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性格
第六讲 解读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武汉大学俄语系 胡谷明
俄罗斯性格具有矛盾性(双重性) 俄罗斯性格具有矛盾性(双重性)
既残忍,又善良,既谦逊和睦又放肆
闹事,叛逆与服从,无个性的集体主 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专制主义与无 政府主义等等.当我们想到俄罗斯人 的一个具体的品质时,总有一个对立 相反的品质紧随其后.
俄罗斯民族不仅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
东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 东正教最突出的思想,即自己是唯
一纯洁的,最代表上帝意愿的宗教. 一纯洁的,最代表上帝意愿的宗教. 真正的教会只有一个——东正教会, 真正的教会只有一个——东正教会, 其他都是外来的,敌对的.与此相 联,尘世的划分也遵循这种野蛮的 原则: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异己 的.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 :
1,非理性.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 Nhomakorabea非理性.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
显著的性格特征. 2,共同性.俄罗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共同性.俄罗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共同性.共同性表现在民族性格上是俄罗 斯人的集体主义,平均主义,以及反个人 主义,反资产阶级思想. 3,极端性.俄罗斯人凡事好走极端. 极端性.俄罗斯人凡事好走极端. 4,排外性.与极端性,渴望纯粹相联的是 排外性.与极端性,渴望纯粹相联的是 俄罗斯民族的排外心理
幅员辽阔的疆域,而且有着一部起伏 跌宕,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 和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 着奠基作用的宗教.这种特有的地理 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就决定了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心理意识,造就了俄罗斯 民族精神的"两面性" 民族精神的"两面性".
俄国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曾 俄国著名哲学家尼
说:俄罗斯" 说: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 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 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 烈的恨." 烈的恨."
语文必修四第11课《俄罗斯性格》课件(2)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得正
不似春光。
猛烈强劲,大地上的景物不 像春天的风光。却比春天的
胜似春光,寥廓 江天万里霜。
风光更美好,江天一色,阔 大高远,那经霜的秋色多么 壮美。
写出了中秋的壮丽景 色——用“寥廓”和“万里” 来描绘秋景之壮,用“胜似 春光”来描绘秋景之丽。热 情赞颂了“胜似春光”的秋 景。
战斗英雄伊戈尔·德里莫夫在战斗中 毁容后,以格罗莫夫中尉的名义去探 望父母和未婚妻,最终母子相认、恋 人团聚的故事。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10) 记叙德里莫夫战争中 的遭遇,回家探亲的背景。
第二部分:(11-44)记叙德里莫夫回家 探亲的经过。
第三部分:(45-48)写母亲的来信和德 里莫夫的回信。(高潮)
3、谈谈“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的表达效果。
“劲”字,力度最强,写出秋风摧古拉朽、 驱陈除腐的威猛之势,又刚健遒劲之美。
1、“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 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
2、“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 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 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
3、“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 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
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 陶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九日》)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九日龙山饮》)——李 白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九日》)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问题1:《秋词》借景抒情,诗中的秋景有什么 特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军中写重阳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1课俄罗斯性格课件

隐mán( ) xián( )弃
衣襟.( ) 倔.( )强
当堂练习:
2、 什么是俄罗斯性格?是否仅限于俄罗斯这个国家, 我们身边有吗?
当堂练习:
3、先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然后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写 一段话。
伊戈尔—— 母亲—— 卡佳—— 示例:
作业:
如果介绍我们的班级,你怎么介绍? 写他们的什么?
