”,经过一次折射后恰好经过B 点,则入射光束到AB 的距离是多少?解析:(1)在双缝干涉中,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Δx =l dλ,由题图知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可增大l 、λ或减小d .根据c =λν知要增大λ,应减小ν.选项B 、C 、E 正确,选项A 、D 错误.(2)设光线P 经C 折射到B 点,光路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αsin β= 3 由几何关系得:α=2β联立上式得:α=60°,β=30°所以CD =R sin 60°=32R . 答案:(1)BCE (2)32R9.(2014·湖北八校联考)(1)在t =0时刻向平静水面的O 处投下一块石头,水面波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传播开去,当t =1 s 时水面波向西刚刚传到M 点(图中只画了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没画出),OM 的距离为1 m ,振动的最低点N 距原水平面15 cm ,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A .t =1 s 时O 点的运动方向向上B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2 mC .振动后原来水面上的M 点和N 点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水平线上D .t =1.25 s 时刻M 点和O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E .t =2 s 时刻N 点处于平衡位置(2)如图所示,在MN 的下方足够大的空间是玻璃介质,其折射率为n =3,玻璃介质的上边界MN 是屏幕.玻璃中有一正三角形空气泡,其边长l =40 cm ,顶点与屏幕接触于C 点,底边AB 与屏幕平行.一束激光a 垂直于AB 边射向AC 边的中点O ,结果在屏幕MN 上出现两个光斑.①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②若任意两束相同激光同时垂直于AB 边向上入射进入空气泡,求屏幕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解析:(2)①画出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在界面AC ,a 光的入射角θ1=60°由光的折射定律有:sin θ1sin θ2=n 代入数据求得折射角θ2=30°由光的反射定律得反射角θ3=60°由几何关系易得:△ODC 是边长为l /2的正三角形,△COE 为等腰三角形,CE =OC =l /2,故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 =DC +CE =40 cm.②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屏幕上相距最远的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为PQ =2l =80 cm. 答案:(1)ABD (2)①40 cm ②80 cm10.(2014·西城区二模)(1)铺设钢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的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12.6 m ,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0.315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列车的危险速率为40 m/sB .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C .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的D .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总等于其驱动力的频率E .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2)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O 为圆心,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玻璃砖MO ′面上,中心光线a 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后,恰在O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aOM =45°.求: ①玻璃砖的折射率n ;②玻璃砖底面MN 出射光束的宽度是多少?(不考虑玻璃砖MO ′N 面的反射)解析:(1)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与钢轨间隙的碰撞,给列车施加了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要使列车不发生危险,应使驱动力的周期远离列车的固有周期,因固有周期T 0=0.315 s ,所以驱动力周期T =T 0=0.315 s 时使列车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最为危险,则由T =L v 得危险速度v=L T =12.6 m 0.315 s=40 m/s ,所以A 项正确.列车过桥时应防止桥梁发生共振导致桥梁坍塌,而不是防止列车发生共振,基本的做法是减小列车速度,所以B 项错误.物体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所以C 项错误,D 正确.增加钢轨的长度,使驱动力频率远离列车的固有频率,是提高列车车速的一种措施,所以E 项正确.(2)①由n =1sin C得n =1sin 45°= 2. ②分析可知:进入玻璃砖入射到MO 的光线均发生全反射,从O ′点入射的光的路径如图所示.由n =sin αsin θ=sin 45°sin θ得θ=30°,可知θ′=30°、α′=45°,出射光束平行OD =R tan 30°=33R出射光束的宽度d =OD sin 45°=66R .答案:(1)ADE (2)①2 ②66R。
优化设计试卷C答案

过程设备优化设计试卷C 参考答案一、解:基本原理就是在搜索区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使公比λ值取为0.618,使前一次计算的点和函数值留给下次使用,而每次缩小区间后只要计算一个新点。
这种用公比λ=0.618等速分配插入点来缩小区间的计算方法称为0.618法,又称黄金分割法。
