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搏斗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搏斗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是继承了中华武术各家精华、发展提炼而成的武术瑰宝。关于创始人有两种说法,一

是陈式的陈王廷,二是武当的张三丰。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当时的拳术就是一

种实实在在的生死搏斗、攻防技击之术。后来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

拳的名称。才用阴阳文化来解释太极拳。中医也是用阴阳说明医学的基本问题,调和阴阳,

百病不生。太极拳运动有利于打通经络,经络通百病消。适度运动有利于健身养生。阴阳学

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现在很多人练的太极拳是以飘逸美观、松圆、养生为好。真正好

的太极拳是符合实战。太极拳实战的标准是。1 上下相随人难进。2 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

3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4 我顺人背谓之沾。周身上下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此书的特

点是杠杆原理、结构力学、运动力学去理解太极拳。太极拳的沾法在篮球运动贴身防守时运

用很多。所有对抗运动都需要上下协调的身法。

我有幸于一九八六在淮安成为蒋家骏老师的学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二路(炮捶)、刀、剑。主要是和师兄弟一起学习了推手,师兄弟一起相互帮助实践,这有利于

我太极拳推手的认识。能成为蒋家骏老师的学生,需要感谢淮安德高望重的太极拳老师许文

龙及冯太富老师。是他们两人请蒋家骏老师到淮安授拳。

因为爱好对抗,爱好拳击、散打、搏击。所以经常用太极拳的理论去关注学习这些运动。

也喜欢和朋友交流这些运动。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使我对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现在的洪

式太极拳)的防身、技击有了质的飞跃。使我找到实战太极拳的一些标准。太极拳松柔慢匀、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灵圆活、这些特点的练习都是为了得到以上的实战标准。所以好

的太极拳能够防身技击。希望此书能为太极拳爱好者掌握太极拳技击奥妙提供一条捷径。希

望太极拳爱好者经过三年的努力能够用太极拳防身技击。

我认为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他属于祖国人民。为传播武术文化尽我的一点力量。由

于能力有限,难免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太极拳教学步骤

太极拳教学步骤 一、先快后慢原则 “先快后慢“原则是指,先以较快的动作速度教会学员部分或全套动作后,再进行慢速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以比太极拳正常快一至两倍的速度,教会动作的运动过程和基本方法,可称做“慢拳快教”,使学员再较快的时间内先粗掌握动作技术,待学员能够把部分或全套动作基本掌握后,教师再仔细“抠”每一个动作细节,此时,可配合太极拳音乐进行,让学员逐步体会合掌握太极拳“缓慢柔和”的运动特点。 二、先分后合原则 “先分后合”原则是指,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先教会学员分解动作并使之基本熟练,再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教学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机构,选择合理的分解时机与方法:有的动作适合于分解成几个小分动,有的动作则适合于先上、下肢分解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分解方法,一旦分解动作基本熟练后,就应把分解动作连合起来,尽快向完整动作的教学过渡。 三、先静后动原则 “先静后动”原则是指,先教会每个动作的静止架势,再教会每个动作的运动过程,以及教会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的教学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按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前后顺序,使学员明确每一个动作静止姿势的规格标准和要求,并通过对每个静止架势采用“站桩” 似的练习,让学员在一定时间的静止姿态下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技术要求,待把架势做的基本正确,规范后,再对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过程进行讲示呵领做练习,以使学员逐步掌握动作的运动特点和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员学会动作与动作间的连接方法,从中把握其技巧和规律。 四、先高后低原则 “先高后低”原则是指,先以较高的重心姿势使学员学会部分或全套动作,再降低重心进行练习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把太极拳中各种步型的重心升高,而步型不变,如虚步可做高虚步,弓步可做高弓步等,降低动作速度,待学员学会了全套动作后,老师再按标准姿势领做,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降低重心练习,以此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 五、先方后圆原则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到八章图解知识讲解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到 八章图解

