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一)

合集下载

如何饲养育成期笨鸡

如何饲养育成期笨鸡

如何饲养育成期笨鸡育成期是指笨鸡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饲养育成期笨鸡的方法。

饲养育成期笨鸡:放养季节选择尽量安排雏鸡脱温后在白天气温不低于10℃时开始放养。

饲养育成期笨鸡:补充光照冬春季节自然光照短,必须实行人工补光。

每平方米以5瓦为宜,从傍晚到晚10时,从早晨6时到天亮。

不能猛然长时间补光,每日光照增半小时,逐渐过渡到晚上10时。

若自然光照超过每日11小时,可不补光。

晚上熄灯后,还应有一些光线不强的灯通宵照明,使鸡可以行走和饮水。

在夏季昆虫较多时,可在栖息的地方挂些紫光灯或白炽灯。

饲养育成期笨鸡:饮水在鸡活动的范围内放置一些饮水器具,如每50只鸡准备1瓷盆水。

同时避免让鸡喝不干净的水。

饲养育成期笨鸡:补饲补饲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改动。

夏秋季可以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30-60日龄日补精料25克左右,日补1次-2次。

参考配方为:玉米61%、豆粕15%、花生仁饼6%、麸皮7%、细糠5%、鱼粉3%、骨粉1.7%、植物油1%、食盐0.3%。

8周龄后,要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和饲喂量,还需要增加油脂,但不可加牛油、羊油等膻味浓的脂肪。

脂肪的添加量为3%-5%。

日补精料量,3-4月龄补30克-35克,5-6月龄补40克-45克,7-8月龄补50克-55克,日补2次,早晚各1次。

饲养育成期笨鸡:发酵生虫在放牧场内利用经杀菌消毒处理发酵的猪、鸡粪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麸拌匀堆成堆后,覆膜发酵7天左右,将发酵料铺在砖砌地面上,用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即可生虫。

每天将发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鸡食用,可节约饲料30%。

饲养育成期笨鸡:防兽害和药害要采取措施防止黄鼠狼、老鹰等天敌捕鸡。

若在果园内放养笨鸡,喷洒农药时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

饲养育成期笨鸡:定期防疫与驱虫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i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1.5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茎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i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iv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0.6毫升。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鸡培育到18周龄后转入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为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必须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育成鸡的喂料方法自始至终喂干粉料每天喂料3~4次,固定喂料量和时间。

根据气候、营养及产蛋水平,做到够吃,料槽中不剩料,每只母鸡每天平均采食量为110~120克。

原则是使鸡早晚吃饱,中午吃好,下午不喂,把应喂的饲料加在早晨和晚上;加料要均匀,随时摊平食槽中堆成小堆的饲料,防止把料啄出料槽。

料槽每天擦洗一次。

2、育成鸡的饮水方法保证供给清洁不断的常流水,水槽每天擦洗一次。

注意在断水、停水前贮水箱装满,以防鸡缺水使产蛋下降。

3、育成鸡的光照技术开产后产蛋鸡的光照应采取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

4、育成期和产蛋期在密闭鸡舍的光照程序褐壳蛋鸡在产蛋期光照强度控制在20~30勒克斯。

即每平方米光照强度为3瓦左右。

人工补充光照在早晚分别增加,阴天时,在白天加长人工光照。

气温高时,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增加光照。

但要注意控制光照时间:开关灯用变阻器控制,使灯光由弱变强,由强变弱。

若没有变阻器,可将舍内灯分成几组分别安装控制开关,用时先开单数,后开双数,以防光照应激。

每周擦灯一次,以白灯泡为宜并加灯罩,一般用15~25瓦灯泡(照度为10勒克斯)。

光照时间从21周龄逐步增加,保持在14~16小时,最多不要超过17小时。

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人工光照补充。

5、育成鸡的温度与湿度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临界温度为0℃~30℃。

春天和秋天可以达到适宜范围要求。

冬季开放式鸡舍(笼养),关好门窗,控制排风量,在北方可达到10℃以上。

地面平养除关好门窗,还需加炉生火,温度才可达到10℃左右。

夏季一般采用纵向加大排风量,地面洒水,可控制在30℃以下。

湿度产蛋鸡舍,适宜的相对湿度55%~65%。

6、育成鸡的通风技术根据鸡舍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决定排风量。

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

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

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育成鸡(broiler chicken)是指养殖以肉为主要产出的鸡种。

