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概述PPT课件

• 数字化信息(digitalization information,)
– 借助以计算机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 将各种出版物中的原始信息,如语言、图像、 文字、符号、数据、表格等全部变成二进制编 码,形成可以在网上流动的信息资源。
-
9
信息管理课件
什么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 数据:离散、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孤立的文 字、数据和符号,缺乏关联和目的性-ຫໍສະໝຸດ 25信息组织的目标功能
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有效减除或减少杂乱无关 信息的干扰,使信息特征得到充分显示
准确控制信息流的流速与方向,使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 式传递给适当的人。
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即根据用户需要设立各种检索点,
构建利用渠道,建立用户和资源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提高信息产品质量、价值。通过描述、揭示、存储、排序
2、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的研究,如分类、编目法 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等。
3、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技术研究,如元数据、搜索引擎等。
-
5
本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
❖ 教材:信息组织/(美)Taylor,A.G.著,张素芳等译.——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参考书: 信息组织/戴维民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信息组织/周宁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组织学/张帆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段明莲 沈正华编著.——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
15
Knowledge Hierarchy
Knowledge
3 Levels
• Expertise • Know-How • Skills
信息组织_第三章信息描述

主办国 美 英 美 澳 芬 美 德 加 日本 意大利 美 中国
主办地点 俄亥俄州.都柏林 华瑞克大学 俄亥俄州.都柏林 堪培拉 赫尔辛基 华盛顿特区 法兰克福 渥太华 东京 佛罗伦萨 西雅图 上海
主办组织 OCLC/NCSA OCLC/UKOLIN OCLC/CNI OCLC/DSTC,NLA OCLC/NLF OCLC/TLC OCLC/ OCLC/NLC/IFLA NII/DCMI/JST DCMI/AIB/BNCF DCMI/UW/IIS/MS
一、信息描述的意义
3、信息描述的规范——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规范
近年来,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之 一。出版界、计算机界和书目文献界一起,结合电子环境 和技术的发展,共同创建了一系列新的描述规范,包括:
《文本编码倡议》(Text Encoded Initiative,简称TEl) 《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简称DC) 《政府信息定位服务》(Government Information Locator Service, 简称GILS) 《联合地理数据委员会的数字地球空间元数据》(Content Standard Digital Geospatial Metadata,简称CSDGM) 《可视资源核心范畴》(Core Categories for Visual Resources,简称 CCVR) 《编码档案描述》(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简称EDA) 《博物馆信息的计算机交换》(Computer Interchange Of Museum Information,简称CIMl)
二、信息资源描述项目、标识和描述级次
组织机构一览表
组织简称 OCLC UKOLIN CNI DSTC NLA NLC
信息组织知识点

主题法的含义主题,主要指信息资源论述的主题对象,包括事物、问题、现象等。
经过选择,用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语词,称为主题词。
所谓主题法,一般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并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主题法一般都具有下述特征:1、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
主题法不像分类法那样,以一种抽象的号码系统作检索标识,而是直接选用自然语言中的语词进行标引和检索。
2、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虽然主题法往往也采用按范畴、词族等方式组织主题词,但字顺方式始终是它的主要排检依据。
我国的主题检索系统通常是根据汉字特点,按照拼音或笔画笔顺进行排检的;因此在使用主题法检索时,只要知道检索对象的名称,就可以按相应的排检方式进行查找。
在机检系统中,一般可以直接输入语词,由计算机进行查找,通用性好。
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分类法由于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同一对象的信息资源是分散在各知识门类中的,主题法则是直接从主题对象的角度揭示信息资源。
4、往往是通过详尽的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关系。
按照字顺排列不能必然揭示主题概念之间的联系,为了克服这一局限,主题法发展了完备的参照系统,通过在主题词下设置用、代、属、分、参等多种参照项,建立起“隐蔽的分类体系”。
与分类法相比,主题法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与一个主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直接性、通用性好,适合于进行各种专指检索,在性能上具有与分类法相互补充的特点。
