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初步设计方案书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书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书1. 项目背景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是为了解决当地农田灌溉和供水的需求。
该水库将建设在XX省YY市,总占地面积约为ZZ平方公里。
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限制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发展。
因此,建设一个可靠的水源供应系统是当务之急。
2. 设计目标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目标如下:1. 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和供水水源:该水库将具备足够的储水容量和水源补给能力,以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水库建设和日常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考虑灾害风险:在水库初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灾害风险,为水库提供适当的防洪措施和应对灾害的预案。
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库设计中,要考虑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减少浪费。
3. 设计内容基于上述设计目标,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内容如下:3.1 水库布置设计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工程地质和生态环境等专业调查结果,确定水库位置、库容、引水系统等重要参数。
3.2 水库结构设计设计水库的主体结构,包括坝体、泄洪设施、挡水构筑物等。
根据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选用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
3.3 水库引水系统设计设计水库的引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输水渠道等。
根据水库的功能需求和水资源调度要求,确定引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和规格。
3.4 水库环境综合治理设计设计水库周边的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包括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河道整治等。
3.5 防洪设施设计根据当地的洪水历史和洪水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合理的防洪设施,确保水库运行期间的洪水安全。
4. 技术方案4.1 水库选址方案依据详细的地质勘探、水文水资源评价、工程地质等实地调查结果,综合考虑水资源补给特点、水库建设和运维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水库选址方案。
4.2 结构材料选择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经济效益等,评估不同的结构材料选项,并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材料。
角洞水库初步设计报告水文水利专题

角洞水库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书1.工程概况角洞水库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离惠州市区仅12km。
该水库于1956年建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下游防洪、供水、渔业用水等的综合利用水库。
库区总控制集雨面积37.8km²,坝址以上干流河长13.6km,河床比降5.02‰。
角洞水库溢洪道下泄洪水流经小金镇(东渠)和汤泉水一起汇入小金河主河道,最后经九孔闸排入东江。
小金河水上游建有象头山七级电站,共有七座小型水库。
库区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输水系统、溢洪道等组成,其中主坝长406m,坝顶宽5m,坝顶高程30.0m,最大坝高19.5m。
副坝长143m,坝顶宽4m,最大坝高10m。
放水涵底进口高程15.05m,相应库容45.0万m³。
溢洪道原为开敞式明渠,现规划为闸门控制,3孔,净宽12m,溢流堰为宽顶堰,堰顶高程25.0m。
水库正常水位25.0m,相应库容1860万m³,属中型水库。
此次角洞水库初步设计水文水利计算,是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报送惠州市角洞水库安全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意见的函》的审批意见,在可行性研究水文水利计算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
2.采用基面此次计算统一采用珠江基面。
3.参考资料①《广东省水文图集》(1991年版,简称《图集》);②《角洞水库设计洪水复核及防洪安全校核报告》(1999年);③《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1999年);④《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1991年版,简称《图表》);⑤《广东省水资源》;⑥《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4. 水文基本资料根据调查,角洞水库自1959年~至今有雨量、库水位观测资料。
①雨量资料复核与邻近相距约10km的惠州水文站(原惠阳站)长系列雨量资料(1950~2000年)进行对比分析。
两站年雨量资料见下表4-1,经频率计算,惠州水文站:Qa=1665.0mm,Cv=0.21,R=2;角洞水库站:Qa=1673.0mm,Cv=0.21,R=2,结果较为接近(详见电算附表)。
一中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1·1 绪言广丰县黄尖山水库位于丰溪河支流红洋水的上游,坝址距县城约8km,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8′51″,北纬28°29′05″。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2km2。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
