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1)
高三一轮: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说法错误 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战役是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
C
与题无关
滇缅公路无关 日军投降是中国军民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中国东
北、美国向日军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D
说法错误
2.(2012·海南高考)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
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
三、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 • • •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全面抗战(1937——1945)
• (一)、兽性——“小”日本进攻“大”中 国,滔天罪行,惨绝人寰 • 1、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0
1931 1932 1933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 伪满洲国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8月,八一宣言 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 北
1936年10月 长征结束
1934
1935
1936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八一三事变(上海) 自卫宣言、 迁都重庆、 占领上海、南京 (大屠杀12月) 淞沪会战、
地位合法(9、23, 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红军改编 平型关大捷 洛川会议(8月、 开辟敌后战场,建 立抗日根据地)
进攻山西
1938 年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台 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进攻徐州 进攻武汉 占领广州、武 汉(10月)
《论持久战》
百团大战: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团大战: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团大战作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了配合国共合作,以及增加群众的抗日热情,下令发动“百团大战”行动。
这场战役之所以被称为“百团大战”是因为参战的队伍数量超过了百个。
百团大战的发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尽早抵抗日本侵略者,而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当时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已经使得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大量的抗日力量基本上已经被摧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救国的领导力量,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为了参加百团大战的队伍,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了当时处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各地武装。
由于长期的游击战争,武装部队中派驻的干部多有共产党的支持,这为百团大战的顺利发起提供了重要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当时百团大战最初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猛攻,从而配合国共军队的作战。
这场战役充满了斗争和牺牲,然而尽管百团大战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完全符合预期,但它仍然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百团大战的主要特点是克服了以往游击战争的散兵游勇的弱点,突出了党领导下的游击战,充分发展了游击战的特点,克服了兵力不足的问题,破除了敌情不明的难题,大大提高了中国游击战争的水平。
这场战争的发起,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坚力量。
百团大战的发动,既有了普通军队的规模,又具备了游击部队的特点。
整个战争中,共派出了超过40万人次的军队和地方武装,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这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最大化地发挥了出来,同时也使得抗日游击战争开始放眼于大规模战争。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详细考虑了每个参战部队的具体情况,并给予了合理的任务安排和前进路线,从而使得整个战役的集中力量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百团大战的成功发动和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百团大战》观后感14篇

《百团大战》观后感14篇《百团大战》观后感篇1周末,我在家中观看了一部战争大片《百团大战》。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日本军队在华北实施“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堡垒为锁”的“囚笼政策”。
这次战争八路军在华北动用了三百零五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发起主动进攻。
影片中的一幕--在娘子关火车站,一辆日寇装甲车沿着铁路向八路军射击,许多战士牺牲了,为了胜利,必须让火车撞上装甲车,两车必须在同一轨道上,为抢扳道岔,经过激烈争夺,反复冲杀,多少八路军战士前赶后续英勇牺牲,最终有一名八路军战士用自己的身体压倒了扳道岔,使铁轨链接在一起,火车撞飞装甲车,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我热泪盈眶,为了国难当头升华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感动,我永远不能忘记英雄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
看这血腥的战争,再看看牺牲的战士,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最清楚的记得一句话;人在旗在,人不在旗还在。
这是一句无比简单的话,但缺充分体现了将士们的爱国情感,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电影从枣宜会战开始,中将张自忠牺牲前的那句话:“天津没守住,我走了,北平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还是走了,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明白张自忠将军为国牺牲的决心。
影片彭德怀元帅在下令攻打西营乌时,说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西营乌是个铁核桃,但我们也要啃了。
”多么坚定的声音啊!这代表了中华民族坚定不屈,于日寇作战到底的决心。
在生活中“铁核桃”并不少见,往往我们就是豪不犹豫的选择了逃避。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们明白了只要坚持,“铁核桃”也是能啃掉的。
就拿一道数学题来说吧!看到一道难题我会跳过去了,但想起《百团大战》中的那句话。
我鼓起勇气,向它发起“挑战”。
没想不一会儿便“攻下”了这道难题。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如今这和平的年代是那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要倍加珍惜,少年强中国强。
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介绍

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介绍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希望能帮到你。
抗战主要战役百团大战战役情况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压缩八路军的作战空间,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1]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
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
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100字
《百团大战》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电影。
影片通过描绘各地抗日队伍英勇作战的场景,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
影片中的主人公忍辱负重、英勇斗争,是当时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集中体现。
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些英雄们战斗的血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和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例如“我们是信仰的
战士,而不是背景的敌人”,“放弃家园,全员撤退”,这些话
语激励了人们在压力面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同时,影片中的音乐也让我印象深刻,配合战斗画面,让人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为那时的抗日英雄点赞。
从《百团大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里中国人民为了国家而奋斗的精神。
即使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英雄们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坚定信仰。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
我身为中国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民族精神的力量。
我深信,只要我们珍惜民族文化,用生命守卫祖国,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倒下。
总之,这部电影让人回忆起了那段曲折而沉重的历史。
观影过程中,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英雄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和铭记这份历史,我们要坚定信念,保卫祖国。