鸡饲养应注重饲养管理以确保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同时,饲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控常见病,以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重点介绍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及常见病的防控。

一、育成鸡饲养管理要点:1.确保饲料营养平衡:育成期鸡饲料需求较高,必须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平衡。

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污染的饲料。

2.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育成鸡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来良好地生长发育。

要确保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中,避免过度拥挤。

3.定期清洁消毒:饲养场要每天清理鸡舍,并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防止病菌滋生。

4.合理的饮水管理:鸡群需要干净的饮水,并且要确保饮水器的定期清洗,以防止杂质和病菌的污染。

5.防止粉尘积聚:粉尘是导致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要定期清理粉尘并做好通风工作。

6.注意饮食渐变:鸡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应饲料的变化,因此饮食渐变要适度,并确保饲料的质量。

7.观察鸡群行为和表现:要时刻观察鸡群的行为和表现,如食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育成鸡常见病的防控:1.大肠杆菌病:该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饲料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定期对饮水器和饲料器进行清洁消毒,加强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

2.禽白血病:该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鸡群定期体检,定期接种疫苗,隔离患病鸡,防止与其他鸡群的接触。

3.新城疫: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料、水源和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质量。

4.真菌病:该病主要通过饮水和呼吸传播。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清洁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控制鸡舍湿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5.神经性病变:如传染性法氏囊炎等。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严格控制饲养环境卫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总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提供平衡的饲料、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清洁消毒,合理的饮水管理,防止粉尘积聚,注意饮食渐变以及观察鸡群的行为和表现。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攻略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攻略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攻略1.饲料管理饲料是育成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饲料的质量和种类选择十分重要。

应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方,以满足育成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同时,合理的饲料喂养量和喂养时间也要注意,以避免过度或不足造成的生长不良。

2.生态环境管理育成鸡的生态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保持鸡舍的通风和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光照管理也是重要的,适当安排日照时间,有助于促进鸡的生长和免疫力。

3.定期体重测量体重是判断鸡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需要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记录。

可以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来调整饲料的喂养量和营养配方,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同时,体重测量也有助于早期发现鸡的生长异常和疾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4.预防疾病鸡的免疫力在育成期间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因此,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定期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配方,注意饮水的质量和卫生,定期给鸡进行免疫接种等。

此外,如有必要,可以请专业兽医定期对鸡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养殖管理记录对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饲养措施。

可以记录鸡的体重、饲料的用量、免疫接种情况、疾病发生和治疗情况等。

通过对养殖管理记录的分析,可以找出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综上所述,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定期体重测量、预防疾病和养殖管理记录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实践和良好的饲养技术,才能提高育成鸡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怎样合理饲喂育成

育成鸡可以理解为成年的鸡。

在农村,一些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延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

为了帮助大家把鸡养好,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教你掌握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一、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在育成期,鸡仍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各器官发育完善、机能趋于健全;
该期又是鸡骨骼发育的主要阶段,但体重增长速度随日龄的增长而渐趋下降;羽毛几经换羽最终长出成羽.消化能力较强,采食量俱增,但自身对采食量的控制能力差,因而鸡体脂肪沉积量增加,易导致过肥;
育成中、后期是鸡生殖系统的自然发育期,如果这期间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会促使鸡体早熟,从而严重影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

二、怎样合理饲喂育成鸡
鸡的整个育成期必须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其他营养需保证供给)。

具体可采取限制饲养法。

限制饲养分为量的限制和质的限制两种。

(1)量的限制
即规定鸡群每日、每周或某阶段的饲料用量。

在实施限量饲喂时,蛋用鸡一般喂给正常饲喂量的80%-90%,而肉用种鸡只喂给自由采食时的60%-80%。

此方法的特点是日粮营养必须全价,但操作比较简便,而且可降低饲养成本,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

