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阑尾炎

最新小儿阑尾炎
最新小儿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儿童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幼儿较少见,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可能与幼儿阑尾以育有关,此期阑尾在盲肠的开口较广,呈瓣斗状,不易形成梗阻,所以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机会也小。有学者报告,小儿阑尾炎的发病和季节有关,3、4月初春上呼吸道感染多的季节和7、8月胃、肠炎多发季节阑尾炎的发病也高。

近年来研究认为,阑尾有参预人体细胞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类似扁桃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低敏、高敏,成熟稳定的免疫反应阶段,因此新生儿很少发生阑尾炎,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学龄儿坏疽性阑尾炎多见,年长病情则与成人基本一致,以阑尾化脓为主,阑尾炎的病因可能无年龄特点,但免疫反应不同,造成了不同年龄组的病理特点,要引起注意。小儿阑尾炎依病理情况分为四型:

1、单纯性阑尾炎(卡他性);

2、梗阻性(粪石梗阻);

3、化脓性;

4、坏疽性。

阑尾炎特殊类型:3岁以下小儿无主诉能力,临床表现不典型,小儿烦燥不安的腹痛表现、原因不明的呕吐、发热、精神萎靡,均应想到此症。

蛔虫性阑尾炎,不同于一般阑尾炎,自觉症状严重,与腹部体征不一致,有阵发性剧烈绞痛,但疼痛紧张不严重,皮肤可出现过敏症状,反之腹部反而无疼痛,腹泻较为常见。腹部体征往往弥漫全腹。蛲虫性阑尾炎症状早期与蛔虫阑尾炎相似,主要出现皮肤过敏,但无严重疼痛,无腹肌紧张,极少见阑尾穿孔,症状持续越久,腹部症状反而越轻。

病因:

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仍不明确,是多方面的,主要为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血流障碍及神经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小儿受凉、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细菌侵入阑尾,引起阑尾发炎;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阑尾壁反应性肥厚,血流受阻,也会成为阑尾炎的诱因;

3、阑尾腔被粪石、异物或寄生虫堵塞(寄生虫寄生和刺激肠道、阑尾是此病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如蛲虫性阑尾炎和蛔虫性阑尾炎。)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细菌繁殖,这也是引发急性阑尾炎的较常见原因;阑尾腔如长时间被阻塞就会引起阑尾本身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发阑尾坏死穿孔。诊断:

6岁以上较大的儿童可自诉腹痛部位和性质,配合医生作体格检查,诊断较容易。而年龄小不能准确表达腹痛性和配合体检,诊断则存在一定困难。在诊断中注意以下几点:

1.小儿发热、腹痛即应考虑到阑尾炎的可能,应做必要的检查和观察。不能除外阑尾炎的患儿应留住院严密观察。当患儿入睡时边摇晃边轻拍患儿身体,如表示抗拒或哭啼时应提高警惕,反复进行检查。

2.腹部体征在诊断上有较大价值。如果反复检查均可发现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则对确诊很有价值。

3.肛门指检对鉴别肠炎、痢疾、肠套叠有实际价值,在诊断中不能从简。

检查:

1、小儿阑尾炎超声:正常阑尾长5~7cm,直径4~7mm,腔很细,通常情况下普通超声不能显示,炎症时,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壁增厚≥2mm,浆膜层毛糙、回声增强,粘膜毛糙、回声中断或阑尾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

2、血液生化:白细胞增高,一般在15000左右,中性核增多。

3、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右壁敏感,如阑尾穿孔盆腔积脓时,指诊可感到直肠周围组织水肿肥厚,压痛明显。

临床表现:

1.腹痛开始位于脐部,以后转移到右下腹,为持续性腹痛,小儿往往蜷曲侧卧以减轻疼痛。由于病史询问和叙述困难,常得不到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病史,腹痛范围较广泛,且有时腹痛不是首发症状。

2.消化道症状常明显而突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呕吐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长,可因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而产生脱水和酸中毒。有时可出现腹泻,大便秘结者少见。腹泻为肠道炎症刺激肠蠕动过快所致。

3.全身症状较严重,发热出现早,可达39~40℃,甚至出现塞战、高热、惊厥、抽搐,这由于幼儿体温中枢不稳定和炎症反应剧烈的缘故。

4.压痛和肌紧张压痛点多在麦氏点上方。婴幼儿盲肠位置高和活动性大,其压痛点偏内上方,小儿腹壁薄,又欠合作,不易判断有无肌紧张。应耐心、轻柔和仔细检查,并上下、左右进行对比检查。

5.腹胀和肠鸣音减弱由于早期腹膜渗出,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因而腹胀和肠鸣音减弱表现较为突出。

6.上呼吸道症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这些疾病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诱因。因此,小儿常先有上呼吸道疾病,再有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小儿急症阑尾炎有以下特点:

1. 小儿机体防御能力弱由于体液免疫功能的不足,补体缺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差,再加之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因而,容易出现高热,白细胞升高较成人明显,中毒症状也较严重。

2. 较大的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和成人相似 6岁以下的婴幼儿常缺乏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症状,腹痛和痛部体征往往也不固定,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告达63%。

