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天下 情深万年——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感情
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这一思想倡导尊重、关爱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强调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幼儿,重视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并提倡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爱满天下”的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的需求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综合素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予我们启示,让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注重情感的沟通和关爱,以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幼儿教育、尊重、关爱、自主性、创造力、爱心、耐心、亲密关系、个性化教育、启示。
1. 引言1.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性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主张“爱满天下”,强调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首先是一种爱的传递,只有在爱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才能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和关爱,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倡个性化的教育,重视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心、用爱对待每一个幼儿,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为每一个幼儿打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爱满天下”理念的内涵“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爱满天下”体现了陶行知对于爱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真心的爱才能真正触动人心,激发人的潜能。
让爱播撒在教育的每一寸土地——谈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让爱播撒在教育的每一寸土地———谈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吴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师德的核心,前提就是爱幼儿,只有爱幼儿才能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这份事业。
但是近年来社会对于幼儿教师有很多负面报道,虐待儿童,大妈儿童,这些报道不仅仅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更是对幼儿教师的形象有了负面的影响。
将幼儿教师推到了这个社会的风口浪尖。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多么的重要。
一、“爱满天下”的概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是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提倡的正式爱国、爱民、爱教育的理念。
也正式这种“爱”,这种精神指引着现代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爱。
教师发自内心地爱护每一个孩子,无论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都是充满了真实情感,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
“爱的教育”是指通过体现爱心的教育,以爱为培养内容,以培养爱心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爱的教育的播撒。
二、怀有“爱满天下”的教育意义(一)播撒爱、感受爱在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离开父母,内心的安全感是十分缺失的。
这时,幼儿教师的角色既是一位教师更多的是扮演母亲,亲人的角色,给予幼儿安全感,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
当然缺少不了付出“爱”,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爱都是无私的。
让幼儿感受到这份爱的同时,从心底消除对陌生环境的芥蒂。
让他们真正愿意融入与教师的相处。
融入这个快乐的环境。
但是反之,若一个幼儿教师缺乏爱,正如媒体频繁曝出虐童时间、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自身无法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负面情绪持续渐涨,无心将爱心投入在幼儿身上,缺乏爱心,责任心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传递尊重、传播爱陶行知先生一生追求奉献、服务的精神。
在先生的思想引领下,我们不仅要摒弃种种金钱主义,不正之风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陶行知爱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爱的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陶行知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爱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
他强调,教育者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1. 热爱教育事业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者,爱人之心也。
