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嵌入式实验一

信息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2410经典Linux系统烧写

班级:计算机XXX班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

指导老师:李长悦

一、实验目的

windows xp下进行Linux系统烧写即恢复到出厂状态时,需要的文件在光盘中的Linux\img 目录和flashvivi目录下提供。烧写2410-CL linux操作系统包vivi,kernel,root三个步骤,除此我们还要烧写应用程序,这四个文件分别为:

vivi ----linux操作系统启动的bootloader;

zImage ----linux操作系统内核;

root.cramfs ----根文件系统;

yaffs.tar.bz2 ----应用程序压缩包。

二、实验内容

1.烧写vivi

1.1把并口线插到pc机的并口,并把并口的另一端与实验箱上端的UP-LINK相连,打开2410-CL电源(12V)。

1.2把整个GIVEIO目录(在光盘的img/flashvivi目录下)拷贝到c:/windows下,并把该目录下的giveio.sys文件拷贝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下。

1.3在我的电脑里打开控制面板,选添加硬件,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是,我已经连接了此硬件”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添加新的硬件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安装我手动从列表选择的硬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显示所有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从磁盘安装”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浏览”,指定驱动为C:\WINDOWS\GIVEIO\giveio.inf文件,如下图所示:

选择giveio.inf文件,然后点击“打开”,如下图所示:

然后选择“确定”,如下图所示:

点击“下一步”至“完成”即安装好驱动。如下图所示:

1.4在d盘新建一目录bootloader,把sjf2410-s.exe(在flashvivi目录下)和要烧写的vivi,linux 操作系统内核,根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压缩包拷贝到该目录下。

在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下,进入D:\bootloader目录,运行sjf2410-s命令如下:sjf2410-s /f:vivi。然后按回车,如下图所示:

在此后出现的三次要求输入参数,第一次是让选择Flash,选0,然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第二次是选择jtag对flash的两种功能,也选0,然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第三次是让选择起始地址,选0,然后回车,等待大约3-5分钟的烧写时间,如下图所示:

当VIVI 烧写完毕后选择参数2,退出烧写。如下图所示。烧录后关闭2410-CL,拔掉并口线与开发板的连线。

2.烧写内核

2.1并用串口线连接pc和2410-CL。打开超级终端,先按住pc机“BackSpace”键,然后启动2410-CL,进入vivi> 状态下,设置开发板IP,其命令为:ifconfig ip 192.168.1.115,如下图所示:

2.2设置tftp服务器的IP(启动tftp服务器的主机),其命令为:

ifconfig server 192.168.1.85,如下图所示:

2.3保存IP设置:其命令为:ifconfig save 如下图所示:

2.4Windows平台下tftp服务的配置:双击“D:\bootloader”目录下的tftpd32.exe文件,对Windows 下的tftp服务进行配置,如下图所示:

点击 Settings 进入如下画面(通常这步可以省略不做)

2.5 在vivi状态下,输入烧写内核的命令为:tftp flash kernel zImage 如下图所示:

3.烧写根文件系统

在vivi状态下,输入烧写根文件的命令为:tftp flash root root.cramfs

如下图所示:

网络环境不差的话几十秒种应该可以烧完。

说明:在恢复出厂设置的IP配置过程中,具体IP地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

体配置,保持宿主机端IP与ARM平台目标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即可。如

下面我们以192.168.0 网段为例

PC 机IP 192.168.0.85

实验平台 IP 192.168.0.115

4.烧写与解压应用程序

4.1 用网线连接好2410-CL的ETHERNET-1口和PC机的网口,配置IP在同一网段,重启2410-CL进入[/mnt/yaffs]下。如图所示进行

设置开发板IP。

4.2 打开ftp软件(在光盘中的img/flashvivi目录中提供),点击FTP选择Quick Connent...,如下图所示

3. 在弹出的小窗口里录入:192.168.0.115,用户名:root,密码:无,点击Connect,如下图所示:

在下图的窗口直接点击“OK”即可。如下图所示:

