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绘画火爆书法不尽人意[权威资料]

合集下载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

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的创作内容涉及书法、篆刻、人物画、山水画、大写意花鸟画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

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艺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筑了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吴昌硕(1844-1927),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等。

吴昌硕长于书法,尤善篆书,其中又尤以石鼓文的造诣最为精湛。

约在光绪十二年(1885年),吴氏得到潘瘦羊所赠《石鼓文》精拓本,令他如获至宝,心追手摹,朝暮不辍。

他写《石鼓文》近六十年,可谓得形神兼备之化境,并扎根于《石鼓文》书法,形成了格调高古而又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书法史开拓了一条篆书大道,堪称“石鼓篆书第一人”。

从吴昌硕的传世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他中年时,所创作篆书风格呈现多样化。

清末,习篆者多师杨沂孙、邓石如、吴熙载、吴大等诸家,吴昌硕在初学篆书时也不例外,从他中年的一些篆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杨沂孙是下过一番工夫的,其书风特点是结体工整严谨,圆中带方,方中有圆,婉转流畅,藏头护尾。

此外,吴昌硕开始将金文和刻石书体融入自己的篆书创作当中。

吴昌硕除了擅长篆书外,尚工楷书。

其楷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所书多为小楷;二是所书面貌有馆阁体、钟繇体和魏碑体;三是楷书多见于早中期。

吴昌硕在20岁至50岁期间多有小楷作品,20岁左右的楷书多馆阁体韵味,后其书风又参钟繇体,遒美清秀,圆劲流畅,颇见功力。

清中期以后,魏碑书法受到广泛提倡,吴昌硕虽出生于清末,亦受此书风影响,他在作书时将魏碑糅入钟繇体之中,使字体更显刚劲。

魏碑的学习,对吴昌硕写石鼓字良益颇多。

吴昌硕作魏碑书体仅见于早期作品当中,他到50多岁时虽然仍有小楷作品,但行书作品逐渐增多。

吴昌硕传世的书法作品中,以篆书居多,行草次之,隶书又少于行草书。

形容吴昌硕的诗文

形容吴昌硕的诗文

形容吴昌硕的诗文
嘿,咱来说说吴昌硕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像一颗璀
璨的星星在艺术的天空中闪耀。

吴昌硕的画作啊,那简直就是用色彩和线条编织出的奇妙世界。


看那一笔一划,不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跳跃吗?每一幅画都仿
佛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的花鸟画,那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姿态,哎呀呀,就好像那些鸟儿随时都会从画里飞出来,叽叽喳喳地和
你打招呼呢!
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啊!那苍劲有力的笔触,像是有着无穷的力量。

好比是一把锋利的剑,直直地穿透纸张,展现出他内心的豪迈与激情。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情感和心血,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赞叹。

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观吴昌硕的作品展。

我们都
被那些作品深深吸引住了,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去。

“哇,这也太厉害
了吧!”“这画得也太传神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感叹着。

其中一个
朋友甚至激动地说:“这吴昌硕简直就是个艺术大师啊,他的作品怎么
能这么棒呢!”
吴昌硕,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时代的传奇啊!他用自
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

难道我们不
应该好好珍惜和欣赏他的作品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
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吴昌硕就是艺术界的一座丰碑,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曾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巨匠之吴昌硕

曾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巨匠之吴昌硕

曾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巨匠之吴昌硕作者:袁慧敏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10期摘要:在清末民国初,有一批艺术巨匠,他们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但其市场呈现却长期与其艺术价值不符,吴昌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海派”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他曾经为齐白石、陈半丁等人定润格,但其本身的润格却长期没有在拍卖市场上呈现出其应有的价位。

文章从吴昌硕书画印的拍卖情况进行分析,为投资者及藏家提出建议。

关键词:吴昌硕;投资;市场价格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吴昌硕创作于1915-1916年的《花卉十二屏》成交价为2.093亿元人民币。

