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复习

合集下载

证据法学复习重点

证据法学复习重点

证据法学复习重点证据法学一、判析题1、一般而言就证明责任制度来说,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是由实体法来规定的,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分配或承担是由证据法或诉讼法来规定的。

2、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并不具有法定的出庭作证的义务,他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决定自己是否出庭。

3、当事人的承认不仅指诉讼上的承认,而且包括诉讼外的承认;当事人的承认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实的承认4、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5、根据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本证与反证。

6、证人证言是由自然人所做的陈述,受主观影响较小,一般以书面的形式提出。

二、简答题1、简述证据法的功能。

2、简述书证的主要特征。

3、简述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4、司法认知与免证事实的区别。

5、判断证人证言的真伪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6、试述司法认知的特征。

7、证据学理上的分类有哪些。

三、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1、论述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和作用。

2、论诉讼证明的构成。

3、案例分析1984年3月11日(星期日)下午4时50分,北京印染厂卫生科急症室护士王贵珍去内科诊室取药时,发现该厂卫生科副科长曹慧茵(女,47岁)被人杀害于室内。

王贵珍立即报告了领导。

厂领导与保卫科的负责人等先后赶到现场,研究决定先对被害人进行抢救。

经厂长同意,找当时的值班医生张安虎(男,36岁)进行抢救。

为保护现场,由北京市棉印公司保卫科科长在前铺报纸,张安虎在中间,本厂保卫科长随后,三人踩着报纸鱼贯而入。

走到尸体跟前,张安虎脚踩报纸向前先用听诊器听了曹慧茵的心音后,又摸了摸脚腕的动脉,最后又摸了颈部,确定被害人已经死亡。

而后三人又踩着报纸走出现场。

张安虎在检查尸体时两手沾上了血。

证据情况如下:1、王贵珍讲:她在下午3时去内科诊室时,曹慧茵还未来,室内一切正常。

2、另有四名证人A、B、C、D证明,曹慧茵是当日下午3时30分进厂的。

证据法复习资料

证据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即相关性或关联性。

3、【相关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

4、【可采性】: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能作为证明案件中特定事实的依据,也称为证据能力。

5、【物证】:是指以其内在属性、外部形态、空间方位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和痕迹。

6、【书证】:是指在诉讼前形成的,以文字、符号、图形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文件或者其他物品。

7、【清白证人】:本身没有罪错也没有犯罪嫌疑的证人。

8、【污点证人】:是指犯罪活动的参与者为减轻或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与国家追诉机关合作,作为控方证人,指证其他犯罪人犯罪事实的人。

9、【电子证据】: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电磁记录物。

10、【证据保全】:是指对于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主动依职权采取一定措施先行加以固定和保护的诉讼行为。

11、【证据开示】:也称证据披露,是指在开庭审判前,控辩双方应将自己获得的证据材料展示给对方,使双方互相了解各自掌握的证据内容,为出庭参加诉讼做好准备的制度。

12、【质证】:是指在法庭的主持下,诉讼双方针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13、【认证】:是指法官对庭审中经过质证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依据规则、经验和逻辑确定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一种诉讼活动。

14、【推定】: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断未知的推定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予以推翻的一种证据法则。

15、【司法认知】:是指对于应当适用的法律或某一待认定的事实,法官依申请或依职权直接予以确认,而无需当事人对其予以举证证明的认证方式。

证据学

证据学

《证据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证据力2.证明力3.证据规则4.证明对象5.证明标准6.证据裁判原则7.直接言词原则8.自由心证原则9.证明责任10证明方法11.推定12.司法认知13.证据14.鉴定意见15.电子数据二、问答题1.有人说:“原始证据才能成为直接证据,传来证据只能成为间接证据”。

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2.甲买东西给乙 100元,乙在交付商品并找给甲90元钱后又说甲的100元是假票。

问甲乙谁应该对l00元钱的真伪承担证明责任?理由是什么?3."在民事诉讼中,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

”你认为此句话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对方当事人如果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有异议应该如何办理?4.谈谈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三者之间的关系?5.证据学理上的分类有哪些?6.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7.简述证明对象的特征。

