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百团大战

军事理论-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
日本出于战略要求从1938年秋开始政 治诱降,希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议和; 而在另一方面,汪精卫于1940年3月 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以 “和平反共建国”为号召,意图拉拢 支持反共的沦陷地区人民。同时国共 摩擦不断,双方互不信任。在这种情 况下,中国共产党不清楚国民政府与 日方谈判的进展,对于形势过于严重 估计,担心国民政府有可能和日方妥 协。加上认为日军有可能西进,于是 八路军高层决定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破 袭战打击日军,坚定全国坚决抗日的 决心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是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 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 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包括 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 与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 以破袭战为主的对日战役, 也是共军除了平型关战役外 唯一参与较具规模的游击战。 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 )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 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 役)。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2月5日)
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对抗日根据地 进行报复性“扫荡”,借以迫使八路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先后 对太行山地区、太岳地区、晋察冀边区、晋西北等地进行扫荡。 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游击战术)进 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因日军展开 大扫荡而宣告结束。第二源自段(1940年9月20日—10月上旬)
在第二阶段时期,除暂留约10个团兵力继续阻挠道路和桥梁的修筑,主力 则把战斗对象转移到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 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其中以榆辽战役、涞灵战役最为激烈。 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日军也投入使用了 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与生物兵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

阳泉百团大战简介内容

阳泉百团大战简介内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役首先从正太路发起,尔后迅速扩展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我军中心任务是开展交通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太铁路。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我军中心任务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我根据地内之日军据点。

第三阶段(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位于正太铁路线上的阳泉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出击部队有30个团。

在阳泉火车站以东,当时进行了著名的狮脑山战斗。

如今在阳泉狮脑山主峰上,耸立着雄伟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碑体正面镌刻着彭真题词:“百团大战纪念碑”。

在百团大战纪念碑侧,矗立着一座高3.2米、长227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4860位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

百团大战纪念馆内一组浮雕映入眼帘:狮脑山战斗、正太铁路破袭战、康家会战斗、东团堡战斗……“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

”这些战斗场景正是当年革命先辈英勇无畏、冲锋向前的真实写照。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摘要:
1.百团大战简介
2.百团大战中的感人小故事
3.故事背后的启示
正文: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红军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对日军展开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中,红军英勇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在百团大战中,有一位名叫郝小儿的红小兵,年仅12岁。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当日军逼近时,他巧妙地将敌人引到陷阱里,一举消灭了敌人。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受伤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郝小儿坚定地说:“我不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向敌人出卖战友和红军的秘密。

郝小儿英勇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百团大战中的一个小英雄。

另一个感人故事发生在红军战士张志坚身上。

在战斗中,他的腿部受伤,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毅然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腹部,毅然扣动了扳机。

幸运的是,子弹卡在了枪管里,没有击发。

张志坚忍着剧痛,将枪扔掉,爬向后方。

当战友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昏倒在血泊中。

经过紧急救治,张志坚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百团大战中的这些感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然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总之,百团大战不仅是一场英勇的战斗,更是一段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历史。

百团大战策划案

百团大战策划案

百团大战策划案百团大战是指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全国规模的武装抵抗行动。

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和组织各地抗日力量,形成抗战的合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抗衡。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指导了各地的游击队、游击纵队和军队,鼓励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和进攻。

这些抵抗力量采用游击战的方式,以袭击战和歼灭战为主,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以有效削弱日军的实力。

百团大战的策划案是在日本侵略占领中国领土的背景下制定的。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抗日力量,才能够有效地抵抗日军的侵略。

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以鼓励各地的游击队、游击纵队和军队参与到抗日战斗中。

策划案的关键是动员和组织各地的抗日力量。

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与各地的游击队和军队合作,提供武器、弹药和物资支持,并提供作战指导和战术培训。

他们还鼓励抗日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和进攻,以达到歼灭日军的目的。

百团大战的策划案也包括了对敌抗战的宣传和动员。

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宣传海报、演讲和广播等,向民众宣传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鼓励他们参与抗日战斗。

这种宣传和动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感,增强了他们参与抗日战斗的意愿。

百团大战的策划案还包括了对敌抗战的物资保障和后勤支持。

中国共产党利用他们在农村地区的基地和根据地,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衣物和药品等物资支持。

他们还组织了医疗队和护理人员,为受伤的士兵提供医疗援助和照顾。

百团大战的策划案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除了中国共产党所组织和指导的抗日力量外,还有其他政党、军队和民众组织加入到抗日战斗中。

