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民国时期柏拉图对话汉译分析-精品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对话

柏拉图的对话

柏拉图的对话1.1 人与人生人与人生人与宇宙蒂迈欧宇宙的创造者对诸神说:“诸神们,神的孩子们,你们是我的作品,我是你们的创造者和父亲,只要我愿意,我的创造是永无止境的。

一切受束缚的东西可以解放,但只有有罪恶的存在才有解放可言,以达到和谐和幸福。

所以,你们仅仅是生物,你们完全不是不朽的和永恒的,但是决不会被毁灭,也不会受到死的命运,在我的意志中,你们比与你们一同出生的那些东西,具有更大、更有力的保证。

现在请听我的指示:——我还将创造三批芸芸众生——没有他们,宇宙便不完满,因为宇宙现在尚没有包括它的完满状态所应该包括的每一种动物。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由我来创造,在我手里得到生命,他们将会与诸神平等。

为了使他们成为凡物,并且这个宇宙达到真正包罗万象,你们应该模仿我创造你们时所显示的那种力量,依自己的本性,亲自创造动物。

值得用会死的这个称呼的这部分被创造物,是神圣的,是愿意服从正义和你们的那些的引导原则的;你们是神圣的,我已亲自播下种子,开了头,我将把这个工作交给你们。

你们不可把会死的与不朽的混杂起来,你们应创造和生养生灵,给他们食物,使他们成长,复而得到死亡。

”他讲到这里,在他先前混合了宇宙灵魂的那个杯子中,再倒入剩下的元素,按同样的方法混合;所以,它们不像从前那样纯了,而被稀释两三度。

他做好混合液,便把它分成几份,灵魂的数目等于星星的数目,安排每个灵魂属于一个星星;把他们安置在一辆马车上,告诉他们宇宙的性质,向他们宣布命运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他们最初出生时都完全一模一样,——在他手里,没有人会遭受不幸;他们将严格按照适合他们的时间被播下,产生最有宗教情感的动物;此后,这个优越的种类便叫做人,他们具有两种人性。

《蒂迈欧》普罗泰哥拉说过,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

《泰阿泰德》雅典客人人……是驯化的或开明的动物;不过,他得到了正确的指导和幸运的环境,因而在一切动物中,他成为最神圣、最开明的;但是倘若他受到的教育不足或不好,他会是地球上最粗野的动物。

2021关于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深入探究范文1

2021关于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深入探究范文1

2021关于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深入探究范文 巴赫金认为:“人们生活,意味着相互交往,进行对话和思想交流,人的一生都参与对话,人与人的这种关系,应当渗入生活的一切有价值的方面。

人真实地存在于‘我’和‘他人’的形式中;个人的真正生活,只有对话渗入其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 这段话充分说明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言语的交往中即体现着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

在文学中,“对话”变身为书面语言,它以一种追忆的方式,展现着口头语言的鲜活性。

可以说,“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文艺对话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未尝不是透析思想者文艺思想内在底蕴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

这种优美的形式,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对话形式的美丽是特别有吸引力的”, 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和“言说”的欲望。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论著作就大都采用对话体裁,对话即是他言说自身文艺观点并使其言说得以“清晰”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希腊历史上,这种体裁虽然不是他第一个使用,但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并“使这种写作形式得到完善,所以应该把发明对话并使之富有文采的功劳归于他”,他因此获得了像一位“当代小说家那样的表述自由”,进退自如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思想,引导人们洞悉世界,并且将对话发展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十分适当的思考形式。

关于柏拉图的“对话”,下面几个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探究。

一、为什么柏拉图“不在场”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存在这样一个困难,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对话中,柏拉图不作为叙述主体出现,主导人物或主要发问者都是苏格拉底,在这里“他无所不是,尤其是柏拉图的代言人”与哲学化身,而且“以鲜明而突出的品格支配着整个对话录”,所以很难断定苏格拉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柏拉图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柏拉图不在场? 这个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

首先,作品指向自身之外的一个浅层原因,不仅因为柏拉图研究和探索的最初问题即伦理学问题与老师有一致之处,还在于苏格拉底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其外貌、风采、生活方式、道德品质、语言和思想的精辟以及哲学分析的深刻,所有这一切都使同时代人惊异。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摘要
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一些经典对话进行分析,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解决方法,强调了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介绍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对话录中探讨了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时,语言、价值观念、习俗等因素都可能成为障碍,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障碍与解决方法
1.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但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语言
障碍。

