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最新-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 精品

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三种中药材可能致肝损害大量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保肝作用,但延边大学药学院在对50余种中草药进行保肝药物筛选工作中却意外发现,覆盆子、夏枯草和阴行草等能加重小鼠4(四氯化碳)性肝损伤。
为了解这三种药材本身的毒性,研究人员又进行了这些药材水提物对正常小鼠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影响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小鼠随机分为药材组、药材4组、空白组和4组,每组12只。
药材组和药材4组用药材水提物灌胃(,2毫升/10克体重),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给药4天,其他两组给同体积自来水。
于第5天灌胃两小时后,药材4组和4组腹腔注射0.1%4色拉油溶液(.1毫升/10克体重),药材组和空白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
24小时后(取血前禁食12小时)从眼眶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和。
结果发现,覆盆子和阴行草水提物对小鼠和无显著性作用,而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值明显升高(;0.05),并使值升高非常显著(;0.01)。
覆盆子4、阴行草4、夏枯草4及4组值和值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0.05~0.01),且覆盆子4、阴行草4和夏枯草4组较4组和值也有明显升高(;0.05~0.01)。
目前认为,4通过破坏肝细胞及其内膜结构,损伤或杀死肝细胞,致使胞浆中的酶如、等溢至血中。
因此,血清中和水平高低可以敏感地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
本实验表明,夏枯草水提物使小鼠和值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有肝脏毒性作用。
另外,覆盆子4、阴行草4和夏枯草4组较4组值和值也有明显升高,提示这三种中草药可加重4性肝脏损伤。
“免费有”版权所国内的资料显示,中草药引起的肝病在我国药物性肝病中占有不小比例。
国外中药安全性探讨中,中药性肝损害也是重点涉及内容。
而目前国内文献多数侧重病例的报告和总结,中药安全性研究较少,故应重视中药性肝病或肝损害的研究和防治。
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1 . 2可疑药 物种 类 : 复方青黛丸 4例 , _ 二九 胃泰颗粒 3 例, 雷公 藤多苷片 5例 , 小柴胡颗粒 2例 , 含千里光 中药汤剂 l 例。 1 . 3治疗方法 : 所 有患者在临床确诊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 5例 患者只充分休息并 未采 取其他对症治疗 , 5例 患者 充分休息 同 时静脉滴注维生素 C、腺苷蛋氨酸 , 2例患者静脉 滴注葡醛 内 酯注射液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 3 例 患者静脉滴 注注射用 还原型谷胱甘肽并 同时 口服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 。 1 . 4结 果 : 1 2例患 者经过 治疗在 1 个月 内肝功 能恢复 正常 , 3 例患 者 2 个 月后肝 功能恢复正常 。
不 良反 应 。
关键词 : 药物 性 肝 损 伤 中草 药及 其 制 剂
中图分 类号 : R 5 9 5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0 8 — 0 0 2 7 — 0 1 数周 内消失 。 ③再次应用类 似药物可 引起肝损害复发。 ④排除 临床其 他导致肝损 伤的病 因 , 如饮 酒 、 病毒性 肝炎 、 自身免疫 性肝病 、 酷似急性肝炎的细菌感染 等口 。 本 文报道 的 1 5例患者 根据药物性 肝损 伤的诊断标准 , 最终都 确诊 为 D I L I 。 直以来 ,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 , 安全性 高 , 不 良反 应少 , 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危险性 。近年来有关 中草药及其制剂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 日益增多 , 其肝毒性问题逐 渐被人们 认识 。有研究认为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占全部药物性肝损害的 1 0 . 8 0 %~ 7 4 . 1 4 %。中草药所致肝损害以中毒性肝损害为主, 其机 制与生物碱和毒性植物蛋 白等引起的脂质过氧化 、 线粒体损伤 有关 , 也可能与组织 D N A ( R N A) 酶和蛋 白质结合 引起细胞 坏死 和凋亡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 , 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无法确定 , 对引起肝损害的确切成分和机制知之甚少 。本文报道的 1 5 例 患者服用的可疑药物 中只有雷公藤多苷片有效成分单一 , 而其 他如复方青黛丸 、 三九 胃泰颗粒 、 小 柴胡颗粒 及含 有千里光 的 中药汤剂均组方 复杂 , 如 三九胃泰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芩 、 白芍 、
中药所致的肝损害

[ 中图分类 号] 5 5 R 7
[ 关键词 ] 中药 ; 肝损 害
随 着人们对 中医药需求 的增 加和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的不断 发展 , 中药及其 制剂 的临床 应用 日益广 泛 , 中 而 药 导致 肝损 害的报 道 也呈 逐 年 上 升趋 势 。据 统计 , 中 药所 致 的肝 损 害 约 占所 有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的 4 8 ~ .%
作用 , 主要存 在于 一些 药 用植 物种 子 中 , 五倍 子 、 如 石
生 物碱 , 国内报 道 引 起 肝 脏 损 害 的单 味 中药 有 5 0多 种, 加强 对 中药 致肝损 害 的认 识及 防治 十分迫 切 。
中药 引起 肝损 害的可 能机 制
中药引起 肝损 害 的机 理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数 文 献 多 认 为是 药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直 接 或 通 过 免疫 机 制 损 害
可刺 激并 损害 胃肠 黏膜 , 吸收后不 仅能 损伤肝 脏 , 还能
1 肝毒性成 分 直接 导 致 肝损 伤 : 些 药 物或 其 代 . 某 谢 产物 可 以直接损 害肝 脏 , 类 药物 引 起 的肝 损 害 往 这 往 可 以预测 , 发生率 较 高 , 以复制 相 应 的动 物模 型 , 可 肝损伤 的发 生 及 严 重 程 度 与 药 物 剂 量 有 明 显 的 相 关 性, 潜伏 期相 对 较 短 , 同 时伴 有 肾脏 或其 他 脏 器 损 常
害 。 目前研究 较 为 深 入 的有 : 1 吡 咯里 西 啶 类 生 物 ()
碱 ( A ) 是一类 植物 性毒 素 , Ps: 由千 里光 次碱 和 千里 光 次酸构 成 , 目前 已发 现 40多个 不 同结 构 的吡 咯里 西 0 啶类生 物碱 , 存在 于许多 中草药 中 , 野百 合 、 如 千里 光 、 菊三七 、 兰 、 泽 紫草 和 狗舌 草 等 , 肝 毒 性 是经 细 胞 其
甘草伤肝的案例

甘草伤肝的案例
