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6课《争论的故事 》课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教案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教案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争论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识记本课生字,用分类识字法重点识记“烤”、“键”、“剖”、“辩”、“嫩”、“聚”、“赞”,并正确美观书写这7个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赞许、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烟熏火燎”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2.通过不同层次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兄弟俩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借助朗读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引导学生读书质疑,借助课本插图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感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处事态度,积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等关于抓住机会的名言警句。

4.抓住论点和留白学习课文,围绕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和学生的发言,采用文中的插图和学生脑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体会双引号、单引号和删节号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读好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结构,概括课文大意,能有条理的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难点: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引导学生读书质疑,借助课本插图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感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处事态度,积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等关于抓住机会的名言警句。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明理,读中深化认识,采取学生自读、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讲故事等方式推进学生读通文本从而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3.拓展延伸及课后作业环节。

通过积累语言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本文题目尽管是故事,但细读之,能够发觉,除了故事之外,还有听故事后的感想。

也确实是说:文章有两方面内容:一:盛老师讲故事。

二、学生们谈感想。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假如陷入无休止的争辩,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摸索:感受有如此几个问题需要确定:一、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认为课文的第3自然段,即兄弟之间的争辩是朗读教学的重点。

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话?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

二、第二部分的内容,简单地说是盛老师的学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我们能否抛开盛老师学生的感想,给我们的学生留有独立感想的余地?三、语文教学,读和写是全然,读,学生会了;那关于本课,可否指导学生写点什么?[来源:Zxxk]四、《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不在表面,需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来明白得和感悟寓意。

而《争辩的故事》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

文章差不多借学生的口,说出了道理——做什么情况都要抓住时机,不要用无谓的争辩白费时刻。

如此的课文,教学时既要注意读的量,也要注意读的质。

要让学生明确的。

如此,学生也就能专门好地明白得“赞扬”的意思,以及盛老师什么缘故向同学们投去赞扬的目光了。

教学设想:一、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如谁和谁争辩?争辩什么?什么缘故争辩?争辩的结果如何样?然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角色扮演朗读深入文本本篇课文在写兄弟俩的争辩时我们能够采纳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的语气,如: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专门不服气”的语气,还能够鼓舞学生配合自己的一些动作,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深入的明白得。

三、自由表达谈感想,走出文本课文的最后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还能够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以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如此做,让学生不拘泥于文本,从而超越文本。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2、学生进行自我介绍(1)学生介绍自己(2)一、导入1、同学们喜爱听见笑吗?2、那个见笑出自一本清代的书——《笑林广记》3、那个故事确实是……什么叫“争辩”(1)学生回答,老师点评4、看到如此一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师在课题上板书:“?”)(1)学生说:什么缘故要争辩?(2)学生说:谁和谁在争辩?(3)学生说:争辩的结果是什么?(4)学生说:了解了争辩缘故5、教师语言小结二、新授1、老师开始讲故事,一边说一边播放图片。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

《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多种方法理解,能用“关键”一词表达学习心得。

2.概括故事大意: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概括完整。

3.练习读好争论:体会提示语、反问句在语境中的作用,读出争论的语气。

4.模仿创编故事:摆明观点,说清理由,写出争论的味道。

教材分析《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故事中的故事”,通过盛老师讲兄弟二人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走了,兄弟二人没有抓住机会,白白浪费了时间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明理。

故事中人物对话丰富,在对话中将各自观点摆出来并论证,真正体现了“争论”。

学情分析《争论的故事》内容极富人文价值,但既然编排到了语文教材中,我们就不得不深入思考它的语文课堂教学价值。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除了“学字词”和“明理”外,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朗读指导。

体会提示语、反问句在语境中的作用,读出人物争论时的语气。

文章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的发展,以讲代叙,所以适合进行朗读指导。

2.重视语文思维。

抓住文章空白,创设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中这样写道:“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不了谁。

”可以抓住其中的“争论不休”一词,让同桌扮演兄弟俩继续进行激烈的争论,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重视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应给孩子带得走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教给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收获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概况故事大意的方法、讲好故事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归纳。

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生长。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争论难点:模仿文中“争论”的言语形式创编故事。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游戏:猜一猜,要说出理由哦。

刚刚大家你来我往争持不下的过程,就叫“争论”。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叫《争论的故事》。

