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退市制度和对新三板市场的启示

合集下载

从纳斯达克看新三板再分层改革

从纳斯达克看新三板再分层改革

从纳斯达克看新三板再分层改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是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证券交易场所,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自设立以来一直在寻求创新和突破,新三板却始终未能从估值低、流动性低、参与度低的泥沼中挣脱出来。

2016年5月27日,《全國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分层管理办法》)推出,决定将新三板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以完善其市场功能,降低投资人信息收集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一年多来,分层措施虽然对揭示优质企业信息有所帮助,但是在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等方面的作用却不明显。

于是,有关深化新三板改革的讨论近期不绝于耳,进一步划分精选层成为市场上呼声甚高的方案。

从国际经验来看,再分层将是新三板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其保持市场独立性并留住优质企业。

本文分析了新三板自去年分层以来的表现及其症结,通过梳理纳斯达克分层制度及相关措施,对我国新三板再分层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新三板市场表现2016年6月27日,《分层管理办法》正式实施,953家企业被划入创新层,6686家企业留在基础层。

时至今日,从新三板市场分层后的表现来看,分层措施并未给新三板带来明显起色,虽然分层有助于揭示企业信息,但新三板市场交易情况较其他证券市场仍存在很大差距。

市场发展无明显起色2016年6月分层制度正式实施后,新三板市场的规模和指数基本保持平稳,进入2017年则出现明显衰弱趋势。

从图1可以看到,除2016年8月份外,新三板分层后挂牌企业的月度净增数均低于分层前三个月的水平;做市指数和成分指数也在分层后有所下降,到8月份后才逐渐回升。

进入2017年之后,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进一步下降,其中做市转让的挂牌企业净增数更是持续为负。

同时,做市指数与成分指数也开始分道扬镳,到2017年11月。

做市指数已跌破1000点。

一年来,新三板走势不断减弱,充分说明分层制度未能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曾经因期待交易制度改革而进入市场的挂牌企业和投资者正逐渐离场。

海外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海外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NASDAQ 、 英国 AIM 、 日本 JASDAQ 和香港创业板这四
家市场的退市率高于主板 ; 韩国 KOSDAQ 则与主板市 场 持 平 , 退 市 率 都 是 2.3% ; 台 湾 柜 买 中 心 的 退 市 率 为
2% ,略低于主板 2.2% 的水平 ( 如表 1 所示 )。
同时 , 这 6 家创业板市场的退市率差异较大 ,AIM 市 场 和 NASDAQ 的 年 均 退 市 率 明 显 高 于 其 余 4 个 创 业板市场 。 由此可见 , 在成熟创业板市场上 , 公司退市 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 。
注 :1. 数据来源 : 世界交易所联盟和各市场官方网站 ;
2. 退市率 = 当年退市公司数量 / 当年末上市公司总数 。 年均退市率
为 2003-20主要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数量较多 ,NASDAQ 退
市 数 超 过 了 同 期 新 上 市 公 司 数 。 2003 -2007 年 间 ,
3. 次贷危机后 , 创业板的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 加 ,
同时新上市公司数量下降 , 导致其上市公司总数明显 减少 。 2008 年 ,KOSDAQ 退市数量为 24 家 , 超过 2006 和 2007 年 退 市 数 量 的 总 和 ;AIM 退 市 数 量 249 家 , 较 前两年 增加 10% ; 日本 JASDAQ 退 市 公 司 72 家 , 大 大 超过 2006 和 2007 年的 44 和 46 家 ,2009 年 第 一 季 度 退市公司达 21 家 。 与退市公司的数量增长相反 , 新上 市公司的数量却不断下降 。 因此 , 上述创业板市场的上 市公司总数在 2008 年明显减少 。 (二)不同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原因在排序上有所不同 在不同的创业板市场 , 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的 原因在排序上存在如下差异 :