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
黄尖山水库1953年10月5日动工兴建,永丰人民公社副书记刘海亲自坐阵指挥,县水库局祝哲诚驻地施工,经过4次的续年加高加固,于1978年大坝建成,达到最终规模。
开始发挥效益,此时坝高为31.3m,设计总库容为177.52×104m3,坝顶高程为223.9m(黄海高程,下同),满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要求。
库区内无蓄水工程,也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水文黄尖山水库位于赣东北暴雨地带,南方暖气流与北方冷气团相遇时切变线的南北徘徊,是本流域出现暴雨的主要成因,有时西南或西北低涡切变线东移,加大了暴雨的强度,暴雨活动以5~7月最为频繁,历年最大暴雨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移动的方向大多都由西到东或西北向东南移动,有时出现静止锋,形成暴雨中心稳定少动的现象。
根据广丰水位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35.1mm(1975),最小年降雨量为923.7 mm(1971年),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194.7mm(1995年6月25日)。
该区域的降雨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雨量是实测最小年份的2.64 倍,另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并以每年4—6月份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8.2%,降雨强度大,时间集中。
据广丰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9.1℃。
历年平均气温17.5℃。
黄尖山水库座落在丰溪河红洋水的上游,该水流发源于红洋水支流上的黄尖山顶,整个流域地形变化较大,属中低山区。
初步设计报告(修改3)

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王山沟水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市区东北约20公里的王山沟村,坝址在丹江的一级支流的王山沟河上,属长江流域。
王山沟河主沟道长20km,流域面积43.2km2,河道平均比降2.62%,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5km2,河道长9.5km。
王山沟水库于1959年12月动工兴建,1960年10月竣工,水库总库容122.5万m3,其中调节库容73万m3,滞洪库容19.5万m3,死库容3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Ⅳ等小(一)型水库枢纽工程。
王山沟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岸边溢洪道、放水涵洞及坝后电站。
其中大坝为土石混合坝,最大坝高30m,坝顶宽度5m,坝顶长度154m,坝顶高程(相对高程,以下同)225m,坝基高程195.0m,防浪墙顶高程226.1m,大坝上游坝坡的坡比自下而上分别为1:3.0、1:3.0、1:2.5、1:2.0,下游坝坡的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3、1:1.75、1:2.0、1:2.5。
水库枢纽的泄洪设施为布置在右岸的侧槽式溢洪道,其侧堰长52m,堰顶高程222.0m,堰顶宽3m,侧槽与侧堰等长,侧槽首端底宽3m,末端底宽7.5m,侧槽的前段设有44m长的调整段,底宽7.5m,底坡2.9%,后段设有二级陡坡,底坡分别为i=0.169及i=0.065,底宽7.5m,总长112.5m,泄槽段的底板及侧墙均采用浆砌石衬砌。
放水洞位于大坝的左侧,全长80m,为钢筋砼圆形压力管,内径60cm,进口底高程211m,最大放水流量1.4m3/s,涵洞出口设一钢岔管引水发电,钢管长100m,内径30cm,最大引水流量0.2m3/s,电站厂房位于坝后左侧,装机18千瓦。
王山沟水库虽然地处商洛市的下游,但水库至沟口有2个镇,7个自然村,1.8万人口及5000亩耕地。
距水库仅5km的下游沟口有312国道、西安~合肥的铁路线和即将建成的西(安)武(汉)高速公路通过,因此王山沟水库在防洪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水库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水库提升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需要对现有的水库进行提升工程,以增加水库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
本项目计划对某水库进行提升工程,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用水需求。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水库提升工程2. 项目地点:某省某市3. 项目主要内容:提升水库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4.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总额5000万元5. 项目建设周期:3年三、项目建设内容1. 提升水库大坝现有水库大坝高度为30米,为了增加水库蓄水能力,计划提升大坝高度至40米。
提升大坝需要进行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阶段,其中勘察和设计阶段需要耗时1年,施工阶段需要耗时2年。
2. 建设新的进水闸门为了提高水库的进水能力,计划在水库上游建设新的进水闸门。
新的进水闸门将与现有的闸门联合运行,可根据需水情况调节闸门开启程度,以保证水库的有效蓄水。
3. 新建输水管道为了将提升后的水库储存的水资源向城市供水,需新建输水管道。
新的输水管道将由水库引出,沿途经过城市周边的村庄和农田,最终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用水需求的增长,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加大。
提升水库工程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自来水供应,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分析提升水库大坝、建设新的进水闸门和新建输水管道均为成熟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具备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3. 经济可行性分析根据项目初步估算,水库提升工程总投资预计为5000万元。
