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与调制总结修订稿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技术,而编码与调制则是在无线通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编码与调制的目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本文将详细探讨无线通信技术中的编码与调制,包括原理、步骤以及使用中的考虑因素等。

一、编码的原理和步骤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编码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数字信号映射到一组合适的模拟波形上。

编码有许多种方法,常见的编码方法包括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振幅移移键控(ASK)编码、频移键控(FSK)编码、相移键控(PSK)编码等。

编码的步骤如下:1. 确定所需的编码方法。

根据传输的要求和通信系统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编码方法。

2.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进行编码的基带信号,通常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信号。

3. 进行特定编码方法的映射。

根据选择的编码方法,将基带信号映射到模拟波形上,生成模拟信号。

二、调制的原理和步骤调制是将编码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调制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些特性,如振幅、频率或相位,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调制有许多种方法,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调制的步骤如下:1. 确定所需的调制方法。

根据通信系统的要求和信道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调制方法。

2. 将模拟信号进行调制。

通过改变模拟信号的某些特性,如振幅、频率或相位,将模拟信号进行调制,生成调制信号。

3. 将调制信号传输至无线信道。

将调制信号通过无线设备传输至无线信道,进而传输至接收端。

三、使用中的考虑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编码与调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带宽效率。

编码与调制方法应尽可能提高带宽效率,即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

2. 抗噪声性能。

编码与调制方法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能够在存在信道噪声的情况下保持信号的可靠传输。

3. 多路复用能力。

2.1 物理层概述及编码与调制

2.1 物理层概述及编码与调制

2.1 物理层概述及编码与调制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一层,它负责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这一层中,最重要的就是编码与调制。

编码与调制是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互相转化的技术,它对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物理层的概述开始,逐步深入探讨编码与调制技术。

1. 物理层概述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底层的一层,它负责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物理层中,数据以比特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

因为介质的不同,传输距离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物理层中,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物理层中,编码与调制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编码与调制的技术。

2. 编码与调制原理2.1 编码原理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我们通常会采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

而数字信号的编码原理,主要是采用一些特定的编码规则来表示数据。

常见的编码方案包括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在这些编码方案中,不归零编码将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为1和0,曼彻斯特编码则通过将数据位的中间时间点进行跳变来进行编码,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则通过位的变化来表示数据。

这些编码方案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2 调制原理调制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加上一些特定的载波信号,以便能够在传输介质中进行传输。

调制的原理主要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来进行。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振幅键控调制(ASK)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调制方式。

比如在有较多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选择FSK调制,而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PSK调制。

3. 个人观点和理解编码与调制作为物理层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

第5章编码与调制

第5章编码与调制

第5章编码与调制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第5章编码与调制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实现的。

原始的电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有些信道可以直接传输基带信号,但以自由空间作为信道的无线电传输却无法直接传递基带信号。

将基带信号编码,然后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这个过程称为编码与调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然后进行解码,这个过程称为解调与解码。

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携带有信息,一个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35.25.45.1信号与信道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编码与调制RFID常用的调制方法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1信号与信道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5.1.1信号信号是消息的载体,在通信系统中消息以信号的形式从一点传送到另一点。

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RFID系统主要处理的是数字信号。

信号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在RFID传输技术中,对信号频域的研究比对信号时域的研究更重要。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表示的信息,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数字信号是指幅度的取值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

EPC码(电子产品编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数字信号较模拟信号有许多优点,RFID系统常采用数字信号。

RFID系统数字信号的主要特点如下。

(1)信号的完整性(2)信号的安全性(3)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5)便于构成物联网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2.时域和频域时域的自变量是时间,时域表达信号随时间的变化。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数字调制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数字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我对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数字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CM)、脉冲位置调制(PPM)、脉冲幅度调制(PAM)、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不同的数字调制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二、数字调制的原理与方法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将数字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得到一组数字码流,然后将数字码流按照一定的调制方式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信道进行传输。

数字调制的方法有直接数字调制法和间接数字调制法两种。

直接数字调制法是指直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适用于低频信号的调制;间接数字调制法是指先将数字信号进行一定的处理,再进行调制,适用于高频信号的调制。

三、数字调制的应用数字调制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无线通信中,数字调制技术被应用于无线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实现了高速、高效、可靠的信号传输;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字调制技术被应用于数字电视、音频、视频等媒体数据的传输;在医疗领域中,数字调制技术被用于生物信号的测量和分析。

四、数字调制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调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数字调制技术随着信息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数字调制技术需要能够支持更高的速率。

高速数字调制技术采用并行处理和多通道技术,实现高速率传输。

多通道数字调制技术能够有效增加传输带宽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已经成为包括卫星、光纤、有线和无线等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数字滤波器、数字频率合成器、自适应均衡器等,能够提高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和传输质量。