影片中那些英雄们孜孜不倦的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疑会激励着每一个生命为国家而奋斗的人。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摘要:
1.百团大战简介
2.百团大战中的感人小故事
3.故事背后的启示
正文: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红军在彭德怀等将领的指挥下,对日军展开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场战役中,红军英勇奋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在百团大战中,有一位名叫郝小儿的红小兵,年仅12岁。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当日军逼近时,他巧妙地将敌人引到陷阱里,一举消灭了敌人。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受伤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郝小儿坚定地说:“我不知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向敌人出卖战友和红军的秘密。
郝小儿英勇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百团大战中的一个小英雄。
另一个感人故事发生在红军战士张志坚身上。
在战斗中,他的腿部受伤,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毅然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腹部,毅然扣动了扳机。
幸运的是,子弹卡在了枪管里,没有击发。
张志坚忍着剧痛,将枪扔掉,爬向后方。
当战友们发现他时,他已经昏倒在血泊中。
经过紧急救治,张志坚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个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为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
百团大战中的这些感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然要弘扬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总之,百团大战不仅是一场英勇的战斗,更是一段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历史。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无数英勇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
在这众多的英勇事迹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一股日军。
在激战中,一名年仅16岁的战士小张英勇负伤。
面对生死关头,他没有退缩,而是紧紧地咬住敌人的喉咙,将其制服。
然而,小张也因此陷入了昏迷,生死未卜。
故事细节及感悟:
在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小张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精神。
他在面对敌人时,没有丝毫的畏惧,用自己的勇敢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这种英勇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时,这个小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百团大战中,我国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
百团大战的意义:
百团大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我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此次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韧,展现了我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结论:
百团大战感人小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正是这些英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继续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百团大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百团大战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对被动的抗战阶段。
为了提振士气,加强抗击日本侵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即百团大战。
这场战斗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为主,最终在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取得了重要胜利,对于激励全国人民积极抗战,扭转战局意义重大。
一、战争背景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相对低潮的时期。
由于战争的持续和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实力,中国军队和民众士气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此时,中国共产党认为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振奋民众,恢复士气。
因此,百团大战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战争策略百团大战的战略目标是多方面的。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这场战役来打击日军,牵制其进攻,减轻其他抗日武装的压力,并在战场上显示出中国军队的实力。
此外,中共还希望通过战斗来吸引其他游击队和抗日武装的加入,扩大抗战力量。
三、战役部署百团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布置。
他们分为许多小股部队,采用游击战、运动战等方式,对日本占领区内的敌军进行袭击。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和民众的支持,对日军进行有效打击。
四、战斗过程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开始,历时3个月。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方抗日武装分别在不同地区发动了百余次战斗,共击毙日本军队1.3万余人,缴获大量军火装备。
其中最著名的战例是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脉消灭了日军一个团的实力,取得了重大胜利。
五、意义和影响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之一。
首先,这场战斗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其次,百团大战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人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对象,而是能够积极反击的一方。
最重要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此战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吸引了大量游击队和其他抗日武装的加入,使得中国抗战力量大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谜之二:为什么正太战役会扩大成为百团战
首先,是因为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情。
其次,是由破袭正太铁路的目标所决定的。 再次,大破袭带来大战机,促进了更多的部 队参战。
谜团之三:百团大战的时间为什么一再延长
• 首先,是大好战机延长了作战时间。
•其二,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发动了第
二阶段的战斗。
•其三,反“扫荡”和扩大政治影响使百团大
盖棺定论
• 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整个战役,百团 大战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虽 然通过战役的进行,丰富了经验, 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攻坚能力,打 出了声威,但在包括发动的时机、 规模、作战方式、指挥艺术等方面 都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但是---------
• 收获主要在于政治方面。
1、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团结 抗战大局,功不可没
百团大战
材料0910 张冉冉 陈运强 材料0909 李祎
简介——初步了解 四大谜团——深入探究 评价
百团大战纪念碑
为纪念“百团大 战”的伟大胜利,缅 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 烈,1985年 4月中共 阳泉市委、阳泉市人 民政府报请中共山西 省委批准,决定在狮 脑山主峰兴建“百团 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 座北朝南,由主碑、 三座副碑、一座大型 圆雕、两座题字碑、 四个烽火台和长 227 米蜿蜒起伏的长城组 成,于1987年6月30 日建成。
铁路、3万余公里公路。这种严密而便捷的军
事网络,使兵力有限的日军形成一个强大的
整体,把抗日根据地与其他地区、根据地与
根据地之间隔离开来。八路军被日军封锁在
各个穷乡僻壤,生存和发展极其艰难。因此,
刘伯承把日军的上述部署称之政
策”。
•
由于日军的据点相互呼应,要打破这种
左图为“百团大 战”中的涞灵战 役的胜利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
彭
(10月6日至翌年1月24
德 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
怀
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
元
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
帅 坐
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 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 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镇
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
前
布的百团大战战果统计截
线 止日是12月5日
战果
• 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 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 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 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返回
• 谜之一:八路军为什么会进行大兵团作 战?
