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与应用(非常好的课件)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原理及应用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原理及应用混凝土自密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减少混凝土渗漏的方法。
它是通过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和特殊的添加剂来实现的。
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致密的结构,从而防止水和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部。
本文将从混凝土自密实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自密实技术的原理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基于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添加剂等因素来实现混凝土的自密实化。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的主要原理如下:1.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自密实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水灰比过高,混凝土中的孔隙就会增多,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渗漏。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自密实处理时,必须控制水灰比,使其尽可能低。
一般来说,水灰比应该在0.3~0.35之间。
2.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自密实技术需要使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其中,硅酸盐水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3.使用特殊的添加剂混凝土自密实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添加剂来实现混凝土的自密实化。
这些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形成微观的气泡,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致密的结构。
其中,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二、混凝土自密实技术的应用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包括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
下面将从建筑、桥梁和隧道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混凝土自密实技术的应用。
1.建筑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应用于地下室、水池、水塔、公共设施等建筑。
通过使用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和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从而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桥梁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应用于桥墩、桥面、桥台等部位。
通过使用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桥梁受到水和气体的侵蚀,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隧道在隧道工程中,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可以应用于隧道衬砌、隧道壁、隧道顶等部位。
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应用

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密度、低渗透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点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特殊的外部添加剂,另一种是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形成来实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一、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1. 外部添加剂法外部添加剂法是通过向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特殊添加剂,使混凝土内部生成一定数量的气泡,从而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有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微泡剂、膨胀剂等。
(1)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是一种高效减水剂,可以大幅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同时能够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泡,从而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但是,使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制备自密实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甚至出现开裂等问题。
(2)微泡剂微泡剂是一种能够产生微小气泡的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形成来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微泡剂的加入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3)膨胀剂膨胀剂是一种能够产生大量气泡的添加剂,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形成来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膨胀剂的加入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膨胀剂种类和加入量。
2. 气泡形成控制法气泡形成控制法是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形成,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高速搅拌法高速搅拌法是一种通过高速搅拌混凝土来产生气泡的方法。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气泡稳定剂后,通过高速搅拌混凝土,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大量的气泡,从而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2)气泡稳定剂法气泡稳定剂法是一种通过添加气泡稳定剂来控制混凝土内部气泡的形成和稳定的方法。
