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心 心养则寿长

合集下载

人到中年养生的网剧流行语

人到中年养生的网剧流行语

人到中年养生的网剧流行语
1.人到中年,生活开始就停不下来了竟然也到了养生的年纪。

2.人到中年,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3.人到中年,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年龄,衰老与年龄不成正比,善于养生保健的人,易逝的青春就会放慢脚步!
4.人到中年,乐观和欢笑是养生保健的金钥匙;忧虑和愤怒是损害健康的腐蚀剂。

5.人到中年,每天醒来,心中默念,多喝热水,多走路,多吃蔬菜和水果,一把年纪了,必须开始养生。

6.人到中年,也研究起养生。

最近晚上药包泡脚,贴足贴,还想整个四物汤喝喝。

7.人到中年,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8.到了养生的年纪,喝水都要配枸杞,简直了,不服老不行。

9.人到中年,也研究起养生。

最近晚上药包泡脚,贴足贴,还想整个四物汤喝喝。

10.到了开始养生的年纪,再也不敢放肆的吃辣条毫不忌讳的吃冰淇淋,怕养生的钱白花了。

图解四季养生全书

图解四季养生全书
根”
0 6 天地运作需能量,脏腑健康先输养
总论 顺应四 季以养生, 天人合一
二 解密《黄帝内经》四季 不生病的智慧
0 1 该冷的时候冷着过,该热的时候热着 过
0 2 “不时不食”,顺时而“食” 0 3 四季的关键时令:春分、秋分、夏至、
冬至
0 4 不同的季节,疾病对人体入侵各有偏 好
0 5 “一日分为四时”,天天都是养生好 时节
春之篇 欲与天地同寿,养生从春天做起
九 过好寅卯辰三时,天天享受活力四射的“春天”
A
清晨一杯 水,喝对 养颜又养

B
晨练并非 好习惯, 傍晚锻炼
才明智
C
辰时胃经 当令,吃 好早餐身 体才会好
D
早晨起床 后,找点 儿时间养
护容颜
ONE
03
夏之篇 把握阳气生发,抓住 健康命脉
夏之篇 把握阳气生发,抓住健康命脉
春之篇 欲与天地同 寿,养生从春天做起
五 万物复苏,全身筋骨也要舒展 起来
三月旅游去休闲, 缓解紧张生活
A
登山好运动,温馨 提示不能忘
B
春之篇 欲与天 地同寿,养生 从春天做起
六 春暖花开,美丽的容颜就此焕 发
01
千人千面,护肤之前先测测肤 质
0 2 做好面子工作,美丽和春天一起苏醒
03
春天,用桃花养得你“面若桃 花”
九 过好寅卯辰三时,天天 享受活力四射的“春天”
01 寅 时 睡 好 觉,肺脏自 02 寅 时 大 口 咽津,补足
然好
气血易入眠
03 肺 经 补 肺 气,让你天 04 寅 时 务 必 关空调,肺
天都安睡
受寒了浑身都难受
05 卯 时 大 肠 经值班,排 06 清 晨 虽 是 好时光,同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

古人养生有很多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古人养生经典语录,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1、心逸则日休也。

2、苦茶久食益意思。

3、食不语,寝不言。

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6、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7、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8、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9、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2、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3、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4、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15、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6、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17、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18、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

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9、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20、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

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21、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22、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4、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25、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

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6、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27、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28、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9、水之生不杂则清。

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30、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

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1、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母亲养生三要素

母亲养生三要素

26益 寿长寿林苑2016.10所致,老年人腰痛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因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和饮食,就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有的老年朋友经常背部酸痛,是因为床垫太软。

睡觉时,脊椎若不能获得床垫给予的适当支撑,而整晚处于不当弯曲的状态,长此以往,背部就会酸痛。

因此,如果床垫很软,可以在上面加铺一层竹席,以增加硬度,或者换个平板床。

对于睡惯弹簧软床或平时床板上铺垫很厚的老人来说,确实很难适应。

因此,不能强求他们一下子就在坚硬的平板床上睡,可以逐渐减少铺垫物,最后再换床。

中医认为,气血不通会导致酸痛,因此可以常食艾草红枣汤打通气血,舒缓疼痛。

艾草与红枣一起加水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20分钟,然后滤渣当茶喝。

需要注意的是艾草性偏温热,一起加入的红枣一定要切开去核,否则喝了会上火。

另外,如果觉得汤苦,也可加点红糖调味。

一次可以多煮一些,剩余的可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需要时取出加热即可。

一般喝3天停1天,连喝3个月,对改善腰背痛很有帮助。

如果想要缓解酸痛,用姜汤热敷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将一大块姜拍碎后熬煮,然后放凉至50%,趁热用毛巾浸泡拧干,敷在痛处,30分钟即可。