主题法通常不用于组织图书,只广泛用于组织各种检索工具,不仅可以利用它编制各类供手检使用的书目索引,同时也可以用来建立计算机检索系统,进行机检。
按照主题法的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1、标题法标题词,亦称标题,并非指文献“标题”中的词,是指经过词汇控制,用来标引文献的词或词组,通常为比较定型的事物名称。
信息组织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信息组织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第一章导言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p1)2.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否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两种。
(p6)3.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
(p6)4.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为情报检索语言。
(p9)5.信息组织的研究领域总体上包括三个层次,依次为理论层面、规范层面、方法层面。
(p10)第二章信息组织原理6.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可以表示为:检全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系统相关信息资源量)*100%(p12)7.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可以表示为:检准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检出信息资源总量)*100%(p12)8.对词汇的控制通常包括:1>同义控制;2>词义控制;3>词间关系控制。
此外,词汇控制通常还包括词量控制,词组选择和使用的控制,以及专指度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p15)9.相关因素控制中,常用的相关因素包括引用关系、连接关系和用户需求等。
(p19)10.相容关系:是指至少有一部分外延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不存在共有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不同领域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和同一领域中的不相容关系。
后者为从属于同一属概念的不相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并列关系。
(p21)第三章信息描述11.信息描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基木类目表:也称分类法简表,是由分类法的一级大类(基木大类)进一步区分岀來的一、三级类目所组成(部分知识 领域可能包扌|5四级类目)•是分类法的类目体系框架.分类法基木知识结构与划分规则等通过基木类目表清晰地展现出 來・通过基木类目表可以迅速f解分类法的概貌.把握分类法的编制与知识结构脉络.把握?^^个知识领域的联系-
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这是一种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检索语言,这些语言相比于叙词iSWM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保留r自然语句的特征.而«中最有意义的特征就是保留了部分自然语言句法于•段(虚词)和自然语序。如关键词语言(尤指KffIC和KWOC)、词串式语言(如ASI和PRECIS等)。
手工信息检索系统:是指以人工査找和提供信息的系统。其持点是人直接参与检索过程。所使用的信息检索1:具包括书 木式目录、文摘.索引以及各种卡片检索系统等•手工检索系统具有操作简费用低廉.査准帑高等优点,但耗时较 多.效率较低。
网络信息分类法:网络信息分类法是处理信息rfn•最广的分类法,不仅包括一般的文献信息,还包括商品信息.贸易信 息、金融信息、组织机构信息.新闻,以及软件、游戏、多媒体信息、?^^类动态信息等。网络信息分类法一般多以搜索 引擎"分类寻航”的形式岀现•并且“分类法一检索系统和界面一信息数据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机械检索:利用探针或检索器件,对代表检索标识的穿孔卡片进行选取的一种检索方式。
光电检索:即把检索标识变成黑白点矩阵或条形码,存储在缩微介质上,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检索机进行査找的一种检 索方式。
信息组织原理--信息构建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2 信息构建的内容、层次和特点 ❖3.信息构建的特点 ❖信息构建的特点主要有: ❖①强调可用性和可视化, ❖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体验 ❖③强调多技术(jìshù)应用、多角度揭示。
第十八页,共54页。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3 信息构建是信息组织的新发展 ❖信息构建是一个新生的信息科学专业领域
第十六页,共54页。
11.2 信息构建(ɡòu jiàn)的内涵 ❖11.2.2 信息构建的内容、层次和特点 ❖总之,将信息构建区分为变化速度不一的6
个层次,允许各层次不断发展以适应随时 间不断变化的环境(huánjìng),从而建立一 个持久的又具有适应性的信息空间结构, 破破坏性创造的死循环。
❖2002年6月在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由中国国防 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 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fāngfǎ)与 教育委员会召开了专门的IA讨论会。
❖2003年10月底在南京又召开了“信息构建与 情报学理论方法(fāngfǎ)的新发展”学术研
第七页,共54页。
11.2 信息(xìnxī)构建的内涵
❖可操作技术(比如内容管理系统、搜索引擎、 门户软件)的变化速度也是较慢的,因为它 们也与内容和过程相联系。
❖控制词表的变化速度较快,它是“看不见” 的后台部件,消除语义模糊性带来的搜索 障碍。作为自然语言的集合,最简单的词 表包括了某一特定领域的标准术语和等价 (děngjià)术语,更高一级的定义了术语的 等级关系,最高级的建立了概念间的关联.
