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也承担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和实践,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清晰,导致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存在偏差。

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也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结合实践经验评估其效果,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修养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English cours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not only acquire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to cultivate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ultural awareness, and ethical values.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include: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方法,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蔡雁姬(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师以传统讲授法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材内容难度较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艺术类高校可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改革具有的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与大纲要求、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强、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有利条件,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师生共创教具、扩展教学空间、重构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究具体改革措施,以此为艺术类高校提供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任务驱动;团队学习;教具;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105-04艺术类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于人才培养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位于广西北海,其遵循道德为本、艺术求精的办学理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本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文化艺术行业,面向全国,服务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积极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行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艺术类应用型高校[1]。

目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只在大一开设大学英语课程。

大一新生约有3200名,其中约有3000名是艺术生,这些学生在艺术方面造诣较高,对专业课充满激情,但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科目的基础更薄弱。

部分艺术专业学生对英语课程不重视,也不感兴趣,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并缺少英语学习自主性,课堂参与度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而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简述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探究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并总结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与不足,以此为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其中,思政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思政教育意在引导师生思考和认识社会、国家、人生等重要问题,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旨在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追求。

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功能。

在这基础上,可以将思政教育元素引入课程中,通过讨论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可以结合英语课文和社会热点讨论,探讨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参与社会管理,提升对国家民族责任的认识;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增强跨文化理解和国家认同感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生学习英语能够帮助加深对外部文化的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英语课程中,可以加入跨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便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介绍,以提高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国外文化和习俗的视频,进行跨文化比较,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文脉。

3. 引导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在英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探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例如,可以进行社会问题论坛,组织学生分组研究社会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思政教育。

1. 文化探究课“文化探究课”旨在通过介绍东西方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化作品,穿插英语阅读和文化解析,如《哈利波特》、《简爱》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生动的文化比较,探究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创新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语法知识和词汇记忆。

然而,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们组织语言游戏、小组讨论、辩论赛等互动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如今,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在线教学平台设计教学课件和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在线学习平台也可以提供各种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有了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和资源,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促进语言交流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除了学习英语知识,更应该培养对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可以通过教授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英语角、国际交换项目等。

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也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外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影视欣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索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探索
环境 , 他 们在 头 脑 中 去构 建 自 己独到 的理 解 。这 种 建 构发 让 生在 与 他人 交 往 的环 境 中 , 社 会 互 动 的结 果 。他 强 调 学 习 是
的发挥 。 特别是四级备考期间, 教学活动主要是填鸭式的语 言点讲解 , 课堂内容的组织毫无趣味性 ,没有考虑调动学 生 情感 因素。 不但教学效果不好 , 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
关键词:任务型教 学;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 分 类号 : G2 3 1 6 3 3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 29 ( 0 8 卜0 1 — 3 63 2 1 20 )1 20 0

和 实践 的基 础上 提 出 来 的 , 重 有
第 2 卷 第 1 期 9 1 20 08年 1 月 1
湖 南科 技 学 院学 报
J r a fHun n Un v r i cin ea g n e ig ou n lo a i e st ofS e c ndEn i e rn y
、0 - 9 No. J , l2 I
( )Krs e 二 a h n的 “ 入 与 互 动假 设 ” 输
教育部 20 年 7月制定的 英语课程标 准 明确 指出教师 01 应该避免传授单纯语言知识 ,要尽量采 用 “ 任务型”教学模
式 。 是一 种 2 纪 8 这 0世 0年代 以来外 语教 学 法 研 究 者和 第 二
者个人从 自身经验背景 出发 , 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
建 构 , 视 学 习过 程 而 反对 现 成 知 识 的简 单 传 授 。他 强 调人 重
的学 习与 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而教师是学 习中最重要的互动对象 。 教学应该置于 有意义的情境 中,而 最理想的情景使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 中得到运 用。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产出导向法”理念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月刊/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承载着语言教学任务,具有学生学习时间长、学分多、修读人数多的特点,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3为例,来探索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模式:围绕产出任务,按照“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语言促成、内容促成和结构促成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好脚手架,提供语言、知识、技巧等方面的输入,完成单元产出任务。

