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小青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3期摘要: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是文学史上声名显著的诗词家。

他生于宋仁宗元佑元年 (1049),青少年时期,慷慨豪迈,志存高远,有杀敌疆场、建功立业的愿望。

曾游历大江南北,拜谒贤士,结交名流,游览山水,谈古览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经过苏轼的推荐,担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他的诗和文都写极为出色,苏轼曾盛赞说:“少游如美玉无瑕,琢磨之功殆未出其右者。

”王安石也高度他评价的诗:“清新婉丽似鲍谢”。

但是,在秦观众多的作品中,其词屡屡为人所称道,其词风有花间词派的绮丽、有晏殊的婉转天成、有柳永的细密铺排,有苏轼的浓厚大气,他吸取各家之长,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关键词:秦观;词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74-01一、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自成一格秦观在贬官之后,词的内容和风格都有较大的变化,前期的词主要写给歌妓演唱,内容婉约柔媚,风格旖旎风流,辞藻清新艳丽,情调缠绵悱恻。

贬官之后,其词多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凄婉伤感,哀愁沉重。

将现实的沉重与敏感的心绪结合在一起,如《满庭芳》:“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草,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轿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盏,玉辔红缨渐酒牢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这首诗一开始就用“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描绘了一个雨过天晴,天淡云高的情景,诗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感到心情舒畅,愉悦轻松。

接下来,“古台芳草,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写暮春时节,燕子无意中踏落花瓣,榆钱自开自落,秋千静悬,绿水平波,小桥横跨其上,构成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

秦观词的主要风格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他词作的基调却与苏轼截然不同。

秦观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表现男女恋情、伤春悲秋之作,表现出对纯洁真挚爱情的向往,缠绵悱恻,凄婉悲凉。

后期词,主要抒写贬谪流放的痛苦心绪,情调更为凄楚,愈来愈趋于低沉哀伤。

秦观词的内容相对狭窄,但较有抒情深度,而且带有十分鲜明的惆怅感伤的个性色彩。

他尤其擅长把男女之间的思恋怀想同个人的坎坷际遇结合在一起来写,“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周济《宋四家词选》 ) ,这是秦观对传统情词的一大开拓。

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观一向被称为“婉约之宗”,其词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之词”,颇能代表婉约词风的典型特征。

他的令词受花间、南唐词家的影响,慢词受柳永的影响,但又能融数家于一体,卓然自成一格。

秦观词总的特色是情韵兼胜与意辞相称,即情感深挚,韵味含蓄,意境凄婉,语言淡雅,音律和谐。

具体论来,其艺术特色表现如下:第一,擅长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尤善于通过黯淡销魂的外在之景来烘托渲染忧郁怅惘的内在之情,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第二,善于捕捉所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并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致构成鲜明的形象,能够揭示没有被别人揭示过的事物美,艺术形象富有独创性。

第三,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秦词的语言典雅工致而又清新自然,由锤炼而得又不失本色风范,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秦观直接影响了稍后的婉约大家周邦彦和李清照,在婉约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代表作品有《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词婉约派领袖之秦观:海棠桥畔醉人归苏门四学士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宋词婉约派领袖秦观,是一个才华绝世、风流倜傥的书生。

他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溢于文词,二十岁作《浮山堰赋》,二十四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所重。

秦观词的特色

秦观词的特色

绪论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继往开来,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他通过大量悲冷凄凉的意象折射出自己敏感脆弱的心灵,也展现了自己苦难坎坷的一生。

他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秦观的婉约词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1 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解析:
秦观是北宋诗人,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的词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艺术:秦观的词语言清新流利,明白晓畅,且经过精心锤炼,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情感表达细腻而深入,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境优美:秦观在词的创作中表现出卓越的景物描绘能力,能够在情景交
融上下功夫,创造出极具韵味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感慨。

3.主题多样:秦观的词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相思恋情,也有感慨身世的佳
作。

他的词作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感伤情调和纤细的感受,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影响深远:秦观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与柳永并称为“秦柳”,
与周邦彦并称为“周秦”,显示出他在婉约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成就最高的之一。

5.风格独特:秦观的词风既有婉约派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


的词作以其柔婉和清丽的风格著称,能够超越传统的审美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艺术特色初探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艺术特色初探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艺术特色初探《满庭芳·山抹微云》一词作为秦观婉约词的代表作,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该词的词作风格、写作技巧以及情感表达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

在词作风格方面以清丽婉约为分析重点;在写作技巧方面,通过对多方面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对词作的词语锤炼对前词的化用以及章法整饬进行了阐述,在情感表达上深入挖掘了词人情中见景、景中含情以及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两种抒情方式,体会词人的当行本色及词作的辞情兼胜。

标签:《满庭芳·山抹微云》;艺术特色;辞情兼胜“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称者,为秦少游而已。

”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以清丽婉约、辞情兼胜著称,在今存秦观的一百余首词作中,《满庭芳·山抹微云》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堪称佳作,历来为读者、词评家所称道,苏轼因为这首词而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的女婿范仲温曾在赴宴时表示“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