(5分)①10-=x ,步长2.0=h②令8.02.010-=+-=+=h x b 计算得0)(0=x f ,24.0)(=b f ③∵)()(0b f x f <∴2.0,1-=-=h b ,0)(=b f∵0)(16.08.02.0)2.01(=<-=⨯-=--b f f ∴4.022.0,2.1-=⨯-=-=h b ,16.0)(-=b f ∵16.0)(24.06.04.0)4.01(-=<-=⨯-=--b f f∴6.032.0,4.1-=⨯-=-=h b ,24.0)(-=b f ∵24.0)(24.04.06.0)6.01(-==-=⨯-=--b f f∴()6.132.0131,4.1-=⨯-+-=⨯+-=-=h a b,24.0)(-=a f ,24.0)(-=b f④确定一个合适的搜索区间为()4.1,6.1-- (5分)用黄金分割法求极小点 ①()()5236.16.14.1618.04.1618.01-=+---=--=a b b x()()-1.47646.14.1618.06.1618.02=+-+-=-+=a b a x ∵()()0.249425236.115236.11-=+-+-=f()()0.249424764.114764.12-=+-+-=f 21f f =∴12,x a x b==,ε>=+-=-0472.05236.14764.1a b②∵()()5056.15236.14764.1618.04764.1618.01-=+---=--=a b b x ()()-1.49445236.14764.1618.05236.1618.02=+-+-=-+=a b a x 21f f =∴12,x a x b==,ε<=+-=-0112.05056.14944.1a b ,满足收敛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优化设计上机考核题目
2015-2016-(2)学期
制定:刘建永
(注:计算过程和思路在word文档中尽量写清楚,所用Minitab 或Excel计算过程保存,将计算所有文档保存在以学号和姓名为命名的文档内,打包提交。
)
1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
希望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温度60度65度70度75度
90959691
92939690
得率(%)
88919793
89929489
92959288
⑴写出误差离差平方和SSE和温度离差平方和SSA的计算公式;
⑵判断温度对烧碱得率是否有显著影响;
⑶用Tukey方法判断哪些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哪些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2 为研究线路板焊点拉拔力与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焊剂量之间关系。
从生产过程中收集20批数据,见下表:
⑴试建立拉拔力与各元素之间的回归模型;
⑵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对回归模型进行ANOV A分析,并解释说明分析结果;
⑶从总效果方面度量回归模型的优劣,解释各项含义;
⑷对回归模型进行残差诊断。
3钢片在镀锌前需要用酸洗方法除锈,为提高除锈效率,缩短酸洗时间,需要寻找好的工艺参数。
现在试验中考察如下因子与水平:
用L9(3)安排试验,用拟水平法将B2拟为B3,试验指标是酸洗时间(分钟):
36 32 20 22 34 21 16 19 37
(1) 在满足等方差的正态分布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找出酸洗时间最短的水平组合,并对该水平组合下平均酸洗时间进行点估计。
4玉米淀粉改性试验,需考察两个指标:取代度、酯化率,两指标均为望大特征,试验因素和水平如下:
(2)用综合评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其中酯化率权重取0.6,取代度权重取0.4;
5 某钢厂生产一种合金,为降低合金的硬度需要进行退火处理,希望通过实验寻找合理的退火工艺参数,以降低硬度。
现考察如下因子与水平:
88
(2)利用改造好的L8(4×24)安排试验,指标为洛氏硬度(HRc),8次试验结果为:31.6 31.0 31.6 30.5 31.2 31.0 33.0 30.3,利用折算系
数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直观分析,要求找出最优水平组合,指明各因子显
著程度的顺序,画出各因子对指标的影响趋势图;
用Excel或Minitab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要求写出各因子的离差平方和(SS)的计算公式,说明计算结果的各项含义,并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各因子的
显著程度,并找出各因子水平的最优组合形式。
6硅橡胶基本工艺参数试验,指标为老化前的抗拉强度,选取的因素及水平如下表:
8
(2) 直观分析最优因素水平组合、各因素显著性,画出因素影响趋势图;
(3) 方差分析试验数据,结合直观分析,再次确定最优因素水平组合,并对其进
行点估计。
7 维生素C 注射液因长期放置会渐变成微黄色,中国药典规定可以使用焦亚硫酸
钠等作为抗氧化剂。
本试验考虑三个因素:EDTA 、无水碳酸钠、焦亚硫酸钠,每个因素各取7个水平,试验指标为420纳米处的吸光度,取值越小越好。
用U 7(74)安排试验。
试验安排与结果如下:
(1)用Excel 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评估所得的回归方程是否理想。
并说明Excel 回归分析结果中各项(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F 、t Stat )的含义。
(2)考虑各因素的二次项,用Minitab 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写出各步回归方程。
求出R Square 在90%以上的各回归方程的最优因素水平组合。
试验号 EDTA X 1(g ) 无水碳酸钠X 2(g )
焦亚硫钠
X 3(g )
吸收度 Y
1 0.00 30 0.6 1.160
2 0.02 38 1.2 0.312
3 0.0
4 46 0.4 0.306 4 0.06 26 1.0 1.318
5 0.08 34 0.2 0.877
6 0.10 42 0.8 0.14
7 7 0.12 50 1.4 0.204
8某种水泥在凝固时放出的热量y(卡/克)与水泥中化学成分物质x1,x2,x3,x4的含量有关。
现记录了13组数据,列入下表:
不同成分组合水泥凝固时散热量数据记录
(1)试用Excel或Minitab初步建立热量y与化学成分间的回归方程,解释说明回归分析结果当中各项的含义;
(2)对(1)中得到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指出该方程的不当之处,再次进行回归,找到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并优化计算得到的最佳方程,其包含的自变量取何值时y是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