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染色液配制及使用方法
鞭毛的实验报告

1. 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
2. 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3. 了解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一种特殊细胞器,由鞭毛蛋白组成,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剂将鞭毛染色,使其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本实验采用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并探讨其与细菌运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等。
2. 染色剂:鞭毛染色液(如革兰氏染液、卡红染液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 取适量细菌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
2. 将菌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镊子轻轻涂布均匀。
3. 待菌膜干燥后,用酒精灯轻微加热固定。
4. 将载玻片浸入鞭毛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10-15分钟。
5.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6. 将载玻片浸入盐酸酒精溶液中,脱色时间为1-2分钟。
7.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脱色液。
8. 将载玻片浸入复染液(如复红染液)中,复染时间为1-2分钟。
9. 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复染液。
10. 将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干,盖上盖玻片。
11. 在显微镜下观察鞭毛的形态和分布。
1. 大肠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明显的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一端。
2. 枯草杆菌:观察到细菌具有鞭毛,鞭毛呈细长状,着生于菌体两端。
3. 葡萄球菌:观察到细菌无鞭毛。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具有鞭毛,且鞭毛形态和分布不同。
这表明鞭毛在细菌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 葡萄球菌无鞭毛,这可能是其运动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3. 鞭毛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能够清晰观察到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为研究细菌的运动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鞭毛染色法观察了细菌鞭毛的形态和分布,了解了鞭毛在细菌运动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鞭毛染色法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技能。
鞭毛染色液(石碳酸复红法)

版本:A5 修改日期:2024.03.27 鞭毛染色液(石碳酸复红法)产品简介: 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幽门螺杆菌能够从强酸性的胃内腔穿过胃上皮细胞上的黏液层达到胃上皮细胞的中性环境,这就是鞭毛运动作用的很好例证,通过鞭毛染色可以观察到鞭毛形态、数量和鞭毛在菌体分布的位置,鞭毛数量和在菌体上的分布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Leagene 鞭毛染色液采用石碳酸复红法,该染色法的优点是采用石碳酸复红作为核心染料,试剂比较稳定,操作简单,结果判断更可靠。