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增长的预期,该项投资将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回报,具备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4. 社会可行性分析提升水库工程将显著增加城市的自来水供应能力,有利于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提升城市的供水保障水平,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较好的社会可行性。
五、项目实施方案1. 勘察和设计阶段:第一年完成水库提升工程的初步方案设计、勘察,确定提升大坝的方案,设计新进水闸门及输水管道的走向和规格。
崇左派关水库初步设计

崇左派关水库初步设计一、前言崇左派关水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其初步设计是保证该水库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
本文将从水库规划、设计参数、建设方案等方面对崇左派关水库初步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库规划1. 水库位置崇左派关水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南部,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
2. 水库容积根据初步设计,崇左派关水库总蓄水容量为5000万立方米。
3. 水库用途崇左派关水库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和供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三、设计参数1. 坝型选择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和地质条件,选择了混凝土重力坝作为主坝型式。
2. 坝高和坝顶宽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确定了主坝高度为70米,坝顶宽度为8米。
3. 溢洪道参数根据设计标准和实际情况,确定了溢洪道尺寸为长300米、宽20米、深15米。
4. 主坝基础参数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了主坝基础宽度为30米,深度为10米。
5. 水库取水口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了水库取水口数量为2个,口径为1.5米。
四、建设方案1. 建设内容崇左派关水库建设内容包括主坝、溢洪道、泄洪口、引水渠道等。
2. 建设进度崇左派关水库建设计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坝建设,第二阶段为溢洪道和泄洪口建设,第三阶段为引水渠道建设。
预计总工期为3年。
3. 建设投资崇左派关水库总投资预算为10亿元人民币。
五、结论综上所述,崇左派关水库初步设计是保证该水利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本文从规划、设计参数、建设方案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
未来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镜岭水库初步设计方案

镜岭水库初步设计方案镜岭水库初步设计方案1. 背景介绍•镜岭水库位于某省某市某县,是该区域的重要水源地。
•目前存在水资源短缺及供水系统不完善的问题,镜岭水库的规划建设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 设计目标•建设一座具有多功能的水库,既能提供稳定的水资源,又能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
•保证供水质量,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设计方案水库规模•设计水库总容量为X亿立方米,有效容量为Y亿立方米。
•根据调查研究,确定坝址及主要建筑物位置。
水库建设•建设一座具备混凝土重力坝、水库闸门、泄洪道等工程设施的水库。
•合理设计坝体结构,确保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坝址周边的护坡、引水渠道等附属设施。
供水系统建设•建设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覆盖周边城市及乡村地区。
•确定供水管道的布局和直径,确保供水能力满足需求。
•设计水处理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合理的水库蓄水位,并制定定期排水计划,保持水库的生态环境稳定。
•保护水库周边植被,加强生态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
•合理规划水库周边的生态旅游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安全管理•制定水库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水库的水位、流量等关键信息。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完善的应急预案,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水灾、地震等突发情况。
4.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水库建设、供水系统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按计划进行工程施工,并进行适时的进度检查和评估。
•完成工程验收和运行试水,确保水库及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针对镜岭水库初步设计方案的相关资料,详细描述了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及实施计划等内容,旨在为该项目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5. 预期效益•提供稳定的水资源,解决区域供水不足的问题。
•改善供水系统,提高供水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保护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
