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咽灵口服液、野菊花和威灵仙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中药材威灵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述

中药材威灵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述作者:吴依娜贺文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0期[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临床常用中药威灵仙在近10余年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行了整理,从而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威灵仙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 威灵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S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027-02中药威灵仙始载于《开宝本草》,又称粉灵仙、灵仙、黑须公、铁灵仙等,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1.)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温,味辛、咸。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哽,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及诸骨哽咽,为治风湿痹痛之要药。
本文将对威灵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威灵仙根含原白头翁素(0.25%)、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苷、内酶酚类、氨基酸[1]及生物碱、有机酸、蒽醌物质[2]。
1.1挥发性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威灵仙挥发油包含有棕榈酸3-羟-4-甲氧基苯甲醛和二十碳烷等为主要成分的61种化学成分[3]。
何明等[4]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分别从威灵仙中提取出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水蒸汽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5,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倍半萜、酚类等;而超临界提取物得率为0.40,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酚类、三萜、甾醇等。
辛广等[5]对千山东北铁线莲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2,5-呋喃二酮、2-环戊烯-1,4-酮、山嵛酸甲酯等7种成分。
威灵仙——精选推荐

威灵仙威灵仙(《新修本草》)为⽑莫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燥根及根莲。
前⼀种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应⽤较⼴;后两种在部分地区应⽤。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切段。
药材性状:威灵仙,⽓微,味淡;棉团铁线莲,味咸;东北铁线莲:味⾟辣。
均以条长,外⽪⿊褐⾊,⾁⽩,质坚实者为佳;切⽚应以⽚⼤、⽚⾯粉⽩⾊者为佳。
其炮制品的名称为:酒炒威灵仙。
【历史】威灵仙命名的缘由,《本草纲⽬》⽇:“威⾔其性猛也,灵仙⾔其功神也”。
⼜名能消(《开宝本草》),铁脚威灵仙(《本草纲⽬》),灵仙(《药品化义》),九草阶(《现代实⽤中药》),⽼虎须(《陆川本草》),⿊须公(《⼴东中药》)、⿊⾻头(《贵州民间⽅药集》)等。
威灵仙,始载于《新修本草》,谓其对“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不⽴效”的简单记载,⽽《开宝本草》始明确指出威灵仙“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膈痰⽔,久积癥瘕,痃癣⽓块,膀胱蓄脓恶⽔,腰膝冷痛及疗折伤”的基本功⽤,后世医家则对其药性功⽤有所发挥。
如《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善⾛⽽不守,宣通⼗⼆经络。
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注,⾻节疼痛,或肿,或⿇⽊”,《本草纲⽬》谓:“威灵仙,⽓温,味微⾟咸。
⾟泄⽓,咸泄⽔,故风湿痰饮之病,⽓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弱者亦不可服之。
”对其作⽤机制及使⽤注意有较明确的认识,并继《圣济总录》之“治鸡鹅⾻哽”扩⼤为“治诸⾻哽咽”,使威灵仙的功⽤进⼀步完善。
现代研究较多,临床应⽤较⼴,如《现代实⽤中药》记载:“为利尿、通经药,有镇痛之效。
治偏头痛,颜⾯神经⿇痹,痛风等。
”【性能】⾟、咸,温。
主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痛,消⾻鲠。
【应⽤】⼀、风湿痹痛本品⾟散温通,性猛善⾛,通⾏⼗⼆经脉,为风药之宣导善⾏者,既能祛风除湿,⼜能通经活络⽌痛,为治风寒湿邪留滞经络,关节不利之风湿痹痛的要药。
故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或肢体⿇⽊不仁,⽆论上下皆可应⽤,常单⽤为末,温酒送服以取效。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2-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甘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挥发油B.有机酸C.鞣质D.蛋白质E.生物碱【答案】 D2、从总蒽醌中分出含一个β-OH的蒽醌,可选用A.5%Na2CO3溶液B.5%CaCO3溶液C.1%NaOH溶液D.5%NaHCO3溶液E.5%NaOH溶液【答案】 A3、除另有规定外,口服制剂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是A.溶液B.混悬剂C.乳剂D.糖浆剂E.合剂【答案】 B4、药材蛤蚧眼和吻鳞的特征是A.两眼凹陷,有眼睑,吻鳞切鼻孔B.两眼凹陷,无眼睑,吻鳞切鼻孔C.两眼凸出,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D.两眼凹陷,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E.两眼凸出,有眼睑,吻鳞切鼻孔【答案】 D5、玄参在采收加工时应A.低温干燥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D.反复曝晒,堆放至七八成干,再干燥E.阴干【答案】 C6、能被鞣质还原的试剂是A.多伦试剂和费林试剂B.三氯化铁C.铁氰化钾氨溶液D.亚硝酰铁氰化钠E.乙酸铅、乙酸铜、氯化亚锡【答案】 A7、齐墩果酸结构类型是()A.螺旋甾烷醇型B.β-香树脂烷型C.α-香树脂烷型D.羽扇豆烷型E.