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合集下载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不少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人都想知道喝中药到底有没有危害,尤其是对肝有没有伤害。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喝中药是否会伤肝吧。

喝中药是否会伤肝1、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喝中药的禁忌1、喝中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喝中药时不要吃萝卜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3、喝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4、喝中药时不要吃大蒜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

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5、喝中药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会伤害肝的中药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药组合在一起的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抗肿瘤的病人,比如乳腺癌的病人会用到这种药,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还有雷公藤,它在临床上也有抗肿瘤的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的模型。

常用中药肝损害

常用中药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中药所致的肝损害

中药所致的肝损害

[ 中图分类 号] 5 5 R 7
[ 关键词 ] 中药 ; 肝损 害
随 着人们对 中医药需求 的增 加和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的不断 发展 , 中药及其 制剂 的临床 应用 日益广 泛 , 中 而 药 导致 肝损 害的报 道 也呈 逐 年 上 升趋 势 。据 统计 , 中 药所 致 的肝 损 害 约 占所 有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的 4 8 ~ .%
作用 , 主要存 在于 一些 药 用植 物种 子 中 , 五倍 子 、 如 石
生 物碱 , 国内报 道 引 起 肝 脏 损 害 的单 味 中药 有 5 0多 种, 加强 对 中药 致肝损 害 的认 识及 防治 十分迫 切 。
中药 引起 肝损 害的可 能机 制
中药引起 肝损 害 的机 理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数 文 献 多 认 为是 药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直 接 或 通 过 免疫 机 制 损 害
可刺 激并 损害 胃肠 黏膜 , 吸收后不 仅能 损伤肝 脏 , 还能
1 肝毒性成 分 直接 导 致 肝损 伤 : 些 药 物或 其 代 . 某 谢 产物 可 以直接损 害肝 脏 , 类 药物 引 起 的肝 损 害 往 这 往 可 以预测 , 发生率 较 高 , 以复制 相 应 的动 物模 型 , 可 肝损伤 的发 生 及 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剂 量 有 明 显 的 相 关 性, 潜伏 期相 对 较 短 , 同 时伴 有 肾脏 或其 他 脏 器 损 常
害 。 目前研究 较 为 深 入 的有 : 1 吡 咯里 西 啶 类 生 物 ()
碱 ( A ) 是一类 植物 性毒 素 , Ps: 由千 里光 次碱 和 千里 光 次酸构 成 , 目前 已发 现 40多个 不 同结 构 的吡 咯里 西 0 啶类生 物碱 , 存在 于许多 中草药 中 , 野百 合 、 如 千里 光 、 菊三七 、 兰 、 泽 紫草 和 狗舌 草 等 , 肝 毒 性 是经 细 胞 其

这些中药滥用伤肝

这些中药滥用伤肝

合理用药这些中药滥用伤肝●春苗受传统“中药是天然药品,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很多群众都喜欢用中药来制作药酒、泡茶、药膳、药浴、泡脚等,甚至直接把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

由于无知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出现。

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排在首位的是中药,其中有下列5种常用中药材。

☆何首乌☆许多人喜欢服用何首乌护发补肾。

但随着使用增多,何首乌的肝损伤风险也成为焦点。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

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

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对身体有一定的毒性,最主要的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

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

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番泻叶☆有不错的泻下作用,出现便秘后,许多人会自行选择番泻叶。

但番泻叶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

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

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

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

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

有人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艾叶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因为艾叶中含有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

一般建议,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苦参☆可清热燥湿。

有人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

但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

遵医嘱长期服用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

☆白果☆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有些老年哮喘患者喜欢捡路边的白果泡茶喝,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1、肝毒性中药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ALT、AST显着升高;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血清中ALT↑、AST↑、TBIL↑;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化合物.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关系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 DNA受到损伤, DNA的合成受到影响;✓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2、肾毒性中药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常用量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山豆根用量在15~ 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或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

甘草伤肝的案例

甘草伤肝的案例

甘草伤肝的案例
尽管甘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天然草药,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甘草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的案例:
1. 患有肝病的患者:甘草中的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因此患有肝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甘草的损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长期使用高剂量甘草时可能会出现血中转氨酶水平增高的情况。

2. 长期大量使用:长期大量使用甘草可能会导致肝脏受损。

有报道称,服用高剂量甘草(每日超过100克)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3. 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的混合使用:甘草与其他草药或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