11.3 信息构建的原则(yuánzé)、过 程与方法 ❖11.3.1 信息构建的原则
信息组织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1、信息组织:又称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2、检全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索系统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数之比。
公式:检全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系统相关信息资源总量)×100%3、检准率:系统实施检索时的实际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总数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数之比。
公式:检准率=(检出相关信息资源量÷检出信息资源总数)×100%4、描述记录:记载一信息资源与检索有关的基本特征,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进行组织和检索的基本依据。
5、职能符号:亦称职号,是一种用以表示主题标识在组配中的句法职能的辅助符号,作用是明确主题标识的句法含义,以便正确进行组配,提高查准率。
6、加权标引:是根据各个主题因素在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在标主题词的同时赋予相应权值。
7、分类法:亦称文献分类法,分类语言,是按照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
8、同位类: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
9、交替类目:是指在为一个知识门类设置使用类目的同时,于相应门类下设置的供选择使用的类目。
这类类目一般用方括号“[]”括起,注明“宜入××”或“××入××”,本身不用来分类,起引向使用类目的作用。
10、拥护保证原则:是指根据拥护需要进行描述控制和词汇控制11、主题法:所谓主题法,一般是指直接以表示文献主题的语词作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
(课本定义: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二、简答题1、在信息组织中,为什么要进行词汇控制?答:1、词汇的同义现象;2、词汇的多义现象;3、词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4、词汇量巨大,给词汇的存储加工和检索带来困难;5、词间关系不明确,无法清楚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的方式,以便更好地存储、访问、共享和处理。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效率,使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和社会。
信息组织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分类: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检索。
2. 信息编号:对信息进行编号,以便更好地存储和检索。
3. 信息格式化:将信息进行格式化,以便更好地展示和共享。
4. 信息加密:对信息进行加密,以便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5. 信息传递: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传递,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信息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信息组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组织导言(一)信息组织的必要性①信息组织的概念;所谓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②信息资源的概念。
(二)信息组织的形式和检索途径①文献组织的基本排列方式;文献组织一般有两种基本排列方式,其一为固定排列法,其二为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
②检索工具的类型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一类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式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
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两种。
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织式和后组织式(三)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和研究内容①检索语言的概念;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情报检索语言。
②知识组织系统的概念。
知识组织系统通常指经过组织的知识结构表达的工具,它试图包含组织信息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各种类型的词表,其范围从传统的地名表、同义词表,到新型的知识组织工具。
四、本章关键问题掌握信息组织、信息资源、检索语言和知识组织系统的基本概念,理清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的关系,能够按标识特征和检索途径区分检索工具类型,了解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信息组织原理(一)对信息组织的要求①检全率、检准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索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二)信息组织中的控制与规范①句法控制的主要方法;句法控制是指根据信息资源标引和检索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组词造句的规则,对检索语词的组合方式作出规定。
检索系统的句法控制一般是在一定组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句法措施实现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确定引用次序、使用辅助符号以及轮排等。
②引用次序。
亦称组配次序,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
(三)规范控制的依据①概念之间的关系类型;概念之间按照其是否存在共有的外延,可以分为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
②知识分类的主要类型;③文献保证原则与用户保证原则。
文献保证原则文献保证,亦称文献根据,指信息资源组织应根据信息资源类型、数量等因素进行应控制。
用户保证原则所谓用户保证,即是指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描述控制和词汇控制。
四、本章关键问题掌握信息组织中描述控制、词汇控制、句法控制的主要内容,熟悉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信息描述一)信息描述的意义①信息描述的含义;信息描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②元数据的定义、作用;所谓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
一个元数据款目构成对一个信息资源的基本数据,是检索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代表信息资源,用来组织目录、索引、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检索系统。
信息描述的目的,就是以元数据为中介,对信息资源进行各种操作。
其作用主要包括:识别定位检索选择③信息描述的主要标准。
(二)信息资源描述项目、标识和描述级次①著录项目的定义;著录项目是由记录的功能和文献特征决定的,一般应能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信息组织的需要,有效揭示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
②基本描述项目的内容。
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的基本描述项目分为9个大项目,依次为:题名和责任者项目;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及有关记录;提要项。