气泡稳定剂可以促进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实现自密实的效果。
(3)膨胀剂法膨胀剂法是一种通过加入适量的膨胀剂来控制混凝土内部气泡的形成和稳定的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课件

胶凝材料
水泥: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是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粉煤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是自密实混凝土的辅助胶凝材料 矿渣: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是自密实混凝土的辅助胶凝材料 硅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是自密实混凝土的辅助胶凝材料 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是自密实混凝土的辅助胶凝材料 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是自密实混凝土的辅助胶凝材料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掺合料
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流 动性和耐久性
矿渣: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和耐磨性
硅灰:改善混凝土的流动 性和耐久性
石灰石粉:提高混凝土的 强度和耐磨性
膨润土:改善混凝土的流 动性和耐久性
硅藻土:改善混凝土的流 动性和耐久性
外加剂
减水剂: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流动性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提高施工性能 早强剂: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缩短养护时间 引气剂:引入微小气泡,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和耐久性
收缩与徐变
收缩:自密实混凝土在硬化过程 中体积减小的现象
收缩与徐变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 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徐变:自密实混凝土在长期荷载 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收缩与徐变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 准
硬化与硬化过程
自密实混凝土的 硬化过程:从拌 合物到硬化体的 转变
硬化过程中的物 理变化:水分蒸 发、水泥水化、 骨料沉降等
自密实混 凝土在桥 梁工程中 的案例分 析
自密实混 凝土在桥 梁工程中 的发展趋 势
隧道工程
应用案例:隧道衬砌、隧道防 水、隧道防渗等
工程实践:自密实混凝土在隧 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特点:自密实混凝土在隧 道工程中的优势
案例分析:自密实混凝土在具 体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及评 价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和应用技术(发布版)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和应用技术1自密实混凝土用途介绍“CL”建筑结构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混凝土结构剪力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墙外保温或外墙内保温耐久性不足的通病。
由于内外墙两侧混凝土厚度较薄,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必须采用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
2自密实混凝土配制2.1原材料自密实混凝土是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的特有性能为自密实性能,需要协调解决拌合物高流动性和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2.1.1水泥水泥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组分,在重点考虑混凝土工作性及经时损失的前提下,宜选择C3A、碱含量和标准稠度用水量低的P.O42.5水泥,控制标准稠度用水量小于140g,凝结时间160 min-210 min.2.1.2骨料从细观结构分析,粗骨料形成混凝土的基本骨架。
为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包裹粗骨料表面的砂浆和砂表面净浆的厚度不宜过大。
(1)粗骨料宜选择粒径5-16mm的连续级配粗骨料,表观密度≥2600kg/m3,堆积密度≥1430kg/m3,空隙率45%;(2)细骨料选用机制砂,细度模数2.7-3.2,表观密度≥2660kg/m3,MB值=1.2-1.5,石粉含量7-10%。
尽量选小骨料粒径,以较大的砂浆粘度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以较多的砂浆量来提供流动性。
2.1.3外加剂和掺合料(1)外加剂:选用高性能减水剂的掺入,可有效分散水泥粒子形成的网络,在降低浆体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基础上而获得高流动性,宜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并复配保坍和长效缓凝组分。
(2)外掺料:为增加浆体体积,并从流动性及经济性考虑,单独使用粉煤灰矿物掺合料,要求细度≥15%,需水量比≤95%。
2.2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强度等级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初步设计,首先选择固定胶材总量440kg/m3,粉煤灰掺量35%,砂率50%,水胶比0.45,砂率50%,导出初步配合比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外加剂=285:190:155:970:770:9.0。
自密实混凝土1精品PPT课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不同骨料的表观密度
普通骨料 2700 kg/m3 轻骨料 ~1000 kg/m3 重骨料 > 4000 kg/m3
泵送混凝土 Pumping Concrete
泵 送 混 凝 土
泵 送 混 凝 土
泵送混凝土浇注
泵送混凝土
Pumping Concrete
泵送混凝土
Pumping Concrete
泵送混凝土
Pumping Concrete
泵送混凝土 Pumping Concrete
钢筋混凝土
钢筋 P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钢丝束 P
锚固端
锚固端
图3-17 骨料用量对混凝土与净浆收缩比的影响
骨料的种类
碎石
普通骨料
轻骨料
重骨料
骨料的分类
针片状骨料颗粒
等径颗粒骨料
针片状
球状
含泥量很大的骨料
混凝土浇注后很快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加拿大联盟桥 (12.9km、100年设计寿命)
CONFEDERATION BRIDGE
IN CANADA
金
属
材
料
b
D
的 弹
B
C
s
P
A
性
与
塑
性
O
问题:
什么材料是弹性材料?
