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比与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因此,在这类问题中,数量之间以及“量”、“率”之间的相依关系与整数应用题比较,就显得较为复杂,这就给正确地选择解题方法,正确解答带来一定困难.

二、复习预习

复习: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其中分数与百分数之间主要抓住数量之间以及“量”、“率”之间的相依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在应用题中常考的另一种类型----比例的应用.

预习:什么是比例?它主要讲的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来解这种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 x a

y b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

m≠);

③ x a

y b

=?

x a

x y a b

=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

c a 等于y 的

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考点/易错点2

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考点/易错点3

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赋值解比例问题

四、例题精析【例题1】

【题干】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甲等于乙、丙两数和的1

3

,乙等于甲、丙两数和的

1

2

,丙等于甲、乙两数和的

5

7

,求::

甲乙丙.

【答案】3:4:5

【解析】由甲等于乙、丙两数和的1

3

,得到甲等于三个数和的

11

3+14

=,同样的乙等于甲、丙两数和的

11

2+13

=,同样的丙等于甲、乙

两个数和的

55

7512

=

+

,所以

115

::::3:4:5

4312

==

甲乙丙.

【例题2】

【题干】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甲的一半等于乙的2倍也等于丙的2

3

,那么甲的

2

3

、乙的2倍、丙的一半这三个数的比为多少?

【答案】16:12:9

【解析】甲的一半、乙的2倍、丙的2

3

这三个数的比为1:1:1,所以甲、乙、丙这三个数的比为()

12

1:12:1

23

????

÷÷÷

? ?

????

13

2::

22

,化简

为4:1:3,那么甲的2

3

、乙的2倍、丙的一半这三个数的比为()

21

4:12:3

32

????

???

? ?

????

83

:2:

32

,化简为16:12:9.

【例题3】

【题干】如下图所示,圆B 与圆C 的面积之和等于圆A 面积的45,且圆A 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占圆A 面积的16

,圆B 的阴影部分面积占圆B 面积的1

5,圆C 的阴影部分面积占圆C 面积的1

3.求圆A 、圆B 、圆C 的面积之比.

【答案】20:15:1

【解析】设A 与B 的共同部分的面积为x ,A 与C 的共同部分的面积为y ,则根据题意有()()5

64A B C x y =+=+,5B

x =,

3C y =,于是得到()5

6453B

C B C ??

+=+ ???,这条式子可化简为15B C =,所以()5

204A B C C =+=.最后得到::20:15:1A B C =.

【例题4】

【题干】在抗洪救灾区活动中,甲、乙、丙三人一共捐了80元.已知甲比丙多捐18元,甲、乙所捐资的和与乙、丙所捐资的和之比是10:7,则甲捐元,乙捐元,丙捐元.

【答案】甲:38元,乙:22元,丙:20元

【解析】由于甲比丙多捐18元,所以甲、乙所捐资的和比乙、丙所捐资的和多18元,那么甲、乙所捐资的和为:18(107)1060

÷-?=(元),乙、丙所捐资的和为601842

-=(元).

-=(元),丙捐了381820

-=(元),乙捐了603822

-=元.所以,甲捐了804238

【例题5】

【题干】一班和二班的人数之比是8:7,如果将一班的8名同学调到二班去,则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变为4:5.求原来两班的人数.【答案】42人

【解析】原来一班的人数为两班总人数的

88

8715

=

+,调班后一班的人数是两班人数的

44

459

=

+,调班前后一班人数的比值为

84

:6:5

159

=

所以一班原来的人数为

()

865648

÷-?=

人,二班原来的人数为488742

÷?=人.

【例题6】

【题干】甲乙两车分别从 A, 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450千米

【解析】甲、乙原来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的速度比是:[5×(1-20%)]∶[4×(1+20%)]=4∶4.8=5∶6.相遇时,甲、

乙分别走了全程的5

9

4

9

,设全程x千米,剩下的部分甲行的长度和乙行的长度之比为5:6,其中相遇后甲行驶了全长的

4

9

,所以乙

行驶了全长的48

56

915

÷?=

,所以乙一共行了全长

4844

91545

+=

,还剩

441

1

4545

-=

没有走,所以A、B全长为450千米.