• 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在抗日战场 一直以小规模的游击战著称。为什么到 1940年八路军会发动大兵团作战的百团 大战呢?
• 首先,是为了遏制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
•
1940年,日本急于将侵华战争告一阶段,以集
结更多的兵力南下,夺取英法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
民地。为此,日军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拉拢蒋介石、 汪精卫政权。一方面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加紧与蒋
介石政权“和谈”;另一方面在桂南、粤北、河套、
鄂北、鄂西发动新的攻势,对重庆进行持续半年多 的大轰炸,并扬言要攻打重庆、昆明、西安……
战延长至1941年1月下旬才最后结束。
返回
对百团大战的评价
第一阶段
• 从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是充分肯 定阶段。这一阶段,正是百团大战进行 的时间,从中共中央到中央军委、从八 路军总部到各战略区领导人,纷纷发表 文章和谈话,盛赞百团大战;
第二阶段
• 从1943年至1945年中共七大,是基本 肯定阶段。这段期间对于百团大战的评 价,虽然从总结教训上有批评,总体上 还是比较客观、有分寸的,是持基本肯 定态度的
•
中共极其担忧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
(毛泽东1940年7月6日语)”、“中日联合‘剿共’
(毛泽东1940年11月9日语)”,希望通过八路军的
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减少蒋介
石政权投降的可能性。
• 其次,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
至1940年夏,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
3000余个据点、1万多个碉堡、5000余公里
百团大战初印象
•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华北八路 军部队(不含山东)乘青纱帐和雨季, 对侵华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是役,随着 战斗的展开,八路军共投入105个团, 总计超过20万兵力,史称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 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 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 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 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 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 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 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 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 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 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囚笼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区发起攻
击,而必须在比较广阔的地区同时发起攻击。
• 再次,八路军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1940年6月7日,八路军总部公开 宣布:抗战以来,八路军正规部队已由 3年前的4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创造了 包括将近1亿人口的解放区和游击区。 八路军总部还于1940年7月7日公布:3 年来八路军收复县城150座,毙、伤、 俘敌伪40万人。抗击的日军达40万,占 侵华日军总人数的58%,并抗击了全部 伪军。
作 战 图
第一阶 段
第二阶 段
百团大 战战役 过程
第三阶 段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
(8月20日至9月10日): 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 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 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 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 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 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 平汉、同蒲(北段)、石德、 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 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三阶段
• 从1959年庐山会议至1976年“文化大 革命”结束前,是全面否定阶段。由于 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百团大战也成了 其一条“罪状”而遭到各方面的口诛笔 伐
第四阶段
•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现在, 是从总体上给予基本肯定阶段。随着党的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对彭德怀的平反, 在党史、军史界和当年参加作战的一些老同 志,从总体上重新肯定了百团大战。同时, 也指出百团大战尤其是第二阶段,八路军进 行了与装备不相适应的攻坚战,过多地消耗 了抗日军民的力量,给尔后抗战带来一定的 消极影响。但总体评价是基本肯定。
2、在阻止妥协倾向上起到了相当作用
•纵观对百团大战评价 的几个阶段,我们能 够从中得到哪些有益 的启示呢?
谢谢!
左图为“百团大 战”中抗日军民 破坏正太铁路。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
(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 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 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 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 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 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 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 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 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 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