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简要框架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古代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古代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古代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本文将按照古代文学发展的时期顺序,简要介绍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时代和代表作品。
一、先秦文学1. 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重要的詩歌總集,编撰于春秋时期。
詩經以竹簡紙筆記之,內容涉及各个方面的民生情感、民间婚嫁、周礼等,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代表,诗歌形式活泼多变,内容丰富,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屈原是楚辞开创者和代表性诗人。
二、汉唐文学1. 《史记》:由司马迁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汇集了从夏朝到西汉前十几年的大量历史资料,包括了许多古代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
2. 赋:盛行于汉代,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寄托情感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代表作品包括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杨雄的《燕丽赋》。
3. 长篇小说《红楼梦》: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绘贾府的兴盛与衰败,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思考。
三、宋元明清文学1. 词: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其短小精悍、婉约清新的风格而被世人推崇。
代表作家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 话本:兴起于元代,是一种以通俗易懂的口语形式讲述故事的小说体裁,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等。
3. 小说《金瓶梅》:明代作家兰陵笑笑生所著,是一部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揭露封建社会黑暗面的现实主义小说,以其鲜明的性描写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归纳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一、基本知识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
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
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
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
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
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
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逐渐演变为不同的体裁和流派。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概述。
古代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
这些故事通常以口语形式流传,并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创世、神话人物和英雄故事。
古代经典文学随着文字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逐渐形成。
这些经典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和《论语》。
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流派,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散文和小说在秦汉时期,散文开始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著名的散文作家有刘向和刘熙。
而小说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
《汉宫秋》和《宋玉传》是当时的重要作品。
唐宋诗词盛世唐宋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如杜甫、李白和苏轼等人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这些作品以其华丽的词藻和丰富的意境,展示了中国文学的辉煌。
元曲和明清小说元代的曲艺形式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而广受欢迎。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和《西游记》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魏晋风度与现代文学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人风度和文化兴盛,奠定了后世文学的基础。
而现代文学则在近现代逐渐崭露头角,中国当代作家如鲁迅、老舍等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声音。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简要概述。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学不断丰富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大二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大二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和文学流派。
了解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大二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唐诗盛世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诗以其豪迈、雄浑、婉约的风格而著称。
杜甫、李白、王维等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诗的巅峰。
三、宋词的繁荣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以其华丽婉约的词章而闻名于世。
这一时期的词人有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为主题,给人以深深的心灵感受。
四、元曲的兴起元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独特的戏剧形式和风格而独树一帜。
元曲是元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以其戏剧性和音乐性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西游记》、《红楼梦》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正是元曲的代表。
五、明清小说的繁荣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小说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之一。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六、古代文学的人物与作品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和经典的作品,如苏轼、辛弃疾、文学经典《红楼梦》等。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对于推动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古代文学与社会古代文学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变迁等。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结论大二古代文学史的知识点包括先秦文学、唐诗盛世、宋词的繁荣、元曲的兴起、明清小说的繁荣,以及古代文学的人物与作品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上官体: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它继承了六朝“宫体诗”传统,婉媚工整,在形式上重视声律、用典,所写内容也大多是一些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
2、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人诗文齐名,当时称为王、杨、卢、骆,号称四杰。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他们的作品逐渐摆脱齐、梁以来的绮丽颓靡习气,在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王孟: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他们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
田园诗派又叫王孟诗派。
4、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
二人都善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5、七绝圣手: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誉称。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世贞认为唐诗七绝只有他可以和李白争胜,列为“神品”,故有此称。
6、诗仙:指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其诗歌往往脱去笔墨蹊径,不受常规所限制,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其诗歌总体特征是豪放飘逸,富有丰富神奇的想象、炽烈端直的情感、阔大高远的境界及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等特征。
题材所选意象和创造的意境皆与神仙有关,他被称为诗仙也与他学神仙的思想有关。