某县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XX(下用XXX表示)水库地处某某县西部虹山东面的XX 乡XX村,属XX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某某县城76.8km,其中某某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某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某某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某某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某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某某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某某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某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某某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某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某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某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说明1.1 绪言XX水库位于XX市XX镇境内,属于XX河流域XX河水系,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运用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隶属于XX街道办事处,集水面积1.62Km2,正常蓄水位102.6m(废黄河高程系,下同),校核洪水位104.17m,总库容41.2万m3。
XX 水库下游是XX市XX镇主要粮产区,下游防洪保护人口约0.12万人,耕地0.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0万亩。
XX水库于1985年11月冬兴建,至1987年12月完成,建坝时基础耕作层的腐殖土、表层冻土和草皮末清理;建成后,坝体单薄,大坝渗漏现象严重。
2008年4月,XX市组织召开了“XX水库安全评估会”,专家组结论认为:⒈本次复核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复核,经复核,坝顶高程不满足要求;⒉坝身单薄,断面严重不足,上游护坡砌石损坏严重,起止高程不足;⒊坝基清基不彻底,坝脚渗漏严重;⒋放水涵为坝下埋管,洞身漏水严重,出口结构不完整;⒌溢洪道断面严重不足,进出口无任何工程设施;⒍坝坡有损坏干渠;⒎水库无任何管护设施,运行管理条件差。
依据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暂行)》规定,确定XX水库大坝为三类坝。
同时专家组建议,鉴于水库大坝工程存在着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尽快进行除险加固。
目前,我们在安全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勘探工作,对主要建筑物结构以及水力参数进行了复核,对大坝、溢洪道、涵洞主要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概算了投资并对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编制了本初步设计报告。
注:本工程高程为废黄河高程系1.2 水文气象1.2.1流域概况XX水库位于XX市XX镇境内,属于XX河流域XXXX水系,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运用的小(二)型水库。
流域内覆盖第四系粘土层组成,植被较好,水土侵蚀现象不太严重。
本次根据万分之一地形图对水库流域参数进行了复核,见流域特性表1. 2.1.1。
表1.2.1.1 XX水库流域特性表1.2.2气象及降雨(1)气象XX水库位于江XX之间,处于亚热带过渡带。
由XX市气象站提供实测多年平均气温15.2℃。
多年平均无霜期210天。
全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2260.7小时,年平均风速为2.7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0m/s。
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全年以偏东南风较多。
(2)降雨江XX地区气候属我国南北过渡带,冷暖气团在上空交锋频繁,进退多变,降雨时间分布不均,主汛期(6~9月份)经常出现强度较大的暴雨和特大暴雨。
XX水库流域上游未设水文测站,建库前后均没有任何实测径流和洪水资料。
距水库较近的有XX市气象站,该站有1960~2006年的较完整的降水量资料。
据XX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1mm,其中最大年降雨量为1506.2mm,发生在1991年,最小年降雨量为566.9mm,发生在1978年,年际变化较大。
1.2.3 设计洪水及调洪演算设计洪水计算XX水库坝址处建库前后均无实测流量资料,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本次设计暴雨计算采用了两种方法并对设计暴雨成果进行了比选。
1、由实测资料推求设计暴雨根据XX水文站55年的降雨资料统计,多年平均1日最大暴雨为95.5mm,按照《安徽省水文手册》,该地区最大24小时暴雨是最大1日暴雨的1.12~1.16倍,故该地区最大24小时暴雨为107.0~110.8mm。
2、查暴雨等值线图推求设计暴雨根据《安徽省暴雨系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办法”),查得XX水库所在流域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为105mm。
3、设计暴雨采用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设计暴雨均值基本一致。
由于“84办法”中的暴雨等值线图是根据我省近600多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绘制的,且对地形条件、高低值地区变化规律、抽样误差及各种历时参数图之间的协调等作了全面考虑,因此选用“84办法”暴雨成果更为合理,设计暴雨参数见表1.2。
表1.2.3.1 设计暴雨参数表4、设计洪水推求XX水库流域面积1.62km2,暴雨点面系数α24=α1=1.0,形状系数f=0.4,由于f=0.4,所以洪峰修正系数0.95。
汇流计算中瞬时单位线参数江XX之间山丘区经验公式,由于F/J2=1.62/25.32=0.003<1,所以用K=1.13(F/J2)0.24×(R3/30)-0.34(F/J2)-0.12计算瞬时单位线参数K值根据流域特征计算频率为1/20的设计洪水和频率为1/200的校核洪水,计算成果见表3.2.2。