这似乎预示着在经过了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高潮,藏家们经过市场的浮沉,开始理性起来,对市场上炒作明显的书画作品不再跟风投资收藏,而对于那些一直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家,开始认识到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价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也一直试图明确投资艺术的盈利能力。

衡量在艺术投资中收益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分析艺术品的价格及收益情况:一是艺术指数法,即以某一特定时期内艺术品的价格所创造的价格指数,它是可变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包含不同的对象集,或者基于固定的对象集合来设置;二是重复销售回归分析法,即根据销售对象的数据至少卖出两次,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在市场上罕见的重复出现,长期收集并随时更新数据是必要的。

一、艺术家拍卖指数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IT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快速增长成了许多行业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宝贵机遇。

大数据的涌现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企业的运作模式,甚至还引起科学研究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被引入到了文化、艺术领域,用于艺术品价格的估算、艺术品市场规律的探寻以及艺术品市场的研究,帮助人们对艺术品市场进行深入了解,甚至能进一步指导人们利用大数据进行理性投资与收藏。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吴昌硕(1844-1927),字震麟,号子山,又号耦园,江苏吴江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画家。

他的画风清新素雅,以写意花鸟闻名于世,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的写意花鸟作品充满了浓厚的韵味,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快简练的策略布局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结构简洁明快,布局大气流畅。

他擅长以简练、明快的线条和造型,勾勒出鲜活生动的花鸟形态,刻画出花鸟的优美姿态和轻盈舒展的形象。

吴昌硕的画风大气清新,简练而不失细致,能够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神态和精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的花鸟画作空灵飘逸,流畅自如,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感受。

二、写意墨色的古朴雅致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以墨色为主,深得唐宋古画传统,善于用墨法表现画面主题,赋予画作古朴雅致的意境。

他笔下的花鸟,或悬足探花,或振翅高鸣,或俯首沉思,或手持物品,或抬头仰望,尽显花鸟的生动姿态和优美形态。

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墨色淋漓尽致,凝重深邃,富有韵味和内涵,在表现花鸟的外形特征的注重表现花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

三、意境深远的艺术表现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作,注重意境表现,擅长以简练的笔墨,丰富的造型,勾勒出富有内涵的花鸟形象,呈现出深远的意境。

他笔下的花鸟,或单独出镜,或相互为伴,或栖息于枝头,或盘桓于花丛,或行走于草地,或停歇于茑柽,或游动于水面,或觅食于泥滩,或筑巢于树洞,或披毛自怀,或展翅欲飞,或低首思索,或仰视苍穹,或闭目沉思,或瞪眼盯视,或张口鸣叫,或甩尾狂舞,或摇羽摆颈,或顾影自怜,或昂首阔步,或嘶叫高鸣,或啄食树果,或啄食虫蚁,或啄食花蕊,或啄食露珠,或啄食水草,或跃上树梢,或游动湖泊,或沿岸觅食,或飞越礁石,或俯瞰潭水,或过越烟波,或飞翔林间,或奔腾山谷,或横溯峡谷,或穿越峡门,或寻觅老树,或聚集围观,或饿林啼号,或悠然自在,或潜意舒怀,或阳光呈祥,或碧水扬晴,或薄露蒙蒙,或风雨凄清,或阴云密布,或雷电砰然,或雪花飞舞,或霜叶晶辉,或秋叶凋零,或落花飘零,或树影摇曳,或真汀波兴,或冰霜凝实,或骤雨倾盆,或薄雾绕绕,或晨曦耀耀,或黄昏霭霭,或夜色苍凉,或明月朗朗,或清风掌握,或嘘寒贺病,或白云低悬,或油光照耀,或园林址茂,或林岸隆涛,或山幽水耀,或秋英累累,或冬雪压枝,或春风吹绿,或鸟鸣日起,或虫溯春雷,或蛙急鸣呼,或风微荡舞,或风力采动,或虹蜈蚣跃,或彩雉摇曳,或锦鲤轻飞,或根深叶茂,或倚树退出,或枯枝摇落,或新草层萌,或遇水成荫,或遇愚吐翠,或枝柯成影,或鸟喜遨游,或燕灵腾举,或鸥起上腾,或灵鹤万兴,或鲤受密拱,或谷惊奇变,或圣劝羣争,或孔传圭至,或宝散枝头,或金递春雨,或牌扔枝柯,或任众议舍,或涂咺开怀,或意跃于逸,或盖圈人天,或世真万载,或玩有斗倡,或懂领百工,或秀德不易,或庄雅妙优,或艺行期穆,或质有凛革。

