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讲、产业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对象与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课程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一讲、产业经济学导论z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z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z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z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z五、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z六、学习要求与学科准备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z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z在西方,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或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z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的多种定义z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z泰勒尔(1988)说,“我想避免给这一学科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因为它的边界并不明确。
产业经济学的确始于厂商结构和行为的研究,……但是,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比经营战略更丰富”,“研究产业组织就是研究市场运行”。
z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获诺奖的公告中则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
z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1996)在牛津大学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的导言中认为,“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又称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
(卡布尔主编P1)z可见,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事实上也难以统一定义。
一、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的多种定义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
产业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
从英文看,经济学即economics,是从 economy转化来的。意思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学 问。我国学者将economy和economics译为经 济和经济学是参考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田 口鼎轩的译法 我们现在所用的经济学是指研究社会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中所存在的经济关系的 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包括政治经 济学、部门经济学等。西方学者将经济学分为 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部分,包括许多分 支学科。
经济学的第二个定义:即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 置方式及其变化的科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结构与国民经济的 整体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包括资源在产业、企 业以及地区之间的分布,即产业结构、产业组 织(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产业区位(地区结构) 三方面。
产业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是指资源在产业内企业之间的 配置构成及其关联性。又称为企业组织 结构或企业结构。它涉及同一市场上的 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 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渊源: 马歇尔冲突 不完全竞争理论:罗宾逊与张伯伦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哈佛学派:梅森与贝恩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新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可竞 争市场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区位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构成及其关 联性。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有两大支系: 一是以里昂惕夫为创始人的产业关联理论。研究 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是以科林克拉克为鼻祖的产业发展形态理论。 以大量统计资料为依托,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 时点对比分析等经验性归纳方法,总结产业之 间资源配置构成和产业之间关联性的演化规律 及演化原因。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是指后者, 广义包括前者。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行业的结构、发展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通过分析产业的内部结构和行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市场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产业是指一组生产相似产品或提供相似服务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通过研究行业内部的市场结构、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来揭示产业的规律和特点。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集中度、产业链、竞争战略等。
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少数企业所掌握的市场份额的程度。
市场集中度高意味着市场竞争程度低,参与者少,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和控制力高。
反之,市场集中度低意味着市场竞争程度高,参与者众多,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和控制力低。
市场集中度的不同对于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链是指一个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产业链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环节的竞争力和利润分配情况,了解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竞争战略是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研究竞争战略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势,并通过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产业的规律和特点。
其中,比较静态分析、竞争分析和产业演化分析是产业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和利润率等指标的差异,来揭示产业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发展的趋势。
竞争分析是通过研究企业间的竞争策略、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等指标,来揭示企业间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通过竞争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间的竞争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产业演化分析是通过研究产业的发展历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等因素,来揭示产业的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4年度《产业经济学导论》电子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28
2024/2/2
21
产业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效果评估
2024/2/2
产业政策制定过程
包括政策调研、政策规划、政策论证、政策决策和政策公布等环节 。
产业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产业政策实施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 效果进行评价,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程度、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竞争力提升、社会公 平与福利改善等方面的指标。
保障措施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税收、金融 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 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2/2
26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方向和重点任务
2024/2/2
内涵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 产业链水平提升。
2024/2/2
11
产业关联概念及类型划分
01
产业关联定义
指不同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 形成的广泛、复杂和密切的经济 技术联系。
类型划分
02
03
关联方式
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分别基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 产业间循环关系进行划分。
包括实物形态联系、价值形态联 系、技术形态联系和劳动就业联 系等。
2024/2/2
5
产业经济学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与作用
2024/2/2
地位
产业经济学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重要 依据之一。同时,产业经济学也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1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1. 1931年:霍夫曼(Hoffman)出版《工业化阶
段和类型》,提出“霍夫曼定理” ; 2. 1935年:费希尔(A.G.B.Fisher)出版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 1. 1672年: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出版
《政治算术》,发现“配第定理”; 2. 1758、 1766年:魁奈(Qnesnay) 发表《经济
表》和《经济表分析》,初步奠定了国民经济结构及 产业经济结构研究的基础;
3. 1841年:李斯特(F.List)出版《政治经济学 的国民体系》,提出产业结构演进五阶段论;
《安全与进步的冲突》,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 3. 1940年:克拉克(Clark)出版《经济进步的
条件》,发现“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4. 1936年:列昂惕夫(W.W.Leontif) 发表论文 《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投入产出 理论诞生;
5. 1941年:库兹湦茨(S.S.Kuznets)出版《国 民收入及其构成》,阐述国民收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 联系,推动产业结构研究从实证转向理论。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可采取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而以实证研 究为主的方法。
(一)实证分析 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经
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二)规范分析 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判断。即在有关
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得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导论在当今的经济世界中,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企业决策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和方法。
它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经济运行的复杂之门,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
它关注的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先来说说产业组织。
这一领域着重分析同一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
比如,在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少数几家大企业可能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从而影响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则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来赢得竞争。
企业的市场行为,如定价策略、广告策略、兼并重组等,也会受到市场结构的制约,并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的演变。
产业结构则关注不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
从传统的农业为主导,到工业的崛起,再到如今服务业占据重要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迁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关联研究不同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如何带动或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钢铁、橡胶、电子等产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也会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
产业布局则考虑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集聚。
一些产业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这种集聚效应可以带来成本降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等好处。
例如,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则在汽车、机械等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经济学之导论

产业经济学之导论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开展等问题。
它涉及到产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对于认识和分析现代经济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以帮助读者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开展等问题的学科。
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产业经济现象,关注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和变革等方面。
产业经济学旨在揭示产业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依据。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重。
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开展趋势,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
2.2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研究企业在产业中的行为和策略,分析竞争和合作对企业和产业开展的影响。
2.3 产业开展产业开展是指产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和变化。
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开展的动力和机制,分析产业开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开展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研究方法:3.1 理论分析产业经济学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分析产业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理论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帮助理解产业间的竞争、合作和变革等关键问题。
3.2 统计分析产业经济学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揭示产业经济现象的实际状况和趋势。
统计分析可以提供有关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开展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3.3 实地调研产业经济学还通过实地调研来获取产业经济现象的详细信息。
实地调研可以深入了解产业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情况,为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提供实证支持。
3.4 实际案例分析产业经济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验证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 法,设有 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 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 99种主要类, 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 7位数字,共分为 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 ?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 27个主要产业种 类,181个产业分类。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 16个门类、92个 大类、 300 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产业的涵义与分类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涵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 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 门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2.原料关联分类法: 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
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 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 、钢铁 业、木材业、卷烟业等 ?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 印刷业、冶金工业等 ?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 ?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 伐木业等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5.战略关联分类法: ?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
经济有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 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3.用途关联分类法: 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
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 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4.方向关联分类法:
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 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 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 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
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 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 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 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业应 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 (即为一定的经济目 标服务 )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同时, 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特 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 活动。
?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 业内容过于繁杂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 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 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 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 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 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六)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 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由 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 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 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今天, 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 的范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流通领域 的活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料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 活动,也包括非物质资料部门 (服务、信息、知识等 )的 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 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甚至文化教育等部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四)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
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 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等。
(五)产业的涵义具有多层次性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
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 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 范畴。
一、产业的涵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
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 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 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马克 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 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是一 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 分工的基础。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 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 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 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 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