8.简述证人证言的特征。

三、案例分析1.张某与李某长期有仇,终于一日晚到李某处用匕首将李的头部刺伤。

此时,张某发现其犯罪行为被窗外王某看到,便随手抢了李某的钱包丢下匕首落荒而逃,但其在行凶时与李某的对话均被屋内李某正开着的录音机录下。

公安机关根据报案,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提取了现场的所有证据。

在张某家将张某抓获,查获李某的钱包和张某写有行凶计划的笔记本。

张某供认了全部犯罪事实后称自己有间歇性精神病。

公安机关带张某到指定的精神病院对其作司法鉴定,鉴定结论为:张某一切正常。

王某和李某分别到公安机关对案情作了陈述。

请回答:(1)此案中,公安机关收集了哪些法定证据(请按照证据种类分类列举)? (2)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中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2.某县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王某有贪污行为。

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因本案不属公安机关管辖,将举报信移送到了县人民检察院。

县检察院经过凋查取证,未能查实王某的贪污行为,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王某的个人生活支出明显高于其收入,并在王某家中查获巨额现金。

证据法学复习要点

证据法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

证据法:是指司法机关和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是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诉讼证明:是指在诉讼中依照法律运用证据来确认案件真伪的过程或结果。

证据法学:是专门研究诉讼证明问题的法律科学。

2.简答题(1)简述证据法的功能。

答:1证据法保障当事人的平等诉讼主体地位。

2证据法约束法官的遗志,确保法官正确对待当事人,并依法行使审判权。

3证据法为裁判提供政党的依据和内容。

⑵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答:宪法是证据立法和运行的根本法律依据。

证据法受宪法指导,首先是指证据法目的的设立是在宪法所确立的框架内进行的,或者说证据法的目的在于激励保障宪法所确立目的或价值。

这一点须始终贯彻证据的立法和证据法的运作之中。

其次是指宪法在承认国民主权的同时,也保障国民享有自由、诉讼权、财产权及生存权。

而证据法就是通过具体的证据规则在其中范围内竭力保障上述基本权的实现。

⑶证据法与诉讼的关系是怎样的?P答:证据法的具体运作环境是诉讼,其立足点和宗旨直接在于为诉讼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诉讼基本构造与证据法在内容和特征上紧密相关。

诉讼法关涉诉讼的整个方面,除了规范证据的运用或诉讼证明活动外,还包括诉讼管辖、当事人、诉讼程序等,而后一部分的内容通常不包含于证据法范畴。

⑷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程序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⑸如何发展我国的证据法学。

答:第一要处理好“怎样在我国实现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这个问题,至少从三个方面着手。

1我们必须探究诉讼证明和证据制度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和特征究竟是怎样的。

2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法律传统文化进行知识性的探究,对其内容、特征、发展和诉讼证明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3我们好药对中西证据制度和诉讼文化在碰面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进行哲学、文化和社会学方面思考。

证据法学考试复习资料(写写帮推荐)

证据法学考试复习资料(写写帮推荐)

证据法学考试复习资料(写写帮推荐)第一篇:证据法学考试复习资料(写写帮推荐)证据法学一.名解1.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形成确信的一种证据制度,它是资产阶级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

2.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成,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3.相关证据规则又称为关联证据规则,是指只有与本案有关的事实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4.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证据力又曰证据能力,是指证据在法律上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

(2)证明力是指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5.直接言词与证据裁判(1)直接言词指要求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直接、口头的方式进行陈述、询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原则,由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合并而来。

(2)证据裁判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6当事人.承认与自认(1)即当事人作出的承认性陈述,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所提出的事实或诉讼请求、明确表示予以承认的陈述。

(2)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不利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可分为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

7.刑诉中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1)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2)案件事实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8.优势证明标准的概念和含义(1)所谓优势证明标准,也称为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就是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对同一案件事实的证明都达不到最高的证明标准的时候,法院应当认定证明程度较高的一方当事人主政的事实成立(2)最高院《关于民诉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是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证据学复习资料

证据学复习资料

证 据 学 复 习 资 料一、问答题:1、论述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答:(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作法,比如防止法官专断、强调法定规则意义,维护法制统一等制度,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2、简述书证的特征和意义?答:书证的特征是:(1)表现形式及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2)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必须同案件互相关联。

(3)书证所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可供人们认知和了解。

书证的意义:(1)书证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往往能直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2)与其他证据相比,其证明力更强,证明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3)书证是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为载体,将一定的内容或思想固定下来,同时,书证的形成通常是在案件或纠纷发生之前。

3、简论证人的资格条件?答:(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2)生理上、精神上有权限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4)由于证人是以知道案件情况为特征的,具有不可代替性。

(5)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

(6)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

4、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答:(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2)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3)证明标准的 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4)证明对象不同。

