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名篇

中国现当代散文名篇
1. 《背影》:哎呀,我爹那次送我去车站,他那胖胖的背影,真的让我好心疼啊!就像那次我看到爷爷送妹妹去学校,爷爷那有些蹒跚的背影,不也装满了爱嘛!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哇,百草园里可真好玩呀!那可不就跟我家后面的小园子似的,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我和小伙伴们在那玩得可开心啦,就像鲁迅在百草园里一样快乐呢!
3. 《荷塘月色》:那荷塘的景色真美呀!跟我那次夏天晚上看到的小湖景色好像呀,月光洒下来,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
4.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多暖和呀!不像咱这,冬天冷得要命。
就像咱这的秋天,有时候也挺冷呢,但肯定比不上济南冬天的那种感觉呀!
5. 《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好有韵味呀!跟我记忆中老家秋天的感觉有点像呢,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
6.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可有意思啦!就像我奶奶一样,虽然有时候有点啰嗦,但真的很疼我呀!
7.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真的好负责呀!跟我以前的那个老师一样,对我们可认真啦,真希望能多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呢!
8. 《匆匆》:时间过得好快呀,就像那飞逝的鸟儿一样!哎呀,我每天也觉得时间过得超快,还没玩够呢,一天就没了。
9. 《春》:春天来啦,到处都生机勃勃的!就跟我们小区花园春天的时候一样,花开了,草绿了,大家都出来玩啦!
10. 《风筝》:那风筝飞得多高呀!我小时候也放过风筝呢,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心里可高兴啦,就像文中的孩子一样开心。
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

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
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
在当代中国散文文学圈,一直受到追捧的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冯骥才的《白杨礼赞》,再到王守义的《江城子》,这些都是被称之为经典的佳作。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洞察到了世界的荒谬,展现出极其特殊而又超越时代的新意识形态。
它语言有力,状态优美,让我们不禁沉浸在一种深邃而又自然的激昂情绪之中,看到了当时无法避开的民族危机和社会混乱带来的心理紧张。
冯骥才的《白杨礼赞》更是以细腻的描写,让一棵平凡的树变成了人类生命的精神化象化延伸,给读者以无限的暗示。
这篇文章语言抒情,提炼出的主题十分明确:用美好的梦想书写生命中最动人的篇章,光荣地让劳苦卓绝的一生流淌在普通人们身上。
王守义的《江城子》是一篇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充满了迷人的音乐,彷佛伴随着一曲哀怨的歌谣贯穿始终。
作者的哲学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觉醒主题,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表象、看到当下的变化,真正地反思我们身处的现状。
以上三篇文章均在中国当代散文文学圈中深受欢迎,每一篇都有其独到的视角,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它们在表达出特殊的意象和心情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代生活的沉重压力和未来生活的可期望。
尤其是王守义的作品,更深刻地把握住了时代的真谛,让我们可以以更精准的方式看到当今的社会和文学的变化,探究以往的残留和未来的祈求。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精选9篇)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精选9篇)同事们也说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容易满足,为人真诚,天天开心。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欢迎参考!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篇1最幸福的人鹿远远始终笑脸迎人,这么长时间没看到过他有一天是不开心的,每天都是眯着两只眼睛上班,有很多人都说他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只有他自己知道,开心的过每一天才是对的,生气或发怒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尤其是像自己这样没背景、没见识、没文化的农村娃生气更要不得。
好不容易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再得罪人没了工作就完了。
其实他也不是怕得罪人,只是性格温和从来不发脾气、不向人抱怨,他说只想好好工作,然后开开心心的生活!鹿远远是农村人,来到上海打工是他必走的一条路,因为像他一样大,没有上学的男孩都出门打工。
只不过他不同,别人打工是养活自己他打工是养活家人。
第一个月发工资时他只有631块,因为只上半个月的班所以就没有全月工资。
可他还是开心了一整天,他把钱全部存进银行,然后晚上又去自动取款机里取,看看又存进去,来回存取好多次。
每次上班经过银行他就说:我的钱在这里,怎么样,很幸福吧!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休息的时候所有人都出去玩他却一个人在宿舍呆了一整天,一天三顿都吃包子。
同事们开玩笑说他见钱眼开只和钱亲,他却说这钱不少留给自己的是要寄回家的。
后来才知道,他父亲在家住院治病所以他才极力攒钱存多了寄回家。
同事们都不知说什么好,他却笑着对他们说:那有什么的,厂里管吃管住多好,挣的工资可以全部存起来乐呵死人了。
同事们都苦笑可他却笑眼眯着,露出不太整齐的上牙说:“我多幸福,有吃、有喝、有住、有钱拿,重要的是还有存款谁能有我幸福!”他去过几趟七宝老街,每次回来都像第一次去那样滔滔不绝的发表感言。
别人出门都打的坐出租车,他却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等超市的免费班车,刚开始没人愿意和他出门不过最后别人都拱他要他带着出门,因为他去过一个地方总是能发现最好、最便宜的纪念品,而且还能减少一大笔的花销。
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

