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赤壁》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颔联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尾联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2)中心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过零丁洋》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

【课文写作特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感情真挚,沉郁豪放。

(2)结构巧妙,用典恰当。

(3)寓深刻哲理,艺术感染力强。

2.《赤壁》

(1)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2)借物兴感,立意新奇。

3.《过零丁洋》

(1)笔走龙蛇,纵横驰骋。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直抒胸臆,慷慨悲凉。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步步设问,问天问月问人生。

(2)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

(3)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5.《山坡羊·潼关怀古》

(1)以动写静,气势汹涌。

(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

【课本习题提示】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三、这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要求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然后开故事会。这样的练习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可渗透说和写的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侧畔()折戟()铁未销()

干戈()寥落()飘絮()

宫阙()琼楼()低绮户()

踌躇()潼关()婵娟()

(2)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

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

④高处不胜寒()

⑤意踌躇()

(5)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诗人。

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参考答案

(1)pàn jǐ xiāo gē liáo xù què qióng qǐ chóu chú tóng chán (2)D (3)C (4)①增长、振作。②磨光洗净③孤苦无依的样子④经受不住⑤心情(5)①《刘禹锡集·外集》刘禹锡唐②《樊川诗集》唐杜牧③《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履善宋瑞宋④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苏洵苏辙⑤《全元散曲》张养浩希孟云庄元散曲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①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③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最新】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归省./省.份行.辈/一目十行.兴.高采烈/方兴.未艾 B.康.健/慷.慨思慕./蓦.然回首疏疏朗.朗/书声琅.琅 C.叨.唠/叨.扰闭塞./塞.翁失马装模.装样/模.模糊糊 D.优待./侍.卫踊.跃/风起云涌.愧.不敢当/惊心动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怠慢茂腾腾耐人寻味戛然而止 B.讫立宝塔山大彻大悟红旗飘飘 C.眼眶写包票叹为观止人情事故 D.振撼一股劲垂珠联珑汪洋恣肆 3.古诗文默写。(8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记》)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关雎》) (3)成语“秋水伊人”自《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愁是什么?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惆怅。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并结合该情节说明其性格特征。 孙悟空猪八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家书》中哪个片段令你印象最深?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家乡封丘是豫剧祥符调的发祥地,家乡人爱看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城的名家,咱热烈欢迎,场场爆满;本地的名角,咱也视为珍宝,座无虚席;在公园空地、超市门口、村头树下本色出演的草根票友,只要你唱得卖力,学得逼真,咱也不吝惜掌声,大声给你叫好打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戏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少年看戏,看的是热闹;青年人看的是爱情;中年人看的是人生;老年人看的是寂寞。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知识点整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人物介绍】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 【全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重点注释】 1、是日更定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

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课标八年级下)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练题(二)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琐屑.(xiè)实验.(niàn) B.掀.翻(xīn)拮据.(jū) C.萌.发(méng)树梢.(shāo) D.亲戚.(qì)袭.击(xí)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如既往不胫而走察颜观色B.充耳不闻出奇制胜险象叠生 C.峰芒毕露妇儒皆知义愤填膺D.洋洋得意迫不急待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 ....,取得应有的成就。 B.这部影片虽没曲折的情节,但感情真挚,贴近人民生活,上演时中途退场的凤毛麟 ...角.。 C.城市管理是街道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从明天开始,一支“蓝盔部队”粉墨登场 ....,那就是城管监察分队。 D.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赵成同学决定痛改前非,改头换 ...面,争取当一名好学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C.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5.下面五个句子的顺序打乱了,正确的顺序应是()(2分)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嗬,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

③蝴蝶像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翅。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 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 A.⑤④②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④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④ 6.请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20个字以内)(4分) 7.古诗文默写(6分)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选文,回答第8——11题。(13分)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 l000年,倒而不朽 ..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课文朗 读MP3免费下载课件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1 新闻两则 PPT课件2.rar 1 新闻两则 PPT课件1.rar 1 新闻两则 PPT课件3.rar 2 芦花荡PPT课件1.rar 2 芦花荡 PPT课件2.rar 2 芦花荡 PPT课件3.rar 3 蜡烛 PPT课件1.rar 3 蜡烛 PPT课件2.rar 3 蜡烛 PPT课件 3.rar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rar 5 亲爱的爸爸妈 妈 PPT课件1.rar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2.rar 4 就英法联军远 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3.rar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PPT课件 2.rar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PPT课件 3.rar 6 阿长与《山海经》 PPT 课件1.rar 6 阿长与《山海经》 PPT课件2.rar 6 阿长与《山海经》 PPT课件3.rar 7 背影 PPT课件1.rar 7 背影 PPT课件 2.rar 7 背影 PPT课件 3.rar 8 台阶 PPT课件1.rar 8 台阶 PPT课件2.rar 8 台阶 PPT课件 3.rar9 老王 PPT课件1.rar9 老王 PPT课件2.rar9 老王 PPT课