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尝试在各个环节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根据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

“产出导向法”主张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有效的学习;倡导输入性学习与产出相结合,要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

在“驱动”环节中,教师设置交际场景,说明教学目标,布置产出任务;在“促成”阶段,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提供恰当的输入,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在“评价”环节中,通过对学生在“驱动”和“促成”环节中的表现及课后任务进行点评,教师可进行补救性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与时俱进 , 进行角色的转换 , 以《 新视野 大学英 语一读 写教 程》第一 册第 六单 每位大学英语教师要审时度势 , 从 而真正实现素 质教 育所倡导 的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育 目标 , 元 S ci h d w 的教 学为例 et nA T e o Wio 《 寡妇》为一篇 记叙文 , 按时间顺序间接叙述 了一对夫妇 达 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 ,发展其潜能和创造力
系的西方婚礼文化和相关词汇 ,对课文 的理解帮助很大 。在 同学们表演完西方 ‘昏 ‘ 礼”之后 ,教师便趁热打铁 ,给同学 女
们讲了一些西方婚礼的习俗。 然后教师引导着学生进入课本。 学生在看完 电影及表演后 已基本掌握了生词 ,课文 内容对学 生来说 已不 陌生 ,尤其是其中关于婚礼 的场面 。所以教师 只 需花很少 的时间讲解课文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此时即 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 法及句型方面。 这样 以来 ,学生在这篇课文 的学习 中,不只学 习了新 的
由此可见 ,“ 以学生 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 发挥 了学生 的学 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面 , 为其 以后 的英语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实施过程 中 , 学生们 自主地承担起学 习的任务 ,真正地品尝到 “ 学然后知 不足” 的滋 味。他们反复练习 ,查阅资料,并在此过程中积
作者单 位 :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语法 、词汇 ,更 重要的是 他们 同时练 了听 、说 、读 、写 、译 各个方面的能力 。
我 国大 学英 语教学 所存在 的 问题
1 .理论研究薄弱。 2 师资水平有限 。 . 3 应试倾 向明显 。 . 4 .教学形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
“ 以学 生为主体, ’的英语课 堂教学模 式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上的几点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上的几点探索
"This is pr bably because of the way we are taught as children" o (line 41) 中are可以改为were吗? as childr n是省略句吗? 以及 e
大 学 英 语教 学 方 法上 的几 点 探 索
佘阿莉
(宿迁学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 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 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通过编织故事, 参与讨论, 唤起期待, 组织“ 活动” 等方法, 引导学生巩固词汇, 理解课文, 不断提高 听力与口 语水平。
句 以及 时态 、语 态的斟酌和恰 当运用等训练 。如遇到疑难 问
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 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听不懂, 时间一长, 后果是可以想象的。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找了一些有代表性
的学生座谈。 他们认为主要问题一是听不懂, 跟不上;二是教 师一个人讲, 同学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习主体的积极 性被抑制了。 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 , 笔者设计了“ 交互探讨” 的学习方 法, 就是在课堂上的讲解 , 由教师表演“ 独角戏” 变为师生共 演“ 舞台剧” 由一人“ , 独唱” 变成师生同时“ 合唱” 由教师讲 , 课变为师生交互探讨。在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先让他们 分组或自由读讲课文。遇到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先在组 内讨论, 若组内消化不了, 再问老师或把问题记录下来 , 在讨 论结束后交给老师。这样就使学习主体由消极的被动接受转 变成了积极的主动参与。这种交互式的讨论, 大家并不感到 紧张, 教师也可以在巡视过程中随时解答他们的质疑。同时, 这也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哪些是学生已经充分 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加 以点拨 的,哪些是只需一笔带过的 ……。还有, 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在把握重点, 突出难点, 讲清 知识点的同时,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作有针对性地回答, 甚 至可以具体到同某位学生进行对话。由学生提的问题可以判 断出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作出很有针对性的指导, 切 实地加深了他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 另外, 学生在“ 合唱” 式 的听讲过程中, 都比较认真仔细。因为大家都渴望着找到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1-01-17T16:17:29.000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版)》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吕芳
[导读] 大学英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教学模式的转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学校社会功能的发挥。

