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特性要因图介绍
4几种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

几种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1、层别法2、柏拉图法3、特性要因图法4、检查表具体说明:1、层别法层别法是将所要进行的项目利用统计表进行区别,这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
一般的工厂所做的层别通常为:操作者:不同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产品:不同产品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员一二三人组组组器机料材法方2、柏拉图法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Joseph 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
柏拉图分析步骤:(1)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
(3)决定搜集资料的时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计的大小顺序自左向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6)连接累积曲线示例:某部门将上个月生产的产品作出统计,总不良数414个,其中不良项目依次为:层别统计表N=4141004008030047.1%602004021.7%100 15.8%2010.9% 4.5%破损变形刮痕尺寸超差其他不良项目由上图可以看出,该部门上个月产品不良最大的来自破损,占了47.1%,前三项加起来超过80%以上,进行处理应以前三项为重点。
3、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图解,用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因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特性要因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要因明朗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特性要因图使用步骤:(1)集合有关人员召集与此问题有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
(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
(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要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中,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
(脑力激荡法)(4)收集原因,以15…20个为宜。
质量改进常用的七种工具介绍

人员
机器
4) 根椐所列出的项目,加以比较讨论或以与 会人员投票方式,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适当标识) 。
原材料
熟练程度 班別
翻转机
包装托盘
文化程度 振动时效仪
胎具
材料翘曲 端板 材料同板差
变形?
烧焊方法
方法
冷却时间
湿度
环境
溫度 场地拥挤
案例分析:
1.结果的描述应是“为何…”,而不应是“如 2.主要因素应加框表何示”; ; 3.使用箭头符号;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常见类3型0
25 20 15 10
平顶型 5 0
图例
分析判断
生产过程有缓慢因 素作用引起,如:刀具 缓慢磨损、操作者疲劳 等。
锯齿型
由于直方图分组过 多、或测量设备精度不 足、或数据修约等原因 造成。
(8.66%)
100.0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0
10
0
(8.24%)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
一、概念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 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 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是: 1.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2.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3. 当人们研究了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 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14
8 35.5~40.5 38 / / / / / / / / / /
10
9 40.5~45.5 43 / / /
柏拉图要因图

F2餐厅就餐品质差原因分析柏拉图
300 280 260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菜量 少 品种 少
100% 80%
查检表
3.7% 3% 3%
柏拉图
打菜 速度 慢 水果 、餐 巾纸 少 餐具 未消 毒 口味 差
60% 40% 20% 0%
18
AUO Proprietary & Confidential
柏拉图 (Pareto Diagram)
标题:xxxxxxxxxxxxxxxxxxxx
1405 1124 81.6% 843 655 562 281 0
检 行 判 良 置 料 漏 执 FM A误 检 不 位 程 目 痕 错 流 压 工 上 错 材 其 他
流
压
按
未
机
台
重
工
上
错
材
其
AUO Proprietary & Confidential
12
F2餐厅就餐品质差原因调查表
原因
菜量少 品种少 口味差 打菜速度慢 水果、餐巾纸少 餐具未消毒 服务态度差 饭菜凉
得票数
82 76 69 14 11 9 9 8 7 6 4 3 1 1 300
比例
27.4% 25.3% 23% 4.7%
制表人:ZZZ Date:93/08/03
10
查检表制作注意事项(Check Sheet)
反映事实 必须切合目的 减少语言描述 简单 项目不宜太多 因目的不同作必要的修正 无一定标准格式
AUO Proprietary & Confidential
11
QC 七大手法(层别法,柏拉图,查检表,特性要因图)