未婚妻的形象
她所面对的灾难是什么? 失去恋人; 她所依靠的是什么? 爱情。
小结
所有的名字汇成——俄罗斯 所有的依托汇成——爱:对祖国的、对儿女的、对恋人的;
正是因为这种爱,所以坚强无畏,这才可以将外表的美丑得 失放下,而在灾难突然来临的冲击下以人性的光辉映现出整 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性格。
《苦难历程》
作者在国内战争的巨大历史画面上展示人物的命运。在暴风骤雨的年代 里,4个主人公的个人生活都遇到了不幸,但在斗争中有的找到了革命的 真理,有的仍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小说最后一部《阴暗的早晨》在同样 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1919年前后苏联人民抗击外国干涉者和白匪军的英 勇斗争,4个主人公也在经历了洗炼之后,先后走向了革命。
《苦难历程》
是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从构思到完成,历时20载。三部曲的第一部 《两姐妹》侧重描写的是主人公个人 的命运,反映的是个人对时代的感 受,带有“家庭生活”小说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十月革命前 夕的俄国社会动荡不安,但是作为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的4个主人 公却都沉湎于个人的爱情而置身于社会斗争之外,生活十分空虚。小说 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则开始转向了史诗式的描写。
导入新课
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主人公面对着突然降临的灾难,作 者在文章末尾也写道:“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人们的心中会 产生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那么现在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在这篇小说 中,有哪些人在面对灾难?面对怎样的灾难?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
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

1、非理性。
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
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
”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大胆任性、率性而为的。
且不说它的平民百姓,就是它的领袖人物身上,大胆冒进的行为也俯首即是,我们随便就可以想到:叶利钦的酗酒,赫鲁晓夫的“靴子”、猪湾事件、以及西伯利亚种玉米等莽撞行为。
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其性格形成与周遭世界以及自己的种种经历有关。
俄国大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考证,俄罗斯人的非理性与其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
我们知道,茫茫的俄罗斯大自然是最奇妙、最充满奇迹的,这是从好的方面讲。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最恶劣、变幻莫测的。
气候的阴晴不定,土壤的时好时坏,常常使靠天吃饭的早期俄罗斯农民的期待,甚至是最微小有限的愿望落空,这样,经历不断的希望和落空,习惯于这种失望之后,于是俄罗斯人开始不顾一切做出最无望的、甚至是最不合常理的选择,或许这样反而能出奇制胜,以本身的勇敢任性来对抗大自然的任性。
碰运气的侥幸心理由此而来。
对于绝对捉摸不定的天气,俄罗斯只能乐天知命。
俄罗斯有首著名的歌:“大自然没有坏天气,风霜雨雪都是上帝的赐予。
”非理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比比皆是。
与此相关的有俄罗斯人的崇尚浪漫:在莫斯科的大街上行走,最明显的感受是,到处是花店,很少有饭店。
每逢节日,特别是三八妇女节,简直是倾城鲜花。
如果那天你恰巧出门,绝对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地铁通道里满眼见的是怀抱鲜花的男士,无论尊卑,无论长幼,都急匆匆地往前赶,给自己的妻子,女儿,母亲,心爱的女人送花。
俄罗斯人酷爱空想,相信奇迹。
他们的文艺作品对此多有体现。
电影《红帆》告诉人们,内心的想往,甚至是幻想,只要是美好的,终有一天会实现。
而每年元旦前夜必放映的大受欢迎的影片《命运的捉弄》,正契合了俄罗斯人这种相信巧合、渴望神奇的心理。
帝俄末年的拉斯普京现象耐人寻味,一个衣衫褴褛、举止粗俗的西伯利亚农民竟征服了尼古拉二世宫廷。
俄罗斯性格综述资料.

