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三首
古代诗五首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山前。
五、《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歌大全100首

以下是100首古代唐诗: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3.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6.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8.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1.怨情•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3.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宫词•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6.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19.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0.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七言绝句】21.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22.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3.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4.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原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古代诗歌四首简介2.第一首诗歌:《静夜思》翻译及原文3.第二首诗歌:《登鹳雀楼》翻译及原文4.第三首诗歌:《将进酒》翻译及原文5.第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及原文正文一、古代诗歌四首简介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四首诗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作者和风格,是中华古典诗歌的瑰宝。
二、第一首诗歌:《静夜思》翻译及原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
诗句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床前的光景,表现了作者在夜晚寂静的时候,思念故乡的心情。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第二首诗歌:《登鹳雀楼》翻译及原文《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绘楼观自然美景的名篇。
诗中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楼外江水、山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第三首诗歌:《将进酒》翻译及原文《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酒为题材的豪放诗篇。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饮酒的热爱,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自信。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第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及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佳作。
诗中通过描绘古原草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分别是《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首先是《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写了清晨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日清晨天色未亮,大地还沉浸在梦乡中,鸟儿啼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花朵雨后凋零,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
这首《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其次是《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诗中描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和对他们的怜悯之情。
诗中“斫草为牛尾,採薪煮杵臼”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遥闻子在外,咿咿何日穷”则呼应了农民的心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慨叹和同情之情。
通过《悯农》,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唤起了读者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思考并珍惜农民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悟生活的真谛。
最后是《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独立寥廓的夜晚,思绪万千,对过去的伤心离别和将来的追求憧憬交替反复。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憧憬,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追求。
通过《静夜思》,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园的眷恋,激发了读者对家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们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各自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让人感叹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情感表达之美。
古代经典诗歌一百首

古代经典诗歌 100 首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写草原独有的自然风光)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歌辞《长歌行》(托物比兴,鼓励年轻人珍惜青春)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国·曹操《观沧海》(写观沧海之所见,抒发自己的激情壮志)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陶渊明《喝酒》(写田园生活的安静安逸,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友人的惜别和鼓励之情)6.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诗人怀才不遇,孤独无聊的情绪)7.(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儿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哪处来。
(其二)分别家乡光阴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写暮年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抒写作者愿意弃文从武,为国效劳的志向。
若个:哪个)9.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抒写怀乡思亲的深情)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秋天山居安闲安静的生活)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古代诗歌欣赏

古代诗歌欣赏古代诗歌欣赏如下: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朗上口的语言,朴素真诚的情感,全融入在20个字里。
一首《静夜思》成为国人想家的最好表达。
2、《国风•周南•关雎》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
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在初见时就惊艳到自己的人。
年华消逝,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
可午夜梦回时,那张初见时的脸,就带着思念,闯入脑海中,久久难眠。
3、《龟虽寿》三国·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写这首诗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仅字里行间的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还增添了青年时期没有的智慧与超然。
纵观曹操的一生便知,没有老去的人生,只有正当最好的年龄。
4、《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他辞官后隐居山林,在小院里喝喝茶,种种花,自然洒脱。
5、《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围绕“春”写了江南哪些景色?
莺、绿树、红花、山水、 村郭、酒旗、寺庙楼台。
描写出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面?
庭院简洁干净,田园整洁美观, 环境清静幽雅。
体现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是朴实勤快,爱好整洁,热爱生 活,心性高雅的人
后两句赏析:此句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了山水以人的生命感情,水 绕农田仿佛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 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 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化静 为动,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 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勃勃,表达 出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
描写出黄莺林中欢啼,绿树掩 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 迎风招展的明丽欢快、充满生 机的画面和烟雨楼台的朦胧迷
离画面。
思想:
通过夸张手法,有声有色,有静有 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 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喜欢
与向往之情。
课后第二题:
一、描写的景物不同,前者是众多景物, 后者是独写烟雨中的寺庙; 二、风格不同,前者鲜艳活泼,后者迷 离朦胧; 三、前者表现出春的生机勃勃,后者表 现出朦胧迷离的春意。
赞美、喜爱和向往之情。
• 浪淘沙·其一
•
唐代: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 • 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
古代诗歌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知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 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 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 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 都有规定。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阕)。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上。
结构
天气
景物 月、鹊
感官描写 视觉
视角变化
上片
晴
风、蝉 稻花香 蛙声
触觉、 听觉
嗅觉
由高及低
听觉 视觉
视觉、 触觉
星 下片 雨 雨
茅店 溪桥
由远及近
视觉
视觉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功业未曾树, 竟成零落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 村居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 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 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 刚摘下的莲蓬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写作背景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的孟浩然,青年时 就作诗多首,“有声于江楚间”。当他奔赴京城,想要 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45岁那一 年,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 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岁暮归南山》。然而,诗中的一句“不才明主弃,多 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大发雷霆。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 孟浩然反倒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诗人孟浩然南下吴越,在建德 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这一首《宿建德江》。
绝句
分 类
《江雪》
(四句)七言绝句(七绝)
《早发白帝城》 《春望》
五言律诗(五律)
律诗
(八句)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七律)
排律/长律(至少五韵 十句的律诗)
特点:有词牌 字数、句数、段数、平仄、 韵律都有固定格式,
(只有一段) 单调 结构 双调 (有两段) (段落) 又称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诗余” 小令 (58字以内) “长短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进行赏析
“黑云翻墨” 与“白雨跳珠”两个比喻 句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幻的紧张气氛,也 烘托出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教材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三首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 按 音 律 形 式 分 )
诗
(唐)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 人的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宋) 小令
词
散曲
曲
(元)
套曲
剧曲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 体 诗
五言绝句(五绝)
• •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 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 治阶层的打击。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 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是辛弃疾中 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 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 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 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xiàn)。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 按 表 抒情诗 《静夜思》《游子吟》 达 方 式 分 ) 哲理诗 《观书有感》《论诗》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 按 题 材 内 容 分 )
边塞战争诗 《使至塞上》 咏史怀古诗 《赤壁》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
赠友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别 董大》
闺怨诗 《闺怨》 讽喻诗 《观刈麦》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睡梦里仿佛听到 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官兵在军营里分食煮熟 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深秋在 战场检阅兵队。 •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 人心惊。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 得生前身后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悼亡诗 《离思》
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教材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三首
作者简介
•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 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 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 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 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 慕。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 进士举不第。
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 • • • 第一幅:黑云汇聚图 第二幅:西湖骤雨图 第三幅:狂风散云图 第四幅:雨后西湖图
这首诗通过描写骤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 了西湖之景的奇特。
辛弃疾简介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 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 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 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1、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 你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 2、这首词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情景,一晴一雨, 也反映了词人心理的变化,请就每一句反 映的情感加以概括。 2、陶醉——喜悦——焦急——惊喜
3、这首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主题?
3、清幽、恬静 充满了乡土气息,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 写了月夜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前者由月勾起了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 外的愁思。后者借描写恬静的月夜景色, 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
词
字数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字以上)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曲
分 类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套数(曲)
Hale Waihona Puke 《夜行船》(秋思)杂剧《窦娥冤》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叙事诗 《石壕吏》《卖炭翁》
1、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2、苏轼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 称“苏辛”; 3、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任上,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 光山色,在望湖楼上饮酒时写作此诗。大的背景 正是王安石主持变法之时,诗人是处于受排斥,被贬 官于外地。
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 诗意人生的无奈。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 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请写出至少五句(连续的两句视为一句) 含“月”的诗句。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游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精读感悟,明意悟情
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诗 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 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和地点的 景色?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你是如何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