3. 化脓、穿孔快小儿阑尾淋巴组织丰富,阑尾壁很薄,肌层组织少,发炎后淋巴水肿严重,可造成阑尾腔梗阻,血运障碍,故容易穿孔。年龄越小,穿孔发生率越高,穿孔后多形成弥漫性腹膜炎,且难于粘连形成局限性脓肿,这是由于大网膜发育不全(网膜短),穿孔过快所致。化脓型阑尾炎在发病14~24h均可发生穿孔。

阑尾炎最根本的诊断依据是持续腹痛与右下腹压痛,但是,由于患通常无法提供详细的腹痛病史,缺乏典型的体征,给临床及时确诊带来一定困难,就诊时病程较长,加之小儿大网膜短,炎症不易局限,所以小儿阑尾炎易于穿孔和扩散,形成阑尾脓肿。严重则可并发阑尾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治疗措施:

鉴于小儿阑尾炎一些特点,要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并且要恰当选择适应症,一经诊断应尽早处理,年龄越小,越应积极手术.

1.卡他性或早期轻型化脓性阑尾炎,发病时间短可先保守治疗。

2.阑尾包块和阑尾周围脓肿,原则上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3.重型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宜行手术治疗。

4.梗阻性阑尾炎(包括粪石、蛔虫、粘连狭窄)宜选手术治疗。

5.阑尾穿孔性腹膜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婴幼儿蛔虫性阑尾炎及异位阑尾炎等特殊类型的患者,手术指征应放宽。术前准备包括应用抗生素和输液,对发病48h左右的患儿术前估计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症状,经过2~4小时针对性处理后再手术。

手术切口采用麦氏切口。对压痛部位偏离麦氏点者,可选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对伴有弥漫性腹膜炎及粘连性肠梗阻者,多选右下腹探查切口。中国部分儿童医院医师主张阑尾残端用电灼处理而不作荷包缝合,但效果和荷包缝合处理无明显差异。腹腔引流指征较成人要放宽。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残端处理欠可靠者应置香烟引流。对阑尾周围脓肿患儿入院后应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并行实验室及B型超声检查。病情进展者应即手术治疗。手术以引流为目的。如坏疽性阑尾炎、蛔虫及粪石等包裹粘连不明显应以清除,

但应避免暴力分离粘连。未予切除阑尾的患儿,半年后常规切除阑尾。并发腹膜炎的患儿半数以上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毒、庆大霉素及甲硝唑。对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对病程长的重症患儿,术后注意纠正失水、酸中毒及低血钾。

预防:

由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为了尽量避免宝宝患上阑尾炎,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饮食引导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不要暴饮暴食;

活动不要让宝宝饭后马上进行蹦跳、奔跑等剧烈运动;

驱虫如宝宝有肠道寄生虫,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

锻炼增强宝宝的体质,加强锻炼,预防各种的发生。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与一下疾病鉴别:

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较重,无右下腹固定牙痛和腹膜刺激体征。

肠蛔虫症:病人出现腹痛与脐周压痛,无固定压痛点几腹膜刺激征。有时呈阵发性绞痛。个别严重感染者出现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部分患者以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而就诊。

肠套叠: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分婴儿型和儿童型。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腊肠样、稍移动、轻压痛)、右下腹空虚感,肛门指诊有粘液血便。注意发生肠坏死致腹膜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730723.html,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小云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 摘要:目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由于小儿受形态和发育的限制,其表现 不典型、临床采集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均不全面、不准确。从发病前、发病后入手。深刻研究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另外还要加强家属对小儿阑尾炎术的注意事项和认识。方法对1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疾病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患儿,治愈19例,无1例死亡。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治愈及防止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儿童;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 对小儿阑尾炎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注意事项。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如果孩子出现下腹疼痛大约6~8 h后转移至右 下腹疼痛、呕吐、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早期体温在37.5℃~38℃。患儿或有哭闹不安 和拒食或者以手指脐部来表示腹痛。发现以上症状应到医院及时就诊,若医生确诊为"阑尾炎"请您注意下列事项:让孩子禁止吃食物,喝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当然在此期间禁止使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一般小儿急性阑尾炎是手术治疗为主[3]。 1注意事项 1.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1.2患急性阑尾炎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3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1.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1w,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1.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工作。 1.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患者表现不典型。及时入院治疗以免延误诊断、治疗。2术前护理