选择要上传的“yaffs.tar.bz2”文件,并上传“yaffs.tar.bz2”到2410-CL的/var下,如下图所示:

10秒左右上传完毕。如下图所示:

这时千万不要重启2410-CL,回到超级终端后先回车然后转换到实验箱的/var文件夹下将应用程序的压缩包进行解压。

其命令为:

tar xjvf yaffs.tar.bz2 -C /mnt/yaffs --解压

yaffs.tar.bz2到mnt/yaffs目录下,需6分钟左右。如下图所示:

解压完成后,我们可以转换到mnt/yaffs文件夹下进行ls查看文件夹下的内容。如图所示:

实验1(嵌入式开发环境实验)

实验1: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熟悉Linux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的Linux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编译,使用基于NFS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1、在linux系统下,利用C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并进行交叉编译,生成可在目标实验台上运行的目标文件。 2、建立宿主机与目标实验台仿真终端连接,为目标实验台建立Linux系统终端窗口。 3、建立宿主机与目标实验台的共享连接,以便下载和运行最终可执行文件。 三、预备知识 C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Linux的基本操作。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 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平台、PC机Pentium 500以上, 硬盘10G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MINICOM+ARM-LINUX开发环境 五、主要实验步骤: 1、打开PC宿主机电源,选择进入Linux系统。在PC宿主机的/arm2410s/exp/Basic目录中创建用户个人工作目录,例如“cao”。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终端”,建立宿主机Linux命令终端窗口,在[root@localhost root]#命令提示符下进入个人工作目录“cao”中。 即:[root@localhost root]#cd /arm2410s/exp/basic/cao 3、利用“vi”编辑hello应用程序,并保存为hello.c文件。 即:#cd /arm2401s/exp/Basic/cao #vi hello.c 进入vi编辑窗口,编辑hello.c文件…… 4、利用“gcc –o”命令对hello.c文件进行编译,生成可在PC宿主机上执行的目标文件hello.pc。 即:#gcc –o hello.pc hello.c, 为了验证结果正确性,可在PC宿主机上执行hello.pc文件。 即:#./hello.pc 5、为了在实验台上下载运行hello文件,需要对hello源文件进行交叉编译,以便生成能够在实验台上运行的目标文件。利用“armv4l-unknown–Linux-gcc –o命令”进行交叉编译,生存目标文件hello.o。 即:# armv4l-unknown-Linux-gcc -o hello.o hello.c (注意:这里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o”交叉编译命令输入方法是使用键盘输

嵌入式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师: 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ARM的端口操作 2.熟悉HC595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掌握端口操作 2 让流水灯依次显示 三、实验原理 1. 端口操作原理 A.端口功能选择 由于ARM中端口基本上都有复用,所以对端口操作时首先要确定用该端口的什么功能,一般端口用作输入输出都是GPIO功能!确定为GPIO功能的实现方法一般为对对应端口PINSEL清0,实现方法范例如下:PINSEL0 &= KEYBOARD_SMAT; 如果KEYBOARD_SMAT 等于0xffff00ff,那么P0.4~P0.7端口为GPIO功能!首先是对PINSEL0操作说明是对于P0端口中的P0.0~P0.15操作,每个端口对应两bit,因为某些端口功能多于两种;所以例子中是对P0.4~P0.7操作。(端口功能介绍见LPC2292数据手册) B.端口方向选择 对端口确认为GPIO功能后,则需要确定该端口是输入输出,ARM中是通过IOXDIR寄存器实现!如:IO0DIR |= KEYBOARD_SCK;说明是对端口P0操作,在这里其操作的范围为整个端口P0,每一个端口只有输出输入判断,估在IOXDIR 一个端口只需要一个bit就可以做出判断。如果KEYBOARD_SCK= 0X00000010,说明是对P0.4设置为输出。如IO0DIR &= (KEYBOARD_KEY^0XFFFFFFFF);为相应的输入实现方式 C.清零与置位 在端口为输出时,对于一个端口可以置位也可以清0,在ARM中的实现方式如下!如:IO0CLR = KEYBOARD_SI;此语句是对KEYBOARD_SI为1的位全部清0,如果KEYBOARD_SI 等于 0x00000040,那么P0.6端口则清0,如果KEYBOARD_SI 等于0xFFFFFFFF则是对整个P0清0;对应的IOxSET也是同样的方式,不同的它对相应端口置1; D. 输入电平判断 在端口为输入时,判断以个端口是低电平还是高电平则是通过IOXPIN这类寄存器实现的。如:if((IO0PIN&KEYBOARD_KEY)!=0),如果KEYBOARD_KEY等于0x00000020说明是对于P0.5做判断,如果(IO0PIN&KEYBOARD_KEY)等于0,说明该端口为返回值为低电平!同理高电平也是通过此类判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嵌入式实验一