例如,甘草与具有肝毒性的草药或药物如旋覆花、秦皮或柴胡混合使用时,可能导致肝损伤。

尽管这些案例表明甘草有潜在的肝脏损伤风险,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多数情况下,在适当剂量和正确监控下使用甘草是安全的,但还是建议在使用甘草之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保健从业人员,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

综述-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中草药、分类及临床特点

综述-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中草药、分类及临床特点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

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

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中药副作用揭秘

中药副作用揭秘

中药副作用揭秘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药并非完全无害。

事实上,中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副作用,以及如何科学使用中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1. 常见中药的副作用1.1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然而,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副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类似于皮质激素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体内钾离子丢失,出现低钾血症,引发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1.2 何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头发早白等症。

然而,何首乌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引发肝衰竭。

此外,何首乌还可能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

1.3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火毒炽盛等症。

然而,黄连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此外,黄连还可能引起口干舌燥、便秘等副作用。

1.4 附子附子具有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虚寒盛、寒湿痹痛等症。

然而,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唇麻木、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如何科学使用中药2.1 遵医嘱使用中药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药物,控制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与西药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3 控制用药时间中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应短期用药,慢性病症可长期调理,但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导致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
【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由千里光次碱和千里光酸构成,具有较强的毒性。

我国至少有50多种常用中药和民间草药含有,如千里光、款冬花、佩兰、软紫草、硬紫草、菊三七等
2.2 毒性成分为苷类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强心苷类、氰苷类和皂苷类。

强心苷类及氰苷类成分鲜有造成肝损伤的报道,皂苷有菊三七、商陆、黄药子等,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致肝脏损害的中药。

2.3 毒性成分为萜与内酯类不少萜类化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损害作用,但肝损害机制还不甚明了。

苦楝子、川楝子是含萜类致肝脏损害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除了萜类物质外,某些含挥发油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肝脏损害作用,如艾叶就是一种较典型的该类肝脏损害中药。

2.4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类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等。

2.5 毒性成分为鞣质类鞣质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

五倍子、石榴皮、诃子等就是具有此损害成分的中药。

2.6 其他:薄荷含有长叶薄荷酮、薄荷呋喃和异薄荷酮等成分,这些成分均具有肝毒性。

药理研究显示独活的有效成分佛手苷内酯、欧芹属乙素、异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等均可引起实验动物的肝损害。

苦楝子所含的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可刺激和损害胃肠黏膜,吸收后损伤肝脏,并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甚至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

2.7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类:主要是矿物质中的砷、汞、铅,含铅类中药有密陀僧、朱砂、红粉、轻粉、白降丹、砒石、雄黄、雌黄、代赭石、铅粉等,具有明显的肝损害作用。

2.8 具肝脏毒性的动物药的成分及毒性机理动物入药,动物药的活性成分具有作用强、疗效确实、潜力大等特点,但其毒理还不十分清楚, 蜈蚣含有类似蜂毒的毒性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可引起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对肾脏及肝脏造成损伤, 斑蝥素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等。

3 中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
3.1 正确认识中药的肝毒性。

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消除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的误区,“是药三分毒”。

3.2 加强对药材质量的管理,完善和规范中药的产地、种植、生长期、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储存等环节和标准,杜绝伪劣药材。

以防止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

3.3 对患者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防止或纠正其乱服民间单偏方、此举既可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又可避免药物对肝脏潜
在的毒性损伤。

3.4 要合理用药。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应用文献已有报道可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按照药典规定或推荐的剂量、服法合理处方用药
3.5 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或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表现,应检查肝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确实需要使用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中药,要定期检验肝功能;尽量避免酒后或饥饿状态下服药;营养不良者及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总之,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重视中药的肝损害,探讨中药的肝毒性,深入开展中药肝损害的研究及防治,对于保证用药安全。

减少和杜绝药源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晓露,张煜,赵肃清, 具肝毒性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J].2007,17(1)
[2]徐列明.对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认识及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4):379—380
[3]陈香宇,黄冠华,马军重视中药引起的肝损伤[J], 胃肠病学和肝病志,2008,17(8)
[4]康永贞.食用中药苦楝子致死的猪肉引起中毒性肝炎1例报告[J].上海医学,1981,4:44.
[5]宋良玉.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 :65 ~66.
[6]王兵,刘乎,唐志鹏.植物药的肝毒性[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78~80
[7]李立荣.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中药[J].中成药,2006,28(3):309~310.
[8]杨兴祥,江南,林建梅何首乌致肝损害13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8,29(l2) :l6l9~1670
[9]卢晓露,张煜,赵肃清.具肝毒性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1):11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