浅析小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

浅析小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误诊 目的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有效方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根据急性阑尾炎患儿误诊情况及具体原因进行分类分析。结果5例患儿被误诊为急性腹泻或胃肠炎,3例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患儿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研究病例中,患儿都在就诊后24~48h内转入普外科由手术治疗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具有不典型病史,对查体不予以合作,不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明显腹部体征。儿科临床医生应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特点加深认识,采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小儿腹部查体技巧熟练掌握,才能有效避免临床误诊。 标签:内科急诊;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 在儿童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也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因患儿具有不典型病史,对查体不予以合作,不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期通常并发吐、泻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十分容易造成误诊。现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10例首次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有关资料,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中,有7例男患儿,3例女患儿;其中2例患儿不足1岁,4例患儿在2~6岁,4例患儿超过6 岁,首次就诊前病程达12~72h。 1.2误诊情况本研究病例中的10例患儿,有5例患儿被误诊为急性腹泻或胃肠炎,占全部病例的50%,有2例患儿具有饮食不当史,1例患儿便常规异常。3例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查体都存在咽部充血,2例患儿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1.3方法患儿中有8例发热,7例发生腹痛,其中5例为脐周痛,2例没有固定腹痛;7例发生呕吐4例发生腹泻。查体结果为,7例患儿右下腹固定压痛,3例患儿腹肌紧张。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其中2例患儿大于20×109/L。3例24h病程内的患儿彩超结果为阴性,2例在24~48h病程的患儿彩超结果表明右下腹存在包块,阑尾增粗,腹立位片检查结果中有2例患儿表明小液平面,存在不全性肠梗阻。患儿入院后都采取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随右下腹产生固定压痛及有关检查结果,疑似为急性阑尾炎,与普外科联系进行会诊并转科继续治疗。 2 结果 患儿都在就诊后24~48h内转入普外科由手术治疗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有8例患儿为化脓性阑尾炎,2例患儿为穿孔性阑尾炎。对这些患儿随访都已治愈出院。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5-07-24T13:54:27.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作者:孙雷郭丽琴[导读] 阑尾发育时若胚胎发育异常,就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形成异位阑尾,当发炎时就诊断为异位阑尾炎。 孙雷郭丽琴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分析、小结,以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能力。结果:结合临床表现,熟悉各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和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59-02 方法: 本组资料回顾性地分析了38例急性阑尾炎病例超声图像,并与相应的术后病理资料进行了比较。解剖:升结肠为腹膜后的固定器官,有结肠袋和内容物,用低频探头易显示,回盲瓣和回肠末端出现在结肠的中部,盲肠的末端为阑尾,在回盲瓣下2-3cm 盲肠底部的中后方,可见一盲管样结构 (长2-20cm),内部可有气体或内容物。 技巧:在前方加压(逐级加压法),检查时询问患者最大压痛点作为最先扫查点,仔细的扫查该部位,并追踪至盲肠沿结肠带寻找肿胀阑尾。扫查范围:自肝下至右侧盆腔,正常阑尾超声表现:可移动,可压缩的盲管样结构,最大外径<6mm,彩色多普勒:阑尾壁和周围脂肪无血流信号。 临床特点: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在各种年龄阶段,且以青年人为最高。阑尾发育时若胚胎发育异常,就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形成异位阑尾,当发炎时就诊断为异位阑尾炎。临床表现有正常位阑尾也可有盆腔位阑尾,由于阑尾炎症发生在髂棘线以下的盆腔内,表现出转移性腹痛,探头压痛区均较低,腹肌紧张、直肠刺激症状或出现尿频和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肝下位,异位阑尾炎发生在肠道旋转下降不全的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或阑尾过长,尖端也可延伸于肝外下,临床常表现有腹痛、压痛和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易于急性胆囊炎混淆。 结果: 38例中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9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超声检查:自盲肠底部发出的圆形,不可压缩的盲管样结构,病变阑尾的直径均大于6mm;单纯性阑尾炎组的阑尾均显示了规则的阑尾形态,且多数病例可见明确的管壁内膜、肌层及浆膜3层结构,单纯性阑尾炎的阑尾平均直径小于化脓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除了阑尾肿大较明显外,还多伴有阑尾周围积液;管壁血流信号在化脓性阑尾炎和坯疽性阑尾炎两组均可有较高的检出率,93%的患者有超声麦氏点阳性征。鉴别诊断: 1.梅克尔憩室炎:梅克尔憩室炎是残余的脐肠系膜管,它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除表现为典型无痛的胃肠道出血外,可出现炎症表现(憩室炎),它还可以是肠套叠的诱因及肠扭转的中心。梅克尔憩室能预先诊断,但超声可以确定炎症的憩室,因憩室而出现的肠套叠和肠梗阻。确认炎症区域旁的阑尾样结构,但位于左半腹腔,体积明显大于肿胀的阑尾均提示梅克尔憩室炎而非阑尾炎。 2.右半结肠憩室炎:囊状低回声或有回声伴后方声影,结肠壁节段性增厚,憩室周围腹腔内脂肪回声增强,憩室及憩室周围脂肪血流增多。 3.克罗恩病:肠壁全层明显增厚,特别是肌层和浆膜层,层次结构保留,末端回肠周围脂肪增厚,增厚的肠壁及周围脂肪血流增多。 4.小肠结核:小肠结核常累及回盲部,回盲部肠壁全层增厚,血流增多,肠系膜脂肪回声增强,周围淋巴结肿大。 5.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的环形增厚的肠壁,中心为强回声气体,层次结构消失。 6.感染性小肠结肠炎:小肠或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增厚,增厚的肠壁内血流增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少量腹腔积液。 7.网膜梗死:卵圆形或饼样轻度回声增强,临近腹膜不可压缩的肿块,通常发生在右下腹。 8.肠脂垂炎:在腹壁最大压痛点的深方,结肠旁可见一卵圆形高回声不可压缩的肿物,结肠受压,肠壁不厚,通常发生在左下腹,右下腹少见。 9.淋巴结炎:压痛点处成簇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阑尾正常。 10.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通常伴有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扩张,沿扩张输尿管能找到强回声的结石,并可见结石伴快闪伪像。 11.妇产科疾病:输卵管卵囊脓肿,卵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卵巢黄体破裂。 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熟悉各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和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正常的阑尾直径小于等于6mm 且有可压缩性,不正常的阑尾通常直径大于等于7mm并且不可压缩。阑尾是一个管状的盲端,阑尾内的粪石可以也可不显示。管壁回声减低,增厚>3mm.如果阑尾确实存在异常,检查具有可重复性,即移走探头再重复扫查仍然可以找到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增多也可提示存在炎症。在穿孔的病例,可能无法显示阑尾结构,而只见到包块或者脓肿。虽然这些结果不具有特异性,但是由于此种情况下最可能的诊断仍是阑尾炎,要考虑阑尾穿孔的可能。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要依据临床症状、超声医学影像及血常规等辅助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并采取手术治疗,会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参考文献】 [1]于频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6,04977. [2]Lee JH et al. Operator-Dependent Techniques for Graded Compression Sonography to detect the Appendix and Diagnose Acute Appendicitis AJR 2005:184:91-97. [3]Singh AKet al. Acute Epiploic Appendagitis ang Its Mimics. RadioGraphics 2005:25:1521-1534 [4]吴在德. 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8. [5]谷云芝. 小儿急性阑尾炎13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30.