跆拳道品势 ----太极一到八章图解太级一章 太极一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乾]的意思,因为[乾]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所以太极一章也是跆拳道品势的根本。 太级二章 太极二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兑]的意思,[兑]的含义为内刚外柔因此表现时应注意外在柔的表现和内在强烈的攻击力度。 太级三章 太极三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离]的意思。[离]的含义为如火一般的明亮。因此表现时应注意动作的活跃性。 太级四章 太极四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震]的意思。[震]的含义就是要时刻有着警备及虔诚的态度。因为套路中的动作难度比较大,所以表现时应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太级五章 太极五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巽]的意思。[巽]的含义为风,因此表现时要注意如风一般越演越烈的精神。由动作刚开始时的单调沉静至渐渐强烈。 太级六章 太极六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坎]的意思。[坎]的含义是象水一般的柔软。套路的表现应以柔为重点,突出万物生长以水为育的真理。 太级七章 太极七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艮]的意思。[艮]的含义是山。套路的表现应包含山一般厚重的力度,并注意动作的节奏。太极七章的技术动作比较多样化,与前几章比较难度较大。 太级八章 太极八章代表了太极八卦中[坤]的意思。[坤]的含义是大地。大地为万物之源,因此太极八章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在习级中最后的过程。由于学习者对各技术动作均已熟练,所以表现时反而减去了重复的动作,动作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太极八章之后还有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一如。

??(高丽)高丽人是跆拳道的宗主国,再混合韩国精神,而后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既高丽品势。此高丽型之练习进行线路乃采「士」字型,随着动作之演变,展现出朝鲜民族之各种悠美姿势形态,且含有精巧奥妙之技术。这一型所表现的,乃混合先人之精神,将节度和缓慢性,表现无遗。 ??(金刚)金刚在智、德方面非常坚固,拥有不致受外部强烈攻击,而遭受伤害的力量,在庆州石窟庵入口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和天下,表露出霸王举鼎的金刚山威容,且将其雄状无比之气势,溶入了金刚型之中。本修习进行线是成「山」字型,此型运用了很多霸王举鼎(山形防御)的动作,虽然显得呆板,但变化无常,且为了展现其强烈的节度而采用了左掌前击等的动作。 ??(太白)“檀君的开国神话令我们忘不了,与我们骨肉相连,也是我们精神的根源,太白是我们历史传统的开端”。「太白」亦称火山,此是源自于太阳之运转演变而来的。光明之处,亦表示神圣及广被雄姿,此间接的将白头山之精神表现出来。白头山是朝鲜民族之胎盘,血脉更象征朝鲜民族之精神。修习之进行线是「工」字型,包含着天、地、人的开国神话的意义,身体的动作,采用很多左外腕上架右内腕侧防等防御身体之动作。此太白型的要点,在于敏捷的速度,更将太白的宏伟雄丽的思想,精神肉体合而为一。 ??(平原)人类是由原始生活,慢慢演进开化的,为了找寻食物,由山上发展到平原,大平原给予人类食物且改变了生活环境,更唤起了人类的和平共存及支配的欲望。所谓平原,乃是由地球表面之四周廷伸到至广至远,是象征和平的创造神的伟大大杰作。平原型是以光滑无限且象征和平的平原为根据,混合着地心力,再借着动作表现出来的。修习之进行线,选用意味着无限平原的「一」字,其动作,以平原为背景,多采用交叉步及金刚防御。平原型之重点,是表现力量的缓慢性及柔软性,将平原之广大无边之思想表露无遗。 ??(十进)由原始信仰中演变出来的十长生,即云、山、水、石、木、月、草、龟、鹤、鹿。所谓十进,即如同十、百、千、万,慢慢延伸的数字,将动作亦要求至无限度变化的境界。修习进行线采取了「十」字线辅手内腕侧防应用甚多。十进型之重点,是参合了缓慢性及节度,加强了变化多端的动作的安稳性。将身体之肌肉、神经松懈且协调,再使十长生及十进法运用一致,即十进型。 ??(地跆)所有生物,介于天地之间,生存成长、死亡,而使季节发生变化的风,亦形成消来灭于天地之间。地跆即上天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生活处理及安息处。地跆型运用大地的奥妙再以动作表现出来。修练之进行线是采用由地表指向天地的字形,地跆型之动作,大多是用手来作防御。地跆型之重点,在于将力量缓慢地加于动作上,再参入地跆的雄大保佑的精神而成的。 ??(天拳)上天是万物之根源,修身之基点,天下之事物最终的完成者。天拳即人类所尊崇的创造万物之神,其看顾人类较软弱无能的心思及那份奥妙,实在是无以言喻的。天拳型含有上天无限方大,奥妙的思想,修练进行线,采由地表仰望上天的型动作之中亦含很多如同老鹰向下俯冲的展翅式。天拳之重点在于劲力之缓慢性及节度之敏捷性溶入天拳之广大无边的思想中。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1、重视拳架的锻炼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是太极拳的本。所以强调拳先打低架,也就是拳走低架,裆走下弧。因为拳架里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体整体素质训练的多种要素,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松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胆量、精神、技巧等多方面的训练。这些方面的训练内涵是其他锻炼项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说,在学习拳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练架子是长功力的过程,是练“知己”功夫的过程,是推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中淋漓尽致地施展,器械锻炼中,各种拿法以及各种手法难以得到锻炼,所以,每天安照要求尽可能地多打几遍拳。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2、单式训练 实质上是发劲锻炼。如果练拳着眼于护身、交手,必须进行单式练习。主要是从拳架中拆出一些认为最实用,最善于施用的招法。这样会很苦、很累,但功力会提高很快。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3、练推手 双方切磋,练推手其实就是听劲、喂劲、化劲、发劲诸手法的练习,切磋各种太极劲力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锻炼知彼