”这意味着,教育者首先要具备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上。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的教育,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爱的教育的几个核心要点:1. 尊重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发展。
2.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3.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爱的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审美情趣和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三、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在爱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爱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陶行知爱满天下

陶行知爱满天下陶行知,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爱满天下的精神和事迹令人敬佩。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教育改革者和爱国主义者,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并以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影响着无数人。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教育事业的付出和他的公益活动中。
陶行知是一位热爱教育的人,他深信“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因此,他毕生致力于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他在学校中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取消排名制度、实施课程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等,为时代的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学校中的教育改革工作外,陶行知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困人口的困境,因此他积极呼吁和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如设立慈善机构、募捐救灾等。
他坚信“以爱心改变世界”,并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他通过他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爱满天下的理想。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迹,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和价值观。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人们普遍认可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并以他为榜样去推动教育的发展。
他的观念也被广泛传播,激励着更多人行动起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公益领域,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学习陶行知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能通过一些小小的行动去温暖他人的心,传递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育的公平与进步。
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将一直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进步。
“爱满天下”——陶行知教育思想

Little Learner MagazineTeaching PracticeMay20172017·05教学实践Teaching Practice———小学生教学把脉“爱满天下”———陶行知教育思想?江苏/叶英“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奋斗的动力与总纲,今天读来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切。
我觉得,“爱心”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一个好教师的首要条件。
始终以我的一片爱心去教育学生,凝聚学生,感化学生,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就能顺顺当当地“管”好学生,让班级全体成员紧密团结在你的周围,在工作中一呼百应,事半功倍。
话虽然如此,可要真正抓住学生的“心”又谈何容易,且不说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令老师丝毫不敢小瞧,单凭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思想成熟早,家庭环境复杂等现象,就足以使任何一位教师颇感费神。
因此,要“管”好学生光凭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显然是不够的,君不见有些老师起早贪黑,整天奔波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管卫生、管纪律、找学生谈话……忙得不亦乐乎,这些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可谓不强。
工作热情也不可谓不高,可效果却总不理想,班级管理总不见起色,学生照样逃学、打游戏机甚至旷课,老师前脚离开教室,立马就有学生来反映,某某又在抄作业,某某又在打架等等,搞得老师整天疲惫不堪,怨天尤人。
其实这样的老师所缺乏的正是对学生的爱心,他们只把自己的学生作为物品来管理,千方百计按照自己的主观去要求、去设计孩子的未来,而忽视了他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活泼、童心未眠的孩子,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必定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童心,这种教育方式又怎么可能取得学生的认可呢?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只有付出真情,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任何表面上的“平易近人”式的爱,都不可能赢得学生的真心。