彩超快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1例

彩超快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1例 发表时间:2012-12-13T09:06:40.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郑艳梅1 杨春芳2 [导读] 急性阑尾炎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提供诊断依据,利于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 郑艳梅1 杨春芳2(1云南普洱解放军62医院特检科 665000;2云南普洱解放军62医院人力资源部 665000)【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79-01 【关键词】阑尾炎化脓性超声诊断 急性阑尾炎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提供诊断依据,利于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小儿的小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充分的保护作用,又因直肠位置较高,病情不同于成年人,其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诊断也较困难,此时超声可协助诊断。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9岁,因阵发性脐周痛,伴脓血便,恶心,呕吐1天就诊。查体:下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无明显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临床初步诊断为菌痢,内科抗炎治疗,疗效一般,因患儿腹痛加剧2 h,申请超声检查。 超声特征:阑尾明显肿大,阑尾黏膜下层增厚。纵断面形态似腊肠形。横断面图像呈圆形,阑尾区呈弱回声,不均质。腹腔有少量积液。 手术及病理回报: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其上覆盖纤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被大网膜包围。阑尾壁有小脓肿形成,黏膜溃疡面增大。阑尾腔内有积脓,腹腔内有稀薄浑浊渗出液。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典型标志,即最初上腹疼痛,类似于胃痛,十数分钟后转移至右下腹,并有固定位置的压痛。可伴有呕吐,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慢性阑尾炎多是右下腹隐痛。部分在阑尾区有包块,是阑尾脓肿周围纤维化包绕所致。但老年人和儿童症状可不典型。正常阑尾位于盲肠的尖端,长5~7 cm,管腔狭小,内径2~3 mm,超声显示为一端呈盲端的连续性管状结构,似蚯蚓状,管壁结构不甚清楚,超声不易显示。据文献报道,正常阑尾超声显示率仅为6.25%。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虽然超声不是诊断阑尾炎的常规方法,但了解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复杂,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较高,超声检查非常重要。小儿阑尾炎手术更加紧急,6~10岁的小儿为阑尾炎发病的高峰年龄,儿童病例约占人群发病的10%。小儿盲肠相对游离,阑尾壁薄,回盲部淋巴组织丰富,大网膜发育不良,腹膜腔表面积相对较大,因而阑尾容易穿孔。一旦阑尾穿孔,腹腔炎症不易控制,患儿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据一组3 500例小儿阑尾炎的病理检查证实,单纯性阑尾炎占30.7%,化脓性占50.9%,坏疽穿孔占12.8%,腹膜炎发病率为43.5%。所以,一旦小儿确诊阑尾炎,应及早手术切除。如一时不能确诊,可住院严密观察6 h,仍不能除外阑尾炎时,也应考虑手术,以避免坏疽穿孔,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检查很重要。参考文献 [1]钱蕴秋编著.实用超声诊断手册.1996.9.第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538-539 [2]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1993.8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68-370.