(2)质的限制
即降低日粮营养水平,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使之不能完全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而导致鸡生长速度降低,性成熟延迟。

实际应用时,一般多采用低蛋白、低能量、高纤维饲粮,让鸡自由采食。

目前农村粗放养鸡常采用此法。

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作者:胡良法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7期光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胡良法一、饲养技术(一)更换饲料,逐渐过渡鸡的育雏期和育成期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并不是从育雏期陡然过渡到育成期,但雏鸡和育成鸡对日粮的要求不同,在过渡期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同时还可以锻炼鸡的胃肠,提高饲料利用率,但是必须要保证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二)采用限制饲养方法1.目的。

控制鸡的生长,维持标准体重,防止鸡的身体过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控制性成熟,防止早产蛋,减少死亡率。

2.方法。

一是限时法,主要通过限制鸡的采食时间,达到减少采食量的目的。

二是限质法,控制日粮质量,让日粮中的某些营养元素低于正常水平,主要以减少营养摄入量,降低生长速度为目的。

三是限量法,主要是限制饲料的供给量,即每天减少饲料供给量的一定比例,该方法是上述3种限饲方法中最科学合理的一种方法。

3.注意事项。

一是从第63天开始限饲,之前可以自由采食。

二是限饲期间第7天或第14天要称1次体重,并与标准体重相比较,若高于标准体重,继续执行上周的喂料量,也可按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比来减少饲料量;若是低于标准体重,每只鸡应增加100~200g的饲料量,也可按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比来确定增加饲料的百分比。

三是限饲期间要设足够的食槽、水槽。

四是分配饲料要迅速,防止体质较弱的鸡少吃。

五是每周龄的鸡要清点,保证饲料供给均匀准确。

六是在防疫、疾病、高温、低温等情况下,不要限饲;体重过小的鸡要挑出来,不要限饲。

七是要有足够水源,鸡饮水大概是饲料的2~2.5倍,限饲要控制光照。

(三)补喂不溶性沙砾从50日龄开始,补喂不溶性沙砾,将沙砾装入料槽或食槽中,沙砾要中等粒度,直径3mm,每只鸡每7天要在9g以上。

(四)及时补钙从16周龄起,母鸡逐渐性成熟,钙的储备也开始增加。

在激素的作用下,髓骨中形成大量沉积钙,可占到母鸡髓骨重量的12%。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潍坊诺达药业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

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

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1)体重与性成熟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

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1期徐国良从育雏结束产蛋鸡舍前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也叫青年鸡阶段。

一般称7-18周龄这段时间的鸡为育成鸡。

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雏鸡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却粗放了育成鸡的饲养,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鸡场的经济效益。

(一)育成舍的准备及转群育成舍的准备主要是育成舍的清洗、消毒、检修、空舍等。

鸡群从雏鸡舍进入到育成鸡鸡舍的转群一定要减少鸡的应激。

(二)育成鸡的日常管理l、饮水保证清洁充足,定期洗刷消毒水槽和饮水器。

2、喂料均匀,日喂三次,每天要净槽。

3、环境控制首先是温度,育成鸡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l℃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C。

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冬天注意做好保温工作。

其次是通风,尤其是深秋、冬季及初春的通风,一定要与温度协调起来。

最后是清粪,清粪一定要及时,每20天一次。

因为鸡粪过多,导致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4、卫生预防工作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作好免疫工作。

5、分群饲养其一,将一些瘦弱的鸡挑出,提高一些营养水平,单独饲喂。

平时将一些不合格的鸡检出,进行隔离饲养。

其二,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在70-90日龄对鸡群进行一次整理,分出大、中、水三群,分别进行饲养管理。

6、观察鸡群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鸡群的正常发育。

(三)育成鸡的光照管理I、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密闭式鸡舍因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的光照,即0-1周23小时光照,2-20周龄恒定为8-9小时光照。

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密闭式鸡舍不应有漏光。

2、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管理应根据出雏的日期、季节、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方案。

第一周龄光照制度基本同密闭鸡舍,从第二周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为利用自然光照。

在4月15日至9月1日出雏的雏鸡,其生长阶段的后半期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一)
论文关键词育成鸡;饲养;管理论文摘要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