退市到三板的心得

退市到三板的心得

退市到三板的心得新三板退市企业不断增多,本月接近100家。

按照这样的速度,一年将有过千家企业退市,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什么2018年开年,大量的企业会选择新三板退市?啃哥认为,原因有以下四点:(1)受到A股独角兽、新经济新政的影响。

新三板部分龙头企业选择摘牌尽快去A股申报,以享受新政的利好。

(2)受到港股AB股新政,以及生物医药板的影响,部分生物医药类挂牌企业因为新三板流动性匮乏,估值过低,摘牌转向港股。

(3)目前正是2017年年报披露的重要关口,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存在业绩下滑的情况。

那么,与其披露出来影响股价,以及投资人的质疑等等,不如摘牌,减小影响范围。

(4)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新三板政策将支持创新层企业。

这些在基础层的,规模偏小,增长乏力的企业,认为新三板再呆下去没有意义,进而选择退市。

总而言之,新三板流动性目前过低,造成企业股票成交价格偏低,优质企业认为被严重低估,一般企业也因为缺乏流动性捞不到好处。

退市就成为了必然选项。

啃哥更认为,如果新三板流动性仍然无法改善,新的举措过于缓慢,2018年将是新三板退市大潮的一年。

对于企业,对于市场,其实都很不利。

好不容易聚集企业到的一批中小民营企业龙头相继离开,对于整个市场的信心,打击是巨大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这样的退市潮也会倒逼加速新三板新政快速推出。

监管机构也不会视而不见。

因此,当有企业咨询啃哥是否需要摘牌的时候,啃哥强调不要着急,历史反复证明,大多数人去做的事情,从事后来看,一定不是正确的事情。

做事情,随波逐流,一定会犯错误。

啃哥始终认为,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只要企业优秀,市场就会给它合理的估值。

当然短期来看,新三板市场给出的估值可能偏低。

但是可以预想,新三板改善流动性的新政正在酝酿推出,而一旦摘牌,计划去另一个市场,其中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不确定性,其实也是非常巨大的。

正如高手过招,很多时候,以静才能制动。

没必要太折腾。

美国的退市机制及其启示

美国的退市机制及其启示

表1
美国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持续上市的数量标准(美元)
要求
净有形资产 市值 总资产 总收入 税前利润 公众持股量(股) 运作历史 公众持股市值 每股最小报价 持 100 股或以上 的股东数量 做市商数量 公司治 理要求
首次上市标准
持续上市标准
选择 1
600 万 无要求
100 万 100 万 无要求 800 万
信息鸿沟是指在信息社会中, 不同 区域、 不同的社会主体对社会信息资源
占有、使用、分配、收益过程中的地位、机 会、权利、收益上的巨大差别,以及由此 造 成 的 对 整 个 社 会 的 裂 解 [4]。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 “数字 鸿沟”与“信息鸿沟”是不同的。 依笔者之 观察, 数字鸿沟只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的特有产物, 它主要指人们在获得与使 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中存在的差距,而 信息鸿沟则不同, 它不仅包括人们在通 过传统信息媒介获得和利用信息方面存 在的差距, 还包括人们在通过现代信息 媒介获得和利用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审视, 数字鸿沟是种 概念,而信息鸿沟是属概念,数字鸿沟只 是信息鸿沟的表现形式之一。 国内大多 学者照搬国外的“数字鸿沟”概念,拿此
2010 年第 4 期中旬刊·总第 453 期 35
学术园地
XUESHUYUANDI
国内信息鸿沟研究述评
●张建彬
当前, 我国信息化建设正稳步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 产生了信息鸿沟, 学者们对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解决 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笔者在分析了 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评 价并阐明了自身观点, 有些观点是笔者 通过实地调研而得知。
数量指标,如持股市值标准、流动性、股 票最小市价标准等。 而中国的退市标准 中则缺乏这类的指标。

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启示

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启示

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启示【摘要】美国纳斯达克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股交易所,其风险控制模式备受瞩目。