喷 射 混 凝 土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ppt课件

1 总则
• 本规程适用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和预制自密 实混凝土构件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 及验收。
• 本条主要是明确自密实混凝土适用范围。 自密实混凝土适用于现场浇筑的自密实混 凝土工程和生产预制自密实混凝土构件, 尤其适用于浇筑量大、振捣困难的结构以 及对施工进度、噪音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 应自坍落度筒提起时开始,至扩展开的混凝土外缘 初触平板上所绘直径500mm的圆周为止,
• 观察最终坍落后的混凝土状况,如发现粗骨料在中 央堆积或最终扩展后的混凝土边缘有较多水泥浆析 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
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太小
(2) J-环扩展度试验:间隙通过性
• 将坍落度筒倒置在底板中心,并与J-环同心。然 后,将混凝土不分层一次填充至满。
7 施工
• 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大、侧压力大。模板的 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基)面上,模板 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 风荷载及施工荷载。
• 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效果主要取决于自密实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因此,保持混凝土浇筑 的连续性是其关键,如停泵时间过长,自密 实混凝土工作性变差,必须对泵管内的混凝 土进行处理。
• 浮浆百分比:筛析实验中,混凝土静置120s±5s 后,流过标准筛的浆体质量与混凝土质量的比例 (%)。
3 材料
•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及以上单粒径级配搭 配使用,
• 粗骨料最大粒径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抗离 析性等)影响较大,不宜大于20mm;对于结构 紧密的竖向构件、复杂形状的结构(间隙通过性) 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 不宜大于16mm。
填充能力将坍落度筒提起待混凝土的停止流动后测量展开圆形的最大直径以及与最大直径呈垂直方向的直径平均应自坍落度筒提起时开始至扩展开的混凝土外缘初触平板上所绘直径500mm的圆周为止观察最终坍落后的混凝土状况如发现粗骨料在中央堆积或最终扩展后的混凝土边缘有较多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10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太小112j环扩展度试验
安雪晖教授《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起源、发展与工程实践》PPT

安雪晖清华大学Development andApplication of SCC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自密实混凝土的历史1986年日本东京大学岗村甫教授提出建议1986年东京大学前川宏一与小泽一雅开始研究1988年第一批自密实混凝土开发成功1990年开始应用于实际结构1996年欧洲开始研究与应用1998年日本土木学会制定第一本施工指南1998年第一届自密实混凝土国际会议在日本高知举行2001年第二届自密实混凝土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2006年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2008年中国第一本技术手册: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手册岡村甫(東京大學)前川宏一(東京大學)小澤一雅(東京大學)國島正彦(東京大學)为什么开发自密实混凝土?岡村甫设计材料施工混凝土耐久性三要素改进余地很小熟练工人不足设计材料施工关键设计材料施工改进余地很小熟练工人不足建筑施工中以保证耐久性为前提的最佳塌落度是落度是??國島正彦-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建筑施工中以保证耐久性为前提的最佳塌落度是12cm, 既能保证所需的密实度密实度,,又能不发生材料离析为什么12cm就比8cm好?板的各个角落那流动性越大越好吗那流动性越大越好吗??是的那为什么不用15cm,18cm,21cm 的混凝土呢土呢??不行不行,,流动性太高时混凝土会离析.那就开发一种混凝土那就开发一种混凝土,,流动性好流动性好,,但是不离析不离析,,这样混凝土的充填好坏就不用依赖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了依赖于工人的熟练程度了。
那就开始研究吧那就开始研究吧!!不离淅前川宏一小澤一雅1986开始新拌混凝土的基础研究“什么是自密实性能?”当时为副教授当时为博士生S G PowderCSG常规混凝土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命名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SCC HPCSCCHPCSCCHPCSCCHPCSCCHPC S CCHPCSCCHPCSCCHPCProf.Aictin放弃使用山田一宇(前田建設工業)2层楼房一次浇筑成型应用应用::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明石海峡大桥SCC 第一次应用到大型工程17 January 1995神戸拌和楼浇筑现场SCC 通过管道输送)休息日)(休息日寂静无声的SCC浇筑日浇筑日(240,000 m3of SCC1998年4月如期开通Anchorage4A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的应用方向1.应用于大型工程2.应用于钢筋密集断面3.预制构件液态天然气存储罐大阪天然气。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及应用实例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及应用实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强等特点,但是其自身的缺陷使得其易受到渗漏、裂缝等问题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实例等方面对混凝土自密实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技术原理混凝土自密实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混凝土中的微细孔隙和毛细孔隙,使其具有自闭性能,从而达到防止渗漏、裂缝、防止氯离子等有害物质的侵入等目的。
混凝土自密实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减少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避免混凝土中的过量水分造成的膨胀和收缩;2. 加入适量的细小孔隙形成剂,使混凝土中的孔隙变小,从而实现自密封;3. 加入化学缩微材料,使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4.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从而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三、应用实例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已经在国内外的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
1.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工程,其高度达到46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之一。