达玛烷型【答案】 B8、有镇静作用的中药是A.枳实B.金银花C.猪苓D.吴茱萸E.鱼腥草【答案】 D9、关于散剂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B.外用散剂制备时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辅料,内服散剂应不含辅料C.分剂量散剂多为内服散剂D.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E.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答案】 B10、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或称分配系数K)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答案】 A11、多数寒凉药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B.降低交感神经-β受体功能C.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D.增强能量代谢E.增强胆碱能神经-M受体功能【答案】 D12、薄荷醇属于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E.三萜【答案】 A13、赭石的条痕色是A.绿黑色B.樱红色C.淡橘红色D.褐红色E.白色【答案】 B14、除另外有规定外,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A.7%B.8%C.9%D.3%E.5%【答案】 B15、赭石的条痕色是B.白色C.樱红色D.浅橘红色E.绿黑色【答案】 C16、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二氧化硅B.二氧化碳C.活性炭D.三氯甲烷E.乙醇【答案】 B17、《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见于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 A18、外表面灰白色,密布多数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味苦的药材是A.杜仲?B.秦皮?C.厚朴?D.牡丹皮?E.肉桂?【答案】 B19、半夏配生姜属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单行【答案】 D20、紫杉醇的结构类型是A.黄酮B.多元酚C.二萜D.环烯醚萜E.倍半萜【答案】 C21、斑蝥来源于A.乌贼科B.牡蛎科C.芜青科D.蜜蜂科E.螳螂科【答案】 C22、能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是A.姜炙B.酒炙C.盐炙D.蜜炙E.醋炙【答案】 D23、槐花为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花及花蕾,花部分习称槐花,花蕾部分习称槐米。
威灵仙

·175·威灵仙WeilingxianRADIX ET RHIZOMA CLEMATIDIS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威灵仙根茎呈柱状,长0.5~10cm,直径0.3~0.5cm;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气微,味淡。
棉团铁线莲(山蓼)根茎呈短柱状,长1~4cm,直径0.5~lcm。
根长4~20cm,直径0.1~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断面木部圆形。
味咸。
东北铁线莲(黑薇)根茎呈柱状,长1~11cm,直径0.5~2.5cm。
根较密集,长5~23cm,直径0.1~0.4cm;表面棕黑色;断面木部近圆形。
味辛辣。
【鉴别】(1)本品根的横切面:威灵仙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黑色。
皮层宽,均为薄壁细胞,外皮层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
韧皮部外侧常有纤维束及石细胞,纤维直径18~43µm。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全部木化。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棉团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多径向延长,紧接外皮层的1~2列细胞壁稍增厚。
韧皮部外侧无纤维束及石细胞。
东北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径向延长,老根略切向延长。
韧皮部外侧偶有纤维及石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加盐酸3ml,加热回流1小时,加水10ml,放冷,加石油醚(60~90℃)25ml振摇提取,石油醚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威灵仙化学成分和药理

威灵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565 更新时间:2004-11-16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威灵仙,皂苷类健康网讯:威灵仙,又称粉灵仙、灵仙、黑须公、铁灵仙等,为毛莨科铁线莲属威灵仙(Clem atis chinensis Osbeck)的干燥根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据《中国药典》记载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为正品。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有微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挛急,屈伸不利等症状。
国内以“威灵仙”为名的植物甚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威灵仙的药用品种迥然不同,同名异物现象甚为普遍,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经归纳整理,综述于后,以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1 化学成分文献报道,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苷类、内酯、酚类、氨基酸等化合物。
叶含内酯、酚类、三萜、氨基酸和有机酸等物质。
棉团铁线莲叶含香精类、山柰酚等黄酮类及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不含皂苷。
鞣质或强心苷类。
东北铁线莲的根含三萜皂苷:铁线莲苷A(Clematoside A)、铁线莲苷A’、铁线莲苷B、铁线莲苷C。
1.1 挥发性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他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何明等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分别从威灵仙(C. chinensis Osbeck)中提取出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水蒸汽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5%,他们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倍半萜、酚类等;而超临界提取物得率为0.40%,他们鉴定出21 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有机酸酯、苯丙素、酚类、三萜、甾醇等。