尽管甘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天然草药,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甘草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的案例:
1. 患有肝病的患者:甘草中的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因此患有肝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甘草的损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长期使用高剂量甘草时可能会出现血中转氨酶水平增高的情况。
2. 长期大量使用:长期大量使用甘草可能会导致肝脏受损。
有报道称,服用高剂量甘草(每日超过100克)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3. 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的混合使用:甘草与其他草药或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增加肝脏受损的风险。
例如,甘草与具有肝毒性的草药或药物如旋覆花、秦皮或柴胡混合使用时,可能导致肝损伤。
尽管这些案例表明甘草有潜在的肝脏损伤风险,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多数情况下,在适当剂量和正确监控下使用甘草是安全的,但还是建议在使用甘草之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保健从业人员,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肝脏疾病的患者。
综述-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中草药、分类及临床特点

中草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有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草药导致的肝损伤在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如把中草药整体作为一项单一因素统计,常常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研究表明,中草药引起的DILI占所有DILI的27.5%;我国的一些研究显示,中草药导致的DILI占36.01%~53.62%。
仅仅因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就认为安全无害,忽视它潜在的肝毒性是非常片面的。
1. 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中药目前国内导致DILI报道较多的药物包括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一些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的某些药物,以及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皮肤系统疾病的某些药物。
造成DILI的中草药,根据剂型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草药制剂及中草药复方制剂。
常见的中草药制剂:包括卫矛科的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菊科的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天南星科的石菖蒲;豆科的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蓼科的虎杖、何首乌、黄药子、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土茯苓等;有毒矿物药:朱砂、雄黄、砒霜、铜绿等。
常见中草药复方制剂:包括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壮骨关节丸、天麻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复方丹参素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补肾乌发胶囊、湿毒清、地奥心血康等。
上述中药及复方制剂,请不要在缺少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
2. 中草药致DILI的临床病理类型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病理表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已知的肝脏病理变化。
虽然某些药物可引起一定的病理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的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
肝活组织检查往往用于临床生化异常的肝病患者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DILI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DILI组织学一般特征为:(1)局灶性(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和脂肪变性,坏死灶严重程度比临床不成比例;(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
当心中药也会伤肝

24 保 健 医 苑
损伤
,
而导致肝 硬化
,
一
。
些 中
草 药 中的化 学 成分
目中 的黄樟 素
、
如美洲檫
苏铁 中的苏铁
。
甙 等 均 能 引起 肝 脏 肿 瘤
中草 药导 致 肝 损 伤 的
病理 类 型
病理 类型 主要包括
肝 细胞损伤
、
:
急性
胆 管损 伤及 胆 汁
其成分 复杂
汁淤积
如果 小剂量 长期服用
,
我保护意识
千 万 不 要 盲 目长
! 疆
组 方往 往有 多味甚 至 数 十昧
,
这 些 中草药
则产生慢性肝脏
期 滥 服 中草 药 及 中成 药
保健 医苑 2 5
半 夏 、蒲 黄 、桑 寄 生 、天 花 粉 、
山 慈 菇 、大 黄 、土 荆 芥 、 石 菖
蒲 、 角 、 香 、 椒 、 头茶 、 八 茴 花 蜂
青 木 香 、淮 木 通 、 硝 石 、 萱 草 根 及 肉 豆 蔻 等 均 可 引 起 肝 脏 损
伤 。 金 不 换 、 大 白 屈 菜 及 麻 黄 等 可 诱 发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炎 。 葛
、
淤积
、
血 管损伤
、
慢性肝 炎
、
、
肝纤维化 缬草
、
肝硬化
。
暴发性肝
欧洲小 檗及 婆婆纳也 可
。
即使单 味草 药
,
也 含有 多种化
,
功能衰竭和肝癌
导致肝病
不 仅如此
,
据报道
“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一些中草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公藤。
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同时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雷公藤碱等。
长期或过量服用雷公藤,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肝衰竭。
在肾脏方面,可能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减退。
接下来是关木通。
关木通曾经被用于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然而,后来发现其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长期或大量服用关木通,可能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还有苍耳子,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