俄罗斯 性格
性格即性情品格, 指人在自身态度和行为 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指俄罗斯人民的性情品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爱、深明大义、坚强和忠诚
拆 解 题 目
字词发音
• 火柴匣 • 毡靴 • 辗转反侧 • 沮丧 • 忐忑不安 • 黍米饼
xiá
zha̅n xue̅ zhăn jŭ tăn tè shù
•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红军指战 员素质低下,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 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 联红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 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联红 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 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联红军 发动一系列战略攻势收复绝大部分国土进而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 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
多么熟悉的场景,让德里莫夫忆起温馨的童年时 光,反衬出他有亲不能相认的悲凉、感伤。
• 他的父亲伊戈尔·伊戈罗维奇回来了,这些 年来也衰老了许多,他的胡须好像撒上一 层白粉。他看了看客人,在门口跺了跺破 毡靴,不慌不忙地解开了围巾,脱下了短 皮袄,然后走到桌子跟前,握了握客人的 手,啊,多么熟悉的、宽阔的、慈父的手 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因为不用问一看就 明白,戴满奖章的客人到这儿干什么来啦, 他坐下来,半睁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他讲 起来。
• 周围白茫茫的雪遮盖着大地,空气湿润, 一片荒凉,一阵刺骨的寒风掀起他的大衣 的衣襟,使他感到孤独。
• “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回答说。
从决斗现象看俄罗斯人的非理性性格

从决斗现象看俄罗斯人的非理性性格决斗最开始是以司法决斗的形式出现的。
司法决斗开始于中世纪早期,它是由法庭命令或批准的,根据法律规则和固定仪式,凭借武力来证明案件的事实情况和诉讼请求的,以避免或结束暴力冲突为目标的司法程序。
司法决斗本质上是一种“神判法”,带有祈求神灵匡扶正义的含义。
公元501 年,因为勃艮第国王耿多巴德明认为在决斗中神会帮助正义的一方获胜,所以他下令在审判中以决斗的胜负作为裁定对错的标准,决斗的历史由此开始。
这种决斗一般在比武场举行,通常由高级司法官员和宫廷显贵以及宗教界显赫人士做见证。
在决斗之中,被击倒的人即被认定为败诉者,而胜者可以把膝盖压在败诉者的前胸,如果败诉者不请求宽恕,就会被胜者将匕首从盔甲的接缝中插进身体。
由于决斗严重妨碍教会行使裁判权,因而历代教皇都反对决斗,并认为决斗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活动,是对上帝的蔑视。
教会不允许因决斗而亡的人安葬在教会的墓地。
其次,因为王权的加强和王室领地的扩张,司法制度以及取证手段都有了较大改变,司法决斗自此以后便很快走向了衰落。
司法决斗被禁后,决斗没有了官方的加持变成了私下的行为。
这时由于骑士制度的兴起,骑士精神被贵族广泛接受,维护自身的尊严荣誉成为了许多贵族的毕生追求。
所以这时决斗的目的变成了挽回面子和维护自身尊严,即使没有分出胜负,或者是在决斗中落败,社会舆论和他本人都认为耻辱已经洗刷,人格和尊严已经挽回。
这种主要发生在贵族和绅士之间为名誉和人格进行的决斗,就是“荣誉决斗”。
[1] 这种决斗现象从彼得一世时代起逐渐在俄国流行起来,彼得大帝第一个开始倡导提高贵族的尊严,他禁止王公贵族们再用名字的小称签名,他们不用再跪拜沙皇和向皇室行脱帽礼。
此时,年轻贵族被定期派往国外学习各种科学,这些贵族到西欧以后,吸收了大量当地的文化、习俗,其中也包括决斗。
因此可以说,俄罗斯决斗,作为西欧中世纪的遗风,是没落的骑土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畸形发展,是发展较落后的俄罗斯全面学习西方的产物,从中表现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
俄罗斯性格ppt2

② 灾难临头了,他身上是否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力
量呢?这种力量是什么?
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性美?