著名国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介绍

著名国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介绍

著名国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介绍著名国画家吴昌硕的作品介绍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吴昌硕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吴昌硕的作品吴昌硕,字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他衔接了中国近现代的书画艺术,是发展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他的艺术别辟蹊径,有创意独特的味道。

他将书法的柔美,篆刻的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了他独有的柔中带刚的独特画风。

他的笔力敦厚老辣,雄健古拙。

吴昌硕作品有《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吴昌硕绘画以泼墨花卉和蔬菜果实为主题,但也时常兼顾人物上水。

他学画较晚,在前期受他人指导受惠甚多之后在40岁以后才将画示人。

他的作品被公认为“重、拙、大”,用笔沉着有力有着他内心的稚气和天真,而更多的也表现了气势磅礴的一面。

他酷爱梅花,画的最多的也是梅花,墨梅、红梅兼有,他的画中,极力的.表现出梅花的傲然、纯洁和艳丽,借梅花抒发对当时社会的厌恶之情。

画兰花是则显得刚劲有力以寄托感情。

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菊花多作黄色。

晚年较多画牡丹,让人一乍眼看充满水分,显得生气勃勃,极富生活气息。

也不愧有当时的名满天下。

吴昌硕身材不高,却显得十分年轻,年过七十但看上去也只是四五十岁的样子。

他十分勤于劳作会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好,有时也会有废寝忘食的时候,他作画要先构思,整幅画的形象在脑海中涌现出来才会下笔作画。

他总是看起来一气呵成毫不费力,但基本完成后又会十分仔细,不断酝酿。

画完之后会挂在墙上反复推敲,并请友人评析。

他虚心指教,经过考虑之后在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吴昌硕的字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人,他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绘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是清末海派中四大家之一。

吴昌硕,原名俊,别号缶庐、苦铁,作为一个伟人,他必定有字,那么吴昌硕字是什么呢?吴昌硕字昌硕,所以说吴昌硕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从他的字中而来的。

文人画的最后绝唱也是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绘画浅识

文人画的最后绝唱也是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绘画浅识

文人画的最后绝唱也是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绘画浅识文人画的最后绝唱来自翰墨斋画廊00:0024:13缘起文人画之产生,众说不一,其所依据之不同,所得出之结论也大相径庭。

然而宋元以后,及至明清,文人画家迭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同时,对于文人画之内涵及特征,也无可争议。

文人画,又可称“士大夫写意画”,具有以下几大特征:以写意为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为表现手段,强调诗画一律,书画同源,以笔墨为根本,以书法用笔为依据,达到诗文、书法、绘画、三者之合一,加以篆刻,成为三绝或四绝的综合体,除了在形式观照上三位一体或者四位一体,更讲求精神气脉融汇贯串,以表现个体之审美情趣并达到抒情写意之目的。

虽然今天的研究者以个人思想不断为文人画注入新的内涵,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以上之所依据者,为文人画之根本。

如若以此考察文人画之发展踪迹,则晚清画坛以诗、书、画、印驰骋艺坛、藐视千古的吴昌硕无疑成为文人画之最后绝唱。

吴昌硕 1920年作烂漫紫藤116×51cm乱世文人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创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于一身的近代文人画巨匠。

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后海派领袖。

作为近代清末民初中国画坛主将和书法篆刻艺坛的统帅,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家,中国文人画最后的高峰,20世纪中国绘画十三大师之首。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