在电视塔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等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从而使得电视塔在经受强风、强震等自然灾害时具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2. 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工程,其外观独特,被誉为“水晶宫”。
在大剧院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等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从而使得大剧院在经受强风、强震等自然灾害时具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3. 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是世界著名的机场之一,其地下停车场采用了混凝土自密实技术。
在地下停车场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等,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自密实性能,大大提高了地下停车场的使用寿命。
四、总结混凝土自密实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渗漏、裂缝等问题的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入适量的孔隙形成剂等方式,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自密实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11.2004
21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配合比
砂率 减小砂浆与粗骨料之间的相互分离作用,还可通过增加混凝土砂率的办法加以实现, 但砂率值过大会影响SCC 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一般宜控制在40 %~45 %。 掺合料用量 可以按净浆和砂浆流动度试验确定不同种类掺合料的具体用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 经验选取合理值,可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30 %。 水灰比 水灰比按混凝土强度、耐久性选择确定,一般在0.4 以下,且用水量不宜超过200 kg/m3 。
上海泓邦国际大厦
単位量(kg/m3) MS (mm) W/B (%) s/a (%) 水泥种 类 粉煤灰 种类 外加剂
W
C
FA
S
G
SP
25
28
45
52.5
2級
RHEOPLUS25
186
405
100
820
910
4.1
04.11.2004
2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应用实例
三峡大坝发电站
GLENIUM SP8 (C×%) 単位量(kg/m3)
0 1 2
High Passing Ability 高通 过能力 Moderate Passing Ability 中等通过能力 Low Passing Ability 低通 过能力
04.11.2004
9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评价方法
■U形容器
■V漏斗
04.11.2004
10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国内外标准对比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
骨料
应选择质地坚硬、密实、洁净的骨料。粗骨料针片含量少, 最大粒径一般在16mm~ 20mm范围。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砂中所含小于0.125 mm 的细粉对SCC 流变性能非常重要,一般要求不低于10 %。
矿物掺合料
石粉: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等的磨细粉, 用于改善和保持SCC 的工作性。 粉煤灰:火山灰质掺合料,能够改善SCC 的流动性,有利于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 磨细矿渣:火山灰质掺合料,能改善和保持SCC 的工作性,有利于硬化混凝土的耐 久性。 微硅粉:高活性火山灰质掺合料,用于改善SCC 的流变性能和抗离析能力,提高硬化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配合 比
扩展度 (cm)
W/B (%)
s/a (%)
C FA W S
G1 (5-10mm) 819 546 554
G2 (10-20mm) 0 364 369
1 2 3
55-65 55-65 55-65
0.5 0.6 0.6
0.40 0.40 0.43
51 48 48
350 300 279
88 100 93
04.11.2004
11
国内外标准对比
国内标准
国内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体系,二个标准: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2-200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04.11.2004
12
国内外标准对比
国内标准
2004规程中,对外加剂的要求:28d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00%。若有必要,可掺加增塑剂。胶凝材 料总用量范围可为:450-550kg/m3。
小于0.075mm
无
小于0.075mm
无
小于0.125mm 只给出参数,未 明确提出设 计方法
0.33~0.40m3
小于0.080mm 只给出参数,未 明确提出设 计方法
15
设计方法
提出明确的设计 方法
提出明确的设计 方法
04.11.2004
国内外标准对比
我国《规程》与国外规范对比
《规程》
日本规范
采用L型箱试验 检测
采用抗离析试验 检测
V型漏斗试验 (SCC抗离析性)
T50 2级:3~20s (SCC抗离析性) 3级:3~20s 坍落扩展度试验 2级:600~700mm (SCC流动性能) 3级:550~650mm
04.11.2004
1级:5~20s 2级:3~15s 3级:3~15s 1级:650~750mm 2级:600~700mm 3级:500~650mm
可塑性状态的混 凝土
粉料量少,处 于分离状态的 混凝土
04.11.2004
7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评价方法
■坍落度扩展度实验 SCC 通常具有较大的坍落度(240 mm~ 270 mm) ,因此可以用坍落扩展度试验 代替坍落度试验做混凝土拌合物初步控 制用。
■倒坍落度筒试验
■牵引球粘度计
■L仪流动度试验
欧洲规范
法国规范
1级
自密实 等级划 分标准
2级
未提出分级概念
未提出分级概念
3级
骨料最大粒径 单位体积 粗骨料 量
04.11.2004
20mm
10~20mm
1级 2级 3级
0.28~0.35m3 (未分级)
未分级,也为提 出明确界限
14
国内外标准对比
我国《规程》与国外规范对比
《规程》 单位体积用水量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与应用
吴慧华 巴斯夫化学建材 上海麦斯特建工高科技建筑化工有限公司 2009.12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国内外标准对比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
04.11.2004
2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定义
自密实混凝土(SCC)定义: 具有高流动度、不离析、均匀性和稳定性,浇注 时依靠其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 SCC: Concrete that is able to flow and consolidate under its own weight, completely fill the formwork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dense reinforcement, whilst maintaining homogeneity and without need for any additional compaction .