育成鸡指7~20周龄的大、中雏鸡。

鸡群育成期是完成骨骼、体重、输卵管及卵巢发育的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保证体重的增长,从而保证今后高的成活率和产蛋率。

因而,鸡群育成期对于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

1育成鸡的饲养
1.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生长迅速,机体各系统器官发育旺盛,功能逐步健全;长骨骼,长肌肉最多,但体重增长速度较雏鸡慢;羽毛几经脱换长出成羽,脂肪积累加快,容易引起过肥现象,影响产蛋,育成后期鸡的性器官发育迅速,容易早熟。

1.2育成鸡的营养特点
为使育成鸡适时开产,不引起过肥和早熟,降低其脂肪的沉积,而且为后期控制体重。

因此,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含钙不宜过多。

一般要求7~14周龄日粮中粗蛋白16%;14~20周龄粗蛋白12%~14%;营养水平下降,主要增加青、粗饲料,但维生素、矿物质要满足需要,特别是保证骨骼发育,钙磷比例要求合理,一般为(2.0~2.5)∶1。

1.3育成鸡的饲喂方法
1.3.1定时饲喂。

每天在固定时间喂饲3~4次,每次间隔4h。

这种喂法适宜用湿料或掺有青绿饲料。

但每天下午2时前饲料必须吃净,防止酸败,每天要刷洗饲槽。

1.3.2自由采食。

将干粉料投在料桶或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

这种喂法采食均匀,鸡群整齐度好。

1.3.3限制饲喂。

育成鸡有食欲旺盛、食量大的特点,若敞开饱食饲喂,常导致鸡超重和过肥,尤以褐壳蛋鸡更明显。

根据标准体重限制饲喂,防止鸡过肥,使其整齐度好,体重适宜,在适合的日龄开产;同时还能节省饲料。

限制饲喂要对鸡群体重进行监测,定期称重。

若鸡群平均没有超重现象,满周龄体重符合品种标准,就不一定需要限制饲喂,常用的限制饲喂的方法有限时、限量、限质等多种方法,蛋用型鸡多从9周龄开始限饲。

另外,限制饲养应注意:①定期称测体重,掌握好饲料的给量。

限饲开始时,要随机抽样30~50只称重并编号,1~2周称重1次,与标准对照差异不超过±10%为正常。

如果平均体重偏高,应再减少饲量,偏低则应增加喂饲量。

②设置足够饲槽。

限饲时必须备足饲槽,而且摆布合理,以保证每只鸡都有采食位置,防止饥饱不均,发育不齐。

③限饲前实行断喙,以防啄伤。

④限饲过程中,如果鸡群发病,接种疫苗或转群等,可暂时停止限饲,待消除影响后再进行限饲。

⑤应与控制光照相配合,效果更好。

2育成鸡的管理
2.1初期管理
2.1.1脱温(离温)。

雏鸡达到4~6周龄以后,新羽基本长出,对环境适应能力有了增强,要逐步停止给温。

一般早春育雏可在6周龄左右离温,晚春、初夏育雏3~4周龄即可离温。

具体离温时间,各地应根据育雏季节、雏群体质状况及外界气温等灵活掌握。

离温要有个过渡时期,不能突然停止给温。

要逐渐减少每天给温次数,最后达到完全脱温,一般过渡期为1周左右。

离温期间饲养人员夜间要注意观察鸡群,防止挤堆压死,保证离温安全。

2.1.2上栖架。

随着离温要训练鸡上栖架。

上栖架不但有利于鸡体健康,而且可以防止在地面挤堆造成伤亡。

栖架可用木棍或木条制作,一般蛋用型育成鸡每只应有10~15cm的位置。

鸡有蹬高栖息的习性,所以训练上栖架并不困难,只要最初几天晚上,将少量在地面栖息的鸡人工抓到栖架上即可。

2.1.3转笼或下笼。

笼育的雏鸡进入育成期后,可转入中雏笼或者改为地面平养。

刚下笼的
鸡不太习惯,容易挤堆造成伤亡。

因此,要注意看护,特别在夜间,更要注意温度变化,防止挤堆造成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