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产品组成:自备材料:1、 蒸馏水2、 载玻片、显微镜、接种环、恒温箱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配制鞭毛染色工作液:使用前按试剂(A):试剂(B)=10:1混合,即为鞭毛染色工作液,室温保存待用。
2、 在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上滴加2滴蒸馏水。
3、 用接种环挑取无菌蒸馏水,再与血平板上菌落接触,允许细菌游到接种环蒸馏水中,再将接种环移到玻片上蒸馏水顶部轻点2次。
4、 轻轻摇动玻片,使细菌分布均匀;切勿研磨和搅动,以防鞭毛脱落。
5、 置室温或35℃恒温箱内干燥固定。
6、 滴加鞭毛染色工作液染色。
7、 轻轻水洗,自然晾干。
8、 镜检:从涂片边缘开始,由外及里,逐渐移至中心;细菌分布少的地方,鞭毛容易观察;细菌密集的地方,鞭毛被菌体挡住,不易观察。
编号 名称 DM0031 50ml DM0031 100ml Storage 试剂(A): 染色稀释液 50ml 100ml RT 避光 试剂(B): 碱性品红染色液 5ml 10ml RT使用说明书 1份染色结果:菌体和鞭毛皆为红色,菌体染色较鞭毛为深。
注意事项:1、固定时不宜用火焰固定。
2、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3、试剂开封后请尽快使用,以防影响后续实验效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1.染料饱和酒精溶液的配制配制染色液常先将染料配成可长期保存的饱和酒精溶液,用时再予以稀释配制。
配制饱和酒精溶液,应先用少量95%酒精先在研钵中徐徐研磨,使染料充分溶解,再按其溶解度加于95%酒精之中,贮存于棕色瓶中即可。
附表1 几种常用染料在95%酒精中的溶解度(26℃)染料名称美蓝结晶紫龙胆紫碱性复红沙黄溶100mL95%酒精中的重量(g) 1.4813.8710.003.203.412.常用染色液的配制(1)碱性美蓝(亦称骆氏美蓝)染色液:取美蓝饱和酒精溶液30ml,加入0.01%氢氧化钾水溶液l00mL,混合即成。
此染色液在密闭条件下可保存多年。
若将其在瓶中贮至半满,松塞棉塞,每日拔塞摇振数分钟,并不时加水补充失去的水分,约1年后可获得多色性,成为多色美蓝染色液。
(2)草酸铵结晶紫(亦称赫克结晶紫)染色液:取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2mL,加蒸馏水18mL稀释10倍,再加入1%草酸铵水溶液80mL,混合过滤即成。
(3)革兰氏碘溶液:将碘化钾2g置乳钵中,加蒸馏水约5mL。
再加入碘片1g,予以研磨,并徐徐加水,至完全溶解后,注入瓶中,被加蒸馏水至全量为300mL即成。
此液可保存半年以上,当产生沉淀或褪色后即不能再用。
(4)沙黄水溶液:沙黄也称番红花红。
将沙黄饱和酒精溶液以蒸馏水稀释10倍即成。
此液保存期以不超过4个月为宜。
(5)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取3%复红酒精溶液10mL,加入5%石炭酸水溶液90mL混和过滤即成。
(6)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将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以蒸馏水稀释10倍即成。
(7)3%盐酸酒精(亦称含酸酒精):加浓盐酸3mL于95%酒精97mL中即成。
(8)瑞士染色色液:取瑞氏染料0.1g置乳钵中,徐徐加入甲醇,研磨以促其溶解。
将溶液倾入有色中性玻瓶中,并数次以甲醇洗涤乳钵,亦倾入瓶内,最后使全量为60mL即可。
将此瓶置暗处过夜,次日滤过即成。
此染色液须置于暗处,其保存期约为数月。
鞭毛染色法——精选推荐

【改良Ryu法】
一、配方:A液:5%石炭酸10ml,鞣酸2g,饱和硫酸铝钾液10ml
B液:饱和结晶紫
应用液:A液10+B液1份混合后室温保存
二、方法:
1.玻片的处理:要求用新的。
用前在95%酒精中浸泡24h以上,用时取出以洁净纱布擦干。
2.在玻片上滴2d蒸馏水
3.取菌环挑取菌落少许,点在蒸馏水顶部;
4.玻片自然干燥
5.加染色液,染15min后自来水轻轻冲洗干净
6.自然干燥,镜检。
【本人经验】
1.蒸馏水不要加太多,否则干燥时间长(尤其是低温环境);
2.一定要自然干燥
3.整个过程动作要温柔,冲洗时切不可直接对准染色部位,要小流水冲玻片一端。
4.取菌量要少,否则细菌重叠在一起,不易观察鞭毛;
5.要从菌落边缘取菌
6.细菌最好用对数生长期的,切不可用选择培养基培养!