但苍耳子中含有毒蛋白、毒苷等成分,如果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另外,何首乌也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草药之一。
何首乌在适当使用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草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会伤肝肾。
比如,黄药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会伤肝肾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草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这些成分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个体差异以及不合理的配伍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风险。
为了减少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我们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材来源。
确保所使用的中草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炮制,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
【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
在国外,植物药因被认为来自自然,又不需处方就可以买到,使用量也相当大。
据估计,美国有3%的成人用过植物药,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植物药价值达27亿美元之多。
一般而言,若能正确地服用,中药是较为安全的。
然而,近年来发现,因中草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国内外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
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
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亦不可忽视。
对我们肝病医学工作者来说,更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
本文介绍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生物碱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一、损害肝脏的中草药有一些中草药如欧苍术、欧撷草、欧洲小檗、印度楝、康复力、巴拉圭茶、阿开木果、天芥菜、三指拉瑞阿、美洲擦木及婆婆纳等明显地参与诱导肝病。
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钍丹皮、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
国外已多次报告服小柴胡汤的患者发生肝损伤。
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2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
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能引起过敏和药物性肝炎。
此外,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发表时间:2013-08-13T15:26:03.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凤丽[导读] 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
曹凤丽 (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医院 165201)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99-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
【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随着中医药事业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
在国外,植物药因被认为来自自然,又不需处方就可以买到,使用量也相当大。
据估计,美国有3%的成人用过植物药,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植物药价值达27亿美元之多。
一般而言,若能正确地服用,中药是较为安全的。
然而,近年来发现,因中草药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多之势,国内外因中药中毒致死的病例也不乏报道。
已经发现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引起肝脏损害,其肝毒性疾病谱较广,从仅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的亚临床肝病到需要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暴发性肝衰竭。
虽然尚不清楚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但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毒性作用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除了培植药材中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亦不可忽视。
对我们肝病医学工作者来说,更要对中草药可能造成的药物性肝病有充分的认识,以免误诊。
本文介绍常见的中草药及其生物碱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
一、损害肝脏的中草药
有一些中草药如欧苍术、欧撷草、欧洲小檗、印度楝、康复力、巴拉圭茶、阿开木果、天芥菜、三指拉瑞阿、美洲擦木及婆婆纳等明显地参与诱导肝病。
近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金不换、麻黄、白藓皮、钍丹皮、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副作用。
国外已多次报告服小柴胡汤的患者发生肝损伤。
长期服用某些中药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2例银屑病患者常量服用克银丸,2-3个月后出现乏力、纳呆、目黄、尿黄、皮肤瘙痒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经停药休息、保肝治疗后诸证较快恢复正常。
长期服用复方青黛丸也能引起过敏和药物性肝炎。
此外,一些外用中药误服后也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鱼胆、鱼藤、海兔、雄黄、薄荷油、生棉子油、桐子及桐油等。
过量内服樟丹致铅中毒和肝脏病变,出现恶心、呕吐、目黄、肤黄,黄疸指数和血清ALT升高。
二、发病原因和机制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常见原因是由于医生或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草药制剂具有潜在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草药剂量过大、时间过久,或偏信单偏方而服后中毒。