出自香补(香圃)。

又号苍石、昌石、昌硕、苍硕、仓硕。

又别号苦铁、苦铁道人、五湖印丐、缶庐、老缶、缶道人、芜青亭长、破荷亭长、破荷道人。

晚年又号大聋、聋,聋道人、无须老人、无须吴等。

六十九岁后以昌硕字行。

清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初一(阳历一八四四年九月十二日)生于浙江安吉县鄣吴村,民国十六年一月初六(阳历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逝于上海。

鸦片战争4年后吴昌硕生,其一生时光,遍历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件,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诞生、新文化运动、护法运动等,可谓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生于此世,长于此世,其为人生之影响者大矣。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论吴昌硕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吴昌硕(1844-1927),字幼南,号硕庵。

江苏无锡人。

近代中国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

被誉为近代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花鸟画构图艺术独具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吴昌硕的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的构图疏阔洗练,简洁大方。

吴昌硕的花鸟画构图布局疏朗,画面空间留白较多,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他擅长利用线条的运用,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花鸟的形态与姿态,刻画得十分生动。

在构图上勇于突破传统约束,敢于在画面中加入一些不太规范的元素,使画面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的画面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吴昌硕深受文学熏陶,他的花鸟画常常带有浓厚的文学气息,画面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他擅长通过花鸟的姿态和神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使画面更具有含蓄与抒发。

他的花鸟画往往给人以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的感受。

他的作品色彩鲜艳,明亮而富有变化。

吴昌硕花鸟画重视色彩的运用,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非常讲究。

他善于利用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花鸟的生机和活力,使画面更加美丽动人。

他对于不同花鸟的色彩特点有着深刻的把握,能够以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花鸟的特征,使作品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他的画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吴昌硕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花鸟画多以“墨竹、濡墨、重彩”三法为主,不拘泥于传统规范,善于突破传统,在笔墨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笔法洒脱自如,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自由奔放之感。

吴昌硕的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在于疏阔洗练的构图、深远富有诗意的意境、鲜艳明亮富有变化的色彩以及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他的作品对于后人的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吴昌硕(1844-1927),字敬之,号东篱,又号佛慧庵主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他擅长写意花鸟,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擅长取法古人,造化自然吴昌硕尤其崇尚古人,善于取法古人作品,并加以吸收运用,使自己的画作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取得灵感,并融入自己的笔墨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给人以清新淡雅的美感。

二、笔墨精湛,构图雅致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在构图上非常讲究,他擅长运用线条勾勒出花鸟的形态,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将花鸟的神韵尽情地展现出来。

他善于运用水墨笔法,以线条勾勒出花鸟的轮廓,再用淡墨色渲染出花鸟的色彩,形成深深浅浅的层次感,使画作更加生动和具有立体感。

三、以意存形,意境深远吴昌硕的花鸟画作注重意境的表达,他擅长以意存形,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花鸟的形态,而更注重的是通过画作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内涵。

他常常在画作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通过花鸟的姿态和神情,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形式丰富,舞动生气吴昌硕的花鸟画作形式丰富多样,他善于将不同的花鸟形态和姿态融入画作中,通过他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使花鸟在画面上呈现出舞动生气的状态。

他善于运用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使画作更具有韵律感和艺术感染力。

吴昌硕的花鸟画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花鸟画作以其意境深远、笔墨精湛、构图雅致、形式丰富而蜚声中外,成为中国画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当今社会,吴昌硕的花鸟画作仍然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感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昌硕绘画火爆书法不尽人意[权威资料] 吴昌硕绘画火爆书法不尽人意吴昌硕,是“海派”中的巨擘,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这个清末民初艺坛一代压阵之主帅,把中国文人画艺术推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开辟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新风,并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近代中国美术史以他为晚清画坛最后一人,同时也是20世纪开篇第一人。

他以一生心血凝成的大量笔墨文字(诗、文、书、画)是留给我们后代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他的绘画作品,存世极多,大批精品主要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天津人美社,民间流传也很多。