”而让人们刮目相看,更足以说明这首词的影响力。

这首词乍读不觉如何,细品方知其“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有着独特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一、清丽婉约的词作风格《满庭芳·山抹微云》作为秦观词的压卷之作,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其词作清丽婉约的风格。

何为清丽,清丽,即清新绮丽,词的上片描写了黄昏降临,别离将至时周围的景色,勾勒出一副凄凉动人的秋日暮色图,同时诉说词人对往昔的追念与回忆。

下片则抒发了离别时的伤感和怅惘之情,意境清新,笔触柔媚织细,构思新巧,语言雅致绮丽,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志,清丽之中意脉绵长。

再谈婉约,婉约即修辞婉转表现细腻《满庭芳·山抹微云》一词,从上片至下片层层铺叙,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随着暮色的加深,别离时间的靠近而愈发浓烈缠绵,似诉还休,表情含蓄,传达出词人细腻的情思和无尽的离愁别绪。

真挚幽艳而令人销魂。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

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

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

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那么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色?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1)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婉约的风格,至秦观则登峰造极,使此种词风焕发出异彩,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纵观少游“伤情”词,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秦观是宋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观词的风格独具一格,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爱情之苦、离别之痛为主题,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种凄美的描写方式,表达了深情厚意,打动了无数读者。

秦观词的特色之一是以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为主。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写景和抒情方式,使词作更加生动、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到:“人看看,我看看,转眼成空。

万籁此都付阙中。

”这种精炼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人生的短暂。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词作更富有意境和哲理。

例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写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抒发,更是对人生苦短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在词中常常表达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的感叹和思考。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种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使秦观的词作更具有深度和哲理性。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纵观少游“伤情”词,
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
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她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她“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她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与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与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她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就是很有特色的,她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
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就是轻的,雨就是微的,梦就是幽的,就连秦筝也就是小的,且就是“低按”。

正就是这些语辞的使用,烘托出轻柔迷离的景象,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愁、思、恋明白如画地描述出来,给人纤柔、委婉、含蓄、缠绵的感受,秦观也因此才得以享有“婉约大家”的盛誉。

其次,秦观词中的动词运用恰当自然,与她含蓄蕴籍清婉凄丽的词风暗合,真可谓别具匠心。

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满庭芳•山抹微云》)
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
为何先说那个“抹”字,因为此处“抹”得奇,“抹”得新鲜,抹出了国画画理,抹者何也,就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

秦观善用,“抹”,有其诗为证:“林梢一抹青如画,知就是淮流转处山”。

同样成为名句。

瞧来,她确实就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
人说她“通画理”,可增一层印证。

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

“山抹微云”四字,宛然画出了一幅“横云断岭”图。

怪不得苏轼要称她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呢。

而“连”字的运用也深得画理之妙,有人曾欲以“黏”字替之,孰不知如此写天际四垂,远与地平相“接”,实在太雕琢、太穿凿、太吃力、太凝重、太失灵动,艺术就是不以此为最高境界的。

况且,“黏”也与我国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而“天连衰草”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的茫远境界,既通国画画理,也符合西洋画的透视学,善用“连”字的名句例证还有寇准之诗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弘一大师的词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如此妙用,岂可替换?
“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瞧,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月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练。

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摇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耳。

如此春景与后文中的哀伤成对衬,极尽婉曲之能事。

再来品味《鹊桥仙》里那令人心碎的一“顾”,才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鹊桥欢会,顷刻间又成离别之处,怜怜惜别令人伤怀,于就是不忍回头瞧那云际间的鹊桥,然而分别在际,又岂能不“顾”?这“顾”与不“顾”间的取舍何其难哉!“忍”字心头一把刀啊!婉转的语意里,蕴含深刻,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泪!
另外,秦观词里的比喻修辞运用也充分彰显了她凄婉清丽词风,如:
便做春江都就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鹊桥仙》)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南唐后主有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学士“便做春江都就是泪”句,
当就是化此而出,却自有深味妙趣,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成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流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就是突如其
来的,而就是逐渐汇合而成,水到渠成的,把暮春伤别的幽恨具体化、形象化、深厚化。

再来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句,把两情相会时的缠绵悱恻的情意,喻做悠悠无声,缓缓
流泄的清澈的水,一样的缠绵,一样的轻柔,何其贴切,而此句又暗合“银汉迢迢”之景,即景设喻,又就是向其自然,然而,良宵苦短,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之期的愉悦美妙,更显相会时间之短,道出了爱侣相会时的快乐并痛苦的复杂心情,含蕴深厚,婉转曲折,令人回味无穷。

《千秋岁》一词,词人从眼前以往昔,又从往昔想到今后,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在啮她的心灵,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呼喊,这不仅就是说自然
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时也在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

“飞红”句颇似从杜甫《曲江对酒》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化来。

然以海喻愁,却就是作者一个了不起
的创造。

从全篇来讲,这一结局也极有力,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以愁深似海的妙喻,抒写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与悲伤,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