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用药统计

合集下载

伤寒论用药统计完整版

伤寒论用药统计完整版

伤寒论用药统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61次:甘草36次:桂枝34次:大枣33次:生姜27次:芍药20次:人参19次:附子17次:大黄16次:干姜14次:半夏麻黄黄芩11次:茯苓黄连10次:白术09次:杏仁07次:石膏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05次:牡蛎04次:粳米葛根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蘖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123次:甘草70次: 桂枝67次:生姜59次: 大枣51次: 芍药38次:半夏36次:干姜34次:人参附子32次:茯苓31次: 大黄28次:麻黄27次: 白术25次: 黄芩19次: 杏仁16次: 枳实15次:细辛黄连14次: 石膏当归厚朴10次:阿胶栀子09次: 柴胡08次:芒硝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04次:蜀椒蟅虫百合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蘖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常用药物剂量比较与分析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常用药物剂量比较与分析
经统 计,《伤 寒 论》中 共 有 药 物 86 种,根 据 统 计 结果,出现频次5 次 及 其 以 上 的 药 物 共 有 24 味,依 次为:甘 草、大 枣、桂 枝、生 姜、芍 药、人 参、干 姜、黄 芩、半夏、附 子、大 黄、白 术、麻 黄、黄 连、茯 苓、栀 子、 杏 仁 、石 膏 、柴 胡 、厚 朴 、芒 硝 、细 辛 、香 豉 、枳 实 。 2 《金 匮 要 略 》的 常 用 药 物
2.1~3 两 4~5.7 枚
注 :因 丸 散 剂 剂 量 不 是 每 日 用 量 ,故 主 要 以 汤 剂 计 算 ;若 一 味 药 有 多 种 计 量 方 式 时 ,以 最 多 见 的 方 式 计 算 ,如 半 夏 以 升 ,杏 仁 以 个 ,石 膏 以 两 。
量 ,以 上 药 物 在 经 方 中 常 用 剂 量 分 别 为 甘 草 2 两 、大 枣 12 枚 、桂 枝 3 两 、生 姜 3 两 、芍 药 3 两 、人 参 3 两 、 干姜3两、黄 芩 3 两、白 术 3 两、黄 连 1 两、杏 仁 50 个、细辛3两。说明《伤 寒 论》和 《金 匮 要 略》两 书 同 出 一 脉 ,用 药 剂 量 基 本 一 致 。 3.2.2 不 完 全 相 同 的 药 物 共 有 8 味,分 别 为 半 夏 、附 子 、大 黄 、麻 黄 、茯 苓 、石 膏 、厚 朴 、枳 实 。
②附子:《伤寒论》和 《金 匮 要 略》两 书 中 的 常 用 剂 量 均 为 1 枚 ,此 一 剂 量 在 两 书 中 使 用 频 次 最 多 ,生 附子主要使 用 这 一 剂 量。 而 炮 附 子 除 了 使 用 1 枚 外,在《金 匮 要 略》中 还 用 到 1 枚 半、2 枚、3 枚 等 剂 量 。 因 此 附 子 的 平 均 剂 量 、剂 量 分 布 区 间 、常 用 剂 量 范围在《金匮要略》中 偏 大。 总 体 来 说,炮 附 子 用 量 要偏大,这可能与其 经 过 炮 制 后 毒 性 与 回 阳 救 逆 作 用 均 有 所 减 弱 ,而 主 要 发 挥 温 里 阳 的 作 用 有 关 。

经方用药统计

经方用药统计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伤寒传灯»经方用药统计经方用药统计伤寒论不到五十味就可组成108种方剂。

