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同步习题第四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答案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习目标】1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2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________多样性、②__________多样性和③___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在④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⑤_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物种的平均寿命约⑥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每⑦__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⑧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人类早期⑨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⑩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严禁乱砍滥伐。
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严禁滥捕乱杀。
保护野生动物。
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
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治理。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B.地球上的物种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家估计有5亿种2.进入20世纪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天敌过多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考查点2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物多样性减少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方法技巧练框图记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物种灭绝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疼惜[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物种灭亡的缘由。
2.理解疼惜生物多样性应实行的措施。
一、物种灭亡现象正常吗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和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亡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1)地球上物种数量:500万~5 000万种。
(2)分布:约3/4生活在④热带地区。
(3)物种寿命:平均约⑤500万年。
(4)自然灭亡:平均⑥1.1年灭亡一个物种。
思维活动生物具有哪些价值?答案(1)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供应了食物、能源、工业原料等物资,以及为丰富人类精神生活所供应的观赏对象和艺术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指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整气候、吸附污尘、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指生物及其遗传资源潜在的价值及用途。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亡1.物种灭亡数量变化的趋势:⑦增加。
2.物种灭亡的种类:大部分是⑧植物和⑨昆虫。
3.物种灭亡的缘由:早期的主要缘由是狩猎和采集;现在主要为环境⑩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物种的作用:对人类的价值和在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5.人类的措施:扭转物种灭亡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⑫生物多样性的疼惜。
探究点物种灭亡的缘由及疼惜措施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亡的趋势。
材料二自然疼惜区是人类为了疼惜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疼惜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进展。
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疼惜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疼惜区1 757个,掩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疼惜区188个。
有22处自然疼惜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方案”。
(1)最近几百年里,地球上物种灭亡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亡的自然缘由和人为缘由。
自然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 2021年高中地理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2021 2021年高中地理 4.4 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2021-2021年高中地理4.4生物多样性保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a.建立动物园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d.建立自然保护区2.人类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以下对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b、生物圈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具有自我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
生物圈具有强大的自我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人们可以从中不受控制地掠夺和发展。
D.保护生物圈可以从能源利用和物质生产开始,但也可以保护生物资源。
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属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b.人口密集,过垦严重c.降水较少、气候较干d.森林破坏、土壤侵蚀严重4.近年来,在中国南方一些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防止海浪侵蚀海岸,而且是()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b.防止土地荒漠化c.保持生物多样性d.增加用材林科学家袁隆平利用中国的野生稻基因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经过国家推广,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回答5~6个问题。
5.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改革6.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保护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问题编号123456回答2。
综合问题7。
阅读以下材料并分析答案。
材料一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21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在为期30多天、来回3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这种比大熊猫更珍贵的种群的复壮希望已经极为渺茫。
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保护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环境保护专题(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
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表面积单位:km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
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
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
【分析】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载体,考查铁路建设和营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由表格数据可知,2001-2015年,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減少,由此可得出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
2001-2008年,铁路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都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该地沙丘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减少,风沙危害减轻。
2008-2015年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减轻了风沙危害。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
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2021高考地理】环境保护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环境保护专项练习(全国卷)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自20世纪80年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
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700多头,但到了2018年7月,仅剩约1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
有专家指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估计再过10-15年,长江江豚就将灭绝。
简述江豚数量迅速减少的人为原因,并提出保护江豚的具体措施。
(10分)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长90千米、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形成系列河道型水库。
但1976年开始了基西米河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
图为基西米河区域示意图。
分析基西米河曾经渠道化的目的及现在恢复自然面貌的生态作用。
(10分)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快递可谓是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其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垃圾。
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从56亿件飙升至312亿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都要收发24个快递。
以2015年的快递量为例,如果每个包裹使用的胶带长度是1米,那么2015年中国快递行业使用的胶带长达169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0圈。
快递包装废弃物已经占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近40%,而总体回收率不足10%!大部分胶带都是塑料材质的,这也意味着需要上百年才能在大自然中被完全降解。
简析我国快递垃圾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为减少快递垃圾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分)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2019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钱塘江流域首次实施全流域禁渔,其间禁止除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之外的所有作业方式。
2021年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

2021年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1. 综述高考地理科目中,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与掌握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地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物资源以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对2021年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2. 第一题【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生物的数量B. 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无关C.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陆地生物的多样性【解析】该题目要求我们选择正确的生物多样性的说法。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我们可以排除选项B和D。
选项B错误,因为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各种生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选项D错误,因为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正确选项为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题目】以下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下降?A. 强化保护区域的建设B. 大规模的栖息地恢复工程C.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D. 生态旅游的发展【解析】该题目要求我们确定最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因素。
选项A和B的做法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因此排除。
选项D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也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而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会破坏生物适应环境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正确选项为C。
4. 第三题【题目】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多的生物属于A. 红藻B. 地衣C. 眼虫D. 家蚕该题目要求我们确定种群数量最多的生物。
红藻、地衣和眼虫都属于较小的生物群体,因此排除。
而家蚕在养殖和人工繁育的情况下,种群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生物。
因此,正确选项为D,家蚕。
5. 第四题【题目】生物多样性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A. 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B. 提供重要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资源C. 形成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D. 满足人们对食物、水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需求【解析】该题目要求我们确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021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演练(三)(含答案)