本文从美国纳斯达克的风险控制模式入手,分析我国科创板存在的风险挑战,并提出借鉴美国纳斯达克经验加强科创板风控体系的建议。

强调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性,完善科创板的退市机制,以确保市场稳定、投资者利益和科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科创板发展面临的挑战,强调加强风险控制对科创板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我国科创板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科创板、挑战、经验借鉴、监管、规范、退市机制、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了解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重要性美国纳斯达克作为全球知名的股票交易所之一,其成功的风险控制模式为我国科创板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了解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更有助于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稳定。

在我国科创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如公司财务风险、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和借鉴美国纳斯达克的经验,我们可以完善科创板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健全的退市机制,以确保科创板的长期健康发展。

了解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科创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加强风险控制,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蓬勃发展,助力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美国纳斯达克的风险控制模式美国纳斯达克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地,其风险控制模式值得我国科创板借鉴和学习。

美国纳斯达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公开信息,通过透明度和规范性降低市场风险。

纳斯达克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公司财务状况、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公司上市的合规性和质量。

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层评我国新三板分层

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层评我国新三板分层

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层评我国新三板分层关于《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层评我国新三板分层》,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做市商制度的推出以及融资额的攀升,企业在估值、业绩及流动性等方面分化日益明显,新三板分层意见确立了基础层和创新层及其分层标准。

本文分析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从两层到三层的分层标准及分层轨迹,其分层标准和发展轨迹对我国新三板的发展不乏借鉴参照价值。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新三板;分层标准;纳斯达克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5-0025-08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5.05一、我国新三板发展现状与分层背景(一)我国新三板发展现状我国“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自2012年成立后发展迅猛,其起源于2001 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时称为“旧三板”。

2006 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以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被称为“新三板”。

其后在证监会统一监管下,依托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建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对新三板进行扩容。

随着新三板的扩容,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滨海高新区和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等试点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挂牌条件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①。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已实现从小范围、非公开性质的证券公司代办市场,到全国性公开证券交易所的转变。

截至2015年12月25日,总挂牌公司已经突破5000家②,另有待挂牌公司261家,待审查公司1750家,从股转系统摘牌后进入A股的公司有11家,以其2015年12月单日新增挂牌数30计算③,未来四年有望达到20000家④,规模已十分庞大。

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市场对比

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市场对比

新三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对比目录一、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基本信息对比 (1)二、新三板与纳斯达克行业分布对比 (2)三、新三板与纳斯达克市值、市盈率等数据对比 (3)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市场对比美国的纳斯达克是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有着灵活宽松的上市条件,配套内部发展的分层、交易等创新制度,纳斯达克更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不是企业的利润或风险,对所有创新型、敢于挑战的企业采取积极欢迎的政策。

在中国,新三板是最为市场化的市场,在制度上也很大程度上借鉴纳斯达克采取灵活、宽松的方式,致力于服务创新企业,新三板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这两者具体有什么异同点呢?具体如下:一、纳斯达克与新三板基本信息对比对以上表格的分析:(一)在制度上,新三板是借鉴纳斯达克所形成的,因此在审核制度、组织形式、上市要求等方面是一致的,都使用注册制与公司制,并且上市要求宽松、灵活;其服务的对象以及对资本市场与企业的作用也基本相同。

(二)新三板与纳斯达克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退市制度与融资方式上。

在退市制度上,新三板属于宽进宽出,对企业挂牌与退市都无严格要求,而纳斯达克属于宽进严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退市设置了严格的条件。

在融资方式上,新三板一般都对特定的对象发行,对投资者的要求比较高,纳斯达克则属于公开发行,对投资者要求较小。

(三)在内部分层制度上,目前纳斯达克主要分为三层: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由国家化公司构成)、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构成)。

其中全球精选市场要求最高,资本市场要求最低,三者可以在内部实现转板。

而新三板分层制度还在筹划中,未正式推出,目前新三板还处于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层面,对企业的要求要相对低于纳斯达克。