1. 桂枝出现于方剂中 45 次2. 芍药出现于方剂中 31 次3. 甘草出现于方剂中 47 次4. 生姜出现于方剂中 45 次5. 大枣出现于方剂中 42 次6. 葛根出现于方剂中 3 次7. 麻黄出现于方剂中 20 次8. 杏仁出现于方剂中 8 次9. 柴胡出现于方剂中 6 次10. 黄芩出现于方剂中 15 次11. 人参出现于方剂中 18 次12. 半夏出现于方剂中 19 次13. 枳实出现于方剂中 11 次14. 细辛出现于方剂中 6 次15. 干姜出现于方剂中 20 次16. 五味子出现于方剂中 4 次17. 知母出现于方剂中 7 次18. 石膏出现于方剂中 6 次19. 胶饴出现于方剂中 2 次20. 茯苓出现于方剂中 16 次21. 大黄出现于方剂中 13 次22. 黄连出现于方剂中 10 次23. 麦门冬出现于方剂中 5 次24. 白朮出现于方剂中 18 次25. 桔梗出现于方剂中 3 次26. 黄耆出现于方剂中 6 次27. 猪苓出现于方剂中 1 次28. 泽泻出现于方剂中 3 次29. 甘草炙出现于方剂中 80 次30. 附子出现于方剂中 20 次31. 当归出现于方剂中 14 次32. 厚朴出现于方剂中 7 次33. 干地黄出现于方剂中 5 次34. 龙骨出现于方剂中 2 次35. 芒硝出现于方剂中 3 次36. 防己出现于方剂中 2 次37. 吴茱萸出现于方剂中 2 次38. 生地黄出现于方剂中 2 次39. 栝楼根出现于方剂中 1 次40. 栝蒌实出现于方剂中次41. 牡蛎出现于方剂中 3 次有了以上的单位药,就可次构成以下的经方方剂(指仲景方而言)[0] 桂枝汤 1[1] 葛根汤 2[2] 麻黄汤 3[3] 小柴胡汤 4[4] 大柴胡汤 5[5] 小青龙汤 6[6] 大青龙汤 7[7] 小建中汤 10[8] 三黄泻心汤 13[9] 麻杏甘石汤 14[10] 大黄甘草汤 15[11]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16[12] 调胃承气汤 22[13] 防己黄耆汤 23[14] 防己茯苓汤 24[15] 理中丸 29[16] 麻黄细辛附子汤 30[17] 麻黄加术汤 31[18] 麻黄附子甘草汤 33[19] 麻黄附子汤 34[20]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道汤 41[21] 黄连汤 44[22]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46[23] 芍药甘草附子汤 47[24] 泽泻汤 49[25] 干姜附子汤 50[26] 排脓散 54[27] 排脓汤 55[28] 干姜人参半夏丸 61[29]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62[30] 黄芩汤 63[31] 柴胡桂枝干姜汤 66[32] 柴胡桂枝汤 67[33] 柴胡加芒硝汤 68[34] 泻心汤 70[35] 黄耆桂枝五物汤 74[36] 黄耆芍桂苦酒汤 77[37] 附子泻心汤 80[38] 附子汤 82[39] 半夏散及汤 84[40] 半夏麻黄丸 85[41] 半夏干姜散 86[42] 半夏泻心汤 87[43] 五苓散 92[44] 苓桂术甘汤 96[45] 吴茱萸汤/茱萸汤 97[46] 四逆散 112[47] 四逆加人参汤 113[48] 四逆汤 115[49] 人参汤 118[50] 去桂加白朮汤 119[51] 生姜泻心汤 123[52] 枳实芍药散 133[53] 枳术汤 136[54] 甘草麻黄汤 137[55] 甘草泻心汤 138[5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朮汤 139[57] 甘草干姜汤 140[58] 甘草附子汤 141[59] 甘草汤 146[60] 大黄黄连泻心汤 150[61] 大黄附子汤 151[62] 大承气汤 158[63] 茯苓四逆汤 187[64] 茯苓甘草汤 188[65] 茯苓杏仁甘草汤 189[66]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190[67]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191[68] 白朮附子汤 194[69] 小半夏加茯苓汤 198[70] 小半夏汤 199[71] 厚朴七物汤 200[72] 小青龙加石膏汤 201[73]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202[74] 厚朴大黄汤 203[75] 小承气汤 204[76] 厚朴三物汤 205[77] 桂枝麻黄各半汤 215[78]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17[79] 桂枝加芍药汤 218[80] 桂枝加黄耆汤 219[8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20[82] 桂枝加附子汤 221[83] 桂枝附子汤 222[84] 桂枝二麻黄一汤 223[85] 桂枝二越婢一汤 224[8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26[87] 桂枝去芍药汤 227[88] 桂枝人参汤 228[8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229[90] 桂枝生姜枳实汤 230[9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32[92] 桂枝甘草汤 233[93] 桂枝加大黄汤 234[94]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36[95] 桂枝加葛根汤 237[96] 桂枝加桂汤 238[97] 茱萸汤/吴茱萸汤 239[98] 真武汤 240[99] 桔梗汤 242[100]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243 [101] 桂苓五味甘草汤 244[102]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246[103] 越婢加术汤 247[104] 越婢加半夏汤 248[105] 越婢汤 249[106] 黄耆建中汤 256[107] 茯苓泽泻汤 257构成方剂共 : 108 方本帖由千手堂主发于清阳中医论坛。

《伤寒论》114方剂

《伤寒论》114方剂

《伤寒论》114方剂《伤寒论》114方剂按:本篇《伤寒论》114方剂,来源于网络上的“《伤寒论》112方证”。

本人对这个“《伤寒论》112方证”中的所有方子药的剂量都已一一同两个版本的《伤寒论》做了核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错误:这个“112”方证中的所有剂量,同伤寒论相差甚远,大约只相当于伤寒论中原方剂量的十分之一。