2021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演练(三)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态及保护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健是协调好人与生态坏境的关系C.就地保护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易地保护【答案】D2.近期气温偏高,造成呼伦贝尔地区出现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才能B.随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会进一步减弱C.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基因多样性D.干旱会使当地草原生态系统修养水源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答案】B3.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和农业消费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芦苇湿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表达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应调节维持其构造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答案】D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睬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平安等。
以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到达排放要求C.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展光合作用【答案】C5.“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引起的,其不但会使气候暖化,还可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
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海南卷) 含解析

2021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
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
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
下右图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 1月,海拔1000米以下B. 4月,海拔1000米以上C. 7月,海拔1000米以下D. 10月,海拔1000米以上2. 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 天敌多,食物少B. 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C. 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 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3. 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 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 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 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D.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答案】1. C 2. D 3. D【1题详解】根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10月为雨季;1月降水少,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7月为雨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故A错误,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故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生物数量增多,其食物增多,故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不会不断减少,故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对中高纬度影响较大,对低纬度影响小,故C错误;读图,自然保护区中道路将其栖息地分割,影响其生存,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专项练习之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③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④开展生态旅游A.①③B.②④C.②④D.③④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3.是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4.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崖柏属于国家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重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1400 m左右的岩石浅薄土层中。
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并经历崖风之强力吹刮,其形成了奇特、飘逸、灵动的造型,并有着醇厚的柏木香味。
崖柏因而受到收藏界的热炒,遭到疯狂采伐,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导致崖柏成为国家濒危物种的根本原因是A.人的猎奇心理B.生存环境恶劣C.数量比较稀少D.全球气候变暖6.崖柏遭到疯狂采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荒漠化C.臭氧层的破坏D.生物多样性减少7.若不加以保护,则崖柏将有灭绝的危险,这体现了环境问题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发生的不可避免性D.规模的全球性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东西距离约300千米,南北距离约200千米,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千米。
群岛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
群岛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科隆群岛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的主要原因是①群岛远离南美大陆,受其他生物干扰少②位于赤道附近,水热丰富③有洋流将生活在高纬度海域的海洋生物顺洋流到达该群岛海域附近④山地多,垂直差异显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
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
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A.鱼类快速通过B.生物的种类多样C.鱼道水流稳定D.鱼类的产卵繁殖长江刀鱼被誉为“长江第一鲜”,因为味美总被很多吃货惦记。
从2015年3月1日开始,一年一度的江刀捕捞季开始了。
从捕捞情况看,2两、3两规格的刀鱼较多,每斤售价2000—2800元。
由于长江刀鱼越来越少,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11.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12.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人类破坏后,产生的后果有()A.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B.物种增加C.冬季平均气温升高D.雾日增加13.某些不法分子在青藏高原上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B.水土流失加剧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D.生物多样性减少14.北极熊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北极熊体内积累的多氯联苯等物质使其免疫力、繁育能力下降,北极熊的数量明显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其生存环境恶化②海水变得越来越咸,导致其饮用水源缺乏③有毒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其健康④极地考察人员使用的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危害其生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原因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共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正确16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B.北美候鸽的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以上说法都正确17该图主要说明了()A.鸟类灭绝只和栖息地的丧失有关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存仅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种,植物达5 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类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大陆相连,在大约6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大陆分离。
索科特拉岛内北岸平原狭窄,南岸平原较宽。
哈吉尔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几乎横跨全岛。
索科特拉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独有的植物(如图b所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但近些年由于山羊的不断繁殖,大量啃食龙血树幼苗,龙血树面临灭绝的危险。
说明索科特拉龙血树面临灭绝的原因。
20.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自20世纪80年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
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700多头,但到了2018年7月,仅剩约1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
有专家指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估计再过10-15年,长江江豚就将灭绝。
简述江豚数量迅速减少的人为原因,并提出保护江豚的具体措施。
21.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人,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
每年5月至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
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世界上许多种鲸数量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分析其原因。
22.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3.清道夫鱼属于骨甲鲇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
它们经常吸附在水草上,舔食青苔。
由于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指出清道夫鱼能够在我国江河中大量繁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24.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洄游到长江,历经3000 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
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
中华鲟为底栖鱼类,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虾蟹、鱼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由于沿岸过度的经济活动,导致近20 年来长江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总量不到百条,专家估计,人类若不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野生中华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绝迹。
请分析导致野生中华鲟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水坝,曾被视为现代工程的壮举,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标志,如今,它们正在被拆除。
截至2016年,美国境内拆除了超过1300座水坝,使辖区内的河流和渔场获得了重生。
其中大部分是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
这些拆除项目折射出了美国人对待河流态度的巨大转变,河流不再只是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
材料二2017年9月,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近万吨非本地种群的养殖杂交鲟鱼逃逸。
这些鲟鱼适应自然的能力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且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此外,一旦这些鲟鱼形成种群,就会跟长江土著鱼群抢食物、抢地盘,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甚至取而代之。
(1)分析美国拆除这些水坝的原因。
(2)分析从养殖场逃逸的鲟鱼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原因。
(3)为了防止逃逸鲟鱼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云南西部的德宏州(位置见下图),物种资源丰富度、古老度和独特性属全国罕见,在这个面积只有1.15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已发现高等植物6033种(占全国总数的22.3%),39个特有种;记录有脊椎动物725种(占全国总数的11.51%),29个特有种。
德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等物种濒危、灭绝或迁入缅甸的现象多发。
与物种流动方向相反,德宏州入境籍人员不断增加。
2006年德宏州的外籍流动人ロ不到5千人,但到2015年常住和临时居留的緬籍人员就达到近6万人。
(1)分析德宏州物种丰富、古老且独特的原因。
(2)推测德宏州生物多样性脆弱且出现部分物种灭绝或濒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