信息工程学院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2410经典Linux系统烧写 班级:计算机XXX班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 指导老师:李长悦

一、实验目的 windows xp下进行Linux系统烧写即恢复到出厂状态时,需要的文件在光盘中的Linux\img 目录和flashvivi目录下提供。烧写2410-CL linux操作系统包vivi,kernel,root三个步骤,除此我们还要烧写应用程序,这四个文件分别为: vivi ----linux操作系统启动的bootloader; zImage ----linux操作系统内核; root.cramfs ----根文件系统; yaffs.tar.bz2 ----应用程序压缩包。 二、实验内容 1.烧写vivi 1.1把并口线插到pc机的并口,并把并口的另一端与实验箱上端的UP-LINK相连,打开2410-CL电源(12V)。 1.2把整个GIVEIO目录(在光盘的img/flashvivi目录下)拷贝到c:/windows下,并把该目录下的giveio.sys文件拷贝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下。 1.3在我的电脑里打开控制面板,选添加硬件,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是,我已经连接了此硬件”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添加新的硬件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中“安装我手动从列表选择的硬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显示所有设备”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选择“从磁盘安装”然后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以及应用场景,并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应用场景,了解各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芯片。 2. 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相关开发环境,如Keil μVision等。 3. 硬件设计:根据需求设计硬件电路,并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布局。 4. 软件编写:根据硬件设计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包括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5. 调试测试:将软件烧录到硬件中,并进行调试测试,验证系统功能 是否正常。

三、实验步骤 1. 学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应用场景; (3)了解各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芯片。 2. 安装并配置Keil μVision开发环境: (1)下载并安装Keil μVision软件; (2)配置Keil μVision开发环境,包括选择芯片型号、设置编译器等。 3. 硬件设计: (1)根据需求设计硬件电路; (2)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布局; (3)制作PCB板。