2. 層別法
•层别法之项目(一)
对象
层别项目
1.时间 2.作业员
上、下午别、日夜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旬 别、月别、年别 人员别、年龄别、经验年数别、男女别、班别、线 别、教育程度别
3.顾客
国内外别、对象别、经销商别、零售别
生产部别、采购部别、行政部别、研发部别、资材 4.部门(单位)
QC七大手法
品管 7 大手法(又稱為 Q7 tools), 是基礎的品 管分析技術手法, 為從事品管或品保、研發、 生技相關工作人員所必練的基本功 !
什麼是QC 七大手法?
1.柏拉圖 2.特性要因圖(魚骨圖)
3.直方圖(次數分配圖) 4.層別法
5.查檢表
Joytech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2. 檢查或點檢使用的查檢表
・用於設備點檢,檢查 ・檢查某些作業是否做了或是點檢
某些設備的部位是否正常使用的表格
Joytech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Joy Technology
Accton Group Family
1. 查檢表 (Check Sheet)
记录用检查表
Joy Technology
Accton Group Family
1. 查檢表 (Check Sheet)
点检用检查表
作用:防止不小心的失误、起备忘录作用。
项目/周别
1
2
3
4
1、清除铁屑
○
○
○
○
2、螺丝紧固
○
○
○
☆
3、润滑加油
○
☆
QC手法:特性要因图、柏拉图、系统图、矩阵图

每一個 不良數 (本月) 的損失額 700元 23 1500元 33 100元 54 300元 7 200元 12
10
成果比較
成果比較(改善前後柏拉圖分析)
(改善前) 不良 不良項目 次數 不良 率 累計 不良 率 A 送貨品質 B 接聽電話 C 內外修服務 D 其 合 他 計 14 8 3 1 26 11.7 6.7 2.5 0.8 21.7 11.7 18.4 20.9 21.7 53.9 30.8 11.5 3.8 100.0 影響 度 累計 影響 度 53.9 84.7 96.2 100.0 5 2 1 8 4.2 1.7 0.8 6.7 不良 次數 不良 率
作
業 作
制 腰 1動8 原作 物 多 料 放 依 料 重 置
訂 動 作 不 當
標 經
準 濟 架
1 7作 7 1 7 業 ○ 陳 翠 雲 12/04 1 51 原 則 改 善 1 7 1 7 1 8 5 2 ○ 蘇 玄 旭 12/04
不平衡 撿 起
業
者
易轉 疲身 勞彎
掉落之 1 - 9 距 灌注頭
離
遠
QC手法:特性要因圖、柏拉圖、 系統圖、矩陣圖
中國生產力中心 范 振 豐 顧問
1
QC手法
• 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 • 特性要因圖(Causes & Effects Chart)
• 柏拉圖(Pareto Diagram)
• 系統圖(End-means)
• 矩陣圖(Matrix Diagram)
五 次 要 因
對 策 擬 定
時 可 預 效 行
期 效
預定 負 責 人 完成 日期
性 性 果 分 定 原 成 不 處 時 長 成
QC七大手法

柏拉图
通过绘制柏拉图,将影响质量 的主要原因找出来,以便优先
解决主要问题。
QC七大手法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运用QC七大手法,可以更好地了 解和分析质量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
施提高产品质量。
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运用QC七大手法,可以更好地 组织和规划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可以减少废品和返工的情况,从 而降低生产成本。
散布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散布图是一种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通过散布图可以观察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联性、趋势和异常点。
作用
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其关联性大小,并可对异常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便 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散布图的绘制方法
收集数据
确定坐标轴
收集需要分析的两个变量的数据,并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实例二
市场调查查检表,用于收集市场调查 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 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04
柏拉图
柏拉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柏拉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于展示某一质量特性与影响该特性的因素之间的 关系。
作用
通过柏拉图,可以直观地了解质量特性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后续的改善提供方向。
QC七大手法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定义与概述 • 流程图 • 查检表 • 柏拉图 • 特性要因图 • 散布图 • 直方图
01
定义与概述
QC七大手法的定义
检查表
通过列表的方式,系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
QC 七大手法

