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诗歌特点
贺敬之的现代诗

贺敬之的现代诗
贺敬之的诗就像是一位热情的老友,一见面就拉着你的手,把那些深刻的情感和宏大的主题一股脑儿地塞给你。
他的诗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魔力。
就拿《回延安》来说吧,哎呀,那诗读起来就像是自己回到了延安老家一样。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你瞧这句子,多实在,多有画面感啊。
感觉就像是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梦里都想着那片土地,恨不得一下子就抱住故乡的标志性建筑。
这诗里充满了对延安的爱,对那段红色岁月的怀念。
他还有一些诗特别大气磅礴。
写新中国的建设,写人民的伟大力量,那气势就像是汹涌的潮水,一波一波地向你涌来。
诗里的句子都像是敲锣打鼓一样,特别有节奏感。
他不是在那儿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把对国家、对人民的情感,都揉进了那些充满活力的诗句里。
读他的诗,你会觉得自己也变得充满力量,想要跟着诗里的节奏,去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出份力。
贺敬之写诗的风格也很独特。
他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用词很直白,但直白里又透着一种真挚。
就像咱平时聊天一样,直来直去,可每句话又都能说到点子上,说到人的心坎里。
他的诗就像是大冬天里的一碗热汤面,简单,但是特别能暖人心。
而且啊,他的诗能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找到共鸣。
老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岁月,年轻人读了,也能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的魅力。
他就像是一个桥梁,把不同时代的人连接起来,让大家都能在他的诗里找到共同的情感寄托。
贺敬之的现代诗,真的是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去品味,每次读都能有新的收获,就像打开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永远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试论贺敬之诗歌语言特色

第四稿试论贺敬之诗歌语言特色蔺利目录一、语言朴实、亲切、壮丽――――――――――――――1二、具有凝炼、绘画、音乐三种美―――――――――――3三、语言的巧妙转换―――――――――――――――――5 参考文献――――――――――――――――――――――7试论贺敬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在当代主题歌发展史上,贺敬之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诗人,一个在诗歌领域进行不断探索和开拓的诗人。
对当代诗歌发展和当代年轻诗歌作者曾产生广泛的影响。
探讨贺敬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认识诗人贺敬之,了解贺敬之诗歌语言朴实、亲切、壮丽;具有凝炼美、绘画美、音乐美;语言的巧妙转换等基本特色,无疑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朴实、亲切、壮丽、凝炼、巧妙转换在当代主题歌发展史上,贺敬之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诗人,一个在诗歌领域进行不断探索和开拓的诗人。
对当代诗歌发展和当代年轻诗歌作者曾产生广泛的影响。
探讨贺敬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认识诗人贺敬之,了解贺敬之诗歌的基本特色,特别是能有力地帮助中学生学习他的选入中学课本的诗歌。
无疑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贺敬之的诗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篇幅比较短小的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具体感受出发的抒情诗。
一类是从比较开阔的角度去反映时代重大问题,并以在生活中提炼的某种思想作为构思线索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代表贺敬之创作成就的是后者。
他的诗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贺敬之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作为诗作的题材;“在作品中,追求雄伟的气势,贯注磅礴的激情,渲染时代风云的浓重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向民歌和古典诗词学习的基础上改造新诗,与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含蓄凝炼和音律和和谐结合起来。
”①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比喻,形象。
把自由体...的灵活开阔与诗行的排比对称和音律和谐地统一起来。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
(中英文版)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是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创作的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形式。
它源于我国民间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贺敬之汲取民间养分、继承与发展民间文学的杰出成果。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的内容丰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又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题材上,既有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又有农村生活的朴实描绘。
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五言、七言诗,又有自由诗、民歌体诗等。
这些诗歌寓意深刻,富有思想性,艺术表现独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的代表作品有《回延安》、《闹元宵》、《秋收》等。
其中,《回延安》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展现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崭新面貌;《闹元宵》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秋收》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丰富了我国诗歌的题材和形式,为民间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欣赏贺敬之信天游诗歌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感受诗歌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其次,我们要细读诗歌,品味其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领略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最后,我们要深入理解诗歌的寓意,体会其思想内涵和哲理。
总之,贺敬之信天游诗歌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第十节 贺敬之的诗歌