4. 软件编写: (1)根据硬件设计要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包括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2)将代码烧录到芯片中。 5. 调试测试: (1)将软件烧录到硬件中; (2)进行调试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基于ARM Cortex-M3芯片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LED灯控制、蜂鸣器报警等。通过调试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功能的正常性,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与体会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一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王威学号SA12226437 所在班级系统芯片实验名称实验一 队友:张圣苗亚 实验内容 1、准备工作工作: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工具,并安装ubuntu10.10系统、增强型工具,实现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 2、利用crosstool提供的脚本安装和相关资源编译面向的ARM的GCC工具。 详细内容1:安装虚拟机软件和虚拟机时要完成的主要步骤有:安装virtualbox,建立一台虚拟机,分配内存和硬盘,指定共享文件夹(主机和虚拟机可共同操作),指定操作系统镜像文件路径(相当于光盘,第一次启动时安装),安装虚拟操作系统,安装增强工具包,实现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有几点需要注意: 1、虚拟硬盘尽量分配大一些,之后再扩就比较麻烦。 2、共享文件夹不要有中文路径,不然挂载后看不到中文名称文件。 3、安装操作系统时,不能断网,需要下载各种资源,不然会异常。 详细内容2:安装gcc-4.1替换操作系统中的gcc-4.4.5,用它编译交叉编译器gcc-3.4.5和库文件glibc-2.3.2、gdb-6.5。为了完成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安装与脚本相关的工具,需要修改crosstool中的配置文件arm.dat以指定编译的目标位arm-linux。需要修改crosstool中的脚本文件,指定编译的源文件和目的文件夹(后来建立),指定配置文件为gcc-3.4.5-glibc-2.3.2.dat,在该配置文件中,指定了交叉编译器和调试器、C库的版本。最后运行脚本,实现了对GCC工具包的安装,包括gcc预处理器、汇编器、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反汇编工具等等。整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的资源是crosstool-0.43.tar、gdb-6.5.tar、linux-2.6.8.tar,将放置在共享文件夹的crosstool工具拷贝到主文件夹下并解压,将gbd和linux文件拷贝到crosstool文件夹,拷贝linux-2.6.8.tar是因为编译时需要内核文件。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中,在安装完增强工具包(安装vmware tools实现与XP文件共享)并重启之后,需要实现对共享文件夹的自动挂载,只需要修改etc目录中的配置文件rc.local,rc.local是很多linux系统管理员的偏爱,因为凡是需要随系统自动启动的服务、程序等,都可以放在里面。 $sudo mkdir /mnt/share $sudo mount -t vboxsf embedded /mnt/shared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1. 背景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被设计用于执行特定任务。与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较小的体积、低功耗和高度集成的特点。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医疗设备、家电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来加深对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某款开发板和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开发,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功能。 2. 分析 2.1 开发环境准备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开发环境。首先,我们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开发板。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XX开发板作为我们的开发平台。 其次,我们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工具。这些工具包括编译器、调试器和下载器等。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XX编译器、XX调试器和XX下载器。 2.2 功能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嵌入式系统。经过分析,我们决定设计一个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将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连接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与开发板相连,以便读取环境温度。 2.数据采集: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程序,通过传感器读取环境温度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平均温度值。 4.数据显示:将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显示在LCD屏幕上。

2.3 系统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的要求,我们开始进行系统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开发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传感器的引脚分别对应着供电、地线和数据线。我们按照要求正确连接了它们,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接下来,我们使用XX编程语言编写程序。程序的主要逻辑是循环读取传感器数据,并计算平均温度值。为了简化程序设计和提高可维护性,我们将其模块化,并使用函数进行封装。 最后,我们需要将计算得到的平均温度值显示在LCD屏幕上。为此,我们使用XX 库提供的函数来控制LCD屏幕的显示。 3. 结果 经过系统设计和开发,我们成功实现了温度监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传感器连接不稳定、程序逻辑错误等。但通过仔细调试和排查问题,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该系统能够准确地读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通过不断优化代码和硬件连接,我们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 建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硬件连接: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传感器连接不稳定的问题。为了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建议采用更可靠的连接方式或更好质量的传感器。 2.完善异常处理:在程序开发过程中,我们没有完善异常处理机制。为了增强 系统的健壮性,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并给出相应提示。 3.增加功能扩展:目前我们实现了基本的温度监测功能,但可以进一步扩展系 统的功能。例如,可以添加报警机制,在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触发报警。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注:此为示例报告,实际内容请根据具体任务进行编写。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0日 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号机房 实验目的:通过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 实验设备:ARM开发板、电脑、网络连接器、编程软件、USB数据线等 实验步骤: 1. 配置开发环境 将ARM开发板与电脑通过USB数据线连接,并安装相应的开发软件,包括编程软件和编译器。 2. 设计嵌入式系统 根据实验要求和功能需求,设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确定所需的传感器、执行器和其他硬件模块,并设计系统的软件架构。 3. 开发嵌入式系统 编写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包括对各个硬件模块的控制和通信。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进行编译和调试。 4. 系统测试与调试 将开发板与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并进行系统测试。通过调试程序代码,确保系统的各个功能正常运行。

