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诗词《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词曲只应天上有――《胡笳十八拍》词曲赏析-2019年文档

中华古韵,一向有十大名曲之说,《胡笳十八拍》为其中之一。
这些古代名曲之所以流传千古,一方面是因为曲调优美,无论是笛曲的嘹亮,二胡的哀怨,琵琶的婉转,还是古筝的激越,古琴的清婉,民族合乐的柔美,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的优美乐章;另一方面还因为乐曲中所蕴含的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的梦想与信仰,吟唱着希望,歌颂着友谊与爱情,诉说着人生,名曲与诗词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七彩乐章。
《胡笳十八拍》是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
明代万历年间(1611 年)孙丕显《琴适》的传谱配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古乐《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它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士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由18 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胡笳”原来是我国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吹奏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它音量宏大,多用于军乐以壮声威。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同时也是音乐的段落。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全曲共十八段,即十八拍:第一拍是全曲的引子,两个三小节的乐节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全曲的基本曲调均由此衍生而出。
第一拍的情绪起伏很大,也为各段音乐奠定了继续发展的基础;第二拍中出现了装饰性的变化音,使情绪的表现相当强烈。
直到第十拍,一步步地深化离乡悲情,构成乐曲的第一部分。
第十一、十二拍是全曲的转折,尤其是第十二拍是唯一的音调欢快明朗的段落,抒写民族的欢乐,归国的喜悦。
东汉蔡文姬《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赏析

东汉蔡文姬《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赏析《悲愤诗》东汉蔡琰五言古诗、骚体诗【其一】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胆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徵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年,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1]【其二】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
蔡文姬血泪倾诉千古绝唱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血泪倾诉千古绝唱的《胡笳十八拍》一原文:我生之处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译文:我刚出生世太平,长大之后国运凶。
苍天降祸人遭难,大地不仁我活乱中。
干戈不息处处乱,流离失所老百姓。
狼烟蔽日胡虏肆,违心苟活且偷生。
胡俗不同难相处,身受耻辱向谁倾?胡笳一吹琴一拍,谁人知我悲痛情!二原文: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译文:胡戎逼我作妻室,虏我西行去天涯。
云山万重路无尽,狂风千里尘飞沙。
胡人凶暴如毒蛇,披甲持刀恣意杀。
两拍弹琴弦欲断,心灰意冷独悲嗟。
三原文: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擅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译文:远离汉家入胡城,亡家失身痛苟生。
毡裘为衣惧亲知,膻腥难去思乡情。
烦人的鼙鼓日夜敲,狂风吹沙塞胡营。
伤今感昔成三拍,悲恨积畜何时平。
四原文:无日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食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命薄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译文:日日夜夜思故土,世上人就数我命苦。
天灾国乱人离散,唯我命薄陷戎虏。
习俗不同相处难,爱好差异无话诉。
回想经历险阻多,四拍制成更凄楚。
五原文: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
雁飞高宁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译文:大雁南飞要寄家信,大雁北归带回音。
大雁高飞不见影,肝腸煎熬思昏昏。
皱眉愁思向月弹,五拍声脆意更深。
六原文: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唐·刘商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第一拍)注释1.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2.不宾:不臣服,不归顺《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
”3.哀哀: 悲痛不已的样子。
4.纱窗对镜:化用《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意。
5.锋镝[fēngdí]: 刀刃和箭头,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试译东汉将要衰亡四方不臣服,大动干戈啊连年战乱频繁。
可怜父母生下并培养了我,我遭战乱啊正是这个时候。
窗下贴花黄我还不谙世事,还以为闺秀身份能保护我。
一早胡人铁骑践踏着中原,天底下到处遇的都是胡人。
忽然把命运交给纷纷战乱,可怜一个少女被胡人掳掠。
简评第一拍写东汉未年少女蔡文姬因战乱被胡人掳走。
这一拍为全诗总述。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
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
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
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
(第二拍)注释1.绝域:极遥远的地方。
路途险阻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2.戎羯[róng jié]: 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出自《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3.霜霰[ shuāng xiàn ]: 霜和霰。
喻恶势力。
试译我被放在马背上带往胡地,厌恶活着只求一死死不成。
胡人身上腥膻不同中原人,豺狼般的性格难对人宽容。
走遍天山脚下都是霜和冰,景色萧条冷落接近匈奴国。
万里阴云密布不见鸟儿飞,寒沙茫茫分不清东西南北。
简评第二拍写蔡文姬被掳去匈奴途中求死不得的悲怆心情。
琴歌《胡笳十八拍》简析