(三)检索点和规范文档①检索点的含义;检索点是指检索信息资源所使用的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等各种供检索使用的数据。
②标目的含义及作用;标目即手检索系统中的检索点,是记录中用来作为排检依据的资源特征。
③参照法的含义和类型,包括单纯参照、相关参照、一般参照;参照法是指引用户从检索工具中的一个目标或款目去查找另一个目标或款目的方法,其作用是指检索系统中检索对象之间的联系,说明检索系统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可以用于题名、著者、分类、主题等多种检索工具。
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单纯参照、相关参照和一般参照三种④名称规范档的含义和范围。
规范文档是一种根据信息组织的需要,对元数据记录的标目进行控制、跟踪、维护的工具,包括名称规范档、主题规范档等。
其中,名称规范档是一种对描述记录中的名称标目进行规范控制的工具。
其处理的范围包括人名、机构团体名、著录题名等。
(四)计算机编码①MARC的含义,结构组成,分隔符。
机读编目格式是根据文献特点和文献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的需要建立的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形式。
机读目录格式中,一个书目记录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记录头标区地址目次区数据字段区记录分隔符四、本章关键问题重点掌握信息描述基本项目、描述级次,图书的著录格式;检索点的选择与参照法,名称规范档的控制方法。
第四章信息描述工作(一)信息描述工作的要求①信息描述工作的定义;信息描述工作,亦称元数据创建工作、信息资源编目。
它依据描述规则,对信息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操作过程、对信息资源记录的结果,即为元数据,亦称为款目。
②元数据在检索系统中的作用;元数据是信息资源的代表,同时也是检索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将众多元数据加以有序的组织就构成检索系统。
元数据在检索系统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目录学信息,供使用者确认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元数据记录的各种特征,也是进行组织和检索的依据,是建立检索工具的基础和前提。
③信息描述工作的方式,按照描述的资源对象,信息描述工作,亦称信息资源编目,可分为文献编目、档案编目、博物馆藏品编目、网络资源编目等。
按照描述操作的设备条件,信息资源可以分为手工编目、机读编目、联机编目等。
按照其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始编目、复制编目。
按照编目采用的组织形式,目前占主流的方式为集中编目、共享编目。
④在版编目的定义;集中编目的形式之一是在版编目。
在版编目是指在文献出版过程中进行编目,使编目数据得以与文献一起提供,方便文献机构使用。
⑤书目机构,如OCLC、RLIN、UTLAS、CALIS;④CORC。
(二)信息描述方法①文献题名的类型;在传统的文献著录规则中,题名包括:正题名,并列题名,副题名及说明题名的文字等多种形式,正题名是文献的主要名称,包括单纯题名、交替题名、合订题名等。
②责任者的类型和责任方式;责任者说明由责任者和责任方式组成③载体形态项、文献特殊细节项的含义和类型;载体形态项是一个记录文献物质形态特征的项目。
包括:数量、图、尺寸或开本、附件等。
④关联项的类型;关联。
主要用于表达一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的联系部分、全部关联。
指一资源是另一资源的物理或逻辑的一部分,对应的关联形式为⑤检索排检项的类型。
四、本章关键问题重点掌握信息描述工作程序,以及信息描述中各个基本项目的描述方法,从而实现对文献资源或者信息资源的描述。
第五章分类法(一)分类法概述①分类的含义、信息资源分类的含义;所谓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
所谓信息资源分类,是指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各种类型的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②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以及作用;信息资源分类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是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
其二,是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
其三、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其四,往往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信息资源分类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进行资源组织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分类统计兼容工具③分类法的定义、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典型代表。
所谓信息资源分类法,亦称文献分类法,分类语言,是根据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
信息资源分类法按照其编制方式,通常可以区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
(二)分类法结构剖析①分类法的结构组成;②类目体系的含义和组成;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类目集合,亦称类目表。
③分类号。
(三)类目体系的建立①类目、同位类的含义所谓类目的划分,是指依据一定的属性或特征对类目的外延进行分区,生成一组子目的过程。
众所周知,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类目。
类目,又称为类,是一组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事物对象的集合。
(四)网络分类法组织特点和揭示形式的变化①类目、同位类的含义四、本章关键问题1.分类法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类型2.同类类目排列的方法、类目关系的处理;3.网络分类法与与传统分类法相比的主要特点和类目组织、揭示形式的变化。
第六章国内外主要分类法介绍(一)《杜威十进分类法》①DDC的全称、简称;②DDC的组成、标记制度。
(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①《中图法》的全称、简称、版次;②《中图法》的基本大类;③《中图法》的八个通用复分表;④《中图法》的主要辅助符号。
四、本章关键问题掌握DDC、《中图法》的体系结构及基本特点。
第七章分类标引工作(一)分类标引工作①分类标引的含义、要求;所谓分类标引,又称为归类,是指依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
(二)分类标引规则①单主题、多主题;单主题信息资源是论述某一特定事物对象的资源。
多主题信息资源是指同时论述两个或多个事物对象的资源,一般应按照所论述的主题对象及其关系,区别情况分类。
①基本分类规则;②一般分类规则。
(三)分类排架与分类检索系统①种次号,种次号的特点和不足;按分编次序排亦即按种次号排。
所谓次号,是指按照同类书分编先后,按每一种书为计数单位顺序的号码②著者号码表;③分类索书号。
四、本章关键问题1.类目辨析方法;2.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和分类标引规则。
第八章主题法(一)主题法概述①主题法的定义;所谓主题法,一般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途径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方法。
②主题法的类型,按照主题法的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按照其使用时是否受控主题法非控主题法,先组式主题法和后组式主题法;③叙词。
(二)叙词表的结构①叙词表的含义;叙词表,国内又称为主题词表,对于它的含义,人们通常从功能或结构的角度加以限定。
②叙词表的作用;③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的含义和作用;范畴索引亦称为分类索引,范畴表,是一种按照词汇所属学科或专业范畴编制的概略分类系统,是从分类角度查找叙词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