【例题7】

【题干】有一个长方体,长和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表面积为272cm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336cm

【解析】由条件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6:3:2,则长方体的所有视面,上面、前面、左面的面积比为

()()()63:62:3218:12:63:2:1???==,这三个面的面积和等于长方体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所以,长方体的上面的面积为

2137218cm 2321??=++,前面的面积为2127212cm 2321??=++,左面的面积为2117206cm 2321

??=++,而218126129636??==,所以36即是长、宽、高的乘积,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336cm .

【例题8】

【题干】(2008年第13届华杯赛初赛)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6:5,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是 (填“甲”、“乙”或“丙”),他实际所得的糖果数为块.

【答案】丙;150块

【解析】方法一: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分别占总数的

5

12

4

12

3

12

;实际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分别占总数的

7

18

6 18,

5

18

,只有丙占总数的比例是增加的,所以这位小朋友是丙.糖果总数为

53

15540

1812

??

÷-=

?

??

(块),丙实际所得的糖果数为5

540150

18

?=(块).

方法二:化通比为:甲乙丙总数为

原计分配为 5 : 4 : 3 12份

实际分配为 7 : 6 : 5 18份

化通比为 15 : 12 : 9 36份

14 : 12 : 10 36份

对比分析甲15——14,乙12——12,丙9——10,发现多得糖果的是丙所以15÷(10—9)×10=150(块)

【例题9】

【题干】某学校入学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4:3. 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8:5.未被录取的学生中,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3:4. 问报考的共有多少人?

【答案】119人

【解析】(法1)录取的学生中男生有8915658?

=+人,女生有915635-=(人),先将未录取的人数之比3:4变成44:43?,又有356424?=(人),所以每份人数是()4

42354333??-÷?-= ???(人),那么未录取的男生有4312?=(人),未录取的女生有4

43163??=(人).所以报考总人数是 ()()56123516119+++=(人).

(法2)设未被录取的男生人数为3x 人,那么未被录取的女生人数为4x 人,由于录取的学生中男生有8915658?

=+人,女生有915635-=(人),则()()563:3544:3x x ++=,解得4x =.所以未被录取的男生有12人,女生有16人.报考总人数是 ()()56123516119

+++=(人).

课堂小结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 x a

y b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

m≠);

③ x a

y b

=?

x a

x y a b

=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

④ x a

y b

=,

y c

z d

=?

x ac

z bd

=;::::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6.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7.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8.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9.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10.赋值解比例问题

11.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海宴中学主编:黄丽云审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做一做: (1)、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25%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万吨。(列式表示)(2)、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 x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_万吨。(3)、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吨,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吨. 二:合作探究: (P46探究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集体朗读,再集体分析:两年前5000元两年变化现在3000元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数)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 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让学生尝试做一做: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一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 比较一下: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思考:1、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

六年级数学下《百分数应用题(一)》

六年级数学下《百分数应用题(一)》 1.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某工厂的一车间有男工51人,女工40人。男工是女工的百分之几?女工是男工的百分之几? 2.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3.小丽19xx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xx年1月1日,小丽从银行共取回105.22元。小丽现在取回的钱比存入银行前多了百分之几? 板书:(105.22-100)100 =5.22100 =5.22% 问:这道题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师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储蓄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师述: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问:谁去银行存过钱?那你知道储蓄都有哪几种方式吗? 存款主要分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大额存款等。 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问:在刚才那道题中,哪个数是本金?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问:哪个数是利息?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问:哪个数是利率? 师述: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称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月利率。 2.出示例1。 例1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3年,年利率是5.22%。到期后,张华可得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学生默读题。 (2)年利率 5.22%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得到的?(用利息除以本金等于5.22%。)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 怎样求利息呢? 板书:本金利率=利息 这样求的是几年的利息?一年的还是三年的?为什么?

应用题教案

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4例5,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0—12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简单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4-8 15-9 12-7 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4 (2)指名学生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做?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求总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指导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填在书上,指名读算式并回答。

2.教学例5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明叙述题意,说出已经条件和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免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5)将例5改为:学校养白兔和黑兔一共12只,黑兔是5只,白兔是几只?有了例5的基础,可让学生仍采用上面的分析方法,独立列出算式。 12-5=7(只) 3.比较 请同学们看例4和例5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求两个数的和”与“求另一个加数”这两种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理解。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6+4=□ 7+2=□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教学学法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练习题(共四套)