《伤寒论》中总共是114首方子,“《伤寒论》112方证”缺少的柴胡汤方和抵挡汤方,本人将其补充了进来,本《伤寒论》114方剂,才是伤寒论原有的剂量,这里呈现给有缘人参考,若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编者:君浩《伤寒论》114方1.汤证:桂枝汤(12)处方:桂枝93g去皮,芍药93g 炙甘草62g 生姜93g 大枣12枚破开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处方:葛根125g 桂枝62g去皮,芍药62g 生姜93g 炙甘草62g 大枣12枚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处方:桂枝93g去皮,芍药93g 炙甘草93g 生姜93g 大枣12枚炮附子31g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处方:桂枝93g去皮,炙甘草62g 生姜93g 大枣12枚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处方:桂枝93g去皮,炙甘草62g 生姜93g 大枣12枚炮附子31g6.汤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当改为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28)处方:芍药93g 炙甘草62g 白术93g 茯苓93g 生姜93g 大枣12枚破开7.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处方:桂枝93g 芍药93g 炙甘草62g 生姜93g 大枣12枚破开杏仁50枚厚朴62g8.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62)处方:桂枝93g 芍药125g 炙甘草62g 人参93g 大枣12枚破开生姜125g9.汤证:小建中汤(102)处方:桂枝93g 炙甘草62g 大枣12枚破开芍药187g 生姜93g 切片胶饴1升10.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12)处方:桂枝93g去皮炙甘草62g 生姜93g 煅牡蛎156g 煅龙骨125g 大枣12枚剖开蜀漆93g用水洗去腥味。

关于《伤寒论》中药物用量规律的分析

关于《伤寒论》中药物用量规律的分析

【 Y WO DS S agH nL n rli si e enn m e n hnm nn ds—fc l KE R 】 hn a u ; e tnhpbt e u br dp eo eo ; oeeeta ao w a f w
《 伤寒 论 》 被称 为 “ 书之 祖 ” 是 我 国第 1部 融 究试对《 方 , 伤寒论》 中数与效的关系做初步分析。
e c c o a h me ii e i h i ee tfr l ,t e r lt n h p b t e n q a t y a d efc ssu id b sn gsi e r si n i f a yf re c dcn n t e d f r n mu a h eai s i ew e u ni n f t f o o t e wa td e y u i g L it rg e so , o c p ie h— q a e ts n t e t t t a t o s Re u t ard c i u r e t a d oh r sai i l meh d . s sc sl s T e e s a s o it n e e n t e u e f d s n h h h r i n a s cai b t e h n mb r o o e a d t e e g t o w J i
【 B T A T O j t e A c d gt t e yo nm e adpeo eo,t e let e tnh e ends ead A S R C 】 be i c r n et o f u br n hnm nn o x o eraos pbt e o g n cv o i oh h r p r h li i w a
21 0 大 学 学 报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药统计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药统计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药统计开方123 次的药: 甘草开方70 次的药: 桂枝开方67 次的药: 生姜开方59 次的药: 大枣开方51 次的药: 芍药开方38 次的药: 半夏开方36 次的药: 干姜开方34 次的药: 人参附子开方32 次的药: 茯苓开方31 次的药: 大黄开方28 次的药: 麻黄开方27 次的药: 白朮开方25 次的药: 黄芩开方19 次的药: 杏仁开方16 次的药: 枳实开方15 次的药: 细辛黄连开方14 次的药: 石膏当归厚朴开方10 次的药: 阿胶栀子开方9 次的药: 柴胡开方8 次的药: 芒硝开方7 次的药: 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开方 6 次的药: 芎穷桔梗泽泻五味子开方 5 次的药: 葛根滑石地黄麦门冬开方 4 次的药: 蜀椒蟅虫百合乌头黄蘗开方 3 次的药: 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开方 2 次的药: 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白头翁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小麦硝石白酒薯蓣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开方 1 次的药: 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代赭石灶中黄土白鱼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太一禹余粮白前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瓜子干漆蛴螬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裈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一共170种单味药若不论杂病,只看伤寒论一书的方剂来整理,果更是精简开方61 次的药:甘草开方36 次的药:桂枝开方34 次的药:大枣开方33 次的药:生姜开方27 次的药:芍药开方20 次的药:人参开方19 次的药:附子开方17 次的药:大黄开方16 次的药:干姜开方14 次的药:半夏麻黄黄芩开方11 次的药:茯苓黄连开方10 次的药:白朮开方9 次的药:杏仁开方7 次的药:石膏开方 6 次的药: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开方 5 次的药:牡蛎开方 4 次的药:粳米葛根开方 3 次的药: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开方 2 次的药: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蘗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开方 1 次的药: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裈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一共82味药4/26/2022 4:37:31 AM。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吴翠珍;张宗圣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20)002
【摘要】《伤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除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