就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而言,
需要了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明确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08(2010)12-029-02
大学英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严峻挑战。

什么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 后,社会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社会上不满英语教学现状的情况时有听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我们现有的教学理念,方法有着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阅读,摆到了突出的位置,相对来说教师对学生听说等交际能力培养就不够重视。

不可否认,阅读对于口语,写作和听力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自身的语言信息量;掌握更多的句型和词汇。

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英语会有质的提高。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阅读而不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那么学生所学的英语就是片面的,有缺陷的。

2、学生的个性不一,要求不一。

有的学生希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学生需要加强书面写作能力,有的学生希望获得一般的阅读能力,有的学生希望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等。

对学生来说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群体,然而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标准、要求、目标和手段都是单一的。

3、学生基础不一,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比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开口,练习口语,有的学生积极性较高,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感兴趣,出现被动和尴尬的局面,甚至浪费有限的课时。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视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教学计划,相应教学进度。

这样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外语教学获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教师高水平的教学方法。

事实证明,教学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语言学家,而是帮助他们掌握一门与他人交流的语言工具。

其次,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清楚,英语是一种语言文化,而不是一门学问,因此,英语教学决不等同于单词+ 语法的教授。

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

因此,除了掌握语言,外语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单讲语言知识是不能吸引学生的,要给他们讲知识、文化、智慧等等。

尤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智慧本身成了他们学习语言的促进力量,也就是说,除了语言信息外,百科知识成了对他们的一种挑战。

那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不能放任自流。

近些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遭到大家的唾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了主流。

于是,有的老师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大包大揽转向了无所作为,什么都想当然,而无视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基本要求。

其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说,外语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师的指导在学习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

教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当好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角色。

2、不要一味灌输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虽然有联系,但绝非同一事物。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使用环境,学习英语只好从英语知识入手,但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

因此,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使用环境,尽量增加他们接触和使用这门语言的机会。

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多作鼓励而不是频繁纠错,这将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好外语的必要条件之一。

另外,测试不应仅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而应着重考查他们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也提醒了学生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语言的。

3、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词汇量。

首先,教师要明白自己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表现会对学生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上课时,教师除了要言语得体,举止大方,还要注意英语用词不能单一,表达要富于变化。

对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要求既要高于他们的水平又不能脱离他们的水平,千万不要重复讲一些学生已经学过和掌握的东西,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导学生向新的水平发展。

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表达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 后,社会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社会上不满英语教学现状的情况时有听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我们现有的教学理念,方法有着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阅读,摆到了突出的位置,相对来说教师对学生听说等交际能力培养就不够重视。

不可否认,阅读对于口语,写作和听力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自身的语言信息量;掌握更多的句型和词汇。

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英语会有质的提高。

但是,如果一味强调阅读而不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那么学生所学的英语就是片面的,有缺陷的。

4、文闻博学,提高文化储备。

英语教师不应拘泥于讲授课本上的知识。

任何语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更何况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

虽然文化移入并不是学好外语的先决条件,但是适时地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英美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却是必要的,因这会有助于他们认识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促进他们对这门语言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此外,学生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难以避免的文化冲突,以免遭遇跨文化尴尬。

而且,有必要及早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常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独立钻研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5、建立适合本校的独特的教学模式。

国内外出现的外语教学方法很多,我们在引进外来经验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借鉴与继
承的关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特别是是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应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

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大学英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频繁交往,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严峻挑战。

什么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

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最大其次,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清楚,英语是一种语言文化,而不是一门学问,因此,英语教学决不等同于单词+ 语法的教授。

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

因此,除了掌握语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

结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遇到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使其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职责和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