解决方法是尊重对方的语言和进行简单清晰的表达。

2.价值观念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可能有冲突,需要通过开
放的心态和相互尊重来缓解。

3.习俗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习俗有所不同,需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
习俗,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对方。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案例
在《理想国》对话中,柏拉图讨论了关于正义、美德等问题。

他强调了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的重要性,通过互相学习和对话,不同文化可以实现更好的交流与理解。

结论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他人文化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开放的心态和相互尊重,不同文化可以实现更好的交流与理解。

让我们从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汲取智慧,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柏拉图对话录: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

柏拉图对话录: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

柏拉图对话录: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
导读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开创了西方哲学的先河。

他的作品《理
想国》被誉为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形式,探讨人类存在的哲学思考。

对话一:什么是真理?
柏拉图:你认为真理是什么?
苏格拉底:真理是存在不受外界影响的客观事实,它超越主观观点,是普遍适
用的。

柏拉图: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真理?
苏格拉底:通过理性思考和探求,逐渐接近真理的本质。

对话二:何谓善与美?
柏拉图:在你看来,何为善与美?
苏格拉底:善是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而美是符合审美标准的外在表现。

柏拉图:那么善行与美好是否总是一致的?
苏格拉底:有时候会冲突,但在综合考量下,应当追求善与美的统一。

对话三:人类存在的意义?
柏拉图: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苏格拉底:人类应当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行为,追求真理与善美的统一,实现
自身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柏拉图:那么如何实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苏格拉底: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不断的思考和修炼,逐渐完善自己,并与他人共同追求真理与美好。

在这些对话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真理、善美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或许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且理解人类的命运与哲学的智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共同探讨更多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的话题。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语言哲学:词语背后的深意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语言哲学:词语背后的深意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语言哲学:词语背后的深意
简介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对话录》探讨了人类的思维、语言和社会等诸多问题。

其中,语言哲学是他长篇对话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分析词语背后的深意,揭示了人类交流和思维背后的奥秘。

词语的本质
在柏拉图看来,词语并非简单的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内涵的载体。

他认为,词语不仅是一种给事物命名的符号,更是知识、思想和真理的表达。

因此,词语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意义,需要通过深入挖掘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词语的辩证
柏拉图认为,词语的含义是相对的,需要通过辩证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

在对话录中,他经常通过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探讨词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引导人们思考词语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柏拉图则认为,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指向理念的来源。

他通过探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语言在认识和表达上的重要性。

总结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语言哲学,不仅仅是对语言学习和理解的探讨,更是对人类思维和知识的深度思考。

通过分析词语背后的深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奥秘,拓展思维的边界,探索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以上是对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语言哲学的简要概括,希望能够引发对语言和思维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如有任何疑问或讨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知识观念:辨明真理与谬误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知识观念:辨明真理与谬误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知识观念:辨明真理与谬误引言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思想家之一,他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中探讨了关于知识
的概念,尤其是辨明真理与谬误的观念。

通过对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些经典对话进行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图的知识观念,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辨明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对话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描绘苏格拉底与各类人物的对话,将真理与谬误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对话中,苏格拉底通过反复问询和质疑,引导对方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无知,并从中找到真理的种子。

在柏拉图看来,真理并不是简单的符合事实的陈述,而是一种超越经验的普世性原理,只有通过对话和辩论,人们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辩证的方法
柏拉图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一种相对对立的形式,即辩证法。

在辩论中,通过
对立和对话,消除谬误,从而得到真理。

柏拉图认为,对话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解放,透过对话,我们可以从谬误中解脱出来,找到真理的光芒。

因此,对立与矛盾并非不可调和,而是通过对话真理的路径。

总结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知识观念,提倡了一种通过对话和辩证的方式,辨明真理与
谬误的方法。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借鉴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论,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面对复杂的争议和问题,找到真理的方向。

只有坚持追求真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拥有更清晰地认识和洞察。

以上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知识观念:辨明真理与谬误的一些思考,希望对
您有所启发。

让我们通过对话和交流,共同探索真理的道路!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有任何观点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观念与行为规范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观念与行为规范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观念与行为规范
简介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中体现了丰富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通过分析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相关内容,探讨他对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看法。

1. 柏拉图的伦理观念
•理性至善观念
–柏拉图认为理性是至善的根源,人应当通过追求智慧和知识来实现自己与道德的完美。

•善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善是绝对的、普遍的,与人类相通,需要通过认知和追求才能实现。