二:柏拉图
制作步骤 步骤一:决定不良的分类项目 步骤二:收集数据 步骤三:整理数据(计算累计比率) 步骤四:生成图表(双轴折线图加直条图)
二:柏拉图
制作步骤 步骤一:决定不良的分类项目
以JS-09340 为例
气泡大 不良 电镀 不良
功能 不良 不 良 项 目 PCB板 板 歪斜 有胶
二:柏拉图
真因
至现场对现物收集数据后,所验证出来的真正原因。 现场对现物收集数据后, 验证出 的真正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收集数据后
一:特效要因图(鱼骨图)
步骤三:制作特性要因图并补充遗漏原因
3.6 圈选真因
在所列的原因中认为影响最大的画上红圈,再从画上红圈的原因当中指出认为影响更 大者再画上红圈,一直检讨下去。最后圈选出重要原因。
制作步骤
演绎法(一般到特殊) 归纳法(特殊到一般)
由每位成员先写原因,再将大家的原因集合起来,删去重复的原因后,再加以分类。 优点:想出之原因会比较完整,不会被局限在某一范围內。 缺点:需花费较长时间。
归纳法(小骨集约法)
(1) 发掘主题之不良原因 (2) 依原因內容分类 (3) 制作特性要因图并补充遗漏原因 (4) 筛选重要原因
原材料 结构本身造成
一:特效要因图(鱼骨图)
注意事项
通过脑力激荡的方法,表达出全员的意见,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发扬刨根问底的精神,依“5W2H”的方法,直到把细节问题暴露出来为止。 所有大、中、小要因间须有因果关系。 应按特性绘制多张鱼骨图,原因分析越细越好,特别是圈出的重要原因。 鱼头方向要正确,原因型向右,对策型向左。 记录必要的事项于鱼骨图旁,如产品型号、制程名称、参与人员、当班干部等。
制作步骤 步骤二:按照不良分类项目收集数据
柏拉图和特性要因图的应用