威灵仙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威灵仙药材名称:威灵仙拼音名称:WEILINGXIAN别名: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扇扫。
科属: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广泛分布两广地区。
性味:[性味、归经]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治骨鲠。
中成药:共有206种中成药使用威灵仙:壮骨追风酒骨友灵搽剂祛伤消肿酊追风壮骨膏天和追风膏止痛透骨膏特制狗皮膏大活络丸风湿圣药胶囊瘀血痹颗粒等。
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功能祛除风湿,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作用,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
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用于诸骨鲠喉。
本品又能治诸骨鲠喉,可单用威灵仙15G,水煎,或加米醋煎汁,分数次含口中,缓缓吞咽。
此外,本品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并能消痰逐饮,用于痰饮、噎膈、痞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采收加工:本品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血虚弱,表虚无汗,无风寒湿邪者慎服。
威灵仙以根入药。
栽后2年,于秋季采挖根部,拣净杂质,除去茎叶,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后晒干,置干燥处。
炮制工艺:1、威灵仙:拣净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晒干。
2、酒灵仙:取威灵仙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取出放凉。
(每威灵仙100斤,用黄酒12~15斤)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甙、内酯、酚类、氨基酸。
棉团铁线莲的叶含香豆精类、山柰酚等黄酮类及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但不含皂甙、鞣质或强心甙类。
东北铁线莲的根含三萜皂甙,即铁线莲甙A、A'、B、C。
2、药理作用:(1)对心脏和血压的作用狭叶铁线莲(即山蓼,棉团铁线莲)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浸剂的药效比煎剂大3~5倍。
50%的浸剂(1ML/K G)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浸剂的药效为煎剂的2倍。
威灵仙化学成分概述资料

威灵仙化学成分概述威灵仙(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 matis chincri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s hexapetala)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为常用中药,在古代及现代医方和临床上应用广泛。
威灵仙中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三萜及皂苷、生物碱、黄酮、香豆素、木脂素、甾体及烷烃等成分[2]。
1.挥发性成分威灵仙挥发性成分较多,研究报道明,威灵仙3种植物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是正十六烷酸 (即棕榈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即亚油酸)(二者结构见图1),二者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O%左右[3-5]。
正十六烷酸 (Z,Z)-9,12-十八碳二烯酸图1 正十六烷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结构郗瑞云[6]等人采用水蒸气蒸馏后用醋酸乙酯萃取的方法对威灵仙3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
对比了从威灵仙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的11个化合物、棉团铁线莲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的16个化合物以及从东北铁线莲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的9个化合物。
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中有3个种的共有成分,分别是正十六烷酸(即棕榈酸)、松油醇和( z ,z)-9, 12-十八碳二烯酸(即亚油酸) ,这3种成分的总和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棉团铁线莲64.71%、威灵仙58.59 %和东北铁线莲46.54 %。
此外,威灵仙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份还有2-甲氧基苯酚、辛酸、4-(1-甲基乙基)-苯甲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2-羟基-5-甲苯基)乙烯酮、2-(1-苯乙基) -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 2-丁基-5-己基-8氢-1H-茚;棉团铁线莲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份有2-乙酰吡咯、苯乙醛、苯乙醇、2-甲基-3苯基-丙醛、a-侧柏烯醛、4-(1-甲基乙基 )-苯甲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6,8-十二碳二烯甲基醚、十六烷酸甲酯、z-11-十六碳烯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十八烷醇和 (z, z )-9、1 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东北铁线莲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份有苯乙醛、苯乙醇、2-甲基-3-苯基-丙醛、2,4-二甲基苯乙醇、2-羟基-5-甲基苯乙酮和环十二炔。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

药物剂型与质量控制
剂型选择
01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如片剂、胶
囊剂、口服液等。
质量控制标准
02