5. 性能优化与扩展 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性能要求,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扩展。可以 优化程序的运行效率、增加系统的功能模块等。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开发和调试,我成功地完成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 2. 当温度或湿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记录异常。 3. 根据用户的输入,可以手动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状态。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到了如何在嵌入式系统中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以及如何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和调试。通过不断实践和调试,我也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编程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嵌入式系统的更多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在本学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我与我的实验伙伴进行了多次实验。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GPIO控制LED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Raspberry Pi 3B+开发板和一根杜邦线。我们在电路板上将一盏LED灯与GPIO引脚连接起来,并编写了一个程序来控制这个引脚的电平状态。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GPIO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GPIO控制程序。我们成功地让LED灯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闪烁,并且了解了如何使用GPIO.setup()和GPIO.output()函数来控制GPIO引脚的输入和输出。 实验二:串口通信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个Raspberry Pi 3B+开发板和两根串口线。我们连接了两个板子的GPIO引脚,使得它们可以通过串口进行通信。

我们使用Python编写了两个程序来进行通信。一个程序将发送一条消息,另一个程序将接收这个消息并将其打印出来。通过使用串口通信,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ython编写程序来完成数据交换,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实验三:Pi camera模块 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i camera模块和一个Raspberry Pi 3B+开发板。我们将摄像头连接到开发板上,并编写了一个程序来捕捉摄像头图像。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来控制Pi camera模块,包括如何设置摄像头参数并如何捕捉静态图像。我们还尝试了使用OpenCV库来处理图像。 实验四:蓝牙控制

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蓝牙透传模块、Raspberry Pi 3B+开发板和一些电路元件。我们将蓝牙透传模块连接到GPIO 引脚,并编写了一个程序来通过蓝牙信号控制电机。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蓝牙模块进行无线控制。 我们通过使用Python编写控制程序,成功地将蓝牙信号转换成GPIO引脚的电平信号来控制电机。 总结 在这个嵌入式系统的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嵌入式系统 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这些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的GPIO控制、串口通信、Pi camera模块控制和蓝牙控制等技能。这些技能不仅 仅能够在嵌入式系统中发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技能, 将在我们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深深意识到,掌握计算机技能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学 习和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硬件设计 本次实验采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各种外设与其连接,实现特定功能。首先进行硬件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与电路板的布线。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外设,如LED灯、按键、LCD 显示屏等,并将其与主控芯片进行连接。 2. 软件设计 在硬件设计完成后,进行软件设计。首先编写嵌入式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包括对各个外设的初始化和控制。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上层应用程序,实现相应功能。在编程过程中,需要掌握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开发工具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3. 系统调试 在软硬件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首先进行硬件连接的检查,确保各个外设与主控芯片的连接正确。然后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对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

软件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查找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错误。 三、实验步骤 1. 硬件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布线。根据主控芯片的引脚与外设的连接方式,将它们逐一连接,并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进行连线检查,确保无误。 2. 软件设计 首先编写底层驱动程序,根据各个外设的数据手册,初始化相应寄存器和引脚,并编写相关的控制函数。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上层应用程序,实现相应功能。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避免出现歧义。 3. 系统调试 首先进行硬件连接的检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然后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对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信号波形和时序,判断是否符合预期。最后进行软件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查找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错误。 四、实验结果 经过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系统调试,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所要求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实验一:流水灯案例、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 一、实验目的 1.1进一步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 1.2学会自己编写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测试; 1.3利用开发板下载hex文件后验证功能。 二、实验原理 2.1:实验原理图