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的作用。

另外,泡澡或淋浴也是改善腰背痛的实用方法。

热水能舒缓僵硬的肌肉、韧带,而淋浴时,水波流动的按摩作用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

编辑:修远 xdyszzsb@母亲现年97岁,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

母亲的长寿,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养生的结果。

在养生这篇大文章中,她紧紧围绕自身,着力写好自我保健这篇小文章。

尽享天年需养生,养生注重三要素养身先养心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宰着人体血液供应、身体健康,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养生益寿应从养秦诗齐母亲养生三要素心开始,“从心而养”才能健康长寿。

俗话说:“心平气和”、“气宽寿长”,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好,她没与别人红过脸,也不见她生过气,即使吃点亏也满不在乎。

母亲养生三要素

母亲养生三要素

母亲养生三要素作者:秦诗齐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6年第10期母亲现年97岁,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

母亲的长寿,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养生的结果。

在养生这篇大文章中,她紧紧围绕自身,着力写好自我保健这篇小文章。

尽享天年需养生,养生注重三要素养身先养心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宰着人体血液供应、身体健康,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养生益寿应从养心开始,“从心而养”才能健康长寿。

俗话说:“心平气和”、“气宽寿长”,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好,她没与别人红过脸,也不见她生过气,即使吃点亏也满不在乎。

母亲年轻时,做针线活是好把式,有一次,有位邻居来做两件单衣,开始没谈价,以为对方会按略低于市场价付款,衣服做好后,那位邻居把钱放在桌上,便把衣服取走了,母亲把钱拿过来一看,没想到只有一件衣服的款。

后来,此事被父亲知道了,要上门去理论,并讨回少收的部分。

母亲上前劝道:“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斤斤计较!”父亲只好作罢。

母亲宽宏大量的平和心态,使她心态安宁,气血通畅,为她的健康长寿奠定了心理基础。

养生重抓“本” 母亲在六十年代,为了让我们四个子女吃饱吃好,自己吃的少且差,有时还不能按时吃,因此落下了胃病。

有一次,医生告诉她,胃病得“三分治,七分养”。

从此她开始了对脾胃的保养,做到生活有规律,一日三餐,饮食清淡,七八分饱,晚餐更是少吃,即使在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也绝不暴饮暴食。

她常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若要长寿,肠中常清。

”对生、冷、硬之物一概拒绝,熟、温、稀的食物最为喜爱,尤其是爱吃养生粥。

与此同时,做到“三少三多三搭配”,即:少盐多醋、少油多水、少糖多果、粗精搭配、荤素搭配、海陆搭配,吃饭细嚼慢咽,从不囫囵吞枣、挑食偏食。

母亲既爱吃油条又爱吃芝麻酱,后来知道吃油条没好处,而芝麻酱润肠通便、补肾补钙,她选择了每天早上吃芝麻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养生性急文言文翻译