的功夫。 在太极推手中,“知己知彼”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提高触觉灵敏度,努力扩大自身引化来力的空间,尽可能将来力引向“强弩之末”的境地。练推手要从吃亏入手,着重提高化解来力的功夫,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发劲。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4、器械训练 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强自身功力,它是拳架功力的补充。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5、内功的训练 (即:意、气、力的训练) 意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前面有各种阻力,叫做有敌情观念,也叫有功防意识。(也是我师傅常讲的一人玩二人)。 气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要重视丹田呼吸(即:腹式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力 丹田力其实就是腰力,丹田的旋转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丹田运动时人体的调整有特殊的功效。 这三个方面的锻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面各种外功,内功的锻炼之中,万不可轻视。 提高功力,不管是外力还是内劲,都要做到外力和内劲的结

太极拳教学大纲

《太极拳》课程简介 1.课程名:《太极拳》 2.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教材:《武术》.高谊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学生参考书:《武术》.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国术概论》.吴图南著,中国书店,1984. 《太极拳术》.顾留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李德印李春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少洲讲师 4.学分:1 5.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选课的同学无需武术功底,最好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来增强体质,增进自身武术修养。 6.课程内容简介: 武术运动主要是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与思维紧密地相结合,因此,练习武术是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作。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运动形式,健身防身等多种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是把攻防技击动作演化为柔缓均匀的动作,因其与导引术养生方法相似,故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价值。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非常适合女同学练习。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难免会感觉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练习太极拳,会使你感到身心舒畅,有缓解身心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还可以配一段舒缓的乐曲,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好。当你早晨起床或晚饭后、课间休息时、学习感到疲劳时、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得以顺畅,疲劳得以恢复。7.考核方式: 技术评定40%+素质考试30%+平时20%+理论考试10%