这 使 她 陷 人 了 两难 的矛 盾 之 中 。 最 终 她 还是 选 择 了离 开
但 是难 以割 舍 的 母 于 情 一 直煎 熬 着 她 的 心
灵 。从 被 掳 至 胡 地 道重 返 祖 国 她 的 一 生 历 尽 了痛 苦 悲 剧 性 的 一 生是 她 的 内心 充 满 了悲 愤 与 不 平 《 笳 十 八 拍 》 就 胡 是 以蔡 文 姬 的 悲 剧 生涯 为 主 线 以抒 发 远 离故 国和 母 子 离 别 之 情 为 重点 从 侧 面 展 现 她 郁 结 于 心 中 的种 种 悲 情 。 《 胡笳 十 八 拍 》 是 一 首 结 构 宏 大 的长 篇 叙 事 抒 情 歌 曲 聆 听 此 曲 仿 佛 使人 感 受 到 文 姬 这样 一 位不 幸 的 子 女 在 抚琴 吟 唱 .琴 声 伴 昔歌 声痛 苦 的 诉 说 自 己不 幸 的 遭 遇 哀 伤 时 而 悲 中 见喜 时 而 悲 怨
在 兵 荒 马 乱 中 被 胡 兵 掳 获 后 生二 于
至 第 四 句 “ 风 千 里 兮 扬 尘 沙 疾 并 伴 以八 度 跳跃
突 然 出现 装 饰
沦 为 胡人 的 俘 虏 。被 迫 嫁 给 胡人 成 为 左 贤王 圮
性 变 化 长音 的长 腔
使 离 乡 的 哀 怨 减去 强 描 写 胡人 与
基础情绪 。 被 掳 是 导 致 蔡 文 姬 一 生 不 幸 的 开 端 第 二 拍 写她 被 掳 途中的感 受 音阶旋律 其 起 始 音 从 前 一 拍 的 结 束 音 突 然 下 坠 两 个 八
采 用 了 基本 是 一 宇 对 音的六声
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
《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

《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胡笳十八拍》赏析(十大古乐之6)栖息于灵魂之上的哲思与诗意。
现代社会马不停蹄的节奏,都市生活五光十色的诱惑,其实都掩饰不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和孤独。
而此刻音乐是最为灵犀相通的载体,她抚慰、沉静我们漂泊中的灵与肉。
中国古代音乐中不乏栖息于灵魂之上的哲思与诗意。
中国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古老文明、古老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代表。
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则是其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历了原始乐舞、夏商乐舞,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理论、音乐技术、乐器制造等方面都出现了惊人的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已有了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
而秦朝的“焚书坑儒”,文化专制,开文化“大一统”专制之先河。
“汉承秦制”。
汉王朝既要保持秦时大一统的文化格局,维护和保持其统治,同时又要表现出汉文化独特的宏大与通达。
无论是先秦音乐的理性风格,还是楚汉音乐的浪漫气质,以及乐府诗的现实情趣、世俗民众之乐的欢娱、古乐的雄泽,都在汉代艺术舞台上呈现出热烈生动、丰富多姿的文化气象。
这一切都构成了汉代音乐的风格。
“相和歌”、民间歌舞、百戏是汉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乐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中原与西域各地的往来日益频繁,音乐也有所交融。
汉朝的器乐曲中,琴曲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琴在汉代已逐渐确立了七弦十三徵的形制。
演奏技巧也达到较高的水平,许多名士参与琴曲的整理、研究、创作和演奏。
其中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是《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
汉代琴曲有两个特点:意识内容大都有故事情节,富有叙事性;二是常常弹唱结合。
这些特点无疑与乐府诗的风格与相和歌的表演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胡笳十八拍》集中体现了汉代琴曲的特点。
《胡笳十八拍》相传由东汉末年蔡文姬作词谱曲。
历史上记载蔡文姬博学多才,自幼有很强的辨音能力,会弹琴,通音律。
蔡文姬诗选

蔡文姬诗选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附胡笳十八拍注释及赏析)蔡文姬(生卒年不祥)蔡文姬,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
其父蔡邕,为东汉著名学者。
蔡文姬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演奏家,在历史、书法方面也颇有建树。
其随父亲于洛阳生活多年,绝大部分文学创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
蔡文姬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其一生三嫁,颠沛流离,命运曲折悲惨。
但她博学多才,成就显著,音乐天赋自小过人,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有一次,她在隔壁就听出来,父亲在弹奏时把第二根琴弦弹断了,其父非常惊讶,又故意把第四根琴弦弄断,也被她听出。
这年她才6岁。
蔡文姬16岁嫁给卫仲道。
卫家是河东的世族,卫仲道也是有名的才子。
夫妻恩恩爱爱,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无子。
才高气傲的蔡文姬受不了卫家的白眼,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公元192年,由于董卓事件,父亲蔡邕受牵连,被捕并死在狱中。
不幸的是,献帝兴平年间战乱中,其被匈奴骑兵掠去,没入匈奴左贤王名下为王妃,时年23岁。
蔡文姬居南匈奴12年,并生有二子。
此间她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
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蔡邕是汉末著名学者,曹操曾时常请教于他,两人交情深厚。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得知蔡邕的独生女儿流落匈奴后,立即派周近为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蔡文姬赎回,这年她35岁。
在曹操安排下,又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文姬归汉,回到洛阳,回首往事,无限伤悲。
她把自己曲折经历和辛酸的人生融于文学作品之中,惊世之作《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先后问世。
《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整理以质朴无华的笔触,描绘了东汉末年社会生活的画面,是对“乱世”的控诉,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若不是整理有亲身经历、有切肤之痛,是难以写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的。
骚体诗《胡笳十八拍》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吸取流行于西域的胡笳声律,一反温柔敦厚的封建传统,其感情之奔放、想像之大胆、语言之炽热、形式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胡笳十八拍鉴赏_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

胡笳十八拍鉴赏_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我们都知道游戏里有个英雄叫蔡文姬,但你知道历史上的蔡文姬是个才人吗?她曾写过《胡笳十八拍》这则千古绝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目录▼▼●《胡笳十八拍》原文两汉:蔡文姬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文姬的诗词《胡笳十八拍》原文及赏析《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中心)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赏析】《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
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
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
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
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
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
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
”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
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
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
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
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
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
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
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
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
”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
”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
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
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
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
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
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
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扩展阅读:蔡文姬的人物生平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
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
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
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①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
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
②婉娩淑女,与士并列。
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馀。
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
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
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
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
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