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中以“植物与动物之战”学说较为盛行。
认为许多植物拥有一套防御系统,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和周期性多肽对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而获得自身保护。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生物化学靶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可供治疗使用,或者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而许多动物具有清除或代谢这些生物碱的机制。
关于细胞色素P450的多样性进化学说是指这些酶参与清除有毒的植物生物碱。
然而,这种生物转化战略存在其内在性问题,就是制造了这些生物碱的有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
肝脏作为机体处理化学物的工厂,清除和代谢亲脂性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物,有可能接触到反应性的中间代谢产物。
当谷胱甘肽的防护受到抑制(如极度消耗)、共价结合,以及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质)巯基的消耗,伴随着氧化应激的脂质过氧化和其他表现,便可导致细胞膜起泡、细胞死亡和特异性功能紊乱。
三、临床表现
中草药致肝毒性的病理谱类似于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形式,包括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和肝脏肿瘤。
掌握不同中草药的特殊损害部位的知识,对于确认某些中草药引起的病理学和生物化学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急性肝细胞损害
婆婆纳、三指拉瑞阿、阿开木果、番泻叶、麻黄及金不换等中草药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的症状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其特征是ALT 和AST的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胆红素增多则差异较大。
有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薄荷油及欧苍术引起肝脏大块坏死而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
(二)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减少或胆道系统阻塞而使胆汁流通减少。
其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瘙痒、恶心、不适和疲乏等。
生物化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一核苷酸酶和胆管损害的其他指标均升高。
有报道,金不换引起急性胆汁淤积。
还有报道,甘草酸可以引起胆管消失综合征。
(三)慢性肝炎
一些中草药如婆婆纳、三指拉瑞阿及金不换可引起慢性肝脏损害,其表现可能类似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四)血管损害
中草药可能损害肝脏血管如肝窦、肝静脲和肝动脲。
报道较多的是肝静脲闭塞综合征,它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脲和小叶下静脲受损伤而发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
如果短时间内服用大量含有吡啶双烷生物碱的中草药如野百合、千里光、天芥菜、康复力和巴拉圭茶等,便会出现急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急骤,腹痛、腹胀、肝肿大、腹水和水肿。
病情可能好转,但也偶尔导致死亡。
而如果小剂量长期服用这些中草药,则产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形式,起病隐匿,出现腹水和门静脲高压,可进展为肝硬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末端肝小静脲管腔的非血栓性闭塞、肝窦扩张、肝脏淤血和出血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后期出现纤维化、肝硬化和门静脲高压。
(五)肝脏肿瘤
已有报道一些中草药可能会引起肝脏肿瘤。
如美洲擦木中的黄樟素、苏铁中的苏铁苷可以诱发实验动物肝癌。
四、诊断
为准确作出中草药肝毒性的诊断,应尽可能详细地询问病史,识别中草药致肝损害的临床和形态学模式,以及作植物鉴定。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所以诊断时要考虑病史中所服药物、疾病发作、停药反应以及任何有意或无意的药物再激发等的时间关系。
此外,还需要排除引起肝病的其他原因,尤其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血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常用西药的毒性。
尽管某些植物药致肝损伤可能存在民族或地域性的特点,如发生在法国的婆婆纳中毒,但是现在因中草药在大多数国家都可以通过当地贸易商或者邮购的方式获得,因而在诊断时必须要跳出传统的框框。
因曾经发生将产品标签贴错和产品替代的事例,所以准确的植物鉴定也是重要的。
由于许多中草药制剂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并且存在中草药相互替代、药品含有重金属以及添加西药(如非苗体类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等情况,所以真正地鉴定出单个肝毒性中草药成分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如果肝活检发现某些肝损害的不寻常模式,就应该立即怀疑是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这些肝损害包括区带坏死、坏死病变伴有脂肪变性或胆管损伤、血管损伤,尤其是肝静脲闭塞性疾病,后者常由于吡啶双烷生物碱所致。
遗憾的是,大多数病例的常见组织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疾病难以区别。
由于对中草药肝毒性病例的组织学研究较少,所以并不十分清楚肝损害的性质。
五、预防
继续公众教育至关重要。
某些中草药具有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双重性,甚至其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所以并非所有中草药都是十分安全的。
要遵照医嘱服用中草药制剂,避免超过规定剂量和长期服用,不要误将外用药内服,对民间单偏方采取慎重的态度,以防止中毒。
尤其是要避免肝病患者使用已报道的可能损害肝脏的中草药。
一旦发生肝中毒后,再持续使用中草药制剂可以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加强中草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毒性监察工作。
对中草药的采集、加工和炮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开展中草药制剂的临床前毒理学实验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鼓励医生和患者报告与中草药应用相关的毒性和副作用,以便研究这些中草药制剂肝毒性的发病率和流行性。
肝毒性中草药成分的鉴定及其毒理机制研究也是一项紧迫课题。
此外,用中草药防止和治疗药物性肝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梅全喜.中药材1995.
[2]胡世林主编.中国道地药材.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