《桂林山水歌》艺术特点: 1、联想丰富,自然,奇巧。 2、融情入景,借景生情。 3、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信天游一般两行一 节,每节一韵。因其节与节之间押韵自由,换 韵频繁,就形成了跳荡多变的节奏和轻松活泼 的韵律。)加之诗人运用对偶、重叠等艺术手 法,使全诗节奏匀称而又变化有致,音凋舒缓 而又铿锵悦耳,既具有对称美,又具有回环美。
第十节
一、创作概述:
贺敬之的诗歌
贺敬之(1924-),山东枣庄人。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 日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赴延安,与丁毅等合著歌 剧《白毛女》。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的诗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抒情短诗。表现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 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 水歌》《三门峡—梳妆台》。 二类是长篇政治抒情诗。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 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 歌》《中国的十月》。
4、虚写与实写相结合,通过写意达到传 神。 踏花归来马蹄香
蛙声十里出山泉
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关不住。 思考题:为什么说《桂林山水歌》既是一 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贺敬之与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同:在 80 年代,贺敬之和郭小川常被并举。这是由于 他们都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 态,和在政治抒情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异: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体 --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敬之从不或极少表现其间 的裂痕、冲突。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已充分“本质 化”,有限个体生命融入了整体,成为充分自信的无限存 在。在他的诗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情绪、心理 上的区惑、痛苦。而郭小川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中,个体 实现“本质化”过程充满矛盾,“克服”精神上的“危机” 和实现转化,是这些作品的主题,如《望星空》。郭小川 的诗歌在时代书写中富有哲理性。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
摘要:
1.贺敬之信天游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信天游诗歌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贺敬之信天游诗歌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诗人贺敬之以信天游为题材创作的一批诗歌。
信天游,又称“天游”,是一种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贺敬之的这些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研究信天游这一独特的民间诗歌形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信天游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表现了西北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贺敬之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信天游的这些特点,将其与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贺敬之的信天游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贺敬之信天游诗歌的问世,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诗人受到贺敬之的启发,开始关注民间诗歌,尝试将民间诗歌与现代诗歌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诗歌创作潮流。
同时,贺敬之的信天游诗歌也激发了人们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总之,贺敬之信天游诗歌是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重
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贺敬之诗歌

贺敬之诗歌1. 贺敬之的背景和成就贺敬之(约785年-约850年),字承载,唐代韩籍诗人。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贺敬之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深受当时文士和后世读者的喜爱。
贺敬之出生在韩国全罗南道汝城县,自幼喜爱文学和音乐。
他的才华很早就得到了赏识,唐德宗时期,他曾任宫廷乐工和禁军都知。
尽管他的才华备受肯定,但他并不满足于在宫廷里过安逸的生活。
他追求的是远离尘嚣,专注于艺术创作和寻找灵感的生活。
贺敬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他的诗歌作品凝结了他对世间万象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他的诗风清新优雅,行文明快流畅,被称为“清风流韵”的代表。
2. 贺敬之诗歌的题材和风格2.1 题材多样贺敬之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人生哲理、爱情思念、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山水田园之景,还有对友情、家国、时事等的思考和表达。
他用丰富多样的题材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独特见解。
2.2 清新雅致的风格贺敬之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充满了文人独有的风韵。
他的诗句流畅自然,用词贴切精练,遣词造句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用词典雅,修辞优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他善于以简洁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
2.3 抒发情感和思考人生的诗歌贺敬之的诗歌中常常抒发自己对于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哀愁,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痛苦。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3. 贺敬之代表作欣赏3.1 《寒窗》窗前一鹤通天地,古道西风瘦马蹄。
闲来无事怀若许,絮落春江柳囗囗。
3.2 《秋思》银烛西台下,金舆暮归时。
洛阳三月尘,故人空外期。
放声歌唱——贺敬之诗歌艺术赏析