两书重复用药76种。

,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例,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除方23首,实际为225首。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吴翠珍;张宗圣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相关文献】
1.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方药数量解析研究 [J], 孙燕;李宇航;郭明章
2.《伤寒论》治"悸"方药统计 [J], 陈榕榕; 黄飞翔
3.《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药服用频次、服用量初探 [J], 刘统治;王晶;刘庄约;胡志丹;陈丹丹;李董男;赵军
4.《伤寒论》治呕方药统计 [J], 邹旭峰;雎世聪;黄振;郁保生
5.《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群体计数分析 [J], 张永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统计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61次:甘草36次:桂枝34次:大枣33次:生姜27次:芍药20次:人参19次:附子17次:大黄16次:干姜14次:半夏麻黄黄芩11次:茯苓黄连10次:白术09次:杏仁07次:石膏06次:枳实厚朴栀子柴胡芒硝05次:牡蛎04次:粳米葛根03次:细辛阿胶知母龙骨桃仁豉02次:当归桔梗泽泻麦门冬猪苓赤小豆葶苈吴茱萸赤石脂水蛭虻虫甘遂黄蘖栝蒌根蜀漆猪胆汁葱白01次:栝蒌实五味子蜀椒滑石升麻胶饴鸡子黄文蛤瓜蒂竹叶贝母茵陈蒿白头翁秦皮旋覆花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麻仁铅丹太一禹余粮食蜜妇人中褌巴豆乌梅鸡子苦酒人尿伤寒论+金贵要略用药次数统计一共170种单味药123次:甘草70次: 桂枝67次:生姜59次: 大枣51次: 芍药38次:半夏36次:干姜34次:人参附子32次:茯苓31次: 大黄28次:麻黄27次: 白术25次: 黄芩19次: 杏仁16次: 枳实15次:细辛黄连14次: 石膏当归厚朴10次:阿胶栀子09次: 柴胡08次:芒硝07次:知母粳米龙骨黄耆桃仁牡蛎06次: 五味子芎穷桔梗泽泻05次: 葛根麦门冬滑石干地黄04次:蜀椒蟅虫百合03次:五味防风橘皮防己猪苓赤小豆升麻鳖甲葶苈吴茱萸赤石脂乌头水蛭虻虫甘遂薤白栝蒌实香豉黄蘖栝蒌根薏苡仁茵陈蒿葱白蜜(白蜜、食蜜)02次:胶饴竹茹蜀漆猪胆汁牡丹瞿麦鸡子黄文蛤瓜蒂牡丹皮紫参矾石薯蓣雄黄竹叶木防己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白头翁秦皮旋覆花麻子仁艾叶01次:射干紫菀款冬花曲豆黄卷白敛云母猪肤猪膏乱发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蛇床子仁乌扇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实川乌乌梅狼牙椒目鸡子苦酒王不留行溯瞿细叶桑东南根蒲灰人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用药次数统计一共82味药
61次:甘草
36次:桂枝
34次:大枣
33次:生姜
27次:芍药
20次:人参
19次:附子
17次:大黄
16次:干姜
14次:半夏麻黄黄芩
11次:茯苓黄连
10次:白术
09次:杏仁
07次:石膏
06次:枳实厚朴栀子
05次:牡蛎
04次:粳米葛根
03次:细辛阿胶知母
02次:当归桔梗泽泻猪胆汁葱白
01次:栝蒌实五味子猪肤连轺生梓白皮天门冬麻子仁代赭石生地黄
123次:甘草
70次: 桂枝
67次:生姜
59次: 大枣
51次: 芍药
38次:半夏
36次:干姜
34次:人参附子
32次:茯苓
31次: 大黄
28次:麻黄
27次: 白术
25次: 黄芩
19次: 杏仁
16次: 枳实
15次:细辛黄连
14次: 石膏当归厚朴
10次:阿胶栀子
09次: 柴胡
08次:芒硝
07次:知母粳米龙骨
06次: 五味子芎穷
05次: 葛根麦门冬
04次:蜀椒蟅虫百合
03次:五味防风橘皮栝蒌实香豉黄蘖栝蒌根薏苡仁茵陈
蒿葱白蜜(
02次:胶饴竹茹蜀漆贝母苦参通草豉小麦硝石白酒
白头翁秦皮
01次:射干紫菀鼠妇石韦紫葳蜂巢赤硝蟋螂?酸枣
仁穹穷代赭石白鱼灶中黄土生地黄铅丹栝楼根葵子泽漆白前太一禹余粮盐生葛甘李根白皮干苏叶山茱萸白薇生地黄汁
川椒柏叶诃梨勒土瓜根生姜汁羊肉败酱粉葶苈子瓜子干漆蛴螬黄柏蜘蛛皂荚天雄妇人中褌巴豆红蓝花柏皮戎盐栝楼
实川乌乌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