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人教四年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捕蛇者说》课件1 五四级下册语文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捕蛇者说》课件1 五四级下册语文课件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心吊胆的样子
瓦罐

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放心的样子
小心地喂养它 到时候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
它,代蛇 回来 有滋有味地吃
来 这里指年龄、岁月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

冒着死亡危险 的时候

12/11/2021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乡邻 (赋敛之毒)
蒋氏 (捕蛇之乐)
生日蹙 非死则徙 鸡犬不宁 旦旦有是 死者相藉
12/11/2021
(苦乐观) 专其利三世
(生存情况)捕蛇独存 (生活情况)弛然而卧 (危险次数)冒死者二 (死亡先后)虽死已后
②:概述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
1、“专其利”的“利”指什么?
指捕蛇不纳税的好处
12/11/2021
从前
助词,不译
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
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 不是……就是……
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转折 凭借 存活
12/11/2021
研读第四段
1.第4段主要写什么?从蒋氏的话里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 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 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 更加可怕。
12/11/2021
研读第一段
1.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
本节主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极其特
殊的医疗功能,还交代永洲之人争相捕
蛇的原因。
2.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
(1)蛇形异:黑质而白章
(2)蛇毒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

九年级语文上《捕蛇者说》教案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捕蛇者说》教案人教版.doc

一. 本周教学内容:《捕蛇者说》二. 学习目的: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 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 简介1. 课文《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2. 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

“说”这种文体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

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3.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二. 思考1. 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捕蛇者说》的文体有什么特点?3. 在课文中作者发表了什么观点?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 分析本文的结构全文共5段,可归纳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三部分,第5段。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了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

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捕蛇者说》精品教案 语文版

《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培养理解并翻译课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4、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跟现在的杂文有些近似,属于议论文。

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简洁、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3、背景资料: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期间写的。

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是被贬的罪人,心情自然十分郁闷,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章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1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1
总理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一些人观念缺乏更新,认为就业就是去公司或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其实不然,有近亿人,是灵活就业群体,有的卖早点,有的摆地摊,有的纳鞋底,有的小加工。对他们来说,一把卖鸡蛋煎饼的 小推车,一个卖小米粥的早点铺,就是他们收入的全部,养活了一家人。如果把这些灵活经营禁绝,城市或许干净了、清爽了,但在清爽的背后,往往是多少家庭的生计无着落,饭碗被打破,甚至一些 人“无米下炊”。
当步入一座包容的城市,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灯火通明,“路边”经济火爆,合理有序,文明经营,人们不再畏惧城管部门的驱赶,这是这座城市的大气,居民的福气。对于困难居民,无疑多了一 条活路,让大家有点钱赚,有口饭吃,度过疫情后的难关。这样人性化的政策,人们一定会为之点赞。注册送彩体育
。总理曾怒批一些城市的管理者,一味追求整洁,不让开小店,是懒政!这场疫情,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也使中小企 业和个体商户失血性休克。有的干脆失去了原来的岗位,失去了饭碗。吃饭问题刻不容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PPT课件
柳宗元时代,唐封建王朝渐渐衰落,中央集权制统
一国家逐渐解体,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以封建统治阶级 生活腐化奢侈,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农民在重重剥 削压迫下,失去耕地,纷纷逃亡,客户占了全国人民的半 数。客户是不交租的,国家收入大减,却加养了无数的兵 士、和尚,统治者就不得不向人民横征暴敛。到德宗李适 时代,改革了“租庸调”的税法,全国实行两 税法。所
全文共五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永州百姓争着捕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叙写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这是全文重心分三层。
第一层(2)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3)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过渡。 第三层(4)写蒋氏自陈心曲: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是全篇答话的纲。 第三部分(5)点明全篇主旨
完成课后练习三:
1、得(捕捉到)(了解、知道) 2、出(出产)、入(收入)
入(国内)、出(国外) 3、退(回家、回来)(离开朝廷)
练习四: “而” 1、并 列
2、承接 3、修饰 4、转折 5、修饰
练习六:
杂然相许(纷纷地表示赞成) 怡然自乐(高高兴兴的,自得其乐) 屋舍俨然(房屋整齐美观) 满目萧然(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翼然临于泉上
(第3段)
悲,怜悯,哀怜,同情。
15、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事吗?
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毒,痛恨,憎恨。
16、莅(lì)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
莅,从上监视着,统治。
17、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使。
役,给官府出劳力,这里指捕蛇。
18、复若役:恢复你的赋税。
19、涕(tì):眼泪。
(第4段)
食,给……吃,喂养。 30、时:到时候,按时。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1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1
昨天下午一点,由西安乘火车回镇安,县上派车再送到乡下。走了一个半小时,车子一直开到门口停下。看了看红红的斜阳,再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刚五点。注册送彩体育
家门一开,俩猫,一白一黄,两个门墩上各卧一只。高门大户人家,卧狮子,农家院落,以猫护卫,算是各有风格。母亲说猫:“你们两个好啊,三个月没见了,还认得我呢。”白猫说:“妙哦。” 黄猫说:“喵呜。”母亲给我说:“这俩猫,一个是你二叔的,一个是英昆的(二叔老幺)。可它们不喜欢在自己家里吃饭,就爱撵我的饭碗。”我说:“猫跟小娃一样,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香。”又 开玩笑说:“你吃素饭,猫来要吃,实在是看得起的,要给我们做饭吃。母亲一生刚硬,又最不情愿叨扰人,所以坚持自己做饭。眼见她这么大年纪,又乘了一天车,所以只能由我上灶做饭。也好,帮母亲暖热 锅灶吧。首先打扫卫生,擦拭所有的家具,好在自来水早就接到了门口。我说擀面吃吧。母亲嫌我劳累,不让擀。我还是坚持擀了。母亲吃斋,在西安时,总是在我们下班回家之前,她自己就做着吃了。 幸好前年,她学会了操作煤气灶。这一次在西安过冬,三个月时间里,我仅仅给她包了一顿素饺子,走时又让她生了气。所以我要给她擀一回面,算是道歉,或者说追悔吧。