《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太极拳 面向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学分:1 课程性质:综合职业能力模块 先修课程:大二体育选项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二年级开设太极拳选项课,是以学院的SPT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学生“三自管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而开设的具有越秀特色的体育公共选项课程。此课程主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学生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武术是以技击的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同时注重培养意志品质和增强体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大学生对武术的爱好与追求,除了表现在学习武术的技术和方法上,还应该对武术内涵及其文化渊源有更高的追求与理解,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体验练习武术、欣赏武术、运用技法以及创编武术套路的艰辛与乐趣,用身心感受武术带来的快乐,用心灵体验武术的博大精深。大学生练习武术一定要树立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观念,通过习武修德将把自己锻炼成为身心健全的优秀SPT外语人才。(二)课程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是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并推向全世界的最有力的智慧团体,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目标的设计、内容的设计、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课程评价的设计,并通过系统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熟练掌握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意志,提高竞争与合作意识;陶冶体育文化情操,把体育作为自身学习、锻炼、休闲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具体包括: 1.通过太极拳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机能水平,主要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及心血管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健康水平,

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 赵建宇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 第二章:太极拳法 第三章:例举技法 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

太极拳课程标准

太极拳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授课系(部):体育部 学分学时:1个学分 24学时编写执笔人:牛广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太极拳课程是一门大学体育的基础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全面发展。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防身自卫,还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进交流和友谊。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太极拳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和太极拳运动的专项特点,以传授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和套路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职业体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能胜任本职工作,掌握一门健身技术,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该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要求。该课程具有显著的特色,课程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注重与科研结合。 2.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在掌握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一则通过开展太极拳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二则通过开展太极拳教学,把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武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目标。 3.课程内容 3.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结合我校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太极拳教学中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其身心素质,如:太极拳可以提高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和耐心,加强对学生职业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本职工作,掌握一门健身技术,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适合每位学生。 3.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太极拳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课为2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1. 陈式太极拳 2.杨式太极拳 3.武式太极拳 4.吴式太极拳 5.孙式太极拳 6.赵堡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7.国家套路二、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简介 1.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字露禅(禄禅)。祖籍广府永年县闫门寨,后移居广府南关。家贫,性和善,幼失怙恃。喜拳脚,遍访名师,虚心求教,精通洪拳,擅技击。偶见太和堂药行(此药行乃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之业)掌柜举手间将一地痞击出门外, 甚喜,欲学之。经掌柜陈德瑚推荐, 赴陈家沟从学于陈长兴。陈师嘉勤学,益指导之,杨心领神悟,期间三往,十有余年,专心致志,备极精巧。返乡后,潜心苦炼,并示诸同好,乡绅武禹襄亦常来比较。所演拳术,永年人称之为“粘拳”或“绵拳” ,现称之为“太极拳”。 40 余岁时,经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教拳。多有不服者前来较技,均被击败,人称“杨无敌” 。许多达官显贵、富室子弟前来延请。太极拳遂风摩京城,并形成气派大、形象美、浑厚朴实、舒展大方、轻沉兼备、刚柔内含的走架风格,后被称作“杨式太极拳” 。杨禄禅被尊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晚年返乡,教拳于民,卒后葬于闫门寨有三子:凤侯、班侯、健侯, 皆承父艺, 并各有建树。