二、新三板与纳斯达克行业分布对比对以上表格的分析:(一)新三板与纳斯达克的经营哲学如出一辙,看重的都是企业的发展,并且都是资本与技术的联姻。

新三板类比于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中国政府有意利用新三板市场打造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孵化器,其产业布局、挂牌企业结构都趋同于纳斯达克市场。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对比NASDAQ做市商制度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对比NASDAQ做市商制度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对比NASDAQ做市商制度,相关政策红利梳理?现阶段,我国新三板做市商仅有63家,而NASDAQ做市商数目已达500多家,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相关制度立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做市商——因而较大程度地保障了做市商的有效盈利。

但从长期看,必将趋同于市场化做市商制度。

这里,仅对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和NASDAQ有所差别的地方进行对比,以帮大家探清政府的政策红利,并描绘出未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前景。

报价更新新三板关注交易时间和数目,以提高流动性,并不对报价价格做过多限制。

全国股转系统转让细则规定做市商应从 9:30 开始发布报价,并必须不断申报保持该股票维持在 1000 股以上的买卖盘,申报间隔不超过5分钟。

此外,为了使做市商有效履行持续报价义务,股转公司规定新三板做市商每个转让日提供双向报价的时间应不少于做市转让撮合时间的75%。

NASDAQ市场更关注报价的合理性,规定做市商需要持续更新将买卖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这一水平即以全国最优报价为基准,如果最佳报价发生变化导致做市商给出的买价或者卖价超过一定的范围,做市商就应当依据设计好的比例相应地重新报出价格。

限制竞争为防止竞争中出现混乱,NASDAQ限制“价格锁定”和“穿价成交”新三板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规定两个以上做市商之间无法直接在做市申报时成交。

报价披露新三板做市商享有7个未披露报价的优势,相对投资者而言做市商有信息优势。

NASDAQ以最优报价为核心,分割出股票批发市场和股票零售市场。

在不同的层级,做市商与做市商,做市商与机构投资者,做市商与电子报价系统发生竞争。

成交披露新三板做市商的成交信息披露以“天”为披露单位,相对而言报价压力较小。

NASDAQ的成交信息披露历史沿革是逐渐缩短成交报告的信息披露间隔,目前披露间隔为10 秒内。

当然,为了保证做市商制度的稳定性,新三板也对做市商做出了以下限制:1、做市商身份的持续新三板强制性要求做市商履行报价义务,规定不履行报价义务,股转公司会采取包括约谈、要求提交书面承诺,出具警示函,向证监会报告违法行为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斯达克退市制度和对新三板市场的启示【摘要】退市制度和准入制度相对,是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和企业遴选功能的重要制度基础。

美国纳斯达克注重自主选择的主动退市制度和强调市值、公众持股,弱化公司业绩的强制退市制度是发达资本市场比较成功的退市制度。

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沪深交易所总和且有部分企业长期缺乏交易,可以借鉴美国纳斯达克退市制度,逐步推出和完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市场特点的市场化退市制度。

【关键词】退市制度纳斯达克新三板上市和和退市是证券交易所作为排他性组织所特有的制度安排在企业达到一定标准的提前下,企业和交易所自愿签署合约,承诺遵守交易所的特定规则,即上市;如果以后企业不能遵守规则或不愿遵守规则,则被排除出交易所市场,即退市退市在证券市场发挥养“过滤器”的作用,让己经上市但不具备交易条件,留在市场只会增加整个市场交易成木的公司退出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退市制度,其中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制度较完善,运行效果较好。

一、主动退市与强制退市美国《1934年证券法》是美国退市制度的法律依据。

它规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有权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下令否决或取消交易所证券的登记注册。

同时,证券交易所通过制定退市标准,有较大的自主权做出允许或勒令上市企业退市的决定纳斯达克的退市制度分为主动退市(Vo1untarilp Delisting)和强制退市(lnvoluntarp Delisting)主动退市又称自愿退市,属于上市公司自主行为,指上市公司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主动向证券交易所提出退出证券市场的巾请一强制退市又称被动退市,指公司因不再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持续挂牌条件,而被交易所或监管当局勒令退市。