语文九上《捕蛇者说》教学课件

语文九上《捕蛇者说》教学课件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永州之野产野异外蛇,黑底质子而白章花;纹触草木省句,略
奇异
表并列
捉到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
饵,如果可以已治大愈 风···、·的挛人踠、可瘘是、疠用,来去死肌,做
可以用来(之)
除去
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
招募

征集 每年,名作
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状奔
走焉。
点明主旨的话: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点明写作意图的话:以----------------得焉 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思维训练营——理解性填空

《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③;触草木④,尽死⑤;以啮人⑥,无御⑦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⑧,可以⑨已⑩大风、挛腕、瘘、疠(11),去死肌(12),杀三虫(13)。

其始,太医(14)以王命聚(15)之,岁(16)赋其二,募(17)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8)。

永之人争奔走焉(19)。

有蒋氏者,专(20)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21)为之十二年,几(22)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23)。

余悲之(24),且曰:“若毒之乎(25)?余将告于莅事者(26),更(27)若役,复若赋,则(28)何如?”蒋氏大戚,汪然(29)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31)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33)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34)矣。

自吾氏三世(35)居是乡(36),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37)日蹙(38),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9),号(40)呼而转徙(41),饥渴而顿踣(42),触风雨,犯寒暑(43),呼嘘(44)毒疠(45),往往(46)而死者相藉(47)也。

曩(48)与吾祖居者,今其室(49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50)。

而吾以(51)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5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53),哗然(54)而骇(55)者(56),虽(57)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58)而起,视其缶(59),而(60)吾蛇尚存,则(61)弛然而卧。

谨食(62)之,时(63)而献焉(64)。

退而甘(65)食其土之有(66),以(67)尽吾齿(68)。

盖(69一)岁之犯(71)死者(72二)焉。

其余,则熙熙(73)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74)有是哉!今虽(75)死乎(76)此,比吾乡邻之死(77)则(78)已后矣。

又安(79)敢毒耶(80)?”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人教四年制【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捕蛇者说》二. 本周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 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3. 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2. 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

四. 知识分析:《捕蛇者说》(一)作者及作品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字词: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三)本文虽然属于节选部分,但层次结构依然很清楚。

层次划分如下:1. 概说捕蛇的缘由。

2. 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

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

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3. 点明主旨。

(四)主题:文章从“永州之野产异蛇”写起,通篇详写捕蛇人蒋氏一家三代及其乡邻的遭遇,尖锐地揭露了天宝以来60年间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和人民所蒙受的深重灾难,最后以孔子“苛政猛于虎”一语作为叙事的归结,从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改革时政的强烈愿望。

文中以蛇毒和赋毒对比,以蒋氏的处境和众乡邻的遭遇对比,有力地揭露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残酷现实。

作者对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由“疑”而“信”,更增加了文章的论辩力量。

本文在阐明主题后,特别点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显然这是其写作目的。

(五)写作特点:1. 一事一议,小中见大,叙议结合本文是一篇说。

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例如本文作者就是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一句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个段次叙述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和蒋氏自陈心曲,都是为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服务的。