2. 杨班侯 杨班侯(1837 -1892),名钰,字班侯,杨露禅次子。生于道光十七年,自幼随父习太极拳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暑。但是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受体罚,几乎想逃跑。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尤其擅长太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继承了乃父衣钵,武功卓绝。班侯性情刚躁,好打不平,善用散手,数折强梁,年尚未满二十,已经是名满京华。尤其是拳击雄县刘武师和北京西四牌楼比武教技两件轶事,至今人们尚津津乐道。3. 杨健侯 杨健侯(1839 -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广府南关人,杨禄禅第三子。自幼从父亲学习太极拳,后跟随父亲杨禄禅长期居住在北京,并且以教拳为生。拳术方面,刚柔相济,特别善于使技巧。对刀、剑、枪等也极高的造诣。杨健侯性格温和,门生众多。在比武时,无论面对任何人都从不轻视,此其制胜之源。有《十三势行功心诀》,其中的“三言四句”中:“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影响后世,尤为深远。有子三人:少侯,兆元,兆清(澄甫),除二子兆元早逝外,少侯,兆清及侄兆林均承其艺。 4. 杨澄甫 杨澄甫(1883 -1936),名兆清,字澄甫。光绪九年六月初八日( 1883 年7 月11 日)生于永年广府南关。幼承家学,早悟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和方法 文:黄忠达 一、熟练套路,明确定势 所谓的套路就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的“定势”就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主要要求需侧重于套路的熟练,方位的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套路已达到基本熟练的地步,那么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只有在求得姿势和运行线路的正确的前提下,才能逐渐产生内气,发挥太极拳应有的效应。 初学的学员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过急。这就和写字一样,从思想上认识到竖、横、点、钩等笔划,能组成方块就行。练拳也是这样,初学者只要求,对动作上每个定式明确手脚的位置、方向,基本的线路的运行,但在思想上要对准确性和口诀的绝对重视,理解拳架套路的运行方位、角度及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包括手和脚的位置、方向、角度都必须绝对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即可熟练套路,这时就可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脚到头,一招一式地纠正,同时要细心揣摩,克服急躁情绪,有表及里,认真地去理解和精心默识,不可急于求成。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象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在此阶段不宜纠,但必须加于说明。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和人体的经络、骨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拳架只有吻合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以后,才能算吻合“打拳架也就是站活桩”的说法,才能保证经络的最佳畅通,能产生整体的合劲,才能力通过准确受力点的动作把力往脚下传,当力能下传到脚的时候,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求得姿势正确的情况下,通过认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了。 二、调整姿势、理解放松 “姿势”-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同时为了以后便于对所有骨关节的灵活与放松,就要有意识地去做一些舒筋拔骨的动作,比如要领里面的上下对开、手掌外撑等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也可以练习一些发力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等动作。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即笨力气)。《拳论》讲:“一层深一层,层层妙无穷”。 练拳时需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练拳时不但要留意姿势上的调整,还须注意手一定要领起,不可软散无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姿势上得到调整,位置基本正确,只有在准确的情况下,经络才会畅通,随着准确性的提高,往下松沉和节节贯穿的学习,开始逐渐引动内气,也就是要开始以外形催内气的过程了。这个时期虽然有时感到有内气活动,但时有时无,如“无源之水,断薪(即柴也)之烟,渺渺乎而不连”。外形上不能圆满顺随,表现为断劲顶劲,外刚内空,在技击上,则表现为全身有劲,但力不从心,头重脚轻,使用不上,故称“一阴九阳根头棍。 第二阶段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以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现象为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是腿部的支撑力不足,使身体难以放松。 二是对“放松”这个词含义理解不够,无法朝着“放松”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放松”,不是不用力的概念,不用力是丢,而是动作在吻合人体骨骼最佳受力状态的情况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这样才有利于气的下沉。太极名家陈鑫在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练太极拳很重要的一点是“骨节要对”。“骨节要对”其实就是吻合人体骨骼最佳受力状态。《太极拳论》中说:身体必以端正为本,放松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以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义:一是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指身体在有意歪斜的情况下,保持着力学负重点的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行下进动作(其实就是上下对开),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初学时由于这些问题没有能够理解或加以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发生上述问题。纠正的办法除了教练不断的给于调整、检验,自己也要用心去悟,认真地去理解立身中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关键词 : 24式太极拳 一、起式 1 2 3 4 5 二、左右野马分鬃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白鹤亮翅

17 18 19 20 21 22 23 四、左右搂膝拗步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五、手挥琵 琶 39 40 41 六、左右倒卷肱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视频演练 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 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教程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明显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 随着信息社会和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定义是:“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现代人对健康标准的认识,必然会对健身的理论与手段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 太极拳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集导引、呼吸吐纳、拳技于一体,收健身养性之同效,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她无论是对于现代社会中过度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快速生活节奏重压下的公司职员,还是对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一项健体强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 随着太极拳运动在我国社区、学校的普及与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及广大太极拳初学者全面、系统地学好练好太极拳项目,提高健身效果,以及参加武术段位考核的需求,作者试图将太极拳的理

