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师Genmzoman插画欣赏1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第1课 外国小朋友的画

小学美术第1课  外国小朋友的画
外国小朋友的画
—— 外国儿童画赏析
一起工作者》中村拓哉 9岁(日本) 者通过写生,具体生动地勾画出同学们上手工课时的情景。大家围坐在工作台前,认真工作,每个人的形象和动态,都表现的真实而生动。人物间的关系和 间透视,也表现的真实而合理。这幅作品用线描方法勾画形象,再用水彩简单着色,手法轻松自然,以橙色、黄色为主调,构成了温暖和谐的课堂气氛。
• 《爱狗女王》ELIZABETE 6岁(拉脱维亚) • 画面中间站着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人,她俩手牵着七只爱犬,可谓之爱狗的女王。作者用细密的线条勾画形象,使作品显得十分精致。人物端庄的
神态与围在他周围的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狗,形成鲜明对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画面用水彩薄薄渲染,并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使画面洋溢着明快 靓丽的效果。
《散步》 Foka Alexa 7岁(匈牙利) 画面表现一家人在崎岖的山路上散步时的情境:妈妈推着婴儿车,姐姐抱着小弟弟,小狗在前面带路,生动地画出了他们宁静、甜美的家庭生活。作者将人物夸张地画大,把他们的 样子画得很美:白皙的皮肤,金黄色头发,紧身的花裤子和美丽的花衣裳。街道两边的房屋又多又小,蜿蜒曲折的道路在画面上十分抢眼。作者利用湖蓝色底纸构成画面的冷调子, 又用点点红色与之对比,使画面气氛清新、活泼而耀眼。暗褐色的树干、皮靴和车轮在画面色彩中起了调和作用。用细线点画的草地,使画面显得精致耐看。
• 《我爱纽约》卢彦伟 8岁(加 拿大)

• 这幅作品使用了多种材料制作 。作者选用报纸和白纸剪成条 状,拼贴出高耸的楼房,巧妙 地利用印刷的文字表现建筑物 的窗子,然后用线描勾画白色 建筑风貌。画面背 景用深蓝表现星空,地面上行 驶着许多白色的车辆,营造出 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 画面以蓝天为背景,表现了一 个抱狗的女孩儿。她蓝眼睛、 长睫毛,夸张表现的大嘴,让 人看到她内心的喜悦。细细的 小辫子和两只煽风耳,又画出 了她活泼顽皮的性格,创造了 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画 面设色单纯、明快。作者把人 物的脸部处理成亮色块,红唇 、白牙被突现出来。人物的衣 裙用协调的蓝色和兰紫色,小 狗的脸和身体用调和的褐色系 ,这些重色使画面增加了稳定 感。

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_笔记

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_笔记

《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作品简介 (2)1.2 阅读建议 (3)二、中世纪幻想艺术概述 (3)2.1 中世纪艺术背景 (4)2.2 幻想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6)三、怪物形象的演变 (6)3.1 古典时期怪物形象 (7)3.2 中世纪早期怪物形象 (9)3.3 高中世纪怪物形象 (10)3.4 晚中世纪怪物形象 (11)四、经典怪物解析 (12)4.1 哈里波特系列怪物 (13)4.2 火影忍者系列怪物 (14)4.3 恐龙系列怪物 (15)4.4 其他经典怪物形象 (17)五、怪物设计元素与技巧 (18)5.1 角色设计 (19)5.2 表情与服饰设计 (21)5.3 色彩与纹理运用 (22)六、怪物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 (23)6.1 电影与电视 (25)6.2 游戏与动漫 (26)6.3 日常生活与流行文化 (27)七、总结与展望 (29)7.1 阅读体会 (30)7.2 对未来怪物艺术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述《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是一本深入探索中世纪幻想艺术的书籍,它不仅涵盖了怪物形象的演变,还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怪物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书通过丰富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中世纪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各种怪物形象的起源、发展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中世纪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书中还探讨了怪物形象如何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演变出来,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方式。

《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读物,适合对中世纪幻想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1.1 作品简介《怪物考:中世纪幻想艺术图文志》是一本深入探索中世纪幻想艺术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精心绘制的怪物图像,还提供了对这些形象起源、演变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本书结合了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中世纪世界。

卡米拉·英格玛:自我的创想

卡米拉·英格玛:自我的创想

卡米拉·英格玛:自我的创想作者:常锦超来源:《艺术与设计》2013年第11期艺术家卡米拉·英格玛(Camilla Engman)工作与生活在瑞典哥德堡,她是一位非常国际化、专业的插画家和当代艺术家,她的作品通过瑞典人奇特的异想天开、尖锐的意识形态、幽默的表现语言以及丰富的心理洞察力表达了对环境、自然、生命及精神家园的关注。

艺术家独有的敏锐眼光无时无刻在日常生活及大自然中寻找那种源自自我认可的非凡,卡米拉更通过博客中的语言及图片来呈现那些在生活中偶遇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激发而出现的创作灵感。

