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亮蓝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深青色、景物变成了暗白色、天空变成了暗黑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浑圆饱满、力如河马般的霸蛮屁股受到震颤,但 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跳动的鲜红色水桶耳朵,此时正惨碎成灌木丛样的墨灰色飞烟,加速射向远方,琳可奥基官员怒哮着音速般地跳出界外,狂速将跳动的鲜红色水桶耳朵复原,但 元气和体力已经大伤!壮扭公主:“太垃圾!你的业务怎么越来越差……”琳可奥基官员:“不让你看看我的真功夫,你个小笨蛋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科技……”壮扭公主:“牛屎插上再多的大蒜 也变不了空间站!你的业务实在太垃圾了!”琳可奥基官员:“我让你瞧瞧我的『棕兽霜神蚯蚓腿』,看你还竟敢小瞧我……”壮扭公主:“嘿嘿!那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是真正名牌的原野!欣 赏欣赏什么才是顶级原版的肥妹!认真崇拜一下纯天然的壮扭公主!!”琳可奥基官员骤然散射的气味猛然窜出海紫霜泉色的明隐星光味……深黑色蚯蚓一般的骨骼跳出死神鹤嗥鬼鸣声和咕
2、下列含碳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 价最低的是 (D )
A.CO2 B. CO C. CaCO3 D. C 3、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B ) A.原子排列不同 B. 分子构成不同 C.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 组成元素不同
一起来练习吧
21、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 C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闻气味
D. 点燃
22、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
是
(B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一起来练习吧
6、仔细观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图,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笔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它在常温下为固体,常用于灭火器中。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它常被用作一种惰性气体。
3. 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制冷、饮料工业等领域。
在制冷系统中,二氧化碳可以起到热交换媒介的作用;在饮料工业中,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的口感和气泡感。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危害1.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具有毒性的气体。
由于其无色无味特性,一氧化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2. 一氧化碳可以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的输送,从而导致中毒甚至逝去。
一氧化碳也被称为“无声杀手”。
3. 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不完全的燃料,如煤气、柴油、木炭等。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区别与通联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化学结构和性质上都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而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危害,可以被充分利用;一氧化碳虽然在自然界中可以被发现,但是它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人类社会和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危害,对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应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问题1. 在生产生活中,要加强对燃烧、通风等安全措施的管理,防止一氧化碳危害的发生。
2.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 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在生产和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气体。
了解它们的性质、应用和危害,对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六单元 课题3 一氧化碳(共13张PPT)

强化练习
3、某同学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给A处的氧化铜加热 B、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该装置设计方案合理无需改进 D、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
【方法点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同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加热氧化铜,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爆炸, A正确;B、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故B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反应尾气要处理,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C错误;D、反应结 束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在较高温度下被氧化,故D正确。
布置作业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容易发生中毒,为什么?火炉旁边放一盆水,能预防中毒 事故的发生吗?
如果在密闭房间内,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CO 气体,引发中毒。由于CO难溶于水,因此在火炉旁边放一盆水,并不能预防中毒 事故的发生。而要注意冬天用煤炉取暖的时候,注意开窗通风和烟道畅通。
强化练习
1、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氧化碳有难闻的气味 B、一氧化碳会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一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D、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 【方法点拨】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可顺利解答本题。 【解析】A、一氧化碳无色无味,A错误;B、一氧化碳会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B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错误;D、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D错误。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无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有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有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O2 点燃
2CO2
②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5.一氧化碳的来源 大量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 的炼制等。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例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是( D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 B.把混合气体点燃 ×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则不 反应。同时,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增加新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 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 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 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 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3)还原性: 3.CO的用途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物理
性质
一
氧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一氧化碳性质教学设计

7.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将更加深入。但由于一氧化碳的性质较为特殊,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如对其毒性的认识、可燃性与还原性的区分等。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6.课后拓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一些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课后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关注一氧化碳相关的科研动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3.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1.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引发学习兴趣。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是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起来练习吧
6、仔细观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反应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 2、实验开始,挤压气囊,A、B两处的石灰水有什么 变化?各有什么作用? 3、玻璃管中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 4、集气瓶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还有没有其他装置 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学习结束了,你有什 么收获?
一氧化碳的性质 和用途
(复习课)
遇到问题了,来解决吧
一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难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它 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一 氧化碳能和一些氧化物反应,如和氧化铜反 应,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并生成水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
2CO + O2
点燃
==
CuO+CO = Cu+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高温Βιβλιοθήκη △2 CO2吸入CO后.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 ③毒性 氧气结合.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白结合生物体内缺氧
一起来练习吧
1、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 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 (1)有剧毒的气体CO —— O2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H2 CO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N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密度最小的是 H2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 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 CO ,只能用排水 法收集的是 CO ,
一起来练习吧
2、下列含碳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 价最低的是 ( ) D A.CO2 B. CO C. CaCO3 D. C 3、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B ) A.原子排列不同 B. 分子构成不同 C.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 组成元素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CO的化学性质》(课件)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毒性。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科.网
学.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的装置图: (1)图中A处的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 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学.科.网
先通入一氧化碳 (3)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 改进的具体措施是:
需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
解析
CO和CO2鉴别
讨论:是谁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初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氧化碳有那些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 气略轻,难溶于水。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点燃
2CO + O2 = 2CO2
现象: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 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2、还原性:
CO+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 3、毒性:
机理: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 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 氧,严重者会致死。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 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 医院急救。
2、5月3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烟气中含 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极易与血 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种物质是 (C ) A 、CO2 B、SO2 C、CO D、NO2
3、区别CO和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
能用来区别CO和CO2的是
(D )
A、分别通,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如发生煤气泄露应当怎么办?
如果发生煤气泄露,首先应立即关闭煤 气总阀门;迅速打开门窗;同时到室外 空气新鲜的地方打电话给煤气公司。如 果情况严重,要及时报警。注意:发生 煤气泄露时,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 的行为: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 和排风扇,不能点火,不能在室内拨打 电话等。
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用鼻子闻气体的味道
三:一氧化碳的污染:
空气 中CO一半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 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 油炼制、森林等。
生活实际应用:
1: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 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下放两大盆冷水,这样能 预防煤气中毒吗?为什么?
2、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 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四:一氧化碳的用途: 1、用做燃料 2、冶炼金属
链接中考:
1:将两支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A。B 两个瓶中,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 瓶装有CO2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支小白鼠 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瓶--C--O---的---毒--性---使--小---白---鼠--死---亡----------------------B瓶--C--O--2--不--能---供---给--呼---吸--导---致---小--白---鼠---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