4.2‰
11
8月份终检缺陷分布图
布次 工艺 尺寸 大烫 线头 手工 油污
下货总数
不良点分类
疵点 合格 疵点 合格率
布次 工艺 尺寸 大烫 线头 手工 油污 总数 总数 %
33232 332 5649 3988 1662 3988 665 665 16949 16283 51% 49% 1% 17% 12% 5% 12% 2% 2%
20
操作者 A B C
共计
漏油
不漏油 漏油率%
6
13
32
13
9
25
10
9
53
19
31
38
结论:选择B员工和乙厂的漏油率会较低
21
操作者 操 作 者
漏油 A 不漏油
漏油 B 不漏油
漏油 C 不漏油
漏油 不漏油 共计
材料
气缸垫
甲厂 乙厂
6
0
2
11
0
3
5
4
3
7
7
2
9
10
14
17
23
27
合计
6 13 3 9 10 9 19 31 50
作用 识别关键因素
24
发酵芳酸果浸膏-- 排列图
200 100
150
80
不合格数 累计百分比
60 100
40
50 20
0
0
不合格类型
折光指数 酸值
挥发性
其它
香气
其他
不合格数
72
65
30
11
8
4
百分比
37.9
3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例:电气不良状况记录表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求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数的影响比率。
(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项目还需细分出来。
不良率(%) =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影响比例(%) =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步骤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1)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
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2)横轴与纵轴应成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不良数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不良项目收敛不良几何失真白平衡敲闪无画面画面倾斜其他不良步骤5:绘累计曲线。
(1)点上累计不良数(或累计不良率)。
(2)用折线连结。
步骤6:绘累计比率。
(1)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比例)。
(3)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比例是否>80%或接近80%。
步骤7:记入必要的事项。
(1)标题(目的)。
(2)数据搜集期间。
不良数170 153 13611910285 6851 34 17不良项目 几何失真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倾斜 其他不良 累计 影 响比 例(%)不合格项目 不合格数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100%90% 80% 70% 60%50%40% 30% 20% 10%(3)数据合计(总检查、不良数、不良率…等)。
(4)工程别。
(5)相关人员(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2.绘制柏拉图应注意事项:(1)柏拉图的横轴是按项目别,按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的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合格数,且所表示的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
有时,改变层别或分类的方法,也可使分类的项目减少。
通常,项目别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
(5)纵轴与横轴可表示下列内容:a. 纵轴:(a)品质—不合格数、退货数、不合格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货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他—缺席率、提案件数。
b.横轴:(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操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不合格数不合格项目 累 计 影 响 比例 (%) 170 153 136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100% 90%80% 70% 60% 50% 40% 30% 20% 10%工 程:电气检查 总检查数:1450 总不合格数:170 期 间:82年8月5日~9日 检 验 者:王胜利 绘图者:李四(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a. 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8)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名为 “柏拉曲线”,但因各项次之数据分配并非连续分配,所以其连接线为折线而非曲线。
(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合格项目往往点累计影响比率的70~80%强;如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70%以上的成效。
(10)柏拉图适用于计数值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
例:某电子材料检验后,以不合格数及损失金额分别计算如下:不 合格 数 不合格项次70 50 25100% 80 60 40 20累计不合格数(%)五、柏拉图的应用1.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1)全体的不合格有多少? (2)各种不合格占多少?(3)降低那些不合格,可将全体不合格降低70-80%以上? 真正影响不合格的大原因只2-3项而已,只要对2-3项主要原因把握住,整个不合格原因就减掉大半了. 2.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5410 4410 3300 2200 1100100% 80 60 40 20柏拉图分析并不限于 “不合规格”的不合格,任何工厂的问题都可应用柏拉图分析,例如: (1)修理件数、费用、时间。
(2)客诉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3)不合格品数及所损失金额。
(4)效率损失。
3.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采取改善对策后,为确认其成效,需重绘一次柏拉图,如采取的对策有效,柱形图的高度会降低,且横轴的不合格项目及顺序会变动。
(1)把改善前、后的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即可评估其改善成效。
(2)确认改善效果时,应注意下列三点:a.柏拉图收集数据的期间及对象要一致。
b.对季节性的变动应列入考虑。
c.对于对策外之要因,也应加以注意,以免疏忽。
4.应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一般数据可分为两大类:依结果的分类—将结果的数据加以分类绘柏拉图,可掌握住少数而重要的结果。
诸如:不良项目、工程别…等。
依要因的分类—将主要的结果找出后,再依特性要因图中的要因,搜集要因数据,作成柏拉图,即可找寻或掌握住重要的要因。
如此,先按结果分类,再从各类中找其要因,进而再对此要因寻求对策的话,则大部份的问题可获解决。
改善前 改善后 A B C D EF A B C D E F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若只用数据来写报告或记录,比较不容易了解问题点,若采用柏拉图来整理报告或记录时,则可使看者一目了然。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对于同一过程前后不同时间的表现,用柏拉图来加以分析、评价。
7.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
对于凭经验或直觉绘制的特性要因图,可用柏拉图来加以验证或调整。
8.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
把柏拉图上的项目当作质量特性加以要因分析,再用柏拉图整理重新分类,可以找出改善的方案。
六.应用柏拉图应注意的事项1.柏拉图是按所选取的项目来分析;因此,只能针对所做项目加以比较,对于项目以外的分析无能为力。
例如:某产品不合格数中A项占85%,减低A项不合格数只能降低该产品的不合格率,并不代表此举最合乎经济效益原则。
2.作成的柏拉图若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相关不多时,则不符合柏拉图法则,应从其他角度再作项目分类,再重新搜集资料来分析。
3.制作柏拉图依据的数据应正确无误,方不致蒙敝事实真相。
4.柏拉图仅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对于数据类别重点已清楚明确的,则无必要再浪费时间作柏拉图分析。
5.作成柏拉图后,如仍然觉得前面1~2项不够具体,无法据此采取对策时,可再做进一步之柏拉图,以便把握具体重点。
6.柏拉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柏拉图中获得情报,进而设法采取对策。
如果所得到的情报显示第一位的不合格项目并非本身工作岗位所能解决时,可以先避开第一位次,而从第二位次着手。
7.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策将不合格率降低;以后问题再出现时,则需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分析。
8.[其他]项若大于最大的前面几项,则必须加对[其他]项再细分;检讨其中是否含有大的原因(以不超过前面三项为原则)。
9.必要时,可作层别的柏拉图。
对有问题的项目,再进行层别作出柏拉图,直到原因别的柏拉图为止。
若想将各项目加以细分化,且表示其内容时,可画积层柏拉图(或二层柏拉图)。
重覆层别展开柏拉图时,虽易寻得真正不合格原因所在,但须注意其对整修不合格的贡献率(影响度)却变小。
层别区分柏拉图的棒状部份,并用点线加以识别的柏拉图,称为积层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