2.2:工作原理 2.2.1:流水灯 电路中有LO,1,L2,L3,4,L5,L6,L7 共八个发光二极管,当引脚LED_ SEL输入为1,对于A、B、C、D、E、F、G、H引脚,只要输入为1,则点亮相连接的发光二极管。A~H引脚连接STM32F108VB芯片的PE8~PE15,程序初始化时,对其进行初始设置。引脚LED_ SEL 为1时,发光二极管才工作,否则右边的数码管工作。注意,LED SEL 连接于PB3,该引脚具有复用功能,在默认状态下,该引脚的I0不可用,需对AFIO_ MAPR寄存器进行设置,设置其为10可用。 2.2.2:8位数码管 数码管中的A~G、DP段分别连接到电路图中的A~G、H线上,当某段上有一-定的电压差值时,便会点亮该段。当E3输入为1,也就是LED_ SEL输入为0时,根据SELO~SEL2的值确定选中的数码管,即位选,再根据A~H引脚的高低电平,点亮对应段,即段选。 三、实验结果 3.1:流水灯 对于给出的流水灯案例,下载HEX文件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L0-L7从左至右依次点亮,间隔300ms。当全部点亮八个发光二极管后,八个发光二极管同时熄灭,间隔300ms后,发光二极管再次从左至右依次点亮。如此反复循坏。 3.2:8位数码管 对于给出的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案例,下载后,在开发板上可观察到8个数码管从左至右依次显示对应的数字,且每一个数码显示的数字在1-9之间循环。 可以通过加快扫描频率,使得八位数码管在人眼看上去是同时显示。在后续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该现象。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报告介绍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和应用。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原理,并学习了如何搭建一个基本的嵌入式Linux 系统。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特定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各种设备中,如手机、家用电器、汽车等。嵌入式Linux系统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它具有开放源代码、稳定可靠、灵活性高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嵌入式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为今后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打下基础。 3.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 - 嵌入式Linux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 嵌入式Linux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4. 实验步骤 (1)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款适合嵌入式系统的Linux发行版,并在PC机上进行交叉编译,生成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然后,将生成的内核

和文件系统烧录到目标设备中,完成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 (2)调试和优化 在搭建完成后,我们对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了调试和优化。通过调试工具和性能分析工具,我们找到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应用案例分析 最后,我们对嵌入式Linux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嵌入式设备,如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探讨了嵌入式Linux系统在这些设备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本的嵌入式Linux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调试和优化。同时,我们也对嵌入式Linux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 结论 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稳定可靠的嵌入式系统,在各种嵌入式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特点和原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嵌入式系统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嵌入式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验报告 引言 嵌入式系统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本次实验以嵌入式系统开发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具体实例,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方法、结果以及对于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实验背景 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集成到特定的目标系统中,使其能够控制、监视、交互等。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控制系统和自动化领域,如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接口开发。 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传感器接口开发和执行器控制 开发。在传感器接口开发部分,我们选用了温湿度传感器和光敏 电阻传感器作为实际应用场景,并通过编程实现了数据采集和处 理功能。在执行器控制开发部分,我们选择了直流电机作为实例,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了电机的转动控制。 结果与讨论 在传感器接口开发部分,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温湿度传感器和光 敏电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通过对传感器的读取和数 据处理,我们能够实时地获取环境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信息。这 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执行器控制开发部分,我们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了直流电 机的转动控制。通过对电机的正反转和速度控制,我们能够实现 对电机的精确控制。这为后续的机械系统控制和自动化应用提供 了可行性。 实验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开发方法,还加深了对传感器接口和执行器控制的认识。同时, 在实验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挑战和难点。 然而,本次实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实验过程中,我 们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上。这让我们 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其次,我们在实验中只涉及了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开发, 对于更复杂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开发和应用有了更 全面的认识。在实验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传感器接口和执行器控 制的开发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实践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 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嵌入式系统 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效率。

嵌入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ARM汇编指令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二、实验设备 1.PC操作系统WIN98或WIN2000或WINXP,ADSI.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 驱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熟悉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理解下列程序,新建工程,加入下面的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解释程 序实现的功能 分析:该程序实现的功能是程序功能:Y = A*B+C*D+E*F 程序代码: AREA Examl, CODE,READONLY ;定义一个代码段 ENTRY ;程序入口 MOV R0,#0;设置R0寄存器的值为0 MOV R8,#0;设置R8寄存器的值为0 ADR R2,N;将R2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N的地址 LDR R1,[R2];将以R2的值为地址的数据读入R1 MOV R2,#0;设置R2的值为0 ADR R3,C; 将R3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C的地址 ADR R5,X; 将R5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X的地址 LOOP LDR R4,[R3,R8];将R3+R8的数据读入R4 LDR R6,[R5,R8];将R5+R8的数据读入R6 MUL R9,R4,R6;R9 = R4*R6 ADD R2,R2,R9;R2 = R2+R9 ADD R8,R8,#4;R8 = R8+4 ADD R0,R0,#1;R0 = R0+1

