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语段对比与翻译

授课题目:第四节汉英语段比较教学课时:2 学时(hours)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英汉语段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形式连接扩散与聚集型时序律教学要求:课前学习汉语语段的相关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运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五节汉英语段比较语段(text):句子的逻辑扩展式(logical expansion), 是基本句伴随思维逻辑的发展表现为语言的高层级组织形式。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
思维具有能动的、发展的本质,因此语言不会停留在词、词组、以及基本句上。
思维发展要求语言体现为比句子大的结构形式,以表达一个比基本句更为完整的逻辑概念,这种比基本句大的结构形式,被称为“语段”。
以下是语言结构层级描写语素→ 词→ 词组│ 单句(基本句)→复句→ 语段基础层级(basic levels)逻辑层级(logical levels)汉英语段比较一、英汉语段的结构差异(一)结构成分差异●汉语的语段由句子和词组组成,词组可以成为语段中的组成成分。
例如:我买了七本书,(这七本书)一共七十元,(我)拿回家一看,(他们)都(是)半新半旧了。
———→汉语的语段只是“句段”的集约式,即各种完整句及完整句的缩略式的千变万化的聚集,形成“板块流”———→语际转换中的句子组织问题上例英语对应语:I bought seven books which cost me seventy Yuan. When I took them back home, I found they were just second hand。
●英语语段中无论是主句或从句都是成分齐整的基本句,词组必须从属于某一完整句。
再如:阿Q没有家,(他)住本庄的土谷祠里;(他)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人家)叫他割麦(他)便割麦,(人家叫他)舂米(他)便舂米,(人家叫他)撑船(他)便撑船。
Ah Q had no family but lived in the Tutelary God’s temple at Weizhuang. He had no regular work either, simply doing odd jobs for others: if they asked him to cut wheat he would cut it: if they asked him to grind rice or punt a boat he would also do that for them.汉语语段的这些特点对翻译工作提出的任务:● 在双语转换中,我们必须以语段为单位进行理解、分析、转换,而不是以句段(基本句或词组)为单位,将语段分割为一个句段一个句段地、孤立地处理。
英汉句法(句子)对比与翻译

He became deaf at five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Typhoid Mary伤寒病患者[带菌者]; 传染病患者) 讨论:T-shaped road会不会 更忠实原文?
3.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丁字街,明 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 门停住了。(鲁迅《药》)
最好等明天再来谈罢。
The best thing would be for you to come again tomorrow.
有时可以考虑通过词类转换将动词转化为抽象名词或名 词化结构,并将其置于主语位置来重设主语:
C-E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了我的故乡。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E-C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他走起路来,不知不觉地添了几分尊严。
---Gu Hungming
Li Kuang was out hunting one time when he spied a rock in the grass which he mistook for a tiger. He shot an arrow at the rock and hit it with such force that the tip of the arrow embedded itself in the rock. Later,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it was a rock, he tried shooting at it again, but he was unable to pierce it a second time.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比和注意事项:
1. 语序差异:
-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She eats an apple.(她吃一个苹果。
)
-汉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但汉语的语序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她吃一个苹果。
2. 关系从句: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is interesting.(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汉语中的定语从句通常使用关系词引导,而状语从句则不存在关系词,直接连接。
例如: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3. 介词短语:
-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或动词短语。
例如: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他对音乐感兴趣。
)
-在汉语中,介词短语通常用于修饰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并且位置比较灵活。
例如:他对音乐感兴趣。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并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准确恰当的翻译词汇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重心的差异 汉语的习惯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 英语的习惯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
We believe that it is right and necessary that people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should live side by side—not just in a passive way but as active friends. 我们认为生活在不同政治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 应该共处,不仅仅是消极共处,而是要积极地友 好相处,这是正确而必要的。
2)汉语无主句 用来表达观点、态度、要求、告诫、号召等 例句: 应该教育儿童说实话。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speak the truth.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静态与动态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 (static);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 动态(dynamic)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的静态趋向主要体现在句法的名词化 He failed in this exam, so he felt disherateded. His failure in the exam made him disheartened.
The vis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which I have long sought, to see for mysel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取得的成 就,这是我向往已久的。 I am heartened by the assurance which your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given that the arrangements for Hong Kong contained in the Agreement are not measures of expediency. 贵国政府一再表示,协议中有关香港的安排不是权 宜之计,这种保证使我感到鼓舞。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英汉主要句法特点对比与翻译