不仅如此,他的画在日本也享有盛誉,不但为我国人民所珍重,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钟爱。

大器晚成的艺术巨匠吴昌硕(1844,1927)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今属孝丰县)。

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并有一个颇具戏谑幽默意味的小名“乡阿姐”。

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诗文传家。

吴昌硕的一生基本上是在磨难中度过的。

特别是他早年17岁时,家乡遭逢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战争,为了逃避战乱流亡于浙皖一带,乱定返回鄣吴村,全村一片焦土,未婚妻和生母已先后病殁,一家九口只剩父子两人。

因避难石苍坞,遂号苍石、昌石、昌硕、苍硕、仓硕。

22岁后与父亲住在安城,开垦芜园。

其问不倦于金石篆刻,故号苦铁、苦铁道人。

29岁始离开芜园去江浙游历,以刻印谋生,故号五湖印丐。

39岁时,友人金俯将赠送他一个古陶罐,故自号缶庐、老缶、缶道人。

后来在苏沪期间,为怀念芜园的生活,又自号芜青亭长、破荷亭长、破荷道人。

在沪于役任佐贰小官,又自嘲为“酸寒尉”。

长年过着“饥看天”的生活。

到了1899年11月,由同乡丁保元之举荐,吴昌硕得任江苏安东县令,因无意官场,不善逢迎,到任一月即辞职。

因刻有“一月安东令”、“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二印。

直到晚年,69岁才正式用昌硕之字,并刻有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之印。

晚岁因耳重听,故又号大聋、聋、聋道人,又因只有三根痣须,遂又号无须老人、无须吴。

吴昌硕一生饱经时世。

到晚年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创大写意画新风,“天下叹服”,众望所归,执画坛牛耳,影响深远,享誉中外。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艺术巨匠,至60多岁方以绘画显名于世;是一位融诗、书、画、印于一体,集中国文人画之大成的一代宗师。

吴昌硕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

他从30多岁方开始学绘画,先是师法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金农、李,W等人;后又得到恩师任伯年的亲点。

告以“子工书,不妨以篆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融通,不难其奥也”,使其画逐渐走向成熟。

吴氏曾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自50岁开始,画风与前期相比,发生明显转变。

这时他的取法更广,除业师之外,还吸取当时名家张赐宁、赵之谦、胡公寿、张熊、蒲华等的风格技法。

促使其不仅绘画题材广,而且兼取众家之长;构图上突破传统束缚,意境新颖;在画花卉的笔墨中,大胆融入书法金石意趣,化秀润为雄浑。

到65岁以后,他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完全形成了富有金石趣味的独特画风。

吴昌硕这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巨匠,虽然真正从事绘画艺术较晚,但却能一起步便直入文人画的殿堂,逐步攀登上绘画艺术巅峰,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开启了新纪元。

以四绝著称于世吴昌硕是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一世的大师。

少年时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

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

“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

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他的篆刻是从“浙派”入手。

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

成为一代宗师。

他的画起大落。

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

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

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篆刻方面吴昌硕上取鼎彝。

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萄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

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

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

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

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

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35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

吴昌硕晚年所韦隶书,结体已变长。

取纵势。

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

具有篆书的痕迹。

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回目。

吴昌硕善作诗文,苦吟数十年,未尝间断。

所作诗篇以傲兀奇崛古朴隽永见长,一般地说用典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活泼自然,接近口语,具有明丽俊逸的特点,风格上与民歌很相近。

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

颇有浪漫主义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

他的散文作品写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写的都很朴质淳厚,平易近人。

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

发抒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颇能以少胜多;读时依稀与作者一灯相对,娓娓而谈,意味非常深长。

文人画的新高峰吴昌硕对后世影响最大,其成就最高者,还是他的绘画艺术。

特别是他的阔笔写意技法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对近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将20世纪文人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吴昌硕的绘画以篆印入画,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

王森然《吴昌硕先生评传》谈吴昌硕曰:“盖师于浩博之自然、峻伟之人格与诚挚之情感,雨承于伟大之精神也。

其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一切纷靡,养内心之元神,运其奇气元神输送之笔端,留其迹象于纸上。