总之,数字调制技术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数字调制技术还会不断创新和提升,实现更加高效、可靠的信号传输。

编码与调制技术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编码与调制技术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编码与调制技术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于通信速度和质量的不断追求,5G通信技术已逐渐成为近年来科技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其中,编码与调制技术是5G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理论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实践三个方面探讨编码与调制技术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一、理论原理编码与调制技术是信息传输的两个基本环节。

编码技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磁波,实现无线传输。

5G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调制技术主要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种。

在5G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主要使用分块光纤编码(LDPC码)和极化码。

分块光纤编码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纠错码,其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度。

极化码是一种新型纠错码,它利用了信道的特性,可以实现较好的纠错效果和抗干扰能力。

信道编码则主要使用了载波相位调制(QAM)和正交振幅调制(QPSK)。

QAM调制技术可以将信息信号分成多个不同的相位和振幅组合,使得每个编码符号能够携带更多的信息。

QPSK调制技术则是将符号分成四个不同的状态,每个状态可以携带两个比特的信息。

二、技术特点5G通信系统基于前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4G有着更高的带宽、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时延。

其中,编码与调制技术作为5G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大带宽5G通信系统的带宽远高于4G,其中的编码与调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更宽范围的信道,提高了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2. 多信道技术5G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网络容量和带宽利用率,采用了多信道技术。

编码与调制技术可以实现多信号的传输,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频率下传输更多的信息。

3. 效率高编码与调制技术的出现提高了5G通信系统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通信成本。

采用先进的编码与调制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三、应用实践编码与调制技术是5G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其应用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

数字调制技术总结_技术季度总结数字调制技术是通信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它将一定范围内的连续模拟信号转化为离散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信号的传输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数字调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电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等。

本文将从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应用和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器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一系列的数字信号,然后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使之能够在数字传输信道中传输。

在数字调制中,数字信号通常使用二进制进行表示,而模拟信号通常使用正弦波进行表示。

数字调制的主要方法包括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 FM)、相位调制(Phase Modulation, PM)、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等。

每种数字调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二、数字调制的应用数字调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电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等。

在电信领域中,数字调制广泛用于数字传输系统中,如数字电路交换、卫星通信、网路电话等。

在无线通信中,数字调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电等设备中。

在网络通信中,数字调制被广泛应用于无线(WiFi、蓝牙等)和有线(光纤、以太网等)通信设备中。

三、数字调制技术的进展数字调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改进,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和标准。

比如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和最新的64QAM调制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同时,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比如数字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导航、传感器、雷达等领域中。

调制工作总结范文(3篇)

调制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调制工作作为通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调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通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总结将从工作回顾、成果展示、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及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工作回顾1. 调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调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针对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我们加大了研发力度,成功研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制技术。

这些技术涵盖了OFDM、PDMA、Polar码等多种调制方式,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调制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在调制设备方面,我们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加大了研发与生产力度。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调制设备,如光纤调制解调器、无线调制解调器等。

这些设备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调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调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将调制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5G网络建设:调制技术在5G网络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们为5G基站提供了高性能的调制设备,确保了5G网络的稳定运行。

(2)物联网(IoT)应用:调制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高性能的调制解决方案,助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3)卫星通信:调制技术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为卫星通信设备提供了高性能的调制解决方案,提高了卫星通信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三、成果展示1. 获得多项专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获得10项与调制技术相关的专利,涉及调制算法、调制设备等多个领域。

2. 获得多项奖项在国内外各类技术竞赛中,我们荣获多个奖项,如国际通信展最佳创新奖、国内通信技术发明奖等。

3. 调制设备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随着调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调制设备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四、经验总结1.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调制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汇总课件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汇总课件
数据调制部分
调制的基本原理
调制定义
调制是一种将低频信号转化为高 频信号的过程,使得高频信号能
够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传输。
调制目的
调制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频带范 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减少干 扰和噪声的影响。
调制方法分类
调制方法可以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 性调制,线性调制包括幅度调制和 频率调制,非线性调制包括相位调 制和频率偏移调制等。
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汇总课件
目 录
• 数据编码部分 • 数据调制部分 • 数据编码与调制的关联 • 数据编码与调制的应用 • 数据编码与调制的未来趋势
01
数据编码部分
数据的概念及重要性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用 来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对于决策者、管者和研 究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反映 出现状、趋势和规律等有用信 息。
04
数据编码与调制的应用
QPSK和QAM数字调制技术
要点一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QPSK是一种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它使用四个不同的相位 表示二进制数据,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抗噪声性能。
要点二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
QAM是一种结合了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的数字调制技术, 它可以在有限的频带内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具有更高的 频谱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在这一层中,编码与调制技术对 于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编码与调制技术
1. 差错控制编码(Error Control Coding):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2. 交织与去交织( Interleaving and Deinterleaving):用于改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 数字调制(Digital Modulation ):如QPSK和QAM等数字调制技术,用于提高频谱效率和抗噪声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与调制总结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结课论文编码与调制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编码与调制交大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