7.观察时要从染色斑边缘开始,逐渐向里。
细菌多数集中在边缘。
8.一定用蒸馏水,不要用生理盐水!。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

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微生物的细胞含水量大(一般可达80~90%或更高),菌体薄而透明,折光性强,因此,除观察活细胞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至于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芽孢、荚膜,以及真菌的有性或无性孢子等,均需经特殊方法染色后,才能进行观察。
细菌的制片染色细菌涂片的制作与简单染色涂片制作:在干净载片上加清水1滴,用接种环(或牙签)取纯培养菌种(或牙垢等含菌标本)少许,与水混匀,涂布成薄层,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烘干,杀死菌体并使其固定在载片上。
注意:载片一定要清洁无油,即水滴可均匀散开,不收缩;取样要适当,不可过多;涂片要薄而均匀,干后呈淡乳白色、半透明状;烘干过程载片背面保持温热。
简单染色:在涂片上滴1滴复红或其他染色液,染色1分钟,倾去染料,用水沿玻片一侧轻轻冲去多余染料,擦干载片背面及周围水渍,风干,镜检。
此方法用于观察细菌外形及大小。
革兰氏染色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用于鉴别细菌,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及革兰氏染色阴性两大类。
染色步骤:用上述方法制备细菌涂片,干燥后,加结晶紫1滴,初染1分钟,用水冲去多余的染料;稍干后,加媒染剂卢戈氏碘液2~3滴,固定1~2分钟,用水冲去碘液;稍干后,加95%酒精1~2滴,脱色20~30秒,迅速用水冲洗(此时革兰氏阳性菌紫色,阴性菌无色);滴加0.5%番红1滴复染1分钟,使被脱色的阴性菌着色。
镜检时,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为酒精脱色,脱色过轻,阴性菌脱不掉紫色;若脱色过重,阳性菌的紫色也会脱掉。
因此,染色时首先应制好薄而均匀的涂片,并掌握好脱色时间。
此外还应注意菌龄,某些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其老龄菌常呈阴性反应,因此,染色用菌种应是24小时内的培养物。
特殊结构染色细菌的鞭毛、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必须用特殊方法才能使其着色。
芽孢染色:芽孢壁较厚,染料不易透过,但着色后亦不易脱色。
芽孢染色一般需用培养24~48小时的菌种,涂片风干后,加5%孔雀绿染液3~5滴,用酒精灯微火加热至出现蒸气(不断补充染液,使其保持不干,也不沸腾),染色5~10分钟,冷却后,用水冲洗,再用0.5%番红液复染1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
实验三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细菌的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鞭毛的 形态特征; 2.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 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 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常用 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培养12-16h小时的普通变形杆菌。 2. 标本片:周鞭毛(伤寒杆菌) 3. 试剂:硝酸银鞭毛染色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香柏油、二甲苯。 4. 器材: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吸 水纸、接种环,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一)鞭毛染色 硝酸银染色法:
1.清洗玻片: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 新的。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过滤液中 (洗衣粉煮沸后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 煮沸20min。取出稍冷后用自来水冲洗、晾 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5—6天,使用前取出 玻片,用自来水冲去残酸,再用蒸馏水洗。将 水沥干后,放入95%乙醇中脱水。
下周实验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本次实验课结束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第三组同学留下值日
注意事项
①取菌要取菌落边缘的幼龄菌体。 ②取菌后的接种环在载片上的蒸馏水中轻轻沾几下即可, 不要用力太猛,更不能用接种环大幅度涂开;否则鞭毛 易脱落,造成染色失败。 ③鞭毛染色的玻片只能自然干燥,不能用热风吹干,不 能热固定,这是由于加热后菌体易变形,鞭毛易脱落, 影响观察。 ④A、 B染液染完后用蒸馏水(自来水效果差)冲洗时 一定要充分,背景很脏,鞭毛不易被观察到,影响实验 效果。 ⑤加B染液后,将玻片稍加热(但不能太热,更不能沸 腾或蒸干)使其微冒蒸汽,染色效果较不加热为好。 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鞭毛染色实验报告

1. 掌握鞭毛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
3. 了解鞭毛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鞭毛染色是一种特殊染色方法,通过媒染剂和染色剂的作用,使鞭毛变粗,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的媒染剂有单宁酸、明矾钾等,染色剂有碱性复红、硝酸银、结晶紫等。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 试剂:鞭毛染色液(A液)、0.01%美蓝水溶液(B液)、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凡士林。