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一) 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 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榨油厂的李叔叔告诉小静:“2000kg 花生仁能榨出花生油760kg。“这些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4、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5、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km2缩小为约2700km2,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6、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 册图书? 7、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8、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团结路的路宽由原来的12m增加到25m,拓宽了百分之几?9、新城市中小学校开展回收废纸活,共回收废纸87.5吨。用废纸生产再生纸的再生率为80%,这些回收的废纸能生立多少吨再生纸? 10、小明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2000元。汇费是1%。汇费是多少元? 11、百花胡同小学有480人,只有5%的

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 的学生有多少人? 12、200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男院士有1185人。女院士占院士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1、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为此她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3.24%,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能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3、小兰家买了一套普通住房,房子的总价为8万元,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有九六折的优惠价。 (1)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

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 把一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反映出来。画线段图既是 一个审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过程,线段图画正确了,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随之而出,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重点、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网上连接电子信箱出示画面)服装工厂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衣服。一个工厂的 生产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的完成

情况进行计算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帮这个工厂的计划生产完成情况计算一下:(出 示简单的应用题) 1、根据线段图口头列式。 (1)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每天做75套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计划做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平均每天做?套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亮出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第一、二行。 提问: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投影) 2、板书课题:一般应用题(一) 3、教学例1。出示例题。 (同学们:如果我把练习(2)中“已经做了375套”换成“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 天做75套。就得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7页,一起阅读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 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中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重视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精心设问,引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与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渠道。例如教材九年级的下册中:“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的教学时,我精心设计如下 问题:(1)销售量可以表示为多少?(2)销售额可以表示为多少?(3)所获利润可以表示为多少?(4)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题思路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边思考,边分析,边画图,边尝试解答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和同桌讨论交流,并找到答案。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以合作交流学习,独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在探求新知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教师教给的四种方法与学习方法。二、 抓住特点,启迪思维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生独立探索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全过程,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谓启迪思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明确题目要求,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知识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增长率应用题“甲公司前年年缴税40万元,今年缴税48.4万元,该公司 缴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的教学时,我抓住该题的特点,精心设计如下自学提纲:(1)前年缴税多少元?(2)去年缴税_____元?(3)今年缴税_____元?(4)怎样列式并计算, 分组讨论,自学探讨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发展。 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

百分率应用题

百分率应用题(综合)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学校举行数学比赛,有27人参加,3人缺席,这次比赛的参赛率是()A.27% B.89% C.90% 例2.抽样检查某工厂产品的质量,结果是80件合格,20件不合格,这个厂的产品的合格率是() A.25% B.75% C.80% 例3.含糖30%的糖水中,加入24克糖,26克水,这时糖水的含糖率() A.等于30% B.小于30% C.大于30% D.无法判断 例4.小红为妈妈冲了三杯糖水,下面三杯中榶水最甜的是() A.第一杯含榶率12% B.20克糖冲成200克糖水 C.200克水中加入20克糖D.糖与水的比1:8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1.如图所示,根据各个杯中的糖与水的质量,()号杯的糖水最甜. A. 糖:20 水:60 B. 糖:10 水:20 C. 糖:10 水:50 D. 糖:30 水:150 2.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3.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克盐和14克水,这时的盐水的含盐率()30%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比较 4.往浓度为10%,重量为400克的糖水中加入()克水,就可以得到浓度为8%的糖水. A.90 B.100 C.110 D.120 5.一个工厂5月份生产机器98台全部合格,合格率是()新. A.2% B..98% C.100% 6.一道数学思考题,全班10人做错,30人做正确,这道题的正确率是() A.25% B.66.7% C.75% 7.一杯糖水200克,其中糖20克,如果再往杯中放入50克糖,此时含糖率为()A.35% B.28% C.25% D.20% 8.把2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 A.20% B.25% C.125% 9.一批零件,100个合格,不合格25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A.75% B.80% C.100% 10.某种药品的进价为100元,零售价为120元,该药品的利润率为() A.20% B.25% C.22.5% B档(提升精练) 1.一瓶药液含药为80%,倒出后再加满水,再倒出后仍用水加满,再倒出后还用水加满,这时药液含药为() A.50% B.30% C.35% D.32% 2.小娟每天为妈妈配一杯糖水.下面四种中,()糖水最甜. A.糖和水的比是1:9 B.第二天,20克糖配成100克糖水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单元基础提高练习姓名: 一、百分数应用题 1、南山小学共占地8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占65%,其余为教学楼和道路等,南山小学的绿地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教学楼和道路等有多少平方米? 2、商场搞打折促销,其中服装类打5折,文具类打8折。小明买一件原价320元的衣服,和原价120元的书包,实际要付多少钱? 3、饲养小组养了白兔和灰兔。白兔36只,灰兔12只,白兔和灰兔分别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4、育才小学有360名学生,其中有5%的学生没有参加兴趣活动小组,参加兴趣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5、少年服饰专卖店换季促销,每件半袖上衣原价50元,现在八折销售。小林买了三件,一共花了多少钱? 6、把25克盐溶化在100克水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7、一本书36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这时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8、一块地用40%种冬瓜,其余的按3:2分别种西红柿和茄子,已知茄子种了0.6公顷,这块地有多少公顷? 9、小军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2页,第二天读了43页,还余下全书的83%没有读,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10、一堆煤,用去了20吨,余下的是用去的25%,这一堆煤一共多少吨? 11、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98.5%,播种下3000粒种子,有多少粒种子没发芽? 12、8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576千克,小麦的出粉率是多少? 13、大豆的出油率是54%,用40千克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14、杉树的成活率是95%,今年植树节植树成活了285棵,求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15、育华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20人,其中7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使六年级“达标率”达到85%,还应有多少人达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学教案-一般应用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 把一道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晰地反映出来。画线段图既是一个审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过程,线段图画正确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也随之而出,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重点、难点: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网上连接电子信箱出示画面)服装工厂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着衣服。一个工厂的 生产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计算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帮这个工厂的计划生产完成情况计算一下:(出示简单的应用题) 1、根据线段图口头列式。 (1)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计划做660套 已经做了375套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亮出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第一、二行。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问题