论基础和动作整理成册,作为内部教材。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关系,教材中难免有不妥 甚至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一、太极拳基本知 识 (1)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 展 (1) (二)太极拳的名 称 (1) (三)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和特 点 (3) (四)太极拳的健身作 用 (4) 二、基本技术的规格、要领……………………… 4 (一)身型、姿 势 (4) (二)手型、手 法 (7) (三)步型、步 法 (8) (四)眼 法…………………………………………………… 9

太极拳基本手法概述

太极拳基本手法 2011-08-14 19:42:50 太极拳也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术在技击中的基本方法。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随身换,步法要与身法协调一致,灵活稳重。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即: 1.掤: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力称为掤。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承其劲力而含有向上向外的劲力,使对方的劲力既不能到达我的胸部,有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所谓掤劲。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这里应注意之处有三:第一,掤劲使沾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向对抗;第二,掤劲要保持自己臂肘有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第三,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而此处的进退都是腰腿的运动。这样,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极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身体的平衡的稳定,并将受到我的支配。 2.捋:在太极拳法中,将向旁侧的横力成为捋。对方向我进攻时,我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在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 关键:首先,要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感想;其次,要转腰坐胯,含胸拔背而不得僵滞;再次,须连着对方腕肘,并防止对方受捋肩击胯打。这样,只要将自己先安排好,对敌人的劲力采取顺应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陷入被动。 3.挤:挤是压迫,有向外之意。在太极拳法中,将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称为挤,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 挤劲是进攻,其目的在于排挤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因此,在挤法中,手臂要用力,而更重要的劲力却要来自腰腿,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脚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 4.按:将劲力向下称为按。在太极拳法中,用手下按,以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其实,按劲表现形式是以手向下,但是仍要贯以全身的劲力。如果同时含有向自身方向牵引的趋向,则按劲可使对方足跟离地;同时向一侧牵引,则可使对方身体倾斜;所有这些都为向前发放创造条件。 5.采:在太极拳法中,将采制敌人的劲力称为采。按照一般的理解,采劲应是一松即紧,或一落即拔,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和采花摘页劲力相同。双方手肘相持,或腕腕向接时,下沉使对方反抗而上托,我则顺势提带使其足跟离地,就是采劲的应用。刺劲力的先决条件是对方由于上托的劲力,否则即不能采制。 6.挒:在太极拳法中,将转移敌方劲力还制其身称为挒。应用挒手时,既要承受又要转移对方的劲力。前者是从人,后者是从己。从人要顺遂,要顺应对方劲力的方向;由己应改变其方向,使动作成弧线形式。弯弓射虎的螺旋劲就是典型的挒手。对方向我进击,无论是单手或双手,我都可以用挒劲化界,但必须使动作与身体协调一致。此外,在太极拳法中,也将

式太极拳-单元教学设计

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在本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国家新课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知识、理论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知识、理论;了解太级拳的健身、防身、养性、益智功能,知道太极拳是祖国文化长河里的一朵奇葩,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及运动风格;掌握学习太极拳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记住24式太级拳的动作名称,100%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太极拳套路练习,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套路。3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攻防技术;85%以上的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课课练”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加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能够运用所学的太极拳技能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三、教材分析: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全面、均衡、合乎人体生理规律。其内容精练,套路编排合理,动作规范,易学易练,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通过练习,对外能