CMP R0,R1;比较R0和R1的值 BLT LOOP;R0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指导书含答案

实验一熟悉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1、实验目的 熟悉UP-TECHPXA270-S的开发环境。学会WINDOWS环境与嵌入式Linu环境共享资源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 学习UP-TECHPXA270-S系统的使用、XP和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方法以及 UP-TECHPXA270-S和虚拟机之间共享目录的建立方法。 3、预备知识 了解UP-TECHPXA270-S的基本结构和配置,Linux基本知识。 4、实验设备 硬件:UP-TECHPXA270-S开发板、PC机(内存500M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ADHAND LINUX 9+MIMICOM+RAM LINUX操作系统 5、实验步骤 (注意以下操作只能在[root@BC root]#,(1)、在虚拟机下练习Linux常用命令。 也就是root文件夹下运行,不然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a. 学习命令通过“man ***”和“*** --help”得到的命令使用方法。 b.学习并掌握如下命令: ls,cd ,pwd,cat,more,less,mkdir, rmdir ,rm,mv,cp,tar,ifconfig (2)、XP与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Samba服务器建立、网络设置、文件传送);(3)、了解系统资源和连线; (4)、开发板与虚拟机之间共享目录建立(设置NFS、开发板IP设置、目录挂载),挂载文件; (5)vi(vim)的使用 (6)输入qt,启动桌面,按CTRL+C退出 6、实验报告要求 (1)、XP和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步骤; 虚拟机共享XP文件: 选择虚拟机设置,设置要共享的文件 启动Linux 进入/mnt/hgfs即可看到共享文件夹 服务器设置——samba服务器(设置需要共享的目录)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

嵌入式报告实验报告 一、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系统。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调试方法,并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程序。具体实验目标包括: 1.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使用开发板和软件工具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4.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三、实验原理 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外设等组件,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等。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款常见的嵌入式开发板,其主要硬件组成

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软件平台则由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编译器构成。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2.搭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连接各个组件和外设; 3.安装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编译器,并进行相关设置; 4.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5.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进行调试和测试; 6.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安装了相关软件工具。在编写嵌入式程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程序调试时出现的错误和编译器报错等。通过仔细分析和调试,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最终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六、问题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硬件连接错误、程序逻辑错误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耐心分析和调试,并且需要一定的嵌入式系统知识基础。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吸取了经验教训。 七、总结

嵌入式硬件 实验一 串口通讯实验

实验一串口通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 3,掌握S3C2410寄存器配置方法 二.实验设备: Up-tNETARM2410-S教学实验箱 JLink仿真器 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开发环境 串口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 1,了解ADS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 2,学习串口通讯的基本知识 3,熟悉S3C2410串口有关的寄存器 4,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能。接受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级终端 四.实验思考: 1, 232串行通讯的数据格式是什么? 答案: 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 位、6 位、7 位或8 位,一般采用ASCII 编码。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 位、1.5 位或2 位的时间宽度。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50,9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 等。 2,串行通讯最少需要几根线,分别如何连接? 答案:三根线。 TXD/RXD 是一对数据线,TXD 称发送数据输出,RXD 称接收数据输入。当两台微机以全双工方式直接通信(无MODEM 方式)时,双方的这两根线应交叉联接(扭接)。 输出端五号口(SG)接输入端五号口(SG) 输出端二号口(RXD)接输入端三号口(TXD) 输出端三号口(TXD)接输入端二号口(RXD) 3, ARM的串行口有几个,相应的寄存器是什么? 答案: ARM 自带三个UART 端口,每个UART 通道都有16 字节的FIFO(先入先出寄存器)用于接受和发送。用系统时钟最大波特率可达230.4K,如果用外部时钟(UCLK)UART 可以以更高的波特率运行。 UART线控制寄存器包括ULCON0,ULCON1和ULCON2,主要用来选择每帧数据位数、停止位数,