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当代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散文的闪光点在于它既有小说的包容性,也有诗歌的直抵心灵的震撼力。
本文将着重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作家作品中挑选几篇代表性的散文,展示当代中国散文艺术之精华,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其深刻的内涵。
首先,我们看到著名诗人、小说家鲁迅的《狂人日记》,文中以狂人的身份,完美地诠释了他的思想观念,而其中蕴藏的哲学深意令人叹为观止:“昨日太阳是个传说但热忱永存,昨日梦想是未知数但信念绵延”,以及“无穷无尽的天涯好远可一梦却能再短”。
文章流畅、犀利,妙喻生动,表达了鲁迅在理想努力过程中不懈执着的精神,触动心灵。
其次,让我们来看著名作家余华的《田园》,文中以充满生机的乡村风光和田园醇美的风情景象,弘扬了赞美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理念。
作者以淳朴的语句,将大自然的美景勾勒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体悟生命的精髓:“那片蓝天若是原本的容颜,白云如一张古老的笑脸,而万物的生命都沉浸在蓝天的宁静之中……”。
文章细腻、细致,使人隐隐感受到庄子式的淡然,由此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余秋雨的作品《故园》,文中以多种不同的联想,流畅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此文犹如一曲家乡情深的抒情歌曲,字句火热,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天地的热爱:“有秋收的收获有春播的希望有成熟的稻谷有满瓢的收获……风里飘荡着满溢的香草熏醉和阳光的温暖,任凭流水哗哗奔驰有千般的情思在波澜里静静凝结。
”文中以旁叙的方式完美地诠释了故乡的意义,细腻地描绘出故乡柔暖的温馨,让读者时而沉浸其中,时而被感动落泪。
通过以上三篇散文作品的深入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代中国散文的美妙之处:它既古朴细腻,又富有哲理;既动人抒情,又深情隽永。
散文的文字精练,使我们他可以通过最短的篇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能量传递给我们,令人动容。
现代名家散文名篇及赏析

现代名家散文名篇及赏析
现代名家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许多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几篇优美的现代名家散文。
第一篇,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这篇小说以天朝名城南京为
背景,讲述了三个经历大动荡时期的男女在爱情、婚姻、成长等方面
的故事。
小说以犀利的讽刺和挖苦讽刺了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倡导了
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当时的潜在危机提出了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围城》也因为其文学价值和影响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二篇,是老舍先生的《茶馆》。
这篇小说以茶馆为背景,讲述
了京城百态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生动画面。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巧妙的结
构设计,将文学性和现实性交相呼应,让人们认识到茶馆的文化价值
和社会功能,在描摹现实的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深刻探究,使《茶馆》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佳作。
第三篇,是贾平凹先生的《废都》。
这篇小说以一个偏远小城废
都为背景,通过描写一群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中
国改革开放时期底层人民的处境和心态。
贾平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
现代主义手法和意识流叙事,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语言,同时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思和思考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以上三篇现代名家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成为
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国现代经典的散文

中国现代经典的散文中国现代经典的散文(通用23篇)中国现代经典的散文篇1这些时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里。
有一天我们吃过晚饭,雨已经住了,天空渐惭地开朗起来。
傍晚的空气很凉爽。
方提议到公园去。
“洋车!洋车!公园后门!”我们站在街口高声叫道。
一群车夫拖着车子跑过来,把我们包围着。
我们匆匆跳上两部洋车,让车夫拉起走了。
我在车上坐定了,用安闲的眼光看车夫。
我不觉吃了一惊。
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一个瘦小的背影。
我的眼睛没有错。
拉车的是一个小孩,我估计他的年纪还不到十四。
“小孩儿,你今年多少岁?”我问道。
“十五岁!”他很勇敢、很骄傲地回答,仿佛十五岁就达到成人的年龄了。
他拉起车子向前飞跑。
他全身都是劲。
“你拉车多久了?”我继续问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旧骄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钱?”“还了车租剩得下二十吊钱!”我知道二十吊钱就是四角钱。
“二十吊钱,一个小孩儿,真不易!”拉着方的车子的中年车夫在旁边发出赞叹了。
“二十吊钱,你一家人够用?你家里有些什么人?”方听见小孩的答话,也感到兴趣了,便这样地问了一句。
这一次小孩却不作声了,仿佛没有听见方的话似的。
他为什么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别的缘故,也许他不愿意别人提这些事情,也许他没有父亲,也许连母亲也没有。
“你父亲有吗?”方并不介意,继续发问道。
“没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亲呢?”“没有!”他短短地回答,声音似乎很坚决,然而跟先前的显然不同了。
声音里漏出了一点痛苦来。
我想他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我有个妹子,”他好像实在忍不住了,不等我们问他,就自己说出来;“他把我妹子卖掉了。
”我一听这话马上就明白这个“他”字指的是什么人。
我知道这个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惨。
我说:“那么你父亲还在──”小孩不管我的话,只顾自己说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赶走了,妹子卖掉了,他一个人跑了。
”这四句短短的话说出了一个家庭的惨剧。
在一个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这也是够厉害的了。
“有这么狠的父亲!”中年车夫慨叹地说了。
现代散文名篇欣赏