(5)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

5、简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辩解的概念和意义?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1)确定侦查范围;(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证据学期末复习

证据学期末复习
第三章 证据法的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P47---49) 直接言词原则(P51---55)
三大诉讼法定证据的种类 (P58)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P59)
第四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五章 证据的种类
各种证据的基本知识01 Nhomakorabea例如:书证的特征及在诉讼中的意义 (P79---80)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简答题 (共3题,30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案例分析题 (2题,20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期末考核题型
CONTENT
第一章 绪 论
了解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掌握基础知识点 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P30) 例如: 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 )之下。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形式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本案中,公安人员调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理由何在?
01
02
案例评析: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
掌握每种分类的角度 证据的来源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证据形式的表现形式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证据的内容和作用 ——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证据的证明作用、方式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证据事实与诉讼主张的关系——本证与反证 知识运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证 据 学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01
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作业册 网上讨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期末考核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考核说明
CONTENT
01
选择题 (共15题,30分)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证据法学期末复习

证据法学期末复习

证据法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证明: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3、神示证明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主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4、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做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

5、被害人陈述: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6、证据保全:即证据的固定和保管,是指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自然泯灭、人为的毁灭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因而在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便公安司法人员或律师在分析、认定案件事实时使用。

二、简答1、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答:(1)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

(2)证据是公安机关进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3)证据是在刑事诉讼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

(4)证据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解决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的基础,人称“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充分说明了证据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程序法事实标准及原因答:①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对于程序法事实的证明,应该适用盖然性优势的标准。

原因: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诉讼程序依法进行或者有事实根据,如果司法机关主动发生程序法上的事实,则应当提供一定的证据作为根据。

②对于当事人来说:则应当使用“提出合理怀疑”或“可信性”的标准。

原因: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诉讼程序依法进行或者有事实根据,如果当事人认为诉讼程序违法,而且提出了“合理怀疑”,司法机关就有责任排除这种“合理怀疑”;如果排除不了这种合理怀疑,则应当认定当事人的请求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1.自认属于(A.言词证据)。

2.证明对象是(A.案件事实)。

4.勘验笔录属于(A.言词证据)。

5.司法认知的主体是(A.人民法院)。

6.证明的最初环节是(D.证明对象)。

7.司法认知的客体是(B.特定的事实)。

8.最重要的证明方法是( D、逻辑推理)。

9.当事人的陈述包括(A.案件事实的陈述)。

10.物证的存在,可以(B.不依赖言词证据)。

11.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B.古罗马法时代)。

12.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客观真实)。

13.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客观真实度)。

1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最早产生于(法国)。

18.进行(B.侦查实验),必须经县以上公安局长批准。

19.在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当事人)。

20.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A.刑讯逼供)。

21.侦查实验笔录应当归于(D.勘验、检查笔录)。

22.下列各项中,属于证明对象的是(B、程序法事实)。

23.只有对( C.证明对象)而言,才有所谓的证明责任。

24.最早确定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国家是(D.法国)。

25.( A.个别审查 )主要是指甄别法,是审查鉴别的意思。

26.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划分标准是(A.证据的来源)。

27.鉴定结论和证人证言在证据分类上同属(B.言词证据)。

29.第一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A.法国《人权宣言》)。

30.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法国刑诉法典)。

3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32.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称为(证据力)。

33.证明的主体是(D.司法机关、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3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明制度是(A.神示证明制度)。

35.下列各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独有的诉讼证据是( C.被害人陈述 )。

36.新中国成立后的证明制度被称为(C.实事求是的证明制度)。

37.下列诉讼中,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刑事公诉)38.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都是(D.盖然性的优势)。

39.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 A.排除合理怀疑)。

40.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

41.下列当事人的陈述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42.证明主体根据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活动被称为(A、行为意义上的证明)。

43.证明主体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被称为(B、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44.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具有实质性差异的证明环节是( D、证明标准 )。

45.下列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需承担一定证明责任的是(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46.办案人员对人身进行勘验、检查后所作的文字记载是(D.勘验、检查笔录)。

47.证明对象是(A.司法人员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48.当事人在诉讼中向审判人员作出的认同对方当事人事实主张的意思表示称为(A.自认)。

49.以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作为划分标准,书证可以分为(A.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50.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三大诉讼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

51.我国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也是采取了(B.间接的方式)。

52.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形式,统统称为(证据材料)。

53.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B.被告)承担。

54.下列证据中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B.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55.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对于证据的调查必须由裁判者直接进行,而且采用的方式必须是(口头)。