走进申论“材料”大门 公务员申论试卷是由注意事项、材料和作答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材料是主要的答案来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申论拿高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材料。 一、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是由6000-8000个文字构成,根据材料的本质属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理论性材料和实时性材料。这些文字一般分为4-10则材料,看似每个材料都在说不同的内容,实际上申论材料是形散神不散的,也就是每年申论材料的大主题是唯一的。 理论性材料是指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特定主体,对社会发表的态度、观点,由于特定主体不一致,可根据主体的不同权威理论性材料和一般观点性材料。权威理论性材料主要包括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言论,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一般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舆论媒体的观点和群众网友的观点。在看材料的过程中,和问题相关的权威理论性材料我们直接默认它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直接可以当成答案要点的,一般观点性材料则需要辩证的来看。 实时性材料是指对某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对于申论材料中个个别案列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案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材料范围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材料一般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两个部分,其中新闻报道占一多半,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从近五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越来越少考单一领域的问题了,虽然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内容一般是在这一主题下多个领域的表现,而且为了体现申论考试的公平性,材料通常专业性比较弱,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2014年社会心态主题,考察社会社会领域;2015年科技发展方向主题,涉及的是文化科技领域,可见2013年到2015年所属领域都是单一领域。而2016和20117年都是多领域,如2016年副省级主题是国民素质提高,涉及到的是社会和思想道德领域;2016年地市级主题是好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和社会两个领域;2017年主题是生态建设与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态、文化和社会三个领域。从单领域考察到双领域到多领域,可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这几个领域的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基础好的考生还可以做更广泛的关联,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申论答题中,有一个不变的宗旨就是“材料为王”,无论答什么题型,要以材料为依据,千万不能脱离材料。 - - 1 - -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点总结 我们可以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成两种类型:求分率、百分率的题目和求数量的题目。以下所有类型的应用题的解决,都有一个步骤:1、先一定要确定单位12、然后看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求哪个类型的题目3、最后按照不同的方法解答。 1、求分率、百分率的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或占前面的数量除以是或占后面的数 (22(1)求另一个数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也属于这种类型)先一定要确定单位“1”,然后找到表示问题的分率或百分率,再用单位“1”数量×表示问题的分率或百分率就可以求出答案来了。当然这种问题也有稍复杂的情况,题中的分数不一定就表示最后的问题的分数,要求出最后的问题,你有可能先要求出其他数量或者分数。所以做这种题目一定要看清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方法:单位“1”数量×表示问题的分率(百分率)=另一个数量 举例:1、六(1)共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25 ,男生有几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六(1)女生有25人,男生比女生少15 ,男生有几人? 3、六(5)班有男生30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几人? 4、六(5)班有男生30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几人? 5、家禽饲养场里鸡有200只,鸭是鸡的710,鹅比鸭少27 ,鹅有几只? (2)求“单位1的数量”,先明确这一题是不是求“单位1”的题目,然后找到已知的具体数量,并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数或百分数,再用除法计算。有些题目里你会发现有很多个分数或百分数,或者有很多个数量,具体的数量和相对应的分数不是直接可以找到的,需要你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根据问 23材? 456