根据证券期货研究院的统计,成熟市场的退市率为10% ,新兴市场的退市率为2% ; 2003一200^年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为8% ,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各占一半。

二、纳斯达克的主动退市制度(一)退市标准主动退市木质上是企业权衡成木收益的自主商业选择,只要市场主体基于其意思自治作出的退市决定,都应该被充分尊重。

所以,没有统一的退市标准。

公司提出自愿退市中请、符合法定程序且没有侵犯中小股东利益,一般无需说明退市理由即可退市。

(二)退市程序主动退市程序根据退市的方式有所不同。

主动退市方式主要包括私有化退市(G o Private)、哲停信息披露(G o in g D arty)、转板退市(Sw itch Stock Exchange)等。

“私有化退市”通常有一部式合并、两步式合并、短式两步式合并、长式两步式合并、缩股等具体做法。

不同的做法采取的步骤不同,需要向SEC、交易所提交和向市场发布相应表格,最终宣布终止美国《1934年证券法》下的注册和报告义务,完成退市和私有化。

“暂停信息披露”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非彻底的私有化,在公司的登记股东数不到300名(或资产小于1000万美元时,拥有不到500名登记股东)的情祝下,通过向SEC及交易所提交相应的文件,使其股票从证券交易所摘牌退市,不再向SEC与交易所提交披露文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但退市后的公司仍有一部分外部股东“转板退市”,这里特指企业从纳斯达克转到纽交所。

此类转换过程相对简单,上市公司首先向纽交所提供资料,证明其符合该交易所挂牌标准,并中请上市。

然后,由纽交所审核递交的资料,如果纽交所通过了巾请,上市公司就可以转移到新的交易所挂牌交易。

在这之前,上市公司需要向纳斯达克所写一份书而通知表明其有意主动摘牌,同时纳斯达克会要求上市公司向公众公告这一信息。

三、纳斯达克强制退市制度(一)退市标准纳斯达克包括为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纳斯达克全球市场((N asdaq Global M ark et}和纳斯达克资木市场(Nasdaq Capital Market),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

纳斯达克根据不同市场制订了不同的持续上市标准,如果满足不了持续上市标准,上市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纳斯达克持续上市标准((Continue Listing)与上市标准((List)一脉相承,通常是比上市标准更低一些持续上市标准包括量化标准和非量化标准。

这三个市场的非量化标准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发行人的报告出具保留意见;发行人不能及时向公众股东发布年度、半年度、季度的财务报表;上市公司侵犯公众利益;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独立董事人数不够;公司没有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公司对股东权利进行限制;上市公司没有对关联交易进行审查,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这三个市场的量化标准则有所不相同。

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和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果要持续挂牌必须达到三个量化标准中的至少一条(见表D。

否则,该企业将被强制退市)表1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和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持续挂牌量化标准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果要持续挂牌必须达到三个量化标准中至少一条(见表 2)。

否则,该企业将被强制退市。

表 2 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持续挂牌量化标准纳斯达克的退市制度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设计退市标准,强调市值、公众持股数等,弱化公司业绩。

例如著名的“一美元退市规则”:上市公司股票最低报价不足一美元,且持续3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市场将发出万损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一定期限内,仍然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二)退市程序纳斯达克强制退市采取聆讯制,它给予强制退市公司逐级上诉的机会。

聆讯制提供了上市公司更多的缓冲机制,更提高了退市过程的透明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监管者犯错的可能性,使退市制度更公开、公平、公正。

聆讯制的具体流程,见图1四、纳斯达克退市企业去向公司从交易所退市以后,即和交易所解除了上市合约关系,交易所对这些企业不承担任何形式的义务,企业要自寻出路。

但是,上市公司突然退市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成熟资本市场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企业退市往往不是一退到底,而是给予退市企业较多选择。