这种合作和团结的精神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百团大战的策划案通过动员和组织各地的抗日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和进攻,以削弱日军的实力。

这一行动的实施得到了全国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最终起到了重要的抗日作用。

百团大战的重大意义

百团大战的重大意义

百团大战的重大意义
百团大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1940年8月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抗日斗争行动。

这场战斗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百团大战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和地位。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地方武装展示了出色的战斗能力和组织纪律,成功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后方交通线和基地,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声誉大增,也为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取得更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其次,百团大战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这场战争动员了全国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团结了国共两党以及各个阶层的人民,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在战斗中,各地武装部队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抗日决心。

这为中国人民后来的抗战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动力。

第三,百团大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战略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场战斗使得日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加强对中国各地的控制和压迫,从而降低了日军对华北地区的威胁。

这对于后来的中国军队和人民抗击日军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在战略上取得
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其意义在于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和地位,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战略格局。

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百团大战知识点总结

百团大战知识点总结

百团大战知识点总结近日,我国开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

本文将回顾并总结一些“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一、“百团大战”概述“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13日,是中国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一场全面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颁布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宣称要组织全国人民,积极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打击敌人,完成抗日救亡的伟大使命。

二、战争经过“百团大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尝试打击日本军队。

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100支游击队和200多个抗日驻留组,共出动约40个师,参与战斗的人数超过40万。

而国民党军方面也发动了约10个军团进行攻击。

战争从8月13日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期间,中国共产党方面共发动了约4700次战斗,毙伤日军近27万人,摧毁了3100多个敌人据点,夺取了数万糧食或豆腐等生存物资。

三、战争胜利与失败“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使得抗日力量得到了增强,也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然而,该战争也有一些失败的地方。

由于各级指挥官与战士的训练水平不如日军,人数与武器也不如对方,因此,中国共产党方面也有一些重大的伤亡。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方面在战争中各类伤亡约10万余人,其中包括烈士1万余人。

四、战争意义“百团大战”是中国武装力量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地方战争,其胜利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统一人心、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抗战士气,为开展全面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地影响和推动了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斗争的进行。

总结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百团大战”在中国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留给我们了关于民族自强和强化思想信仰的重要思考。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

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役过程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

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

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

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注: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纪念碑
背景

(1)日军正面战场进攻顺利,目的大多如期达到 后,集中力量指向共军。 (2)国民党在日本“防共”的诱饵下逐渐动摇, 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受到严重的影响。 (3)日本出台“囚笼政策”,大肆扫荡,形势严 峻。 (4)国际上,英法等国的妥协,助长了日军的侵 略气焰。
二、百团大战经过
性质
相持阶段到来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 动的一次动用兵力最大、作战范围最广、持 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影响


(1)使华北原有被敌人占据的根据地重新得到解放,根据 地人民从日伪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他们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 (2)八路军在大规模破袭战中,由取得了一些攻坚经验, 为日后派遣敌后武工队到敌人心脏里战斗创造了条件。 (3)在战争的打击下,日本诱降国民政府的所谓“桐工作” 终止了。 (4)使八路军在国内外的影响扩大,声誉进一步提高,人 民从八路军的身上对抗战再次充满了胜利信心。
评价
积极:(1)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最大
规模的战役,粉碎了日本的“囚笼政策”,推迟了 日本南进的步伐 (2)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 信 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消极:(1)过早地暴露了共产党的实力,为国
民党的积极反共留下隐患 (2)引起了日本的重视,导致随后日本 更大规模的“扫荡”报复
(三)第二次反击战 1940年9月23日—10月11日在察南南境,10月11日-12月4日第二 期晋中作战,10月13日-11月26日在晋察冀边区(驻蒙军)。
规模及成果
兵力:共产党共投入军队和抗日群众104个团,近40 万人 地区:整个华北地区 成果:交战1824次,毙、伤、俘日伪军44535人,其 中日军20645。破坏正太线,摧毁这一地区的敌军 补给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役过程
历史意义
1、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 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2、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 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 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3、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 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4、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作战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在日本侵华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 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 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 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 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 “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 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 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 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役过程
•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 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 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 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 (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 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 • • • • 战争概况 作战背景 战役过程 战果统计 历史意义
战争概况
名称: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结果: 参战方兵日至12月15日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400,000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7,000 朱德,彭德怀
5、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谢谢大家!
2012年12月14日
战役过程
•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 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 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 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 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 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 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 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 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注:八路军 野战政治部宣布的百团大战战果统计截止日是12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