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

”吴昌硕之画震人心魄,其根本关要在重气。

吴昌硕画的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气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播,以顺应逆,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景都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

他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

”吴昌硕绘画布局,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

吴昌硕绘画对色彩运用亦能有所创新。

他使用的西洋红,深红古厚,配合其得益于金石治印的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正如潘天寿所说:“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质朴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

能用大红大绿复杂而有变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用色的能手。

”吴昌硕善用复色,在复色中起制约。

协调作用的也是红与黑,加上利用宣纸的白色。

但是他的红色与黑色都是在复色的作用下起着变化。

在变化中得到统一,所以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沉稳。

吴昌硕用重色的斑斓浑厚与其大气磅礴的画面极相协调,是形成他画风的重要因素。

吴昌硕绘画的艺术特点,以“苦铁画气不画形”、“不似之似聊象形”为宗旨,以篆法入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以“意造”为法,“惟任天机外行”,以达到“心神默与造化能”的境界,“宣郁勃开心胸”以泄他胸中浩荡之气。

吴昌硕之画以松梅、兰石以及竹菊杂卉为主,喜画藤本蔓类植物,问作山水、人物、神佛,大都自辟町畦。

独立门户。

“梅花性命诗精神”,“苦铁道人梅知己”,吴昌硕喜写梅花,与别人不同。

他的《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对自己的篆法写梅非常自信。

吴昌硕画梅求取“出世姿”,“要得古逸苍冷之趣”,“要冰肌铁骨绝世姿”。

吴昌硕喜画竹,且突破古法,并以竹寄托节操之意。

文人画家惯写松、竹、梅、菊、兰之属以寄怀抱,竹是常用题材,吴昌硕与之相同处是自然的,所与相异处是其“纵横破古法”。

以书法写竹,有元人柯九思的“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南唐后主的金错刀法画竹,倪云林画竹之“逸笔草草”等等。

各有独到处。

而吴昌硕画竹,多写风雨之竹,发挥“写”的线条意趣,充溢着浑厚的金石意味。

吴昌硕有一幅画《松》题画诗云:“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

是时春暖冻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诗中能看到画家画松的取向及其与“造化相通”的蓬勃之气。

布局取顶天立地稳定之势态,枝干盘虬,大气磅礴,寄托画家诗人浩然之气。

晚年常画的藤蔓植物,如藤萝、葡萄、葫芦、南瓜等,其布局之中求气势,以书入画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虽乱头粗服,却气足墨酣。

内蕴深厚,多书法意味,富金石之气。

绘画市场火爆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其书画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视。

早在民国时期,他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画价与张大千、吴湖帆、溥儒不相上下,居于市场前沿。

他晚年声誉日隆,索画者众多。

191 9年元旦曾制订新润格:“堂匾二十两,楹联三尺五两,四尺六两,五尺八两,六尺十二两,横、直幅三尺十四两,四尺十八两,五尺二十四两,六尺三十二两,条幅视整张减半,琴条六两,纨、折扇、册页每件四两一尺为度宽则递加,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点景加半,金笺加半篆与行书一例;刻印每字四两,题诗、跋每件三十两;磨墨费每件二钱,每两作大洋一元四角。

”尽管吴昌硕制订较高的润格,但求书画和刻印者仍络绎不绝。

20世纪20年代。

日本人来上海买吴昌硕的画,开价达100两银子。

五六十年代国内只有少数几家经营字画的商店,如北京的荣宝斋。

上海如文物商店、朵云轩、古籍书店、古玩商店、旧货商店等。

它们经营的大多是民国以前的旧字画,价格非常低。

那时吴昌硕的画30,50元,金农书法对联60,80元,蒲华墨竹四屏条8,15元,任伯年的花乌扇2,5元。

中国改革开放之际,书画价格随之起色,吴昌硕书法在上海朵云轩的标价在2000元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