放声歌唱——贺敬之诗歌艺术赏析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的诗歌,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向往和思想追索,无疑是一座高耸的艺术丰碑。
纵览贺敬之的诗歌创作,其诗歌主题大都是贴近时代,饱含深情地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放声歌唱,因而他赢得了“时代的歌者,人民的诗人”这样崇高的赞誉,这是历史和人民对其诗歌艺术成就和在诗坛上的重大影响而赋予的高度评价与真实肯定。
贺敬之的名字之所以能够在厚重的中国文学史册里熠熠生辉,首先是贺敬之以创作歌剧《白毛女》的巨大成功,开启了中国新歌剧的先河,奠定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历史地位;另一个同样辉耀中华的艺术成就,是贺敬之在诗歌创作领域中屡有惊雷之声,高水准的作品展示了他在中国诗坛上才华卓越的大家风范。
《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出的窗口》《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中国的十月》等一首首至今依然绽放艺术风华的作品都是他的重要诗章,也是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并为之激情澎湃的经典名篇。
为什么会有无以计数的读者推崇和喜爱贺敬之的诗歌,为什么贺敬之的诗歌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效应,为什么贺敬之的诗歌能掀起如此大的影响浪潮。
那么,贺敬之的诗歌到底蕴含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作为贺敬之诗歌的忠实读者与崇拜者,根据个人阅读贺敬之诗歌三十余年的心得,不揣浅陋,在下文中谈一谈对贺敬之诗歌艺术的粗浅理解。
难免有欠妥之处,恳请方家学者批评匡正。
文以载道的观点阐述了文学之于社会的作用,为历代文学评论家和社会学家所推崇。
它所倡导的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必须遵循作品的思想内涵,要体现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舍此,即便你的文学劳动创造了一些成绩,你也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诗人或作家。
作为一位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走来的作家和诗人,贺敬之同样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诗人在整个文学创作活动过程中,完全承载了文学所赋予的社会使命及人文精神。
在贺敬之炽热的诗情里,几乎每一首诗都诠释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对比举例

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对比举例贺敬之和郭小川是中国古代的两位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举例,探讨贺敬之和郭小川在诗歌创作中的不同之处。
其一,贺敬之的诗歌创作注重写实,以自然景物为主题。
他热衷于描绘山水风光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比如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贺敬之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而郭小川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内容更偏向于抒情和哲理,喜欢以人为中心描绘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他的《赋得同志》一诗中写道:“欲理天地间,先胜南山寒。
知君有远志,上当秋梧难。
”这里他通过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追求远大理想的态度,体现了郭小川渴望对待人生的思索和探索。
其二,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歌创作风格也存在差异。
贺敬之的诗歌写作更加明快活泼,通常较短且押韵明显。
他的诗句诙谐有趣,用词简洁,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例如他的《书湖上草堂》一诗中写道:“采青山下草,饮清潭中泉。
须发白日升,修篁应合缝。
”这里的描写有着明快流畅的韵律感。
而郭小川的诗歌则较为含蓄细腻,他注重用意境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他的诗句往往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篇幅较长,押韵不是主要追求。
例如他的《夜雨》一诗中写道:“寂寥谁与共,夜半更分明。
望断江南雨,空馀楚客情。
”这里通过对夜雨的描写,表达了郭小川对离愁别绪的感受。
其三,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歌创作主题也呈现出差异。
贺敬之饱含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思索。
例如他的《备战》一诗中写道:“日引曜光微,旗亭一经飘。
中野得勤苦,天命有酬报。
”这里他以备战为题材,旨在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而郭小川则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和心灵企求,他的诗歌描写了生活中的琐事、感慨和内心挣扎。
例如他的《恨与愁》一诗中写道:“一怀愁绪万茎皆,含愁怨泣落纷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敬之诗歌特点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
四十多年来,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到《乡村的夜》、《朝阳花开》、《放歌集》,到近作《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呈现出自己的风格。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
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
翻开他的诗集,《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政治抒情诗抒写的是政治之情,然而政治不等于口号,口号也不能成为诗。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所以有着巨大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成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