太极拳部分理论知识

太极拳部分理论知识 一、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一)步型: 1.弓步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得超过脚尖;后腿微屈,两脚尖 斜向前方,重心偏于前腿。右势同左势,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势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弓步练习,如左、右斜行拗步练习。 2.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三脚宽;两腿屈膝下蹲,大腿稍高于水平; 沉胯敛臀;上体正直;重心偏右为右偏马步,重心偏左为左偏马步。见图 11。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势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偏马步、右偏马步练习,如左、右揽扎衣练习。 3.虚步 (1)两腿均屈膝,两脚跟之间的纵向、横向距离均为5厘米左右。前脚踏 实支撑体重;后脚前脚掌虚着地面,后脚跟离地。见图1 2。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跟随口令左、右虚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虚步练习,如左、右白鹤亮翅练习。 (2)右虚步:左腿支撑弓膝塌劲;右脚向前,脚尖着地,脚跟抬起,成右 前虚步。左虚步同右虚步,但方向相反。见图1 3。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随口令左、右虚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虚步练习,如左、右虚步撩掌练习。 4.仆步右仆步:左腿弓膝塌劲,身体重心在左腿;右腿伸直下仆,右脚全 脚掌着地,成右仆步。见图1 4。左仆步同右仆步.但方向相反。 注意事项:练习时可随口令左、右仆步交替练习,也可结合手法动作配合左、‘右仆步练习,如雀地龙练习。 5.歇步(盘步) 右歇步:提起右脚向前上步,落于左脚的左前侧,脚尖外摆; 左脚跟抬起,随之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歇步(右盘步)。左歇步同右歇步,但方向相反。见图1 5。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关于正压腿 在压腿的几种方法里,正压腿是基础,也是习练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间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要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h ![qL; bo EL#?VX = T9FN7}[>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 > mk]s (1)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脚尖回勾有利于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一条腿压几分钟后,再换另一腿。几天之后,腿部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时,可进行下一步。 6 K O>=TP2 (2)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后之窝肌的伸展性。rF + v *co (3)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aJC kjW

太极拳搏击教学法(讲义)

太极拳搏击教学法 太极拳学: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它吸收了民间拳种的精华,又结合引导、吐纳,使之成为内外兼修、形神并练、呼吸与动作相结合的内功拳。修练时要求“以意导体”,配合均匀 沉静的呼吸,使之练习之后周身血液流畅,身心舒适,精神焕发。因此,它具有较大的医疗保健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现已成为我国医疗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而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其锻练价值显而易见。然而现在20岁左右 的青年,他们喜欢对抗激烈、节奏感强烈、极具刺激的运动,对太极拳运动则缺乏足够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太极拳动作绵软,只适合老年人练习,中看不中用等。针对这一状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地完成套路,进而掌握太极拳的搏击技术,是太极拳教与学两方面都须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拳架准备 根据传统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拳架是搏击的基础,拳架的练习不仅可以快速的掌握有关搏击技术,而且可以提高搏击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此研究太极拳的搏击技术必须

先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术。拳论说“行拳即技击,技击即行拳”,“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这说明了拳架 与搏击的有机关系。下面先谈谈拳架的教学和练习 1.理解太极拳历史,格奔字习兴趣,激发字习热情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学生讲明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太极拳中的许多理论、思想、技术都是直接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太极拳首先要求中正,中正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只有做到了中正,才能养“浩然之气,,,才能做到!'无过不及”,才能在推手时“不顶不丢”.又如太极拳要求松柔,其势如行云流水,松柔的思想则源于道家学说,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呼,”,“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 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78章),太极拳还吸取了中国 古代医学中的整体调治的思想、辨证练功的思想等等,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使学生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喜爱太极拳,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了太极拳的文化之后,可以利用电化教学观看和研究武术名家录制的太极拳教学片,并结合太极拳的特点、作用及攻防含义进行讲解,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和防病治病的功能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太极拳的锻炼价值和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萌动求知、求学的欲望。教学时,教师随太极拳的配乐作一次完整的示范,并通过介绍太极拳的结构特点、锻炼价值,从而达到不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主要是攻防方法即攻防要合理、配合要合理、特点鲜明,要做到随曲就伸。演练过程中要沾、连、粘、随、不脱、不丢、不顶(不要硬顶),而且还要做到在适应对方的同时来完成动作。 太极拳技击的特点之一是避实就虚,攻其弱点。太极拳基本技法为掤、捋、挤、按、采(领、带)、挒、肘、靠(挤、压)。进、退、顾、盼、定。滚肘用于化劲。 太极拳对练教学第一段起势暂无,甲乙双方从孙氏单鞭起。甲先进。 1、甲上步进捶 2、乙退步提手 3、甲搬手冲捶 4、乙搂手冲捶 5、甲换步靠 6、乙右伏虎 7、甲顶肘 8、乙推肘 9、甲左撇身捶 10、乙右挤靠 11、甲左伏虎 12、乙右撇身捶 13、甲提手上势 14、乙转身按 15、甲折叠冲捶 16乙搬手冲捶 17、甲搬手横挒 18乙左野马分鬃 1、甲上步进捶——甲左脚外展,上右步冲右拳。 2、乙退步提手——乙撤左步右手上提,拨(挑、拨)开甲的拳。 3、甲搬手冲捶——甲左手从右臂下穿出去,搬开乙的右掌,跟步,再上半步冲打乙的腹部。 4、乙搂手冲捶——乙顺势搂搬开甲的右手,活步,冲拳到甲的腹部。

