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蛇窝泊中学张雨英1.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本章首先介绍了血液,然后再讲述血管,之后是心脏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最后介绍血型和输血原则。

这样学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血液,血管,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

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就非常的重要,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会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与老师的讲授中不断上升。

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一般有十三四岁左右,以前学习过自然学科和近一年的生物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

各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热情较高,遵守纪律和尊重老师,爱好提出问题并富于想象,反应快捷,动手动脑能力较强。

学生对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必须不断的获得物质和能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大致过程以及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体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环境:课时1是有多媒体的生物显微镜实验教室,课时2是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

(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二物质运输的管道1.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结构特点:3.功能: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
1、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三、教学过程
四、教后反思
教学中如果在后期添加一个不同类型的血管出血后的模拟练习,那样既可以巩固本节内容,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程度十分有限,因此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必要的。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2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2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教学重点和难点: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

教学过程:【学生预习】概念: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弹性___、管腔_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深。

概念: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弹性__、管腔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概念:连通于最小的____与最小的_____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___、血流速度____、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 _____通过。

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合作探究】1.用浸湿的纱布把小鱼头部的 和 部包裹起来,露出 和 。

目的是什么?2.将培养皿放在 上,用 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3.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是怎么样的?4.应当观察小鱼尾鳍的末端,为什么?5.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中滴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6.实验结束后,就怎么处理小鱼?7.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完成下表:动脉 静脉: 毛细 血管 血管10.抽血或输液时,为什么要将,针刺入的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探究1: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动脉、静脉是根据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来分类的,而动脉血和静脉血则是根据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分类的。

流向心脏的是___脉,从心脏流出的是__脉。

氧气含量高的血液是_____血,反之则是_____血。

探究2: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毛细血管的管壁________,只由___层细胞组成,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______,毛细血管的数量___,分布____.所以_____________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管道-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掌握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

3.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学习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学习难点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有哪些?2.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是什么?3.根、茎、叶分别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根的作用是什么?2.茎的作用是什么?3.叶的作用是什么?4.根、茎、叶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是什么?2.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学习方法:使用课本、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阅读相关章节,或听老师讲解后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1.介绍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由根、茎、叶负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为主要方式2.讲解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特点3.发放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2.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根、茎、叶的作用1.分别介绍根、茎、叶的作用2.让学生自主讨论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如何协调工作3. 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1.讲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2.总结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3.介绍如何保证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畅通无阻六、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茎、叶的作用及器官间的协调工作2.个人作业:对比液压传导和物质分子扩散的不同之处3.综合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认识较深。

2.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根、茎、叶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鲁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4.4.2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鲁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3.布置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质运输管道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分别简述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管道系统图片,如水管、气管等,引导学生思考管道系统的作用,从而引出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管道。
2.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运输的?这些管道系统有哪些特点?
3.创设情境:以一个小故事为例,讲述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和神经纤维在人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难点知识,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3)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3.教学评价:
(1)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2)设计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学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血液循环、淋巴系统及神经纤维的物质运输原理和过程,以及这些管道系统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难点:
(1)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淋巴液的流动和回流过程。
(3)神经纤维的传导原理,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案(无答案)鲁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案(无答案)鲁科版

物质运输的管道课题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课型课时划分总第()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运输》第二节,从教材编排上,本节课介于血液和心脏之间,起到了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知识点清晰,呈现方式也很直观,先是通过不同出血颜色不同引发学生兴趣,进而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初步认识“三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然后分别从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位置,主要功能入手加以阐述,课本知识展现图文并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人教版的主要区别:人教版本章分别从“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以及“输血和血型”展开,以人为主线,强调生物圈中的人。

而鲁科版“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管道”“物质运输的途径”“关注心血管健康”是以物质为载体,强调血液的循环其实是物质的流动,以引导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区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体验感受自我,了解血管保护血管。

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

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学习目标预习设计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 三种血管的课件(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导入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预习。

液的知识。

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你见没见过受伤失血的情况?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64的有关内容。

《物质运输的管道》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物质运输的管道》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2.能够区分三种血管;3.能区分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4.理解血管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5.观察、分析、探究、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难点:理解血管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关于血管你有哪些知识想要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让你感受到三种血管的存在?(二)实验观察: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实验结果:(1)血管的粗细是(相同或不同);毛细血管的管腔极,只允许单行通过。

(2)血液的流动速度是_ ____(相同或不同)。

血管血流速度最快,血管血流速度极慢。

2.思考:血流速度与血管的结构特点有怎样的关系?(三)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四)学以致用:1.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管捆扎起来?会出现什么现象?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2. 你手中有纱布、止血带和消毒药水,当遇到伤及不同血管的病人时,你怎样急救?(1)血液少量渗出是出血:(2)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是出血:(3)喷射出鲜红色血液是出血:(五)巩固新知:1.在人的手背上常常能看到一条条“青筋”,它是 血管,中医诊疗时,切脉是指 血管。

有利于物质交换的是 血管。

2.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的是 血管,管腔最小的是 血管,只允许 通过。

3.读图(箭头为血流方向):图中A 为 血管;B 为 血管,C 为 血管。

4.小明上臂外伤出血,血液喷射而出,说明可能伤及 ,应该在受伤处的 止血。

选( )A.动脉血管,近心端B.静脉血管,近心端C.动脉血管,远心端D.静脉血管,远心端5.有防止血液倒流瓣膜的血管是( )。

A.上肢动脉B.颈动脉C.下肢静脉D.毛细血管6.下图表示毛细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的是( )B C D 心脏AB C 心脏。

七年级生物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  物质运输的管道教学设计 鲁科版五四制

物质运输的管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并说出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在显微镜下区分三种不同的血管。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安排】
1.教师准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这一实验的材料用具、课件、导学案、3种血管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看到它的突出特点是红细
胞。

过。

达标检测教师引导学生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学生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学案上的达标
检测。

1.D
2.B
3.C
4.D
5.(1)A动脉 (2)B 静脉(3)C毛细血管
一物质交换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管道》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
1、在显微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三、教学过程
四、教后反思
教学中如果在后期添加一个不同类型的血管出血后的模拟练习,那样既可以巩固本节内容,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效果会更好。

由于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程度十分有限,因此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