制定严格的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生产
工艺的规范、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临床试验
03
在进行新药研发时,需要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以验证药物的
疗效和安全性。
04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 作用的现代研究技术
细胞模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模型
细胞模型是研究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重要工具,通过培养细胞系或组织 切片,可以观察不同成分对细胞生长、凋亡、迁移等过程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探究菊花成分的作用机制,通过检测关键 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细胞信号转导、代谢途径等方面的影响。
山奈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 理作用。
萜类化合物
01
02
03
熊果酸
菊花中含有一定量的熊果 酸,这是一种具有抗炎、 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的化合物。
齐墩果酸
齐墩果酸具有抗炎、抗菌 、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β-谷甾醇
这是一种植物甾醇,具有 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
其他类化合物
有机酸类
菊花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 、抗炎等药理作用。
详细描述
菊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具有明显的 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 白三烯等的合成和释放,同时能够调控免疫 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聚集,从而减 轻炎症反应。
案例二:从挥发油角度解析菊花的抗肿瘤作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菊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 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 咽灵 口服 液 的物 质基础 与 配伍机 理 奠定基 础 。
1 仪器 与试药
A in 80 N一57 气 质 联 用 仪 ( get get 9 l 6 95 I Ain l 公 司 ) C一1 ;T 5套 式 恒 温 器 ( 江 新 华 医 疗 器 械 浙
煎 煮二 次 ,每次 15h . ,合 并 煎 煮液 ,滤过 ,减 压
喉 咽灵 口服液 组方 药 材 野 菊花 挥 发 油有 抗 菌 、
抗 病 毒 、抗 炎 、免疫 抑制 等作用 ,对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肺 炎 双球菌 等均 有较 强 的抑 制作 用 ,对大 肠杆 菌 、 白喉杆 菌 、结核 杆菌及 白色念珠 菌 、 白色 葡 萄
GC— S M
喉 咽灵 口服液是 我 院 自制 生产 的医 院制剂 ,由 野菊 花 、威灵 仙 、地 胆 头 等 组成 ,具有 清 热 解 毒 ,
室 温后 ,加 入 回收 的挥 发 油 ,用 纯化 水 加 至 总 量 ,
充 分搅 匀 ,即得 。
软坚散结,益气Βιβλιοθήκη 阴等作用 ,用于治疗气管炎 和 急 、慢性 咽 喉 炎 ¨ 。喉 咽 灵 口服 液 的 制 备 工 艺 : J 将上述药材放人多功能提取罐 中,加水浸过药材 ,
23 药材 挥发 油提 取及 处理 .
按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药典 2 1 0 0年版 附 录 6 3挥 发
2O 1 0 O
油 测定 法 提取 ¨ 。分 别称 取野 菊 花 20g 0 、威 灵仙
4 0g 0 ,用 中药粉 碎 机 粉碎 后 ,置 1L圆底 烧 瓶 中 , 加 一定 量 的水 浸 泡 一 段 时 间 ,用 水 蒸 气 蒸 馏 法 提
浓缩 ,加入 白糖、苯甲酸钠 ,煮沸 3 i,冷却至 0mn
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枯草杆菌 、变形杆菌、
收 稿 日期 :2 1 O —1 0 2一 1 8
基金项 目:广东省 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0 12 10 1 )
作者简介 :黄际薇 (9 9年生 ) 16 ,女 ,副主任药师 ;Ema :y h @13 cm — i kj l w 6 .o
ic : =: c 够潞 ‘ 正
2 方 法 与结 果
6O
2 1 色谱 条件 .
5 O
色谱 柱 为 H -H P5 5毛 细 管 色 谱 柱 (00 m × 3.
0 2 i x0 2 x ;程 序 升 温 :柱 初 始 温度 6 . 5 ml . 5 I l m) O
8. 5 ;威 灵仙为 9 . 4 19 % 36 %。喉 咽灵 口服液 、野菊花和威灵仙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 键 词 :喉咽灵 口服液 ;野菊花 ;威灵仙 ; 挥发油 ; CM G —S
中图分 类号 :0 5 文 献标 志码 :A 66 文章 编号 : 59— 59(02 4— 08 0 02 67 21 )0 06 — 5
2 5 结 果 .
2 5 1 野 菊花 、威 灵仙 药材 的 G — . . C MS分 析
按上
述实验 方 法和 条件 对喉 咽灵 口服液 中富含挥 发油 的 两味药 材 进 行 分 析 ,总 离 子 流 ( I 图见 图 1 TC) 。 经G. CMS检测 ,所 测 成 分 的质 谱 图经 计 算 机 质谱 数据 库检 索 ,按 各 色 谱 峰 的 质 谱 裂 片 图 与文 献 核 对 ,对基 峰 、质荷 比和 相对 丰度 等进行 比较 ,并 结 合有 关 图谱解 析 ,分别 对各 色谱 峰加 以确认 ,从 而 鉴定 出其 中的化学 成分 ,采 用面 积归一 化法 澳得 各 4
卅
2 0
l 0
O
离 子 源 温 度 :2 0 ℃ , 四极 杆 温 度 :1 0℃ , 3 5
6O 5 0 40
3 0
色谱 一 质谱接 口温度 : 8 2 0o C;电离方式 :E ;电 I 子 能量 :7 V;扫描 范 围 (  ̄ )3 — 4 0 0e e rz 5 5。
9 1 8. 4% ,81 9 . 5% . n 3 6 a d 9 . 4% ,r s e tv l .T e c n e t fv l t e ol r i e e tb t e u — e p cie y h o t n so oa i iswe e d f r n ewe n Ho y l f
C rsnhmin i o ad Ce aii rdxe ri m ,tevlte o so o ynigk uue w r hya te dcf s n l t s a i t h o e h o i i fH ua l o fy ee i i l m d z al l n
鱼 4 o
×
3 O
c ,保 持 3mn I 二 i,以 5℃ ・ n。的速 度 升温 至 20 mi 。 5 ℃ ,保 持 5mn i;进 样 口温度 :20℃ ;载 气 为 高 5
纯氦气 ,流量 :10mL・ n . mi~;进 样量 :1t 。 L x 2 2 质谱 条件 .