5、甲换步靠——甲赶紧抽回右脚活步换上左脚,用左手去推乙的右肘。同时重心前移用左肩去挤靠。 6、乙右伏虎——乙用左手握住甲的左手肘关节处,绕步至甲方左腿后方,用右拳贯击甲方脑后部。 7、甲顶肘——甲赶紧摘开乙的左手,蹲身躲开乙的右拳,用肘尖去顶击乙方。(右手上抄,左肘顶) 8、乙推肘——乙顺势含胸收腰,用右手拿托住对方的左手肘关节处,往前推。 9、甲左撇身捶——甲顺势转腰翻臂用拳背撇打乙。 10、乙右挤靠——乙顺势用右手往上托住甲的左肘,并用右肩挤靠甲方的左肩处。 11、甲左伏虎——甲用右手摘开乙的右掌,抽出左拳,绕步贯拳击乙方的头后部。 12、乙右撇身捶——乙用左掌格住甲的右手腕,右臂格挡,并用右拳劈打甲的脸部。 13、甲提手上势——甲顺势重心后移于左腿,用左手按压乙的右拳,同时收回左脚,换步抽右手侧立掌劈乙的右肩。 14、乙转身按——乙顺势向后右转,双手按住甲的右前臂,活步,左脚向后撤,活步向前推按。 15、甲折叠冲捶——甲坐腿转腰,翻压右拳,压住乙的右手,后活步向前冲打,拳心向上。 16乙搬手冲捶——乙左手搂开甲的右手,活步继续前冲拳。 17、甲搬手横挒——甲用左手搬开乙的右拳,右脚绕到乙的右侧身后,右臂内旋,拳眼向下,横挒压乙的颈部。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初学太极拳须知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 1、明确“太极”是什么? 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2、太极拳是什么? 董先生说:“太极拳本系武当内功”。“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要离太极。” 董英杰先生认为,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导引术之一种,在武术运动中属武当功拳的练法。这种拳术以“十三势”——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构成架式及套路。练时如行云流水,粘连不断。所以古时候称它为长拳。在练的风格上可以练大架子,舒展开阔些;也可以练小架子,小巧紧凑些。但无论如何,在练法上任何动作必须注意到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这一特点。这才是太极拳。 3、太极拳的奥妙是什么? 董先生说:“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妙在其中矣。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总在此虚实二字之妙用。从练拳方面,马步之虚实,肩肘掌指之虚实,身形转换之变化,亦含虚实,处处分清,自然运用自如。” 可见董先生牢牢抓住“太极”两字的含意,太极即阴阳,虚实亦寓于阴阳含义之中。拳论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能分清虚实,虚中有实,实中寓虚,就能抓住太极拳练法的关键。当然,要做到虚实分清,掌握虚实的变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要通过长期练习才练得出真功夫。 所以董先生又说:“字面易懂,功夫却难。”。“练拳离不了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 (1)、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坠肘,肘不是往下用压力,肘尖处转下而已。 (2)、气沉丹田:呼气吸气时小腹一缩一胀地呼吸。 (3)、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弯腰驼背之形,故必以“尾闾中正”之原则校正之。含胸就是胸微微松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