大班数学《我会编应用题》教案

大班数学《我会编应用题》教案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

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呀,本来有3颗红萝卜,后来又长出了2颗红萝卜,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幼:3+2=5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发现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省去了前面几步,直接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则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学习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能够与数形、生活情境等有机结合的数学题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抓联系,创造认识契机,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造发现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体验,将学习内容与认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找到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用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感。 师:为什么都是给七个橡子,猴子们都不同意朝三暮四,但是换种方式就很开心了呢? 生1: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子,猴子会饿一整天,所以猴子不愿意。 师:你真棒,能够发现猴子的这个心理。 生2:老师,早上给猴子四个橡子,虽然吃不饱,但是猴子已经差不多半饱了。跟三个比起来,四个最起码多了一个,所以猴子很开心。 师:非常棒!你能够分析猴子的心理,发现猴子的具体的想法,很不简单。那么你是如何发现猴子的这种心理的呢? 生3: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里找到的。 在成语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因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去。 二、提取信息,展开发现体验 1.观察例题,提取信息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工程问题、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解题技巧:一抓,二找,三确定,四对应。 1、一抓:抓住关键句——分率句;(含几分之几的句子) 2、二找:找准单位“1”的量;(“的”前“比”后的量) 3、三确定: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单位1用除法,未知单位1用乘法) 4、四对应:找出相对应的数量与分率,列出算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透彻理解分率句的意义,找出相对应的量与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1、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61,第二天看了全书的5 1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2、修一条2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3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多少米?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3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2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4、某校美术组有40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人数的 32,音乐组人数又是数学组人数的4 3。数学组有多少人? 5、老王家养鸡120只,是鸭的 34,养的鹅又是鸭的6 5。养鹅多少只? 6、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总数的152,又相当于第二天吃的54。已知第二天吃了50千克,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7、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 4 3小时行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8、一条路已经修了 6 1,再修复600米正好修完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9、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54,乙车运的是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0、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54,丙车运的是乙车的3 2。丙车运了多

少吨? 11、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 43,乙车运的是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2、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 43,丙车运的是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去乙城3小时行了全程的 4 3。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4、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 4 3。没有修的还有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5、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4 3。已经修了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6、粮店有150袋大米,第一天卖出52,第二天卖出第一天的32。还剩下多少袋? 1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 ,离中点还有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产量的 5 4。求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各是多少万台? 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 、B 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时行60千米,求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时行了全程的 ,第二时比第一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50%时,乙车离B 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广州到湖南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出发,3.6时后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开凿一条隧道,甲队单独干要60天完成,乙队单独干要4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2019年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练习题(共四套)

2019年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练习题(共四套) 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 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榨油厂的李叔叔告诉小静:“XXkg花生仁能榨出花生油760kg。“这些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4、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XX年9月增加到10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5、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km2缩小为约2700km2,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6、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 册图书? 7、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8、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团结路的路宽由原来的12m增加到25m,拓宽了百分之几?9、新城市中小学校开展回收废纸活,共回收废纸87.5吨。用废纸生产再生纸的再生率为80%,这些回收的废纸能生立多少吨再生纸? 10、小明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XX元。汇费是1%。汇费是多少元? 11、百花胡同小学有480人,只有5%的

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 的学生有多少人? 12、XX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男院士有1185人。女院士占院士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1、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为此她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3.24%,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能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3、小兰家买了一套普通住房,房子的总价为8万元,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有九六折的优惠价。 (1)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一、引探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游戏活动。学生根据教师伸出手指的个数和说出的条件,伸出自己的手指的个数。 (2)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值树多少棵? 二、引探过程 1、出示思考题。 我们把刚才的准备题改成: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是三年级的2倍多,五年级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问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