于是,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沟通作为了解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坦诚相待,向学生说心里话;二是敞开心扉,倾听学生心声;三是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人格,信任每一个学生。
爱满天下——读《陶行知传》有感

爱满天下——读《陶行知传》有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自己已经在教育事业上工作近二十个年头了。
说实在话,作为一位老师,我觉得要专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天天要四问。
一问我的身体有无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无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无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无进步?天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华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深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意义有二,第一,知行统一。
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露了教育目的的真理性题目。
这里要夸大的是,我们在重视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及如何使学生知行到达统一,真正使学生到达学做真人并成为真善美的人。
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心理进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人生观的题目便随之产生。
对他们来讲,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构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建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这类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
面对这些,学生既敢爱好,又难以抵抗爱好,爱好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进程中,学生又经常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题目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类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和正面鼓励。
爱满天下——读陶行知理论有感

刘 欢
( 昆 山开 发 区晨 曦 幼 儿 园 , 江 苏 昆山 2 1 5 3 0 0 ) 摘 要 : 陶行 知 是 我 国的 教 育 家 、 思 想 家。他 的教 育 思 想 博 采 古今 , 兼容 中 西 , 理论简约, 并 自成 体 系 。 他 以 蕴舍 丰 富 的 教 育 思 想 宝库 . 为我 们 提 供 了教 育 的理 论 和 方 法 , 给 予 我 们 启 示 和教 益 。 他 提 倡 教 师 和 学 生 在人 格 地 位 上 是 平 等 的 , 教 育 要 以 学 生 为本 . 宽 容对 待 学 生。 关键词 : 陶 行 知 求知 欲 小先 生 创 造 力 陶行 知 是 我 国“ 创造教育 ” 和“ 生活教育学说 ” 理 论 与 实 践 的开 拓 者 。 他 的教 学 思 想 博 大 精 深 , “ 爱满天下” 是 他 教 育 及 革 命 思 想 的灵 魂 ,对 当 今 教 育 有 积 极 的 指 导 作 用 。 陶 行 知 先 生 说: “ 小 孩 子 的体 力 与 心 理 都 需 要 适 当的 营 养 。有 了适 当的 营 养, 才 能 发 生高 度 的创 造 力 , 因而 教 育 应 当充 满 爱 。 ” 教 师 应 该 用爱教育学生。 支 持 幼 儿 的 求知 欲 陶行 知 先 生 曾 说 : “ 与 其 把 学 生 当天 津 鸭 儿 添 入 一 些 零 碎
书 面 相结 合 的方 法 . 课 下 多谈 心 、 多交流 : 作业多鼓励 、 多 书写 心声 , 及时与学生心灵交 流沟通 ; 教师在学 校与学生交 流时 , 举 手 投 足 间要 尽 量 多 地 流 露 爱 、 传递爱 , 切 忌 目光 游 离 、 言 行 冲动 。 综 上所 述 。 班 主 任 要 继 续 进 行 教 育 理 论 的深 入 学 习 , 以 便 寻 求 理论 指导 。 同时 . 更 要 在 实 践 中探 索 积 累 教 育 管 理 职 高 生 的经 验 和 方 法 . 踏实工作 , 不 断提高管 理水平 , 力 求 尽 快 成 熟 起来 , 成为行家里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读后感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的教育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书之后,我更是深感如此,他的教育思想永不过时,对我的教学工作甚是有益处。
一、“爱”的教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热爱学生。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格言,对于不同出身、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必须一视同仁,更不能带有个人偏见。
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唯我独尊”。
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上课期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其他方面也要严格要求。
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用心改正。
老师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学生也一定会以真心来回报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如此。
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也必定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对于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我们不一定有先生那样大的成就,但一定要有先生那样的精神,热爱便是继续的动力!作为老师除了和学生接触便是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最多,我们当然也要做到热爱同事。