155~180kg
日本规范
155~175kg
欧洲规范
不超过200kg
法国规范
未提出明确界限
水粉比
单位体积粉体体积
0.80~1.15
0.85~1.15
0.8~1.10
未提出明确界限
0.16~0.23m3
0.16~0.19m3
0.16~0.24m3
约500kg/m3
单位体积浆体量
骨料中粉体界限
0.32~0.40m3
04.11.2004
13
国内外标准对比
我国《规程》与国外规范对比
《规程》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为35~ 60mm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为60~ 200mm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200mm以 上和素混凝 土 25mm 0.28~0.30m3 0.30~0.33m3 0.32~0.35m3
日本规范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为35~ 60mm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为60~ 200mm 钢筋的最小净间 距200mm以 上和素混凝 土 20或25mm 0.28~0.30m3 0.30~0.33m3 0.32~0.35m3
19
30.8
55.5
C70
2.0
160
340
150
30
957
760
04.11.2004
28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应用实例
世博演艺中心
単位量(kg/m3) MS (mm) W/B (%) s/a (%) 水泥种 类 粉煤灰 种类 外加剂
04.11.2004
5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适用场合
■沉井连续墙
■预制混凝土
■钢管柱
■水坝挡水墙
04.11.2004
6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分类
粉体型
•高性能混凝土
粘度剂型
•填埋混凝土
兼用型
•建筑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由于粉料量的増加, 材料的抗分离性提高 了
由于粘度剂的效果提 高了材料的抗分离性
粉料量的増加提高了 材料的抗分离性、而 粘度剂的使用减小了 高流动混凝土的扩展 度变化
2~5s
无
1级:650~750mm
650~800mm
600~750mm
16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国内外标准对比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
04.11.2004
17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
原材料
水泥
考虑到工作性要求及坍落度经时损失小,应优先选择C3A 和碱含量小、标准稠度需 水量低的水泥。
04.11.2004
3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起源
冈村教授
前川教授
小沢教授
自密实混凝土是在1988年由东京大学的冈村教授,前川 教授以及小沢教授首次在世界上提出的并冠以自密实混 凝土的名称,其设想是从水下不分离混凝土中得到的启 示。
04.11.2004 4
自密实混凝土简介
世界发展状况
SCC研讨会
年 1998 1999 2001 2003 2005 举办地 高知 斯德歌尔摩 东京 雷克雅未克 芝加哥 参加国 15 国家 20 国家 20 国家 31 国家 34 国家
自密实混凝土种类 主要成分
粘度剂型 纤维素系水溶性高分子 乙二醇系水溶性高分子 丙烯基系水溶性高分子 多糖類聚合物(β聚糖) 水溶性多糖类(韦兰胶质) ○ ○ ○ - - 兼用型 ○ ○ - ○ ○
04.1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