件3.rar10 信客 PPT课件1.rar 10 信客 PPT课件2.rar 10 信客PPT课件3.rar 11 中国石拱桥 PPT课件(资料)1.rar 11 中国石拱桥 PPT课件(资 料)2.rar 11 中国石拱桥 PPT课件1.rar 11 中国石拱桥 PPT课件 2.rar 11 中国石拱桥 PPT课件 3.rar 12 桥之美 PPT课件1.rar 12 桥之美 PPT课件2.rar 12 桥之美 PPT课件3.rar 13 苏州园林PPT课件1.rar 13 苏州园林 PPT课件2.rar 13 苏州园林 PPT课 件3.rar 14 故宫博物院 PPT课件1.rar 14 故宫博物院 PPT课件2.rar 14 故宫博物院 PPT课件3.rar 15 说“屏” PPT课件1.rar 15 说“屏” PPT课件2.rar 15 说“屏” PPT课件3.rar 16 大自然的语言 PPT课件1.rar 16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2.rar 16 大自然的语言 PPT课件3.rar 17 奇妙的克隆 PPT课件1.rar 17 奇妙的克隆 PPT课件2.rar 17 奇妙的克隆 PPT 课件3.rar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1.rar 18 阿西莫夫短文 两篇PPT课件2.rar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3.rar 18 被压 扁的沙子 PPT课件.rar 19 生物入侵者 PPT课件1.rar 19 生物入 侵者 PPT课件2.rar 19 生物入侵者 PPT课件3.rar 20 你一定会 听见的 PPT课件1.rar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PPT课件2.rar 20 你 一定会听见的 PPT课件3.rar 21 桃花源记 PPT课件1.rar 21 桃花源记 PPT课件2.rar 21 桃花源记 PPT课件3.rar 22 爱莲 说 PPT课件.rar 22 爱莲说 PPT课件2(1).rar 22 爱莲说 PPT课 件2.rar 22 陋室铭 PPT课件.rar 22 陋室铭 PPT课件2.rar 23 核舟记 PPT课件1.rar 23 核舟记 PPT课件2.rar 23 核舟记 PPT 课件3.rar 24 大道之行也 PPT课件1.rar 24 大道之行也 PPT课 件2.rar 24 大道之行也 PPT课件3.rar 25 春望 PPT课件.rar 25 春望 PPT课件2.rar 25 石壕吏 PPT课件.rar 25 望岳 PPT课

(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辈(háng)冗.杂(rǒng)糜.子(méi)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偏辟登时燎原人情事故 B.思慕严峻震憾千呼万唤 C.欺侮搏击亢奋叹为观止 D.吩咐油馍斡旋兴高彩烈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 ....,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 ...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 ....,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 ....,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精选题库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 》教案初中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二、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 五、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3、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一首是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结合课下注释,思考: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疑问探究: 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作者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的朋友,有的已去世,有的和自己一样被贬官,对他们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

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官,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它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四、学生自主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1、《赤壁》中运用的曲笔有哪几层含义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咏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尤其巧妙,不是承接上句,去感叹赤壁之战的壮观,也不是直接去赞叹前代英雄人物功业的宏伟,而是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个结局。这是极妙的曲笔。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含义: 第一,诗人从反面落笔来写,推想如果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整个历史态势就要发生变化,它强调了这次大战的重要性; 第二,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他对这次大战的历史思考,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间接地描写战争胜负的转换和历史形势的变化,用东吴两个美女受侮辱的命运来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 第三,这两句诗颇有调侃的意味,诗人似乎过于强调东吴取胜的偶然性,周瑜不正是借助东风,才出尽了风头,成为一代风流吗其实,诗人在这里只是曲折地表达出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尽在不言中了; 第四,它似乎还包含着“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意思。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诗的首联叙述了自己被起用以来历经的百般磨难,颔联进一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境遇,颈联则将颔联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加以渲染,这样,在前三联充分渲染的基础上,诗人在尾联将诗意推向了高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如果说前三联气氛是悲愤的话,尾联就可谓雄壮;如果说前三联的基调是沉郁的话,尾联就可谓高昂;如果说前三联读来令人怆然生悲的话,尾联则感人肺腑,气贯长虹,催人奋进。 五、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表达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赤壁》虽为咏史诗,也是借题发挥,反映出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魅力人生 八年级班姓名: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不逊.()宽shù( ) 文绉绉.() 尴尬 ..()炽.热()迁xǐ( ) 搓捻.() 2.“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一曲《儿行千里母担忧》唱出了天下母亲对儿女的拳拳爱意。请写出两例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或诗句。 (1) (2) 3.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象,仿写一个句子。 母亲得知我生病,忽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我心里无声的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4)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5.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我推举: 我的理由: 二、诵读·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秋日行村路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10分。 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 A.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 B.胡髭.(zì) 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 C.解剖.(pōu) 畸.形(qí) 诱.惑(y?u) 摹.画(m?) D.滞.留(zhì) 粲.然(càn) 庶.祖母(shù) 脊.背(j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张北北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 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 C. 贝多芬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 D.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妄自尊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4.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会议晚年生活的散文。全文重点叙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爱国主义感情。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句话采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8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语文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5诗词曲五首.doc

.诗词曲五首 25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优质教案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篇课文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旨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中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课文生动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抓词抓句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宝葫芦的秘密》的精彩片段。 学生准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2.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的一段视频。 2.导思:你们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吗?主人公是谁呢? 3.导学: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书,学生读封皮。 4.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关注作者。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5.揭题:《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机板书:宝葫芦的秘密 6.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过渡: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宝葫芦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搭建一个平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读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节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上一学期,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那高洁傲岸的志向和追随古代名贤的志趣及抱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好容易等到10年后,他奉诏回到长安,因游玄都观,写下了《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他以玄都观比当时的朝廷,巧借点缀春光的“轻薄桃花”曲笔展意,讽刺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都是自己被贬后才爬上去的。这首诗引得朝中权贵群起而攻 14年后诗人再一次被召回长安,他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显示了他坚持真理、顽强不屈的精神。据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被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诗中白居易对刘遭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刘写此诗回赠白居易。这首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合作探讨,解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学生根据课下注解,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辅助材料,解读诗句。 (2)交流探讨。 (3)明确: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4、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