i i fo , l aiird y m , ep c vl.T e otn o teo s ee eem n dt b n cl s Ce t s a i e r e rse t e di m d x th i y h icne t i vl i i r t ie e r s n al lw d r o
J 1 2 1 u. 02
喉咽 灵 口服液 、野 菊花 和威灵 仙挥发 油化学成 分 比较
黄 际薇 ,张永 明 ,黄 亚 非
( 山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 ,广 东 广 州 503 ) 中 160
摘 要 :比较分析喉咽灵 口服液与方中野菊花和威灵仙的挥发性成分。取喉咽灵口服液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挥发
Anay i fChe ia m po n so l tl lf o o y n i g lss o m c lCo ne t fVoa ie Oi r m H u a ln
Ko fy ,C rsnh mi n ii o n lmaii rdx e hzma uu e hya te dc sa dC e t s a i t i i l f d r o
Ab t a t I r e o c mp r h o ai o si e t b t e u a l g k u u e a d i i g e h r sr c : n o d rt o a e t e v lt e c n t u n s ewe n Ho y n i o f y n t sn l e b l t n s
HU NGJ e, H NG Y n m n , A G Yfi A i iZ A og ig HU N ae w
( h hr fl t op a,u a— nU iesy G a gh u5 0 3 , hn ) T eT i A fi e H si lS nY t e nvri , u nzo 16 0 C ia d ia d t s t
厂) ;电 子 天 平 ( 士 Pei ) 瑞 rc a ;挥 发 油 提 取 器 s ( 上海玻 璃 仪器 厂 ) 。 威 灵仙 、地 胆 头 、野 菊 花 购 自广 州 市 药 材 公
司 ,由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唐红 梅教 授鉴 定 。
∞∞ 踟 印 如 ∞ ∞ 加 m 0
.. .
5
1 5
25 35 tmi / n
45
5 5
图 1 喉 咽 灵 口服 液 挥 发 油 ( ) a 、野 菊 花 挥 发 油 ( ) b 和 威 灵 仙 挥 发 油 ( ) 总 离 子 流 图 C
第5 卷 1
21 0 2年
第 4期
7月
中山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A T S I N I R M N T R LU U IE ST TS S N A S N C A CE TA U A U A I M NV R IA I U Y T E I
V 151 No 4 0. .
tk nf m pe'ai r es a dC rsnhm dcfo a dCe aii rdxe ri m eeet e a e o rp rt npo s, n hya te in i s n l t s a i thz ew r x a- r a o c i i l m d o r
口服液 挥发 油 的 G . C MS分 析 则 少 有 报道 。为 探 讨 组方 药 材挥 发性 成分 在复 方 中 的关 联性 ,寻找 喉咽 灵 口服 液治疗 气 管炎 和 咽喉 炎 的物 质基 础 ,本研 究 采用 G . C MS联用 法 对 喉 咽 灵 口服 液 以及 方 中野 菊 花 、威 灵仙 的挥 发油 进行 比较分 析 ,为进 一步 研究
t d b tr se m it l t n.Th i tu t r swe e a ay e y GC — MS a lss e y wa e t a d si a i l o ersr c u e r n l z d b nay i .Th ea ie c n erlt o — v t n so h o o e s we e c l u ae t a r a o maia in me h d. T e u n ia e h t e t ft e c mp n nt r ac lt d wi pe k a e s n r l z t t o h o he r s h i d c td t a t r r 4,3 nd2 oaie c n tt e t n e s n i i o e i e Ho y n i g k u u e,Ch y a t e he ewe e2 4 a 7 v ltl o si n si s e t ol fr cp u a ln o f y u l a r s n h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