单打独斗永远不会有大的进益,只有和同事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才能稳步提升,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团结协作,这一点也与我们学校致力办有温度的教育不谋而合。
二、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生活和教育是相结合的,而非互相割裂开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死读书,读死书”,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文化知识而不结合生活,又有多少意义呢?我们不能办狭隘的教育,要把教育和生活,教育和社会结合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和学的中心,教和学都要通过做来实现。
比如种田,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因此他也提倡老师们要真教,学生们要真学。
他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真的教育,真的教书人,实实在在的教,实实在在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嘉 期 庆 研 史纪陶知生辰2 年刊 G31 重 陶 文 念行先诞 l周专 e’- 。 Nl1 n2 o,3 eN ro a4 0
的基础 上 存 在 ,因为友 情 的建 立 以必 要 的 交往 为 基 础 , 种 交往 定 向大多 在 于 “ 这 求益 ”利 益 或 教 益等 ) ( 。 恋 情在 忠贞 不渝 的背 景下 发 展 , 过这 一 边 界 , 可 越 便 来 , 更能 感受 “ 大事 业得 大快 乐 ” 陶行 知从 而得 就 做 。 出结 论 :一 定 要 看教 育 是 大事 业 , 大 快 乐 , 无论 “ 有 那 做 小 学 教 员 , 中学 教 员 , 做 大 学 教 员 , 是 一 样 做 或 都 的 。”I 认 为 , 生之 最 大 快乐 , 创 造 出值得 自 f 6 他还 先 是
里 ,教 育世 界 ”特指 正规 的学 校教 育环 境 ;活 动者 ” “ “ 是教 师 ( 包括 管理 者 等 ) 学生 的总 称 ;教育 人事 ” 与 “ 是 教育 中“ ” 事 ” 人 与“ 的统 一 体 。好恶 体验 ” 师生 获得 “ 是 的肯 定 的或否 定 的 的感 受 。 作 为一种 职业 感情 的教育感 情 , 既有 与 其他人 情 如“ 情”“ 情” “ 亲 、友 与 恋情 ( 情 )相 同 的一 面 , 热 爱 ” 如
师的教育活动 ,又何尝离得开他们积极的感情投人? 当人们从感情角度洞察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活动时, 便
会展 示 出一 番新 的景象 。
实 际上 ,教 育感 情 ”作 为教 育 界 的一 个 新概 念 , “ 其产 生并 非 来 自纯 理论 性 的思辨 , 而是 源于 中外 教 育
家的身体 力行。就中国教育家而言 , 陶行知先生的教 育实践正是展现教育感情重要意蕴 的一生。陶行知 是 中国近代伟大 的人 民教育家 , 被誉为“ 万世师表” 。 他无愧于这一称号 , 将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 和教育改 革的实践 ,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对学生 、 对教育事业 、 对人 民都充满了深厚 的教育感情 , 鞠躬 尽瘁 , 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 。在陶行知 的教育活
己崇 拜 的学 生 。可 见 , 述所 说 的“ 上 大事 业 ” 就 是 为 ,
能终结。而教育感情在社会规范内表达 , 其总方向是
有利 于 师 生幸 福 , 而且 它 与教 育 本 身一 道 存 在 , 无 永
止境 。
国家 和 民族 培养 出众 多超 越 自己 、 出类 拔萃 的各 行各 业 优 秀人才 , 就是教 师 最大 的快 乐 。 这
一
在 论述 陶行 知 的教育 感情 思想 之前 , 认识 教育 先
感情的特点也许是必要的。教育感情是相对普通感 情( 即心理学上 的感情 ) 而言 的特殊感情 。人们通常 认为 , 普通感情是“ 情绪 、 情感 的总称”1 [ 是人对事物 3 , ( 包括人本身 ) 的好恶倾 向, 具有 自然 陛、 社会性 、 两极 性等特征。作为普通感情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化 , 教 育感情既有普通感情的共 同性 ,又有 自身的特殊性 , 是教育世界的活动者对教育人事的好恶体验。在这
二 、 教乐 业 , 教 育感情 的 思想前 提为重要 的教 育 感情 , 教师 对 教 育工 作 应具 有 “ 躬 尽 瘁 、 而后 己 ” 鞠 死 的决 心 , 把
些 国家 升温 , 因为 越来 越 多 的人 认识 到 , 情 特征 感
最能体现教师能力 、 修养的“ 强弱” 高低” 。诚 如 和“ 【 n
列 宁所 说 。没 有人 的感 情 , “ 就从 来 没有 也不 可能 有人 对 于真 理 的追 求 。”】 实 , [ 2 其 无论 是教 育 家还 是普 通教
学, 是教 育感情 的能 力 支撑 ; 爱 学 生 , 教 育 感情 的直接 体 现 ; 热 是 团结协 作 , 教 育 感情 的 坚 实保 障 ; 是 创新 真理 , 教 育感 情的根 本 目的 。 是
关 键词 : 陶行 知 教 育感 情
智随隋兴 , 因智富。这是教育世界之所以精彩 情
动中 , 彰显 了他 丰 实 的教育 感情 思想 。
爱、 同情或厌恶、 冷漠等, 又有不 同的一面。其主要 区
别 在 于 : 维 系纽 带上 看 , 从 亲情 以血 缘为 基础 , 友情 以
交往为基础 , 恋情 以爱情 为基础 , 而教育感情 以义务 和权利为基础 。从公众 占有性上看 , 亲情 、 友情与恋 情 的私有性更强 , 而教育感情 的公共性更强 , 几乎是 公平无私的。从感情的 自由度上看 , 亲情在合理的伦 理范围内表达 , 否则便会受到伤害 ; 友情 在互惠共赢
与奇 妙 的基 因 。科 学研 究 和教 育 实践 告诉 人们 : 有 没
一
、
教 育感 情 的性质
感情与理智的互动 , 教师思维极其有限 ; 感情和理智 在教师决策中一 同发挥作用 ,感情指导理智解决问
题 , 控制 的感情 会 妨 碍理 论 思 维 , 缺 乏 感 情 也不 非 但 利 于 理智 的发 展 。与此 相 应 ,在教 师 的专业 发 展 中 , 技 术 理性 至上 的 观念 正在 改变 , 师 的教育 感情 正在 教
二 嘉 期 庆 研 史 念行 先诞 1周专 G l 重 陶 文 纪 陶知生辰2 年 刊 0 o 1 4 3
爱满天 下
— —
情深万年
鑫
论 陶行知先生 的教育感情
赵
摘 要: 教育感情是教育者对教育人事的好恶体验 。伟 大的人 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 学生、 对教
育事业、 对人 民都充满了深厚的教育感情 , 鞠躬尽瘁 , 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 。在他的教 育思想和 实践 中, 彰显和证 明了教育感情的丰富 内涵与重要价值 : 爱教 乐业 , 是教育感情的思想前提 ; 于教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