编码的核心是频谱的整形,调制的核心是频带的搬移。

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叫做编码。

编码的码型有很多种,包括:二进制码、不归零码、不归零反转码、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归零码、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曼切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MI编码、HDB3编码、B3ZS编码、B8ZS编码、CMI编码、4B/5B编码、5B/6B编码、编码、8B/10B编码、8B/6T编码、64B/66B编码、128B/130B编码和PAM-5编码。

A. 二进制码最普通且最容易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电压值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

用无电压(或负电压)表示0,而正电压表示1。

优点:技术实现简单,计算机是由组成,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简化运算规则:两个二进制数和、积运算组合各有三种,运算规则简单,有利于简化计算机内部结构,提高;适合逻辑运算: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依据,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与逻辑代数中的“真”和“假”相吻合;易于进行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数易于互相转换;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

因为每位数据只有高低两个状态,当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时,仍能可靠地分辨出它是高还是低;一位叫做一个,它有0和1两种状态.N个码元可以有2^n种不同的组合;每种组合称为一个码字.用不同码字表示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二进制编码.B. 非归零码(NRZ编码)不归零编码效率是最高编码。

光接口STM-NO、1000Base-SX、1000Base-LX采用此码型。

NRZ是一种很简单的编码方式,用0电位和1点位分别二进制的“0”和“1”,编码后速率不变,有很明显的直流成份,不适合电接口传输。

不归零码缺点:存在直流分量,传输中不能使用变压器,不具备自动同步机制,传输时必须使用外同步。

C. 不归零反转编码(NRZI编码) NRZI编码中不论电平是高还是低,都不代表二进制的1和0。

而是电压变化表示二进制的1。

如果没有电压变化,则下一位是0;如果有电压变化,则下一位是1。

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需要用某种方法使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定时或同步。

NRZI用于较慢的RS—232串行通信和硬盘驱动器上的数据存储中。

在同步链路上,长串的连续位(可能数千个0)会出现问题。

接收器可能会失去同步,不能检测到连续串中0的正确个数。

NRZ和NRZI都是单极性码,即都只有正电平和零电平,没有负电平,所以NRZ和NRZI码中有很多直流成份,不适合电路传输,并且NRZ和NRZI编码本身不能保证信号中不包含长连“0”或长连“1”出现,不利于时钟恢复。

另一问题是长串的0表现为直流,它不能通过某些电气部件。

Manchester编码和其他方案通过增加时钟信号解决了这些问题。

D. 单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码有电压表示1,无电压表示O。

没有特殊的编码。

电平在整个码元时间里不变,记作NRZ码。

它的占空比为100%。

单极性码会累积直流分量。

在数字通信设备内部,由于电路之间距离很短,都采用单极性编码这种比较简单的数字编码形式。

单极性不归零编码简单高效外,还具有廉价的特点。

单极性码主要运用于终端设备及数字调制设备中。

E.双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码中正电压表示1,负电压表示0。

该方案降低了功率要求并减小了高电平衰减。

他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不同处在于输入二元信息为1时,给出的码元前半时间为1,后半时间为0,输入0则完全相同。

它的占空比为50%。

双极性码的直流分量则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传输。

单极性和双极性非归零码是在一个码元的全部时间内发出或不发出电流(单极性),以及发出正电流或负电流(双极性)。

每一位编码占用了全部码元的宽度,故这两种编码都属于全宽码,也称作不归零码NRZ (Non Return Zero)。

如果重复发送"1"码,势必要连续发送正电流;如果重复发送"0"码,势必要连续不送电流或连续发送负电流,这样使某一位码元与其下一位码元之间没有间隙,不易区分识别。

归零码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F.归零码归零码的电压状态在某个信号状态后返回到零。

归零码的脉冲较窄,根据脉冲宽度与传输频带宽度成反比的关系,因而归零码在信道上占用的频带较宽。

优点是:一位码元(一串脉冲)一个单位脉冲的亮度,称为全亮码。

根据通信理论,每个脉冲亮度越大,信号的能量越大,抗干扰能力强,且脉冲亮度与信道带宽成反比,即全亮码占用信道较小的带宽编码效率高。

缺点是:当出现连续0或1时,难以分辨复位的起停点,会产生直流分量的积累,使信号失真。

因此,过去大多数数据传输系统都不采用这种编码方式。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完善,NRZ编码已成为高速网络的主流技术。