儿童阑尾炎用什么消炎药

儿童阑尾炎用什么消炎药 1、儿童阑尾炎用什么消炎药 阑尾炎会产生严重的腹痛,病发期间患儿非常痛苦,因此要及时治疗,不能耽搁。临床上有很多的药物都可以治疗阑尾炎,比如肌肉注射链霉素,常和青霉素一同使用,或者单独使用青霉素也可以,用药前需要给患儿做皮试谨防药物过敏。 采用中药来治疗也可以,取蒲公英、金银花、牡丹皮、木香、川楝子、大黄等药物,加入适量的水,煎沸十五分钟之后把药渣过滤,加水再煎煮二十分钟,之后再去渣,这种方法需要结合患儿的病情及年龄,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2、儿童阑尾炎的饮食方法 孩子患病期间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还要在饮食上格外注意,多喝一些粥类的食物,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蔬菜粥等,还应当多吃一些平性的蔬菜,比如芹菜、胡萝卜、黑木耳、菜花、山药等,不能吃容易的上火的食物,比如辛辣,油炸,还有酸性的食物。 3、儿童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3.1、小儿阑尾炎的护理:指导年长儿掌握放松术,以减轻疼痛,在诊断未明确前禁用止痛剂。 3.2、平时小儿阑尾炎的护理要安慰患儿,给予采取舒适的体位,用头支撑,使患儿处于半卧位。半卧位可使腹肌松驰,有助于减轻疼痛的敏感性。

3.3、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以控制炎症,改善病情。 3.4、手术后小儿阑尾炎的护理:术后切口疼痛不能忍受,影响休息者,遵医嘱可给予止痛剂。 3.5、小儿阑尾炎的护理要鼓励年长患儿术后早期活动,以减少炎症粘连。 3.6、避免用力咳嗽增加腹压使切口疼痛,如有咳嗽,可用手按压保护切口,以减轻疼痛,这也是小儿阑尾炎的护理方法。 儿童阑尾炎的预防方法 1、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忧愁、郁闷、恼怒、悲伤等不良情志刺激及情绪变化,容易打破神经系统平衡,导致神经系统失调,尤其是自主神经紊乱。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胃肠道功能失常就是常见表现之一。在精神刺激作用下,胃肠道发生痉挛、弛缓等,导致消化不良、便秘和腹泻,可诱发阑尾炎。 3、慎用药物,特别是感冒类的解热镇痛药和消炎药,这些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严重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好不用或少用。 4、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适时调整自身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天热减衣、天寒添衣,尤其是保证腹部免受寒冷刺激,以维护胃肠道的正常状态。 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 1、腹痛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分析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5T14:41:42.1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肖明柱[导读] 小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是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肖明柱(江西省泰和县文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437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209-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经验。结果本组87例患者具有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表现,手术治疗86例,1例保守治疗,术后有并发症者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是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临床常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化验血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发病者60%以上为学龄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但年龄越小病史及体征越不典型,早期诊断也就越困难。因小儿解剖、生理及智力发育上的特点,小儿阑尾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化脓、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阑尾脓肿,出现并发症。如何早期发现正确诊断是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本院1996年2月~2010年5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87例,探讨其临床诊治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男48例,女39例。年龄最小15个月,最大14岁。3岁以上80例,占92%。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36 h。均经手术证实。 1.2 临床表现 2岁以下小儿多呈现烦躁不安、哭闹、精神差、食欲不振、活动少等症状。3岁以上患儿有腹痛、体温升高至38.5 ℃以上80例,有腹疼,发热伴恶心、呕吐67例,腹痛伴腹泻、腹胀的25例,有典型腹膜炎者21例,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21例,阳性的19例。多数患儿开始于腹中部或脐周急性疼痛,早期有发热或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大患儿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均表现阑尾区压痛。 1.3 辅助检查 87例患儿进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腊肠样阑尾肿大47例,右下腹炎性包块28例,边界不规则,阑尾影像不清,内呈混合性回声,同时有腹腔或盆腔内积液2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9/L 83例(95.4%)。 1.4 术前诊断本组患儿入院时,初诊为肠炎、肠蛔虫症、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不全性肠梗阻等11例(1 2.8%),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者85例(87.2%)。术前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8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4例分别以急性肠梗阻或急性腹膜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为急性阑尾炎所致。 1.5 治疗结果本组86例经手术治疗,1例因症状不严重,行保守治疗。86例患儿术后有并发症者3例,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由于小儿阑尾生理、解剖特点,小儿急性阑尾炎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肠炎;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和胃肠道症状出现早,且较成人明显;发热较多且较高;由于阑尾壁薄,可因血运障碍而很快发展为穿孔;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局限感染的能力差,炎症发展迅速,穿孔后易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不明显。 2.1症状体征多不典型从学龄前儿童症状开始类似成人表现,突发上腹部脐周疼痛,6-10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低热、精神不振、哭闹、拒食,很快发生腹胀,面部表情反应淡薄,腹部怕震动,加重腹痛,3-4岁儿童往往不能合作。患儿查体时多不合作,对腹疼表述及压痛点定位也欠准确,诊断上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故阑尾穿孔发生率较高,阑尾穿孔后合并症增多,往往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为了尽早的确诊必须耐心接近患儿,取得患儿信赖,故检查手法要轻柔,注意动态观察及进行多次检查。对婴儿哭闹、扭动不配合时,可在争取家长支持并在严格观察的情况下,给予少许镇静剂,使患儿处于安静状况下再进行腹部检查,年龄稍大的配合者检查应从不疼的腹区进行检查,轻柔、仔细,反复检查,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左右对比,根据患儿的腹肌紧张度、肢体反应及面部表情的变化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当每次按压右下腹时出现患儿拒按,扭动甚至哭闹,不让触摸腹部,即可考虑为急性阑尾炎,特别是对有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白细胞增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小儿更应引起高度警惕。新生儿阑尾炎症状往往不典型,诊断更为困难,故应进行综合分析,逐一排除是否有肺炎、肠炎等内科疾病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结合腹部透视、B超、血象变化等辅助检查。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体检时得到的临床症状,如:有发热、右下腹部疼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和闭孔肌试验为阳性,化验血球升高等,即可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如诊断有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体征者,应进行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脓性有助于诊断,提示有手术指征。 2.2由于小儿的阑尾解剖学特点,小儿阑尾壁薄,血运易受障碍,故极易引起坏死,发生穿孔。加之大网膜发育不全,阑尾炎时又不易起到包裹局限的作用。同时小儿腹腔吸收能力又较强,一旦形成腹膜炎,炎症极易扩散,多为弥漫性腹膜炎,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小儿阑尾炎应早诊断、早治疗。小儿阑尾炎一经确诊应极早手术。对可疑患儿经动态观察6h以上仍不能排除者应考虑手术。尤其是女性儿童,以免炎症波及盆腔,发生输卵管粘连而导致成年后不育。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尽早诊断,是积极手术治疗,及时痊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莚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376. [2]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1-496. [4]黄志强.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8-826. [5]王小林,袁继炎.小儿阑尾炎的诊治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2):185-187.