4. 工具: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凹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细玻棒、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1. 活化菌种:将保存的菌种在新制备的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移种2-3次,每次于30℃培养10-15h。
活化后菌种备用。
2. 制片:在干净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蒸馏水,用无菌操作法,以接种环从活化菌种中取少许菌苔(注意不要带培养基),在载玻片的水滴中轻沾几下。
将载玻片稍倾斜,使菌液随水滴缓缓流到另一端,然后平放,于空气中干燥。
3. 染色:滴加鞭毛染色液A液,染3-5min。
用蒸馏水充分洗净A液,使背景清洁。
将残水沥干或用B液冲去残水。
滴加B液,在微火上加热使微冒蒸汽,并随时补充染料以免干涸,染30~60s。
待冷却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干净,自然干燥或滤纸吸干。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找到典型区域,然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为深褐色,鞭毛为褐色。
注意观察鞭毛着生位置(镜检时应多找几个视野,有时只在部分涂片上观察到鞭毛)。
1. 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到典型的鞭毛,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菌体一端。
2. 普通变形杆菌:观察到鞭毛,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菌体两端。
3. 大肠杆菌:未观察到鞭毛。
六、实验讨论1. 鞭毛染色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鞭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位置,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本实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具有鞭毛,而大肠杆菌无鞭毛。
实验三、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2016/1/7
12
2细菌运动性的观察201611051压滴法载玻片取菌液加盖玻片观察2悬滴法盖玻片取菌液加凹载玻片并翻转观察1压滴法载玻片取菌液加盖玻片观察2悬滴法盖玻片取菌液加凹载玻片并翻转观察2016110620161107特殊聚光器实现斜射照明给样品照明的光线不直接穿过物镜而经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进入物镜使样品与背景差别大可以清楚看到透明微小颗粒
实 验
三
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生科院微生物教研室
2016/1/7
一、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 鞭毛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活细菌的运
动性。
2016/1/7
2
二、基本原理
鞭毛具运动功能,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
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
2016/1/7
5
2016/1/7
6
图 2 运动型细菌
特殊聚光器实现斜射照明,给样品照明的光线不直接穿过物镜, 而经样品反射或折射后进入物镜,使样品与背景差别大,可以清 楚看到透明微小颗粒。 用于:生活细菌运动性观察。 2016/1/7 7
细菌鞭毛的着生位置
2016/1/7
8
2016/1/7
2016/1/7
3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6~8h斜面 培养物;
2、染色剂 鞭毛染色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光学显微镜、酒精 灯 载玻片、盖玻片、凹载玻片、无菌水等。
2016/1/7
4
四、操作步骤
1、鞭毛染色 制片 染色液A 3~5min 充分水洗 染色液B 2min 水洗、自然干燥、镜检。 2、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1)压滴法 载玻片 取菌液 加盖玻片 观察 (2)悬滴法 盖玻片 取菌液 加凹载玻片并翻转 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鞭毛染色液(试剂盒)
试剂盒成分:
产品说明:
细菌鞭毛为细菌的运动器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其形态细长,直径约10-20n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所以鞭毛染色时先经媒染剂处理,使鞭毛增粗,然后再进行染色,则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操作步骤:
取鞭毛染色液 A 液9 份和 B 液 1 份混合配成工作液,现用现配,建议过滤后使用。
(1) 细菌标本制备:变形杆菌接种于琼脂平板,37℃培养18-24h,仔细从菌膜迁徙生长的边缘处挑取菌体少许,轻轻放入无菌蒸馏水试管中,经数分钟使其自行分散,再37℃放置约10min。
(2) 涂片:取上述菌液一接种环,轻轻滴于载玻片上,使成薄膜。
涂抹时接种环随水滴移动,切勿与玻片相磨,以免鞭毛脱落。
(3) 染色:涂片自然干燥(勿用火焰固定)后,滴加鞭毛染色液数滴覆盖菌膜,染色5-10min ,水洗、吸干、镜检。
预期结果:
鞭毛呈淡红色,菌体呈红色。
注意事项:
1. 避免菌液浓度过高,否则鞭毛交叉粘连,菌体量过多,不能充分着色,不利
于观察。
北京华越洋生物提供QQ1733351176
2. 菌悬液37℃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鞭毛膨胀过大与脱落,处理时间过短,
鞭毛纤细不易着色。
3. 若染色过浅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
产地:国产
提示:本品仅用于科研实验,不能用作医疗及临床诊断。
储存条件:室温避光保存,有效期至少 1 年。
关键词:鞭毛染色液
鞭毛染色液相关染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