G.单极性归零码(RZ)单极性归零码即是以高电平和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 和0,而且在发送码1 时高电平在整个码元期间T 只持续一段时间τ,其余时间返回零电平.在单极性归零码中,τ/T 称为占空比.他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不同处在于输入二元信息为1时,给出的码元前半时间为1,后半时间为0,输入0则完全相同。

它的占空比为50%。

单极性归零码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提取同步信号,因此单极性归零码常常用作其他码型提取同步信号时的过渡码型.也就是说其他适合信道传输但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型,可先变换为单极性归零码,然后再提取同步信号.H.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是二进制码0和1分别对应于正和负电平的波形的编码,在每个码之间都有间隙产生.这种码既具有双极性特性,又具有归零的特性。

此种码型比较特殊,它使用前半时间1,后半时间0来表示信息1;采用前半时间-1,后半时间0来表示信息0。

因此它具有三个电平。

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就可以判决1 比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然后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因此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元需特别的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做自同步方式.由于这一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应用十分广泛I. Manchester(曼彻斯特)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

这给接收器提供了可以与之保持同步的定时信号,因此也叫做自同步编码。

十兆以太网就是使用Manchester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常用在LAN上。

曼切斯特编码缺点: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即信号速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

J.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切斯特码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修改格式。

其不同之处在于:每位的中间跳变只用于同步时钟信号;而0或1的取值判断是用位的起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若有跳变则为0,若无跳变则为1)。

这种编码的特点是每一位均用不同电平的两个半位来表示,因而始终能保持直流的平衡。

这种编码也是一种自同步编码。

K. AMI编码AMI即Alternate Mark Inversion,信号交替反转码,典型的双极性码,AMI类型的编码有HDB3、B3ZS、B8ZS等。

AMI编码规则:输入的“0”仍然是0,输入的“1”交替的变换为+1、-1。

AMI能保证编码后无直流分量,但AMI本身无法保长连“0”和长连“1”出现。

这就出现HDB3、B3ZS、B8ZS,这三种编码成功弥补了AMI码的这种缺陷。

L. HDB3编码HDB3即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 code,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规则:当原码没有四个以上连“0”串时,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四个以上连“0”串时,将第四个“0”变成与其前面一非“0”同极性的符号,由于这个符号破坏了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则,因此叫做破坏符号,用V符号表示(+1为+V,-1为-V),相邻的V符号也需要极性交替;当V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时,是能满足交替的,如为偶数,则不能满足,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一个“0”变成“+B”或“-B”,B符号与前一个非“0”符号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交替变化。

M. B3ZS编码B3ZS即Bipolar with three-zerosubstitution,三阶双极性码,T3线路用此编码。

编码规则与HDB3相同,只是编码后能允许最多连“0”的个数从HDB3的三个减小到两个。

N. B8ZS编码B8ZS即Bipolar with eigth-zerosubstitution,八阶双极性码,如果源码中没有8个或以上连“0”串时,这时AMI码就是B8ZS码,如果有8个或以上连“0”时,将8个“0”替换成“000VB0VB”,其他规则同HDB3码。

T1线路采用此编码。

O.CMI编码 CMI即Code Mark Inversion,信号反转码。

编码规则:输入的“1”交替用-1和+1表示,“0”用电平从-1到+1的跳变表示,也就是一个上升沿。

E4和SMT-1e线路采用此编码,编码后信号速率被提高,其实是以牺牲带宽来换取传输特性。

P. 4B/5B编码为什么要进行4B/5B编码?在通信网络中,接收端需要从接收数据中恢复时钟信息来保证同步,这就需要线路中所传输的二进制码流有足够多的跳变,即不能有过多连续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否则无法提取时钟信息。

4B/5B编码方案是把数据转换成5位符号,供传输。

这些符号保持线路的交流(AC)平衡;在传输中,其波形的频谱为最小。

信号的直流(DC)分量变化小于额定中心点的10%。

在同样的20MHz钟频下,利用4B/5B编码可以在10/秒的10 Base-T电缆上得到16兆位/秒的带宽。

其优势是可想而知的。

这种编码的特点是将欲发送的数据流每4bit作为一个组,然后按照4B/5B编码规则将其转换成相应5bit码。

5bit码共有32种组合,但只采用其中的16种对应4bit码的16种,其他的16种或者未用或者用作控制码,以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光纤线路的状态(静止、空闲、暂停)等。

在IEEE 等时以太网标准中的4B/5B编码方案,因其效率高和容易实现而被采用。

三种应用实例是FDDI、100BASE-TX和100BASE-FX。

4B/5B编码其实就是用5bit的二进制码来代表4bit二进制码。

此编码的效率是80%,比Manchester码高。

4B/5B编码的目的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让码流产生足够多的跳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