退市后的具体去向往往和企业退市原因有关,纳斯达克退市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去向:(1)如果因转板原因主动退市,那么企业的去向则是新的易所,例如纽交所等;(2)如果企业因私有化原因退市,则企业将私有化为私人公司。

(3)如果企业因不符合交易所要求而被强制退市,则企业退市后很可能进入流动性和信息披露程度较低的场外市场,包括场外柜台市场(O T C B B)和粉单市场(PinkSheets)。

据统计,从纳斯达克退市的公司 49% 会进入场外市场。

此外,场外柜台市场和粉单市场仅是报价服务系统,报价由做市商完成,不存在上市和退市的概念。

五、对新三板退市制度的启示目前,新三板并没有具体的、便于操作的退市制度。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五节终止与重新挂牌”,对于新三板企业终止挂牌列举了六种情况。

该规定只做了方向性指引,对于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未加区分,更缺乏量化的退市标准。

新三板仍处在重要市场制度建设阶段,在风险可控条件下,逐步建立适合挂牌企业的退市制度意义重大。

(一)建立新三板退市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三板挂牌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实行注册制,相比沪深上市公司,企业间差异很大,从提高市场活力的竞争力的角度,更有建立退市制度的必要;同时,新三板强调创新、包容的市场理念,创新是一个破坏性创新的过程,必然会有优胜劣汰,退市制度自然是题中之意。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沪深交易所总和,一方面,有部分企业从自身发展、稳定控制权和成本收益等方面的考虑,认为不再需要继续维持挂牌地位,有主动退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长期无成交、无融资、估值过低,这类企业事实上占用了宝贵的挂牌资源,分散了监管力量,已经不适合公开交易,有必要强制退市。

(二)借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建立适合新三板市场特点的退市制度2014 年 2 月 7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国内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

该制度作为指导性文件已经和发达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理念比较接近,但该制度的实施效果看并不理想。

这主要源于我国公司上市仍然还是核准制,企业退市有较高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

而新三板市场准入实行的是注册制,这是新三板实行退市制度的先天优势,可以借鉴国内外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三板退市制度。

(三)协调推进新三板退市制度和市场分层制度目前,即将落地的新三板分层制度需要和退市制度相互配合。

根据台湾柜买市场的发展经验,市场分层以后,低层次市场(兴柜)的股票价格是高层次市场(上柜)股票定价的重要参考。

所以,未来新三板基础层股票可能将成为创新层股票的定价基础。

而合理有效的基础层强制退市制度,是提高挂牌企业素质和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手段。

此外,纳斯达克退市制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了定量和非定量相结合的退市制度。

所以,待新三板市场分层方案落地后,建议市场管理部门尽快着手制定针对基础层的量化和非量化持续挂牌标准,即退市标准。

(四)建立和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衔接伴随沪深市场强制退市制度趋严,“两网及退市公司”的企业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增多。

鉴于“两网及退市公司”与新三板挂牌公司在交易规则和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短期仍应该将“两网及退市公司”继续作为一个独立板块发展。

未来,随着新三板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可以在“两网及退市公司”板块引入退出机制,将影响市场效率的挂牌企业强制退市,然后把剩余企业吸收到创新层和基础层中,同时取消“两网及退市公司”板块。

最后,根据资本市场能上能下的内在要求,沪深退市公司直接进入基础层,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衔接,为上市公司提供成熟的股权交易平台,降低市场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1]黄明,陈强兵,张冬峰.美国主要证券交易所退市制度简介[R].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2013(7).[2]蔺汉杰.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1(2).[3]钱志义,林海.各国退市的整体情况和美国主动退市实践介绍[R].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2014(7).[4]于旭,魏双莹.中国创业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制度比较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1).[5]翟浩.上市公司退市:理论分析和制度构建[D].东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郑俊.英美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的经验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1(4).[7]周玮.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