前人评论此文说:“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

”是说得很中肯的。

2. 运用反衬对比,突出主旨本文袭用了《礼记·檀弓》中《苛政猛于虎》的表现手法,运用反衬对比突主旨。

写赋敛之毒这前先写毒蛇之毒,把它推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蒋氏三代人和死神搏斗的遭遇将蛇毒推到了极处。

在此基础上再写乡邻们十室九空、非死则徙的更悲惨遭遇,半悍吏的暴虐、百姓的饥寒、尸体堆叠的画面一一呈现出来,从而将赋敛之毒推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高度,写出了人世间多少血泪和不平。

相比之下,捕蛇者在蛇口余生之后,可以“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自然可以得到一些精神上的胜利。

在这种对比之下,乡邻们走投无路的绝望处境和赋敛比毒蛇还毒的题旨就显得十分鲜明和深刻。

3. 富于文采从本文可以看出,说这种体裁很重视文采。

例如开头兼用说明和叙事的写法,行文简练,且寓深意于“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个结句之中。

中间写蒋氏答作者问,先以“吾祖死于是”三句入题,是从泰山妇答孔子问的话脱化而出,不仅能振起全篇,而且有发人猛省的作用;接着写蒋氏的自陈心曲,反复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形成强烈反差,含无限悲伤凄惋之意。

最后引孔子语,更使人产生“千古如斯”的感慨,真是下笔如行云流水,读来觉得余味无穷。

全文以散句为主,但在描绘乡民在重赋逼迫下的流亡图景时却大量使用骈句,读之如在眼前,使人惨不忍睹。

【例题及分析】(一)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段是描写和记叙,第段是议论。

其中第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

第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二)课文开头第一句说:“永州之野产异蛇”,接着从三方面对这种蛇之“异”进行描述。

请你指出这种蛇哪三方面“异”,并用原文具体说明。

1. 蛇之异:2. 蛇之异:3. 蛇之异:(三)永州之野这种蛇有巨毒,可是“永之人”却争着去捕捉这种蛇,其原因是()A. 这种蛇对草木、对人都有害B. 这种蛇可以用来治病C. 捕到这种蛇可以“当其租入”(四)“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请用原文回答:1. 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2. 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五)全文的中心句是()A. 苛政猛于虎也。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六)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答案:(一)1—4,5;1;2和4;5(二)1. 形;黑质而白章2. 毒;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3. 功用;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三)C(四)1. 乡邻们的情况:从“乡邻之生日蹙”,默写到“非死则徙尔”。

蒋氏的情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而吾以捕蛇独存。

2. 乡邻们的情况:悍吏之束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旦旦有是。

蒋氏的情况:从“吾恂恂而起”,默写到“则熙熙而乐”。

(五)B(六)1. 对偶2. 对比、反问3. 排比【模拟试题】一. 填空。

1.《捕蛇者说》的体裁是,作者柳宗元是朝人,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他的,初二时学过他的。

2.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韩、欧阳、曾巩、王、苏洵、苏、苏。

二. 在括号内填出各分句省略了的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三. 选择填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的意思。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A. là()B. xī()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 dàng()B. dāng()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几:A. jī() B. jǐ()数:A. shǔ() B. shú() C. shuò()4. 谨食.之,时而献焉。

A. shì()B. sì()(二)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A. 已经B. 停止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

2.(1)居.十日,扁鹊复见。

()(2)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A. 居住B. 过,停3.(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而吾以.捕蛇独存。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 连词,相当于“来”B. 介词,靠C. 介词,相当于“因为”4.(1)永之人争奔走焉.。

()(2)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3)谨食之,时而献焉.。

()A. 代词,它B. 兼词,于此,于是C. 语气词,表示强调,译不出。

5.(1)若毒之乎.?()(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A. 语气词,表疑问B. 介词,相当于“于”(三)句中加点字应怎样理解?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生病()B. 痛苦()C. 困苦不堪()2.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A. 鼻涕B. 眼泪C. 鼻涕和眼泪3.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 牙齿B. 年岁C. 岁月(四)为下面三句话选择正确的译文,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1. 若毒之乎?()A. 你毒害它吗?B. 像有毒的吗?C. 你怨恨它吗?2. 君将哀而生之乎?()A. 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B. 君子要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C. 君子要让他悲哀地活下去吗?3. 非死则徙尔。

()A. 要不想死就搬走。

B.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C. 要没死就让你搬迁。

四.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按后边各问作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定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