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小儿阑尾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任春清,储继凯,胡春凤,鲁秀萍 【关键词】阑尾炎 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病势较成人严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点,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常易误诊和延误治疗,形成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诊断手段的进展、外科及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死率大约在%左右,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由于部分医生认为阑尾炎手术很容易,乡镇医院也进行治疗,在大医院中多由住院医生处理,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和欠妥之处,因此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每一位经治医生应认真对待阑尾炎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和治疗原则,切不可草率行事,每次手术时都应想到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见到的并发症如下。 1 术后出血 术后发生严重出血有肠腔内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前者主要表

现为便血,量大者可有血凝块,多发生在阑尾残端结扎不牢、荷包缝合又较紧时,阑尾残端有血液渗出,一般量不大,应用止血药物多可自愈,出血严重者应再次手术止血;腹腔内出血多由于阑尾血管结扎不牢、结扎不全或结扎线脱落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4h之内,患儿有腹胀、腹痛、出血性休克等表现,腹腔穿刺抽出新鲜血液即可诊断,确诊后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手术止血。因此,手术中彻底游离和牢固结扎阑尾系膜并做好荷包缝合是防止出血的关键。由于临床重视,此并发症已很少发生,至于阑尾切口出血、血肿形成多与肌肉撕伤或局部止血不完善有关,只要重视多可避免[1]。 2 术后切口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未穿孔组发生率在10%以下,穿孔组可达20%以上。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或异物、引流不畅所致。感染部位可在皮下,也可在腹膜外。临床表现是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局部胀痛或跳痛,局部有红肿、压痛。治疗为减去缝线,扩大切口,排出脓液,清出异物并充分引流。 3 腹腔感染 术前在阑尾周围形成的脓肿为阑尾周围脓肿。但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和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张树梅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张树梅 发表时间:2013-09-25T09:33:25.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张树梅[导读] 总之,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可按照这些特征进行病理分型,其方法简单,无创,诊断符合率高。张树梅(古交矿区总医院 030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超声诊断的共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各型阑尾炎特征明显。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较高,能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点,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关键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10-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诊断只要依靠临床经验,传统影像技术如腹部X线、钡灌肠等通常无助于临床诊断。据国外资料,因临床拟诊阑尾炎而手术的患者中,结果阴性者竟占20%-40%。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延误诊断以致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炎者绝非少见。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超声检查在评价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无穿孔等合并症以及鉴别诊断方面已成为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住院经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2岁,体征:伴有右下腹压痛或反跳痛,白细胞升高伴有发热或恶心呕吐。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G60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比较瘦的人结合采用7~10MHZ高频探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先用3.5MHZ探头进行双肾、输尿管检查,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女性患者需排除子宫、附件疾病,然后扫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将探头平放右下腹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发炎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 2 结果 2.1 本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检查71例,诊断符合率91%,病变阑尾的位置多位于右髂窝三角区,依次为盲肠内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8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阑尾炎穿孔9例。 2.2 各型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2.2.1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呈肿胀的管状或指状结构,壁增厚但层次仍清楚,中央阑尾腔内为无回声区,周围绕以肿胀的阑尾壁呈高(黏膜层)、低(肌层)高(浆膜层)回声结构,横断面似“靶环征”。 2.2.2 化脓性阑尾炎可见阑尾膨胀呈囊状,内部为低或无回声暗区,腔内大量脓性物质形成的光点、光斑或光团。粪石呈强回声光斑或光团,后方声影。阑尾壁增厚,不清楚、周边毛糙、模糊。阑尾周围有脓性渗出物形成环绕的液性暗区。 2.2.3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边缘无连续,壁明显增厚,层次轮廓不清,呈不规则低回声区,内部回声杂乱。 2.2.4 阑尾炎穿孔右下腹显示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包块为边缘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部常有光点、光斑,如为产气杆菌感染时可见气体强回声。右下腹及盆腔内可出现无回声区,脓液则为光点回声。并发腹膜炎时,可见肠麻痹引起的肠管扩张,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讨论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直径0.5-0.7cm。阑尾位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回合点,其位置深且多变,加之肠气干扰,正常时超声极少能显示。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由于充血,水肿、渗出、腔内积液、积脓或粪石梗阻等病理学变化,从而改变了局部的透声条件,阑尾的超声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阑尾炎从单纯性到化脓性至坏疽性是炎症逐渐加重的动态过程。虽然阑尾炎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但是有1/3的阑尾炎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上阑尾位置多变,有时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疾病在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或者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才能作出明确诊断。因此,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正确的病理分型,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检查时可先用腹部凸阵探头,从右肝下缘沿升结肠向右下腹及右侧盆腔大范围扫查,观察全貌以排除其他疾病。总之,急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可按照这些特征进行病理分型,其方法简单,无创,诊断符合率高。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1-492. [2]钱蕴秋.超声诊断学[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371. [3]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 9:214-215.