56.关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7.组织辨认可以公开辨认,也可以秘密辨认。

下列各项中,应公开进行辨认的是(C.尸体)。

58.在证明的种类中,证明主体运用已知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的结果被称为(B.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59.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其不成立的可能性的证明标准称为(A、优势证据标准)。

60.《证据学》教材认为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关系是(证明责任就是证明责任,两者是同一关系)。

6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62.如县检察院查获白某受贿的证据,以受贿罪对白某进行起诉,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检察院)。

63.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情理,具有成立的一般可能性的证明标准称为(B.合理可能性标准)。

64.本证与反证的划分同(B.举证责任的分担)基本一致,但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二者不能混淆。

65.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 C.7日)。

66.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

67.《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

物证应当提交原物。

”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A.最佳证据规则)。

68.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

69.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是指(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

7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

72.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某甲提出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的哥哥,应当回避。

审判员王某应当回避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A.被告人某甲)。

73.由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前提事实推断未知的结果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据法则称为(B.推定)。

74.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和指挥了解该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特定的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进行互相询问、反驳和辩论的方法称为(C、对质)。

75.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中,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能否发生,而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是(B.侦查实验)。

76.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负证明责任的是(D.用人单位)。

78.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待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确保审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诉讼证明方式称为(D.司法认知)。

79.《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处以刑罚。

”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 D.补强证据规则)。

80.刑事诉讼法第47条中明确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一原则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

8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

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C.意见证据规则)。

82.被害人李某死于勒颈,被抛尸湖中,尸体颈上缠绕的尼龙绳断掉一截,估计是凶手用力过猛所致。

对犯罪嫌疑人的房间搜查时,在床下发现了一截折断的尼龙绳。

侦察人员由于找不到被搜查人的家属和邻居,就直接把这截尼龙绳带回来并进行了对比和成分鉴定,并未制作搜查笔录,最终确认就是尸体颈上的尼龙绳断掉的那一截。

答:侦察人员提取的尼龙绳能否作为证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B.不能作为证据 )。

8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第1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

答: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C.盖然性的优)。

84.2002年5月6日,张某因购房急需向赵某借款1万元,约定两个月后还款,张某向赵某出具了一张借据。

两个月后,张某偿还了借款,并在还款时,当场将借据撕毁。

此后,赵某由于经济困难,便以张某借据的复印件为依据,向北京市某区法院起诉,要求张某还款。

在法庭的审理中,被告辩称已经还款。

审判人员要求赵某出示原件,赵某称原件已经丢失,仅有借据的复印件。

法院经审理后以原告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答:法院驳回赵某诉讼请求依据的是(A.最佳证据规则)。

多选题:1.直接证据包括(ABCD )。

2.实物证据的特点有(ABCD )。

3.证明的法律性表现在(ABCD )。

4.证明的主体包括(ABCD )。

6.以下属于言词证据的是(ABCD )。

7.传闻证据规则的要求是(ABCD)。

8.证明的构成环节包括(ABCD )。

9.证据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 )。

10.证据的合法性包括(ABCD )。

11.一般来说证据规则包括(ABCD )。

12.证据规则约束的对象包括( ABCD )。

13.影响证明责任的根据有(ABCD )。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物证的有(ABCD )15.证明标准的意义在于,它是(ABCD )16.自由心证在证据制度中居核心地位(AB)17.下列各项中,属于书证的有(ABCD )。

18.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应当有( ABCD )。

19.在刑事案件中,直接证据可能是(ABCD )。

20.下列证据中,属于实物证据的有(ABCD )。

21.下列证据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ABCD )。

22.行为意义上的证明可以进一步分为(ABCD )。

23.中国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的特点有(ABCD )。

24.以下关于推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

25.推定与证明责任紧密联系,其关联表现在(ABCD )26.言词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是( C.询问 D.讯问).27.属于我国古代“五声听讼”内容的有(ABCD )。

28.下面关于证据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D )。

29.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有(ABCD )。

30.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31.证明方法包括(A.逻辑推理B.司法认知 C.推定)。

32.我国关于证明责任性质的见解主要有(ABCD )。

33.证明标准又称(A.证明要求 C、证明任务)。

34.下列选项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有(ABCD )。

35.下列各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物证的有:(ABCD )。

36.属于神示证据制度内容的是(A.水审 C.决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