现代散文名篇欣赏引言: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自由的篇章结构和白话文的语言表达,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几篇现代散文名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草房子》《草房子》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通过对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文中描绘的草房子象征着农民的贫穷和无奈,而草房子里的人们则代表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力。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呼唤。
二、《记忆的味道》《记忆的味道》是余华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通过对食物和记忆的联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美好的追求。
文中通过对食物的细腻描写,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光和家庭的思念之情。
这篇散文让我们意识到,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对美好回忆的追求。
三、《小狗》《小狗》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通过对小狗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文中的小狗不仅仅是一只可爱的动物,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它的出生和死亡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这篇散文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故乡》《故乡》是沈从文先生的一篇散文名篇,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愁的思念。
文中的故乡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它的山水和人情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这篇散文让我们思考家乡的意义和对家人的珍爱之情。
结语:通过欣赏这几篇现代散文名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对美好回忆、对自然和家乡的情感表达。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的文学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平台。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之经典散文三篇

中国现代文学之经典散文三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编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正文内容(篇一)老舍经典散文:《林海》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
(1904年—)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 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 太阳》、《新生》、《砂丁》、 《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曾于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当选文联常委。此后的50余年中, 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 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 主席。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 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 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 号。
徐志摩
(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 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 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曾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 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教授。著 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的一夜》、《猛虎集》、《云 游》,散文集《落叶》、《巴黎 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 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 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 版。
20130116B
周涛
(1946—)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 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 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 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 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 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 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 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 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 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20130116B
史铁生
(1951—)
1951年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 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 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 《午餐半小时》、《我们的 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 上》、《山顶上的传说》等 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 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30116B
文章谈到“情致”时举了以下中国现当代散文 篇目,请指出其作者。 《背影》—————— 朱自清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我儿子一家》——— 舒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鹂》—————— 孙犁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与地坛》———— 史铁生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解作者简介]
20130116B
20130116B
宗 璞
(1928—)
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 家。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 京。抗战胜利后次年入南开 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 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 梦》、中篇《三生石》、 《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 卷本《宗璞文集》。
20130116B
晋· 李密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柳宗元 晋· 王羲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 欧阳修 晋· 陶渊明 《醉翁亭记》 宋· 南朝· 江淹 《秋声赋》 北魏· 郦道元 《赤壁赋》 唐· 李白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 宋·
《别赋》
《三峡》
宋· 欧阳修
宋· 苏轼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祭十二郎文》 唐· 韩愈
20130116B
孙
犁
(1913—2002)
原名孙树勋。1944年在延安发表小说《荷花淀》等作品,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多,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小说与散文集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116B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 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 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 8月赴美读书,代表作有《悟》、 《寄小读者》等。 1926年返国,先 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 平女子文理学院。1946年应邀在日 本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 歌集《小桔灯》、《樱花赞》、 《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来, 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 国文联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泉州市城东中学 陈良惠 制作
20130116B
作者简介
本文是约请作者 为本书撰写的 教授,1938年生。河南滑县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写作教研室、当代 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北京作 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 理事,中国写作学会前副会长。
20130116B
叶圣陶
(1894—1988)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叶绍钧。江苏 苏州人。早年当小学 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 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 《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 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 投入 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 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 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 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 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 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 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 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 语文 教育论著。 20130116B
思考:文章怎样分析因“实”出“虚”的
问题?
20130116B
实
纪实性
向外 主理
取材 笔调
语言
杂文 硬
硬
虚
向内 主情
随笔 软
软
辛辣 说 理 散 惬意 文
情感(抒情)散文 性灵散文 心灵散文 生命体验散文
20130116B
请回答:本文谈“即小见大”时提到下面中国古代
的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谁?
《陈情表》 《兰亭集序》 《桃花源记》
20130116B
1、请分别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 学的范畴和意义。 2、请概括对中国现当代散文进行欣 赏、评论的要点。
20130116B
由白话替代了文言
中国现代散文 1919——1949
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 己” 由“文章”上升为“文学”
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十七年(1949-1966) 严重滑坡
《胡同文化》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解作者简介] 20130116B
作业:
继续阅读全文,预习 下一单元课文。
20130116B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 文学运动,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创 作有长诗《毁灭》、散文《浆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等。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 任教,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 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 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 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0130116B
舒 婷
(1952—)
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原名龚佩瑜,1969年下乡插 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 工作, 从事专业写作。1982年上海 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 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 优秀新诗(诗集)奖。《祖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 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致橡树》、散文集 《心烟》。
20130116B
鲁迅
(1881年——1936年)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 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1909年回国,先后在北京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广州中山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 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以后,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 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0130116B
汪曾祺
(192O~1997)
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 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 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 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 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会工作。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 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 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 集》、《寂寞与温暖》、《茱萸 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 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 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 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
中国当代散文 1919——现在
浩劫 “文革”时期(19661678) 新时期(1978-) 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