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探究

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探究 发表时间:2015-09-24T10:51:03.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邹萌 [导读] 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所有患儿在接受超声分型诊断期间,均没有患其他病,在患儿接受超声分型诊断之后,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邹萌(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 5517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例,这些阑尾炎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之后对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进行分析,接着进行分型,最后对照分析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全部患儿都经过了手术及病理确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其中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4%;坏疽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22%;阑尾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重大,值得运用在对阑尾炎患儿的诊断上。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阑尾炎;诊断;分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06-0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意义,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儿经过超声检查确诊,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分型,对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 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 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超声检查后确诊为阑尾炎患儿,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痛或腹胀,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热产生。 其中男性患儿51 例,女性患儿45 例,患儿年龄1.7-16 岁,平均年龄(9.7±5.3)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在超声分型诊断之前都进行常规的病史询问,并对腹部进行一定的触诊。患儿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首先在右下腹显示回盲部及升结肠,紧接着探头慢慢移至盲肠末端,这时把探头慢慢的旋转,在成扇形的面积内不断扫描,直到阑尾的图像显现出来,随后对阑尾的尾部结构和周围的状况及回声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阑尾的大小、阑尾壁的厚度、腹腔积液的范围、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等,如果有必要,对阑尾内部血流信号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来观察检测。若存在的肠气较多,则增加探头的压力。 如果在右下腹还没有探测到阑尾的存在,可以把探测范围扩大到盆腔、右上腹和腹膜后,对于可能存在的异位阑尾进行排查[1]。所有患儿在接受超声分型诊断期间,均没有患其他病,在患儿接受超声分型诊断之后,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所有患儿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后探讨超声分型检查的意义。 2 结果2.1 患儿超声分型诊断符合率结果分析所有患儿通过超声诊断后,其中有92 例患儿超声确诊为阑尾炎,并且保证都与手术结果一致;其中 3 例患儿超声确诊为阑尾炎可疑;其中误诊1 例为原发性腹膜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下图为各种类型阑尾炎经过超声诊断后的符合率结果。 表1 患儿超声分型诊断符合率结果 3 讨论对小儿存在的阑尾炎很难确诊,由于有的小儿年龄较小无法口头说出腹痛的感觉,也没有明显的体征表现,所以要做出准确的诊断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由于得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所以一般医生都建议在早期进行阑尾切除术,但是结果却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现阶段出现了很多高分辨率的超声仪,超声检查在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方面已经逐渐普及。利用超声检查不仅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降低假阳性的比率[2]。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儿共96 例,这些阑尾炎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之后对声像图所显示出的特征进行分析,接着进行分型,最后对照分析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得出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96%,其中单纯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89%;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4%;坏疽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22%;阑尾脓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 利用超声诊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阑尾增粗,还能增强浆膜回声、不是光滑的、黏膜是毛糙的、回声会中断、不存在阑尾蠕动的现象,只有在个别早期单纯性的阑尾会有蠕动的状况。如果患儿存在肥胖、异位阑尾、严重的阑尾结肠后位并肠胀气等,需要改变探头的频率,不断变更体位,不断地扫描,还可以对探头进行施加压力,在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之后还是没有出现满意的阑尾炎图像的时候就需要通过间接的征象来进行诊断[3]。 利用超声能有效的对小儿阑尾炎进行病理分析。单纯性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胀程度小、浅表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容易出现病变、部分黏膜有脱落的现象且在浅层表面有溃疡的状况。声像图显示出黏膜水肿程度增大、黏膜毛糙、回声停止但层次依然清晰明确。化脓性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胀程度高、黏膜水肿也比较严重、溃疡的面积扩大,很多纤维素依附在浆膜周围。在阑尾的内腔随着压力的提高使得阑尾周围出现很多炎性渗出物。声像图显示出阑尾肿胀程度高、有明显的张力、不断增强的浆膜的回声、比较明显的回声停止、在阑尾内腔的液暗区比较多同样没有一定的透声、没有明显的层次且与周围的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限[4]。 综上所述,在对阑尾炎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值得运用超声检查,对于超声结果是成立的情况下能看到明显的阑尾炎征象。对于诊断