二、预习反馈1.学习“争辩”。

课前,咱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争论”的意思相近,谁知道? 知道“辩”的中间为什么是“言”吗?“辩”字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描一遍,写一遍。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C)争论的故事_苏教版

25.争论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并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抓住兄弟俩争论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朗读中自然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深刻道理。

三、教学评价设计:1、课前利用好预习单,及时掌握好学生对字、词及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订正,以学定教。

2、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时不能忽视的,小小的一张插图,和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较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疏理了课文,理解了词意。

3、在课堂教学精读感悟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兄弟俩的争论,抓重点词句谈体会,读好对话,演好对话。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5自然段)。

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一定特别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板书:25、争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

2、检查反馈:(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同学们都读好了吧,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幻灯出示生字词:烤鸭争辩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赞许煮了吃烟熏火燎请大家注意听,看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同桌互读纠错,指名读,正音,齐读(2)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文,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争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1)同学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局部。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1、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

(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体会: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2、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俺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通过讨论板书:争论不休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4、引读第4、5自然段。

(1)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读:“你们把……两全其美了吗”)理解:两全其美(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假如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扮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同学上台扮演。

(3)同学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局部。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身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同学朗读句子,从中弄清:(1)他们“笨”在哪儿?(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同学自由说)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在线阅读)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在线阅读)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争论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在线阅读)优秀教案《争论的故事》语文教案1师:“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生:他们吵完架后,大雁都飞走了。

生:在他们吵架时,大雁已经飞走了。

师:课文中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生:是射下大雁的最佳时机。

师:说得不错。

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生:他这样争论下去,等他们有结论的时候,大雁都已经飞走了。

生:大雁飞走了,他们的争论也就没有用了。

生:……师:同学们都有自身的见解,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生:(齐答)还不如先把大雁射下来。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生:兄弟俩太笨了,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生:兄弟俩没有抓住时机,他们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商量着该怎么吃?生:对呀,他们应该先做起来再说。

生:俺也从兄弟俩争论中明白,俺们不论做什么事,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向说出自身见解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后面的局部。

)生:……师小结:同学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这么多,真是不错!老师很佩服大家。

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引读课文中同学说的观点)今后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所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贻误时机,要先做起来再说。

师: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生:因为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生:因为同学们说出了自身的看法。

生:同学们说的有一定的深度。

生:同学们说的达到了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

生:……师:是的。

同学们说出了自身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盛老师预期所要得结果,所以她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反思:实际上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主要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教学时,假如只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没有同学的参与,那么课堂就好比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所以俺在处置教材时,拓展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想像力被充沛挖掘出来了,抛开问题后尽量让同学多说,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才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辩的故事》教课设计三篇教课目的: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经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尝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认为然、争辩不休、一举两得”等词语的意思。

3、领悟故事所包含的“做事应抓住机遇”的道理。

教课要点:兄弟俩争辩部分的朗诵。

教课难点:经过朗诵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课过程:一、导入1、揭题:争辩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辩的故事,那在讲从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诵状况。

同学们要仔细读,专心记,待会有迅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2、抢答游戏(1)故事中谁与谁发生了争辩?( 2)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辩? (3) 争辩的结果是什么? (4) 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3、小结过渡:正由于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同样,所以他们才----争辩。

文中的哪个自然段能够看出他们正在争辩呢?(第三自然段)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出色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辩,他们是如何争辩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 3 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1、读好第一次对话,领会看法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觉察没有(他们的建议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同样)师:争辩开始了吗?(开始了)师:固然他们都只是发布自己的看法,但是争辩已经开始了。

只可是这时个争辩得不那强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易一些)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领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辩的呢?生读对话在接下来的争辩中哥哥仍是平心静气的表示自己的看法吗?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辩有变化吗?谈谈你的觉察。

(他们的语气不同样了。

这一次哥哥是不认为然,高声争辩。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感觉哪句话最能表现哥的不认为然。

(你这话不对)该怎么读,才能表现哥哥的不认为然呢?师:看来,不认为然的意思就是——(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师:考考大家,“不认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很不佩服)此次的争辩兄弟俩说话的声音愈来愈大,语速愈来愈快,心情愈来愈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6课《争论的故事》课文及
教案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

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跑到村子里去找人评理。

大家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这两兄弟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事,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

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

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