她的作品经常在欧洲和美国的画廊展出,同时为《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画插画、以及与谷歌(Google)以及匡威(Converse)进行品牌合作。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一场瑞典插画之旅,走入卡米拉的艺术世界,探索这位瑞典艺术家独特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自然而然1966年,卡米拉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座小城特罗尔海坦市(Trollhättan),“那是一座很安静的小镇,有很美的自然风光。

”长大后,为完成自己的艺术梦想,毅然选择离开美丽的家乡与亲人,先进入瑞典哥德堡的杜门艺术学校(Dômen Artschool)学习了两年油画,之后又考入瑞典哥德堡大学艺术与工艺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Gothenburg University )平面设计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这一切开始之前,我一直有一种心理情结:我想做我想去做的事情。

我的家人从来没有鼓励我去画画,但也不曾对我进行什么干涉。

所以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

”“瑞典在地理上讲,是一个狭长的北方国家。

我们有四个不同的季节,夏季在瑞典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经历,当然,这里大多时候时候是冬天。

我们对…自然‟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这对瑞典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卡米拉认为这种对自然绝对真诚的信念,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基石。

意大利画家Vidan人体油画作品,极具浪漫表现力,非常美。

意大利画家Vidan人体油画作品,极具浪漫表现力,非常美。

意⼤利画家Vidan⼈体油画作品,极具浪漫表现⼒,⾮常美。

⼀键关注喜欢艺术的朋友,都在这⾥。

关注后,可进⼊华⼈圈⾥最好的⽂化艺术微信公共平台!意⼤利画家Vidan,出⽣在意⼤利风景如画的佩鲁贾,⼩时分他就表现出对美术的极⼤兴味和热情,他先在意⼤利最好的⽶兰美术学校后到学院接受美术教育,1988年移居美国追求完成本⼈的真爱——美术。

Vidan的叔叔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家⽪诺Pino,在Vidan的画作中或答应以看到Pino对他的影响。

·······························································································································································································································································································································································································································································································································································································································································································································································································································································································································································································································································································································································································································································································································································································································································································································································································································································································································································································································································································································································································································································································································································································································································································································································································································································▼各位好朋友,本公众号已开通视频号。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龙源期刊网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作者:陈丹妮来源:《润·文摘》2019年第06期也许你不认识画家蒙克,但你绝对不会不认识他的名画《呐喊》。

很多人都以为《呐喊》中捂着耳朵的人是在尖叫,其实,他只是在对尖叫作出反应。

Munch made clear what was going on in an inscription on a rarely-seen black-and-white version of the image, which Munch annotated with the words "I felt the great scream throughout nature."蒙克在一幅罕見的黑白版《呐喊》上题词道:“我感觉到大自然中处处都能听到大声尖叫。

”这句话清楚表达了他的意图。

Munch, a Norwegian artist, finished the first painting in 1893.In the decades since, the image has morphed into a universal symbol for anxiety, and is clearly reference in the "person screaming" emoji.挪威艺术家蒙克于1893年完成了第一幅《呐喊》画作。

几十年来,这幅画已经演变成了焦虑的普遍象征,并因此衍生出了表情符号“尖叫者”。

Munch very deliberately included the caption on this version to describe how his inspiration came from the anxiety he suddenly felt as he walked along a path in Oslo.Munch said that the piece recreated the feeling of panic he felt when the sky turned blood red on his walk.蒙克在这个版本上特意加了说明,描述他的灵感是怎么来的:他在奥斯陆的一条小路上走着,突然感到一阵焦虑,于是就产生了这幅画的灵感。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

目录分析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本深受读者喜爱的插画 作品集,其作者罗伯特·英诺森提是意大利的著名插画家和设计师。在这本书中, 英诺森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交织。
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十分清晰,每一章都以一个主题或一个故事 为主线,通过插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这种章节划分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方便 地了解全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诺森提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丝网上的小花》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在书中,英诺森提用大量的插画来描绘布兰奇内心的变化。他通过描绘布兰 奇的面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心灵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挣扎。而在描 述布兰奇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给那些囚犯送食物时,英诺森提更是用他独特的艺 术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书中的每一幅插画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更展 现了人性的美好。英诺森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在黑暗中的人性 之光。
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来看,《铁丝网上的小花》不仅是一部描绘战争的 作品,更是一部描绘人性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恶劣环境下人性的光明面: 善良、纯真和爱心。它也提醒我们,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守自 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铁丝网上的小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插画风格和 深刻的主题思想,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性的本质。它也让我们认识到,无论何时何 地,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 正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插画大师英诺森提作品铁 丝网上的小花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灵遁者油画作品《无限方向》

灵遁者油画作品《无限方向》

灵遁者油画作品《无限方向》。

尺寸:90×100cm我现在想,我可以告诉人们什么呢?也许沉默,才是最好的告白。

无论从事那种艺术创作,你如果以为你是先觉者,往往是错误的。

就拿画画而言,你能举例说出,还有什么方式,是我们的前辈所没有尝试的?野兽派,印象派,抽象派……单单拿出抽象来说,各种形式的尝试,代表了我们的狂热,狂热的追求,就好像至死也不能停止。