小儿阑尾术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小儿阑尾术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04例小儿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伤口及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护理及观察。结果患儿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痛苦。结论通过有效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小儿阑尾术后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标签: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小儿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是急腹症的首位。阑尾是盲管,管腔细小,食物残渣和粪石等容易掉入腔内堵塞引起发炎。临床上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表现[1]。小儿阑尾易穿孔、腹膜炎、休克等危及生命,而且小儿阑尾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2],。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04例小儿阑尾炎患儿,需手术治疗226例,单纯急性阑尾炎78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1 d;住院天数最长20 d,最短1 d;通过手术治疗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均治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准备由于发病急,家长情绪比较焦虑,主动向家长解释,争取获得家长及患儿的配合,对较大患儿进行安慰,并做好胃肠道准备,包括禁食禁饮、完善检查及建立静脉通道。 2.2术后护理 2.2.1麻醉护理全麻术后患儿床边备各种急救药品、器械。回室后由责任护士严密监护,置患儿于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防呕吐发生;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清醒前患儿常有躁动不安,应加约束或床栏保护,严防引流管或敷料扯脱。醒后予取半坐卧位,使炎症局限引流通畅,减轻腹部切口张长,减少疼痛。 2.2.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每30分钟或1小时记录1次,直至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2 d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反应,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38 ℃,无需处理,38.5 ℃以上者作物理降温处理,若体温39.5 ℃以上报告医生,予退热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 2.2.3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保持切口敷料干洁,渗液时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观察切口有否红肿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谈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5-11-13T13:50:49.0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胡春霞丛秀娟刘俊礼[导读]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卫生院 154600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卫生院 154600 摘要:目的浅谈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5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和蔓延,对过去因肠气干扰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发现阑尾炎困难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现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采用了高频探头技术,更能利用阑尾炎的声像特点,准确无误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结论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关键词: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患,临床表现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有时变化多端,如果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通常主要依靠临床经验,传统的影像技术,如X线等对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效果不大,不容易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普及和蔓延,对过去因肠气干扰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发现阑尾炎困难而导致的漏诊和误诊,现已逐步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采用了高频探头技术,更能利用阑尾炎的声像特点,准确无误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经多年的的经验证明,超声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合并症、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了重要的诊断价值。我院近几年来,经超声诊断检出急性阑尾炎54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或手术证实,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性阑尾炎54例,年龄7~58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以上均为我院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脐周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部分表现为下腹压痛、反跳痛,白细胞、中型粒细胞升高等症状。 1.2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LOGLQP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比较瘦的人结合采用7~10MHZ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位,或左斜侧卧位,膀胱保持充盈,并辅助常规进行双肾和输尿管的检查,女性患者对膀胱、子宫、附件进行检查,已排除泌尿、妇科系统疾病因素;男性患者对膀胱、前列腺等全部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已排除相关疾病因素。对患者指定的疼痛出做重点检查,用局部加压检查法,将探头平放右下腹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可见到发炎的阑尾与盲肠相延续。 2结果 a.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患者多表现为发病时间短,一般在12-36小时之间,超声表现为阑尾呈管状结构,轻度肿胀,呈蚯蚓状,边界模糊、壁增厚呈双边影,内部呈低而均匀或欠均匀的回声,浆膜回声不光滑,管壁层次欠清晰。其内可见液性暗区,当呼吸时,阑尾随盲肠向下移动,从腰大肌滑过,动态观察,回盲部肠内有气液流动,而阑尾腔内未见气液流动声像。 b.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二者声像图相似,不易区别,阳性率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尚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腔内呈强回声,阑尾腔及周围渗出液增多,纵切呈腊肠状,阑尾壁厚薄不一,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呼吸时阑尾随盲肠上下移动。 c.急性阑尾炎伴穿孔2例,超声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浆膜回声稍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内膜面的粘膜与粘膜下层的强回声连续中断,考虑阑尾穿孔,后经手术证实。 d.急性阑尾炎伴脓肿1例,急性阑尾炎伴脓肿是因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移至右下腹包裹粘连而形成的炎性肿块,其阳性率高 96.5%。上述病例超声表现为:于右下腹部探及低回声炎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的回声区,阑尾形态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楚,其内无正常的阑尾声像,脓肿形成的时间较长时,内部液化明显透声差,呼吸时活动性消失,疑为阑尾脓肿,后经手术证实。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如果阑尾在正常解剖位置上,依靠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定位压痛的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但如果位置变异,同时受到镇静剂等的影响时,诊断就变得困难。实验室检查中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升高不明显也不能否定诊断。实时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简便迅速,能重复动态观察等优点,超声检查时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通过探查阑尾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移动度等再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对阑尾炎做出较为正确的超声诊断,提高了临床确诊率,使B超在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有些病例也存在假阴性,所以也应结合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总之,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徐飞,史赛敏.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显示方法的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01) [2]陈运洪.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Alvarado评分法的辅助作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