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与准备题比较,看看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五年级植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这里的总数是什么意思?五年级植的棵数应当怎样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在本子上作图)教师抽学生把线段图作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集体订正。 ①三年级植树56棵 ②四年级植的是三年级的2倍 ③五年级植树? 3、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 教师提问:从线段图来看,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直接关系?三、四年级的总数和谁有直接关系?四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关系?要求五年级植多少棵树,必须先求出什么?三、四年级的总数能直接求出来吗?还要先求出什么? 各组交流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抽学生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订正。 (1)四年级植树多少棵?56×2=112(棵) (2)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56+112=168(棵) (3)五年级植树多少棵?168-10=158(棵) 答:(略)

小学应用题-百分数(含答案)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题 1、一桶油第一次取出总数的10%,第二次取出剩下的20%,两次共取出28升。这桶油共有多少升? 2、一桶柴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去20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的和,这时桶里还剩8千克油.问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3、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是156人,这个服装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4、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赚多少,亏多少? 答案: 1、解:设这桶油共有X升,则第一次取出10%X升,第二次取出(1-10%)X*20%=18%X升,可得: 10%X+(1-10%)X*20%=28 10%X+18%X=28 X=100 答:这桶油共有100升。 2、解:这桶油有X千克,则第一次用了20%X千克,第二次用了20千克,第三次用了(20%X+20)千克。 可得:X-20%X-20-(20%X+20)=8 X-40%X-40=8 60%X=48 X=80 答:这桶油有80千克。 3、解:设这个服装厂全厂共有X人,则第一车间人数为25%,二车间人数为(1-1/5)*25%X,三车间人数为:(1-1/5)*25%X*(1+3/10),得:(1-1/5)*25%X*(1+3/10)=156 4/5*1/4X*13/10=156 X=600

答:这个服装厂全厂共有600人。 4、解:由题意可得赚20%的商品成本是:60÷(1+20%)=50元 亏20%的商品成本是:60÷(1-20%)=75元 两件商品的成本总和为:50+75=125元,两件商品卖出后共得120元 125-120=5,则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亏本的,亏5元。

列方程解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八册p98~99例3、例4及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相关题目。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应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用列方 程的方法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和求另一速度的应用 题,进一步认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等 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创设情境,解答复习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好吗?看的时候注意他们是怎么走的。 你看懂了吗?用手势演示他们是怎么走的。你能根据这段动画编一道应用题吗?指名回答,并出示应用题: 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问:这道题目是什么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在自备本上,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小强走的路程+小军走的路程

=总路程 (65+55)×4.565×4.5+55×4.5 2、改编应用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求出的问题,不改变题意,你能把它改编成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的应用题吗?先自己改编,再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编题。一一出示3道题目: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军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多少米? 结合提问每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解题探究 1、我们就先来看求时间的这道吧。 (1)在时间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能根据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吗? (2)学生解答在作业本上。 (3)交流解答过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板书: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遇。

人教版《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分 数 应 用 题 复 习 课 马上五小吕艳花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马上乡第五小学吕艳花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分数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集体吧!我们班一共有(70)人,其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0)人。那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们,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这是个什么问题呢?不错,是分数应用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串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 师:分数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鬼门关——关键而艰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鬼门关的神秘魔咒吧!既然闯关老师就要送你们闯关宝典。 (一)闯关宝典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下面问题: 1. 分数应用题由哪几个基本数量构成?

2. 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3.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二)第一关: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1—找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3/8 。 (3)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多 1/3 。 (4)汽车的速度比飞机的速度慢 4/5 。 小结:我发现了找单位“1”的小秘密() (师:偷偷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发现的小秘密。) 自主复习2——回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关键语句:()其次按四字口诀进行分析解答,即: 一():() 二():() 三():() 四() 师:你解决了自主复习的问题了吗?如果“yes”,那么恭喜你通过了第一关! (三)第二关: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 —我会连线 1.菜店运来白菜120千克,,萝卜有多少千克? A.萝卜比白菜少1/5 a. 120÷1/5 B.萝卜比白菜多1/5 b. 120×1/5 C.萝卜是白菜的1/5 c . 120×(1+ 1/5) D.白菜比萝卜多1/5 d. 120÷(1- 1/5) E.白菜比萝卜少1/5 e. 120×(1 - 1/5) F.白菜是萝卜的1/5 f. 120÷(1+ 1/5) 小结:我发现了:() (师: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