所以认为我们比其他前辈聪明的人,总是不聪明的。

文字的叙述的方式,音乐的演奏方式,各种综合材料的运用,任何一种都足以让我沉思,沉思的多了,你就会自觉沉默。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里,就联系起战争。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二战题材的电影看的多了。

每次看,我总觉得我经历了二战。

战争有多残酷,你的想象力永远不够。

每一具躺下的尸体真的凉透了吗?远远没有。

有一部电影叫《无主之作》,是德语电影。

影片中的一个主角,极具才华,思维总是与众不同。

最后被当做精神病,也就是劣等人被处死在即将解放的日子里。

她总是说:“不要移开你的目光,绝对不要。

”赤裸着坐在钢琴前,摁下一个黑白键后,她欣赏若狂,激动到拿烟灰缸砸自己的头。

似乎以为自己的头,也能发出钢琴那种悦耳的鸣音。

看这部电影,我沉默了很久。

我不久前捡到一把吉他,我拿回家坐在沙发上,就反复拨动一根根弦,每拨动一次,我入迷一次。

什么是宇宙之声,这就是。

伴随着每一次拨动的发声,都会把你带向更远的地方。

你听过雪发出铃铃的叫唤声吗?你听过小溪缓缓吻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深海未知生物的鸣叫吗?你听到过风的呼唤吗?你听到过夜的脚步声吗?你还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无论你听到了什么美丽的声音,请相信那是宇宙之声。

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无主之作》呢?我现在明白了,谁是主?谁是真正的艺术家?谁能带你走向永恒呢?谁也不能,只有宇宙自己玩的开心。

一个人迷恋的东西太多,最终什么也难得到。

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人。

当下和很遥远哪个更重要,对于人来说,实在是太矛盾了。

聪明者会选择当下;但更聪明的人,会选择遥远。

男人肖像油画欣赏现实主义画家阿道夫·门采尔

男人肖像油画欣赏现实主义画家阿道夫·门采尔

男人肖像油画欣赏现实主义画家阿道夫·门采尔A.D 19C-20C德国画家_阿道夫·门采尔(生于1815年12月8日至1905年2月9日)是德国现实主义画家,以素描速写、蚀刻版画和油画闻名。

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一起,他被认为是19世纪德国最杰出的两位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德国最成功的艺术家。

门采尔最初以阿道夫·门采尔(Adolph Menzel)的名字为人所知,他于1898年被封为爵士,并改名为阿道夫·冯·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

男人像一:肖像研究(白胡子老人)男人像二:戴着帽子的工人肖像男人像三:有胡子的工人侧面肖像男人像四:睡着的男人男人像五:国务大臣冯·帕托男爵男人像六:一个秃头留着大胡子的犹太人肖像男人像七:捉迷藏01肖像研究(白胡子老人)美术作品:肖像研究(白胡子老人)_Head Study-阿道夫·门采尔美术作品作者:阿道夫·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肖像研究(白胡子老人)美术作品名称:肖像研究(白胡子老人)(Head Study)美术作品作者:阿道夫·门采尔(Adolph von Menzel)美术原作收藏国家:德国(Germany)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德国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原作收藏方:卡尔斯鲁厄–卡尔斯鲁厄国家美术馆Staatliche Kunsthalle Karlsruhe (Germany – Karlsruhe)艺术家创作时间:1855画家作画年龄:大约是40岁。

作品原作尺寸:无记录美术作品绘制材质:肖像油画(白胡子老人)–纸面油画02戴着帽子的工人肖像美术作品:戴着帽子的工人肖像_Head of a Worker Wearing a Cap-阿道夫·门采尔戴着帽子的工人肖像美术作品名称:戴着帽子的工人肖像(Head of a Worker Wearing a Cap)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未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 业界 艺术设计 概念/插画 建筑环艺 UI 设计 工业设计 CG 学院 CG 论坛
热门搜索: 3d 插画 photoshop cg 平面设计 maya 10 cgart 美
女 Illustrator AI CGFinal
max CGArt2008 Adobe
ray 夜飘 Search 信息亭设 岗亭
广告
最新更新
李金孺《某城的夏季...
CGFinal>艺术设计>插画艺术>著名画师Genmzoman 插画欣赏
(0)
李金孺《某城的夏季》绘本...
日本幽怨少女_插画师月惠...
著名画师Genmzoma...
30+华丽美艳的少女数字...
无限可能的极致气球艺术–...
精采的〝食物景观〞艺术作...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日本幽怨少女_插画师月惠海量作品欣赏
Graymane's War 狼人王人物场景创意原画
用来收藏_《最终幻想14》精美原画欣赏(31P)
不只有魔兽_黑暗王朝性感插画全集欣赏(40P)
美不是一点点_80+澳大利亚CG艺术家Elenadudina绝美作品(二)
美不是一点点_80+澳大利亚CG艺术家Elenadudina绝美作品(一)
22张ChristasVengel唯美科幻原画欣赏
千娇百媚_狐的传说(330P)
德国Weinheim游戏场景概念作品欣赏(34P)
插画达人UdonNodu作品欣赏
关于编辑
苹果树下
添加评论(0个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提交网友评论仅供网友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CGFinal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