2. 柏拉图的行为规范
•思维的纯洁
–柏拉图强调思维的纯净和高贵,要避免贪欲、嫉妒等低级欲望的影响,使内心清净纯正。

•追求智慧
–柏拉图认为智慧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通过思辨和探索追求真理,实现道德上的完美。

结语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高度,启示
人们追求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启发与思考,引领人们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一起探讨更多哲学人文话题,共同成长进步!。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思考:人生意义与价值
一、引言
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思考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在这些对话中,柏拉图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柏拉图对话录中几个重要的对话入手,探讨其中的伦理问题和价值观。

二、《理想国》中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是整个国家的基石。

他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理论,认为只有具有哲人智慧的统治者才能带领国家走向正义和公平。

这引发了人们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统治者应该如何实现正义的探讨。

三、《闲谈》中的爱与美
在《闲谈》中,柏拉图将人类的爱和美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要追求美与爱的真正本质,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这引发了人们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以及如何在追求美与爱的同时保持心灵的纯净。

四、《博爱篇》中的友谊与忠诚
在《博爱篇》中,柏拉图探讨了友谊与忠诚的价值。

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和忠诚是不受金钱和权力干扰的,是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和品质。

这引发了人们对友情与忠诚的真谛的思考,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真诚而深厚的友谊。

五、结语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伦理思考贯穿于整个文明史,启发了世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讨。

通过对柏拉图对话录中几个重要对话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柏拉图所提倡的正义、爱与友谊。

让我们共同探索,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即为这篇公众号文章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柏拉图对话汉译分析
民国时期柏拉图对话的汉译以1920年吴献书译《柏拉图之理想国》出版为开端,经历20世纪20-30年代初期“柏拉图对话集”式的翻译,至1944年陈康《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译注而达致最高峰。

这些译本不但在对话翻译方面有开辟之功,而且于今人对柏拉图思想的理解和研究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因此,理解柏拉图对于人们深入认知和全面把握西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和翻译柏拉图传世的数十篇对话理所当然成为后人理解这位古希腊思想家的起点。

柏拉图对话的汉译事业起始于民国时期,在学人们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其后的翻译和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系统地梳理民国时期柏拉图对话的翻译成果,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但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且可令译者“更集中、更深入反思前辈们所指明的门径”而对翻译工作有所助益。

一、从“共和国”到“理想国”
柏拉图事迹见于中文可追溯至明代,但国人对柏拉图对话有所认识则始于清末。

1857年11月,英人伟烈亚力等主办的《六合丛谈》第一卷第十一号刊载传教士艾约瑟所著《百拉多传》一文,不但提到柏拉图有“遗书”十五种,并且简介了其中七种的名称和主题。

这是中文世界中首个对柏拉图对话的介绍。

此后,随着西学书籍的不断译介,国人对柏拉图对话的了解亦随之加深。

至迟1905年前后,其全部35篇对话之名已尽为国人所知晓。

与此同时,在一些对柏拉图或苏格拉底的介绍文章中,某些对话的片断也被翻译为中文。

不过,此类译文基本上不注明出处,而且也没有任何一篇对话的全译本问世。

1920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柏拉图之理想国》上下两册,始改变此种状况。

这是柏拉图单篇对话的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由时任教于东吴大学系的吴献书据著名的乔维特(Jowett)英译本翻译。

最后这一变动无疑使相互混杂,不易分别的原文变得更为清晰,颇便于读者,因而又为郭斌龢、张竹明于1986年的白话译本及其后不少译本所沿用。

《国家篇》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之一,也被近代国人视作柏拉图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作,因而吴献书译本问世之后大受欢迎。

该书当年5月即行再版,至1926年已刊行第4版;1929年又收入“万有文库”第一集,分为五册,前后刊行两版;195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又予以重印,合订一册;而台湾也于1966年及其后多次重版。

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在中国近代西方思想家著作的翻译史上实不多见。

虽则由于白话译本的问世,其影响力迅速减弱,但实际上,这一译本仍存在着对今日人们翻译和理解柏拉图对话产生深刻影响的地方。

那就是书名“理想国”。

《国家篇》是柏拉图对话中为数不多的以非人名命名的对话。

其古希腊语原文Πολιτεα含义丰富,大体不出生活、政制、国家之义;其用于此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