7、诗圣: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宋人称杜甫“圣于诗者”,主要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认为他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其诗歌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8、诗豪: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刘禹锡。
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才学过人,气度非凡豪迈;政治上即使被贬,他也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屡挫屡奋;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诗的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清代中期诗:一、创作概况: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的局面。
2、具体:(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2)宗宋派:厉鹗——浙派的盟主;翁方纲——肌理说(3)袁枚——性灵说“乾隆三大家”的赵翼、蒋士铨——持论和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4)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2、“格调”说:(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教传统,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3、创作:(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的好诗,但大量的诗作则是平庸无奇(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的台阁体。
著有《沈归愚集》《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春草》: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
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三、中期宗宋诗人:1、厉鹗:(1692-1752)(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的大家,也是“浙派”诗中坚。
(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
2、翁方纲:(1733-1818)(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
(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袁枚与性灵说(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简要框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先秦文学
《诗经》
《楚辞》
屈原:《离骚》《天问》《招魂》《九歌》《九章
宋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叙事散文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
编年体《左传》—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
国别史《国语》
《战国策》
说理散文语录体《论语》
韵散结合体《老子》
对话体《孟子》
《墨子》—说理文体形成
抒情性《庄子》
专论体《荀子》《韩非子》—说理文章体制成熟
秦
《吕氏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
西汉
文:陆贾贾谊刘安董仲舒刘向刘歆桓宽东方朔
赋: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王褒杨雄
《史记》
东汉
《汉书》《吴越春秋》、《越绝书》
政论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文:崔瑗胡广蔡邕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
赋:杜笃班固张衡班彪蔡邕冯衍赵壹
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秦嘉、郦炎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
王粲孔融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蔡琰
向秀
思想家:
何晏夏侯玄王弼
正始文学
阮籍嵇康应璩
西晋
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
左思刘琨
郭璞
东晋
王羲之
玄言诗:孙绰支遁慧远
陶渊明
南北朝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谢惠连谢眺
永明体:沈约王融何逊阴铿
萧统萧纲萧绎
庾肩吾徐陵
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王褒庾信
文:
傅亮
范晔《后汉书》
刘勰《文心雕龙》
江淹任昉孔稚珪萧悫
丘迟吴均陶弘景
北地三书:
郦道元《水经注》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小说
邯郸淳《笑林广记》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幽明录》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
隋代文学
文帝时: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炀帝时:虞世基杨广
唐代文学
贞观诗风
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王绩
上官仪——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
初唐四杰: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高宗武后时期
沈宋:宋之问、沈佺期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
盛唐:王湾张说张九龄贺知章
王孟诗派:
王维孟浩然
常建裴迪储光义刘昚虚张子容
北方刚健派: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祖咏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
元结
李白杜甫
大历诗风
韦应物刘长卿
大历十才子:钱起韩翃司空曙卢纶李端、苗发、吉中孚、崔峒、耿湋、夏侯审
顾况李益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樊宗师
刘禹锡柳宗元
吕温李德裕
元白诗派
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易
晚唐诗歌:杜牧许浑刘沧李商隐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韩偓吴融
隐逸词人
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世之音
郑谷韦庄罗隐
敦煌词《云谣集杂曲子》
张志和《渔父》五首
词
温庭筠
《花间词》——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欧阳炯李珣冯延巳李璟李煜
传奇
《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游仙窟》《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虬髯客传》杜光庭
宋代
宋初
文:柳开穆修姚铉
诗:
白体:王禹偁
晚唐体:九僧林逋魏野潘阆寇准
西昆体:杨亿钱惟演
词: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
中期
柳永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王令曾巩
苏门词人群
苏轼苏洵苏辙晁补之
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
江西派
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陈与义曾几
南渡前后
李清照朱淑真朱敦儒张元干叶梦得
南宋四名臣
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岳飞文天祥
中兴四大词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茅
辛派词人: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
姜派词人: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
蒋捷《须溪集》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江湖诗派:陈允平叶绍翁戴复古
宋末
谢翱汪元量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
文
罗大经《鹤林玉露》洪迈《容斋随笔》
吕祖谦叶适朱熹
汪藻李刘陆秀夫
辽代:耶律倍萧观音萧瑟瑟《醉义歌》赵延寿
金代:
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
国朝文派:蔡珪王庭筠
末期: 赵秉文王若虚李纯甫赵元宋九嘉元好问
元代
前期方回戴表元耶律楚材刘因
中期元诗四大家: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王冕杨维桢萨都剌
话本小说
小说话本:《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
讲史话本:《梁公九谏》《宣和遗事》《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诸宫调
北方杂剧圈
大都作家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单刀会》《西蜀梦》《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纪君祥《赵氏孤儿》
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石子章《竹坞听琴》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
河北作家群
李文蔚的燕青戏尚仲贤《柳毅传书》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郑廷玉《看钱奴》
山东作家群
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
李好古《张生煮海》武济臣《老生儿》
山西作家群
石君宝《秋胡戏妻》李潜夫《灰栏记》吴昌龄的西游戏
南方戏剧圈
锺嗣成《录鬼簿》
周德清《中原音韵》
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
杨梓《敬德不伏老》《豫让吞炭》《霍光鬼谏》
秦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
南戏
《张协状元》——唯一完整保存的南宋戏文
《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琵琶记》
四大南戏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散曲
王和卿卢挚姚燧张可久刘时中贯云石、徐再思《酸甜乐府》
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瞳关怀谷》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