表1.2.3.1 XX水库各种频率洪水计算成果表3.3调洪计算(2)调洪成果XX水库泄洪设施为溢洪道,溢洪道为明渠,坡比为0.01,底宽5米,起调水位按现状底高102.6m起调。
各频率调洪演算成果见表1.4。
表1.4 调洪演算成果表(3)施工期洪水即每年1~4月和10~12月期间,五年一遇洪峰流量10.78m3/s,总洪水量27.9万m3。
1.3 工程地质1.3.1地形地貌XX水库位于XX市XX镇夹港村境内,距XX市约28km,属XX 河流域XX河水系。
库区位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交合部位;按传统的观点则是中朝准地台的南缘;地貌单元上属于江XX丘陵的一部分,位于江XX分水岭的北侧,按成因为堆积—剥蚀河湖漫滩及一级阶地地形类型。
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粘性土层组成,受河流控制,河流的宽窄决定于河水面积和河流流量的大小,一般上游狭窄,下游开阔。
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本次钻探揭露,下伏基岩主要为厚达数百米的灰白、白褐石英片岩。
经钻孔揭示,大坝坝身土主要由重粉质壤土夹砾砂(砾砂系基岩风化所致);坝基地层主要由重粉质壤土夹中砂、重粉质壤土夹砾砂地层组成;底部强风化石英片岩。
1.3.2地层岩性水库区广泛分布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层,其厚度一般为2.50-5.00m,其岩性上部主要为重粉质壤土夹中砂、重粉质壤土夹砾砂;灰、灰褐色,软塑-可塑状;下伏基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暗褐、绿灰色。
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现状枢纽工程由土坝、溢洪道、放水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小(2)型水库。
大坝:XX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长205 m,坝顶宽为2.5~4 m,坝顶高程为105.56 m~105.67m,最大坝高10.0 m;上游坝坡1:2,块石护砌,护砌块石风化严重;下游坝坡比1:2.0~1:2.5,无戗台,坝坡坑凹不平;当时施工时分工段村与村接合处没处理好,0+070、0+145段缺土较多。
由于原施工时清基不到位,碾压不密实,分工段没处理好,部份坝段坝脚出现大面积阴潮、沼泽等异常现象。
由于大坝坝顶宽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下游坡太陡,又无戗台,坝身单薄现象严重。
该水库只有北面一座放水涵,放水南渠用混凝土预制板制作从大坝下游坡经过,目前该段渠道已损坏漏水,继续使用,将影响大坝安全。
溢洪道:溢洪道工程:溢洪道位于大坝北侧,原设计为宽顶堰,堰顶高103.1 m,底宽为4 m,因经费原因未能按设计标准建设。
现溢洪道底高程102.6 m,底宽2 ~3m,溢洪道断面开挖标准不足;进出口处无任何工程设施,下游冲刷严重,冲坑多而深。
溢洪道对岸有近100亩农田,因每年都有近2~3个月时间泄洪,泄洪时直接影响对岸农业生产。
放水涵:放水涵位于大坝北部,为斜拉式卧涵,直径为φ40cm ,底高程98.1 m,洞身长45 m。
因运行20多年,在地基变形的影响下涵体出现裂缝,因涵洞漏水对大坝冲滤,致使坝脚冲刷严重,己危及大坝安全。
目前启闭斜拉杆的钢筋锈蚀损坏,闸门不能正常启闭;下游出口设施损坏。
1.4.2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坝工程①坝体填筑质量差,存在较严重的隐患。
一是坝身与坝基的结合面耕作层、老河槽及其附近淤泥层未彻底处理,局部有透水层,致使水库蓄水后,坝基与坝身结合面渗漏。
二是坝体堆筑土料质量差,渗透系数大,抗渗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坝体下游坝坡大面积散浸。
二是进土层过厚,夯压不密实,新老坝体之间结合部处理较差而渗漏;筑坝时,未按碾压式土XX要求施工,严重存在质量控制不严这一薄弱环节,填筑质量差。
三是坝下埋管接触面处理较差,导致大坝渗漏;大坝虽然经21年运行,固结效果不明显,依然土质结构松散,土体自重压密条件较差,给大坝安全运行带来一定隐患。
②坝基部分。
由绘制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揭示,②层及②层以下地层均为坝基的天然地层,其中③层重粉质壤土夹砾砂,主要分布于坝身与坝基的接合部位。
②层软塑状重粉质壤土夹中砂为软-中等强度地层,强度相对较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含水量ω=24.45%。
③上游干砌块石护坡毁损、塌陷严重。
④坝顶凹凸不平,雨后积水严重,致使下游坝坡湿陷。
⑤下游坝坡坑凹不平;当时施工时分工段村与村接合处没处理好,0+070、0+145段缺土较多;有多处塌陷现象。
⑥无排水系统。
下游坝面无排水设施、无贴坡,致使下游坝坡多处出现雨淋沟,坝脚和滩地段长期潮湿,局部沼泽化严重。
⑦无坝体观测设施,不能掌握土坝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安全运行。
(2)溢洪道工程溢洪道建设时,由于经费原因,标准低、基础差,原设计为宽顶堰,堰顶高103.1 m,底宽为4 m,因经费原因未能按设计标准建设。
现溢洪道底高程102.6 m,底宽2 ~3m,溢洪道断面开挖标准不足;进出口处无任何工程设施,下游冲刷严重,冲坑多而深,致使溢洪道不能安全运行。
(3)涵洞工程放水涵位于大坝右侧,为斜拉式卧涵,直径为φ40cm ,底高程98.1 m,洞身长45 m。
因运行20多年,在地基变形的影响下涵体出现裂缝,因涵洞漏水对大坝冲滤,致使坝脚冲刷严重,己危及大坝安全。
目前启闭斜拉杆的钢筋锈蚀损坏,闸门不能正常启闭;下游出口设施损坏。
1.4.3本次除险加固的主要任务大坝:坝身土方加固,坝身采用防渗处理,上游及砼预制块护坡、下游建排水沟。
溢洪道:对进水口段、明渠部分、陡水坡、消力XX、海漫等工程进行建设,对下游不畅河床进行疏通。
放水涵:对放水涵洞工程进行拆除重建;更换闸门及启闭机;建工作便桥。
1.5 加固工程设计1.5.1 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XX水库总库容41.20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水库工程等别属Ⅴ等,枢纽建筑物为Ⅴ级。
由于XX水库最大坝高10.0m,洪水标准根据规范采用丘陵区水库标准;因该库地理位置重要,设计和校核洪水标准为:为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
(2)消能防冲设计标准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标准按1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