养生性急文言文翻译

夫养生之道,在乎调摄性情,平和气机。

然而世之人士,多急躁易怒,鲜知养生之理。

今欲述养生性急之弊,以警世人之心。

夫性急者,心火炽盛,肝气郁结。

心火炽盛,则心烦意乱,难以宁神;肝气郁结,则脾气暴躁,易于动怒。

此二者,皆足以伤身损寿。

夫心火炽盛,则五志之火内生,而五脏六腑不得安宁。

心火内生,则心神不宁,梦寐不安,饮食无味,夜不能寐。

心火若不得泄,则必伤及心阴,心阴伤则心悸怔忡,久则心疾缠身。

肝气郁结,则脾气暴躁,易于动怒。

怒则伤肝,肝伤则肝气郁结愈甚,形成恶性循环。

肝气郁结,则胆汁不得疏泄,胆汁郁滞,则易生黄疸、胁痛等疾。

又肝藏血,肝血不足,则筋骨失养,易于筋骨疼痛。

性急之人,多喜进饮食,而不知节制。

饮食无度,则脾胃受伤,脾胃受伤,则气血生化不足,百病丛生。

脾胃受伤,则水谷不得运化,积滞于中,形成痞满、呕吐、泄泻等症。

又性急之人,多喜饮酒,酒为百药之长,适量饮酒,可以行气活血,然性急之人,往往饮酒过量,酒伤肝脾,伤及筋骨,久则成疾。

养生之道,首在养心。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平气和,则百病不生。

故养生者,当先调摄性情,使之平和。

性情平和,则心火自降,肝气自舒,脾胃自和,筋骨自养。

调摄性情,当以静为主。

静者,心之本体也。

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顺,气顺则百脉流通,百病不生。

故养生者,当习静坐,以养心神。

静坐之道,在于调息,调息之道,在于调心。

心调则息调,息调则气顺,气顺则百脉流通。

养生之道,次在养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气郁结,则谋虑不清,易于动怒。

故养生者,当习行气,以养肝气。

行气之道,在于调息,调息之道,在于调心。

心调则息调,息调则气顺,气顺则肝气自舒。

养生之道,又在养脾胃。

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受伤,则气血生化不足,百病丛生。

故养生者,当习食养,以养脾胃。

食养之道,在于节食,节食之道,在于养气。

气养则脾胃自和,脾胃和则气血生化有源。

养生之道,亦在养筋骨。

筋骨者,人之四肢,行动之基。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

养生语录道教养生养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道教养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方法。

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身心灵的全面平衡与提升。

下面是一些道教养生的养生语录,希望能对大家的养生之路有所启发。

1.心生天地,法自然道。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在养生中,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以心生天地,与宇宙共通。

这意味着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过度消耗身体的能量。

2.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教养生注重心灵的培养和修炼。

一个平静宁静的内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这需要我们学会让心无所住,不被外界干扰所困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内在的宁静和力量。

3.阳和则生,阴气则长。

道教养生注重阴阳的平衡。

健康的身体需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

阳和指的是阳气充足,健康积极的状态;阴气则代表了寒冷、阴暗、消极的状态。

保持阳气和阴气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养身始于养心。

道教认为身体的健康与内心的安宁息息相关。

只有在心灵安宁的状态下,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心灵养护开始,通过冥想、放松、调整心态等方法来保持内心的平衡。

5.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在道教养生中,有一种修炼方式叫做“房中有山,山中有房”。

这个修炼方式强调了身体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通过将自己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灵性。

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6.食者、以安府。

道教养生中,食物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道教强调节制饮食,提倡素食,以养护身体。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注重平衡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并注重食物的新鲜与清淡,避免过度油腻与辛辣的食物。

7.游于无墨之水,行于不露之厩。

道教养生提倡适度运动,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行于不露之厩,指的是保持恰当的运动量,不过度运动以至于伤害身体。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调节情绪,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神补是通过自我管理,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古代神医扁鹊主张“养心先调神”,他提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人生,只有让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完美融合,才是阴阳平衡的完整理念。

1、养生先养神人生自是有情痴,要做到“养心调神”非常不易。

而情绪活动与身体的健康却联系得十分紧密。

也就是说,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有超过生理因素影响的程度。

从事临床内科50年的朋友说,很多的病都是由情绪心理造成的。

比如心因性的头痛及消化化不良等。

再比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非要让我总结,只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和定期查体。

”中医泰斗李辅仁,97岁的时候,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说起话来仍是声音宽厚底气十足,长寿的秘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而且不吃任何保健品。

” “我几十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伤人,不记仇,不报复,只在事业上不断努力。

” 他一直本着“将心比心”的原则做事,多做些好事少些遗憾。

2.养神情绪先调整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是指自己通过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而健康长寿的方法。

谁的人生都是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就看你的心怎么想,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那就要看得开想得开放得下,“怎么过都是一天,” 笑比哭好。

喜怒哀乐由心生,人生要快乐,心就先快乐!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情绪是“促癌剂”。

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林清玄说“这世间真的有人找到过幸运草吗?也许,世界上根本没有幸运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作者:曾庆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10期
专家介绍:曾庆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深圳市名中医,罗湖区中医院院长,是深圳市中医老年病学科带头人。

先后师承我国名中医陈亦人、朱良春、印会河、陈瑞春教授,深得其传。

在中医诊治老年病、男科病以及风湿痹证等方面,理论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丰富。

“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石。

对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

“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

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

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

”荀子也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寿。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

巴西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

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仁者养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

“恭”有谦逊、尊敬之义;“宽”有宽容、宽大之义;“信”有诚信、有信用之义;“敏”有勤勉之义;“惠”有柔顺之义;“智”有智慧、智谋之义;“勇”即勇敢之义;“忠”有忠诚、尽心竭力之义;“恕”有仁爱、宽宥之义;“孝”为善待父母;“弟”同“悌”,为敬爱兄长之义。

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