问题探讨
2、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探讨母亲的身上体现 出的俄罗斯性格。
问题探讨
3、未婚妻卡佳身上的俄罗斯性格又是怎样体现出格尔, 他面 对的灾难是什么? 毁容。 一个永远挺立在战车之上的战 神,无论他有怎样的面庞,重 要的是他钢铁般的心灵。
写作背景
11月1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11月23日, 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 的伊斯特腊。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 几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斯 科军民誓死保卫首都,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 夫第8近卫师),表现了苏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阻击 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科的杜波塞科沃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 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为保卫莫斯科,英雄们全部壮烈 牺牲。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十五万五千, 坦克七百七十七辆,而莫斯科岿然不动。苏联人民战胜法西 斯德国,对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故事。
阿〃托尔斯泰(1883—1945), 俄罗斯作家,出生于萨马拉一个贵族家庭。 1901年入彼得堡工学院,因受象征 主义影响,毕业前辍学,开始文学 创作。早期热衷于写象征派诗歌,1907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抒情集》,有颓废倾向。1911年 出版第二部诗集《蓝色河流后面》,摆脱象征主 义影响,融入更多俄罗斯民间文学和现实主义风 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战地 记者的身份,驻英国和法国,写了 一些与战争有关的随笔、特写。 1917年十月革命后,先后去巴黎 和柏林栖身。后经高尔基(1868—1936)去 柏林做工作,于1923年回到苏联。高尔基逝世 后,阿〃托尔斯泰长期担任苏联作家主席职务。 他的代表作品为长篇三部曲小说《苦难的历程》 和《彼得大帝》(第三卷未完成)。
俄罗斯性格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

俄罗斯性格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俄罗斯性格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毕守红【执教时间和地点】1.执教时间:2007年10月30日下午第二节。
2.执教地点:九(1)班教室。
【教学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九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84~89: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性格”一课是本单元“面对灾难”的第四课,是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已初步具有“理解人物形象,理清情节线索,初步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但对“叙事空间大,着力点集中,让人难以忘怀细节描写”的品评还稍稍欠缺,特别是对“鉴赏特色,评点内容”非常欠缺。
因此我希望在此下功夫以“逐步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清晰地了解自己欣赏或评价了什么,为什么欣赏或作如此的评价。
针对上述情况,我思考采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举的教学策略,重点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
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受体验、鉴赏水平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重视学生有创意的阅读。
【教材分析】本篇小说塑造了俄罗斯人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对祖国的、对儿女的、对恋人的爱;正是因为这种爱,所以以坚强无畏,这才可以将外表的美丑得失放下,而在灾难突然来临的冲击下以人性的光辉映现出整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性格。
通过各种表现手法,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2)通过分析认识到“面对灾难”的是每一个人,认识到他们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的来源是不同层次的爱,归纳人物性格特征(3)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一般步骤,即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联系应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 讨论法—探究归纳-- 语段说话与写作训练等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养成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和勇对战争苦难、无限珍惜亲情的坚韧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多样且独特的,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
因素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热情奔放
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热情奔放的,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直接而真诚。
在社交场合,他们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和活力,喜欢与人交流和交往。
这种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坚韧不拔
俄罗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值得称赞。
他们通常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定的态度。
俄罗斯的气候条件严酷,历史上也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期,这使得俄罗斯人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
爱自由
俄罗斯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他们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
由在俄罗斯人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俄罗斯人对独立、
自主和自由表达的权利非常重视。
这种热爱自由的性格特点也贯穿了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作品中。
善于独立思考
俄罗斯人通常被认为是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
他们
具有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并独立做出决策。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得俄罗斯人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深思熟虑
虽然俄罗斯人天性热情,但他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慎重考虑。
他们喜欢深入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并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这种深思熟虑的性格特点使得俄罗斯人在做出决策时更加谨慎和理性。
社交性强
俄罗斯人在社交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性格特点。
他们重视与
他人的互动和交往,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在社交场合中,俄罗斯人通常表现出友好和热情的态度,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文化与性格的影响
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对俄罗斯人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等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塑造了俄罗斯人的性格,使他们成为了独特的个体。
俄罗斯文化注重精神生活和内省,这使得俄罗斯人普遍更
加敏感、深思熟虑。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通常与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有关,这进一步加深了俄罗斯人的思考和选择的深度。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历史经历也对俄罗斯人的性格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过去的苦难和困境使俄罗斯人变得坚韧和勇敢,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文化遗产也让俄罗斯人有了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多元而复杂的,受到文化、
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热情奔放、坚韧不拔、独立思考和深思熟虑是俄罗斯人性格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全球范围内,了解俄罗斯人的性格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与他们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