254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主要句法特点对比与翻译文/张 慧 刘远星见,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动作发出者是未知的;动作发出者未被曾提及或不愿被提及;动作发出者不如动作承受者重要。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习惯用主动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用主动方式表达被动含义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
如:(1)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remembered by heart.我们应用心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铭记该理念的人相比更为重要,因此在英语当中作为主语出现,整个句子以被动形式表达。
而其译文则体现了汉语主动的特点,将原文中没有出现的动作发出者译为“人们”是汉语常用的表达形式。
(2)《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著作。
Lord of the Flies was written by William Golding.汉语原文用主动形式表达了被动含义,而译文则还原了被动形式。
简言之,英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汉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语义上,由此体现了汉语主动的语法特点。
4.“物称”与“人称”。
“物称”是指无生命的词通常用作主语或出现在句中显著位置,而“人称”是指频繁采用能实施动作的有生命的词作为主语。
英语经常采用“物称”这种表达方式,此方式可使表达更为公正客观,结构更加严密简洁,语气更加柔和并易于接受。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为主观,“人称”在汉语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如:(1)This chocolat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吃了这块巧克力,你会感觉好一些。
此处用chocolate做主语会使整个句子更为客观,语气也更容易接受,听话者不会感受到说话者的主观意志,也不会感到强制性的建议,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而译文中 “你”成为句子主语则体现了汉语“人称”的特点。
(2)我因这个坏消息失去了胃口。
The bad news made melose my appetite.汉语中的“我”是“失去胃口”的实施者,作为主语出现无可厚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
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一引言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
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
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
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
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
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
(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
(前置)2)As the weather was fian ,we decided to go out. (前置)因为天气很好,我们决定出去。
(前置)2、在表示目的与行动关系时,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中,通常都是行动在前,目的在后。
但是在汉语句子中,有事为了强调目的,也可以把目的放在行动之前。
例:1)I will run slowly so that you can catch up with me. (后置)为了能让你赶上我,我会慢慢跑。
(前置) 2)I open the window in order tthat fresh air might come in .(后置) 我把窗户打开以便新鲜空气可以进来(后置)3、英语在表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中,条件与结果的顺序不固定,条件从句的位置可以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语中多数情况则是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例:1)I will buy a computer if I am able to save up enough money.(后置)如果我能存下足够的钱,我就去买一台电脑。
(前置)2)Once you get in to a bad habit,you will find it hard to get out of it .(前置) 一旦染上坏习惯,想改掉就难了。
(前置)4、英语习惯于“先前景,后背景”,而汉语则为“先背景,后前景”。
背景通常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的伴随状况等次要信息和细节。
前景则指重要的信息,英美人习惯于把重要的食物放在句首。
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相反。
例: The news briefing was held in Room 301 at about nine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新闻发布会昨天上午9点左右在301会议室召开。
三、形合与意合英语与汉语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英语句子中各个分句之间的联系通过关联词显示出来,表达语法语义和逻辑关系。
因此,英语被认为是典型的形合法。
而汉语各句子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隐性表现出来。
因此,汉语则认为是典型的意合法。
1关系词和关联词关系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如who,whose,that,which,what,where,why等。
连接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如and,or,but,yet,so,howere,either,以及when,while,as,since,until 等;汉语则没有或不用这些词类。
现举例说明:例1):These two cultures,which were created in different areaas,developed in parallel and without inter-influence.这两种文明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它们的发展并行不悖,互补影响。
2)Mr.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w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说明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2、介词介词在英语中数量较多,用法灵活,是连接词语的重要手段。
由介词构成的短语不仅能连接词组间的关系,而且能作为连接成分,标示句际关系,如in sum,in short 标示总结;as a result,in conclusion 引出结果,on the contrary连接对比关系等等。
例:They refused to pay the higher rent when an increase was announced. As a result,they were evicted from there apartment.(结果)房租上涨后,他们拒付,结果他们被人家从公寓里赶了出来。
3、形容词和比较级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概念,用以表达事物之间的异同和高下的比较关系。
同样是比较关系的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可以使等级比较意义隐含在一定的语境中,使之成为一种暗比;而英语的比较等级形式是显性的,是明比。
这也是英语的形合手段。
例1) 还是用电子邮件联系快。
It is much faster to communicate by email.2)英语难学?还是法语难学?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or Frenc 。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句子中形容词在一定的语境中无须通过对比结构或添加任何程度的修饰词语,就能表达等级比较意义,而英语则与其不同,只要进行等级比较,形容词或副词就得体现出比较级的形态,并使用比较格式。
例如:“这两个皮包我都喜欢,你喜欢哪一个?.”两者之间做比较,英语必须用形合手段将两者连接起来,译成:“I like both these bags.Which do you like better?”这也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一种体现。
因此:1)英译汉应省略不必要的关联词。
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到了。
2)相反,汉译英时则需要补上必要的关联词。
例:没有信心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Unless a person have confidence ,he will never success.四、主动和被动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从使用频率和表达方式来看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主要在于:强调被动动作或是用于语意连贯的需要。
从表达方式来看,英语的被动语态通过英语词形变化,由“Be+及物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汉语被动语态可以表达为“被······,叫·····,是······’的,因此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有时可以直接翻译成被动语态,有时需要把被动句转换成把字句、主动句、祈使句或无主句。
1,、将英语被动句直接翻译成汉语被动语态:The student ,being late for two hours,was severely criticized by his teacher.那个学生迟到了两个小时,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2、将被动句转化为把字句: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利用发电机可以把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
3将被动句转化为主动句:Although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abou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it came into practical use long after.虽然电是在两千年前发现的,但过了很久才得到实际应用。
4、许多英语的被动句没有清楚清楚表述施动者,或者只是强调了行动本身。
我们在翻译成汉语句子有的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当无须说出行动的主体时,都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请注意使用前清洗水果。
(该例句是以it 为主的形式主语,是常见的英语被动语态,所以在翻译时死板的认为It is 的句式就是要加入主语,应该看具体情况而言。
)5、还有一些英语的主动句时再翻译是常常需要加入一些不确定的主语,如“我们,大家,人们,有人等等”或者进行指称的转化,比如:So many times I’ve been told something can’t be done.很多时候,有人会告诉你,你不可能完成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