实验指导书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docx

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名称: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

实验一电路板焊接与调试 -•实验简介 完成实验板上部分兀件的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基本测试。 实验目的及原理 掌握STM32F103实验板的基本原理,掌握焊接电路板的基本技能,掌握下载测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原理:详细内容参考教材《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MCU和周边电路

如图为MCU及其周边电 路。 图1 MCU及其周边电路

1. 唤醒电路,高有效,不按时接220K 电阻下拉。 2. 复位电路,低有效。带RC 启动复位。 3. 配置启动,用跳线选择B00T1和BOOTO 接高电平或低电平。 4. 高速晶振电路,采用8M 晶振,在STM32内部倍频为72M 。 5. AD 参考电路,采用LC 滤波,可跳线选择直接接VCC 或通过TL431稳压电路产生 的参考电压。 6. 后备电池。可通过跳线选择直接接VCC 或电池。 7. AD 输入,可选择使用RC 滤波,共8路。 &低速晶振电路,选用32. 768kHz 晶振,为产生准确的串口波特率。 USB 转串口电路 USB 转串口电路可以方便没有串口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通过USB 接口下载代码到FLASH 中,及进行RS232串行通信。 USB 转串口芯片是CP2102,该芯片稳定性较好。当其正常工作的时候,灯LED6亮。 该 芯片DP/D+引脚连MINI USB 接口的脚3, DM/D-引脚连MINI USB 接口的脚2,为一对 USB 输入输出线。TXD 与 RXD 引脚接 MCU 的 PA10 (USART1_RX)和 PA9 (USART1_TX)。 I2C 接口电路 Jusbm USB 图2 USB 转串口接口电路 1 4 NCNCNCNCNCNCNC ON S.LO ( 一 XE- (一 ON 二 N (INHdsfls 二 N 二一 二 乂 ON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 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3419011 学号:1341901124 姓名:武易 组员:朱清宇

实验一Linux下进程的创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下进程的创建及退出操作 2.了解fork、execl、wait、waitpid及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创建进程,利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使其调用execl函数,退出进程后调用wait或waitpid清理进程。 三实验过程 1.进程的创建 许多进程可以并发的运行同一程序,这些进程共享内存中程序正文的单一副本,但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单独的数据和堆栈区。一个进程可以在任何时刻可以执行新的程序,并且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可以运行几个程序;又如,只要用户输入一条命令,shell进程就创建一个新进程。 fork函数用于在进程中创建一个新进程,新进程是子进程。原型如下: #include /* 提供类型pid_t的定义 */ #include /* 提供函数的定义 */ pid_t fork(void); 使用fork函数得到的子进程是父进程的一个复制品,它从父进程处继承了整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fork系统调用为父子进程返回不同的值,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却能够返回两次,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在子进程中,fork返回0; ✓如果出现错误,fork返回一个负值; 用fork创建子进程后执行的是和父进程相同的程序,子进程可以通过调用exec函数以执行另一个程序。当进程调用一种exec函数时,该进程的用户空间代码和数据完全被新程序替换,从新程序的启动例程(例如其m a i n函数)开始执行。调用e x e c并不创建新进程,进程I D并未改变,只是用另一个新程序替换了当前进程的正文、数据、堆和栈段。 e x e c函数原型 execl,execlp,execle,execv,execve和execvp 2.进程的退出 一个进程正常终止有三种方式: 由main()函数返回; 调用exit()函数; 调用_exit()或_Exit()函数。 #include #include exit:void exit(int status) _exit:void _exit(int status) 3.wait和waitpid 一个进程调用了exit之后,该进程并非马上就消失掉,而是留下一个称为僵尸进程(Zombie)的数据结构。在Linux进程的5种状态中,僵尸进程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它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内存空间,没有任何可执行代码,也不能被调度,仅仅在进程列表中保留一个位置,记载该进程的退出状态等信息供其他进程收集。如果一个进程已经终止,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