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方式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概述
多媒体环境下不同形式的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学习的影响

多媒体环境下不同形式的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学习的影响武卫;许洪
【期刊名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2)001
【摘要】本文研究在多媒体环境下4种不同附带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除即时测试的填空任务外,汉语注释比英语注释更能促进词汇附带学习;文字和图画组合注释比只有文字的注释更有利于词汇附带学习;在4种注释中,汉语+图画的组合注释对词汇附带学习最有效;英语水平较高者利用注释附带学习词汇效果以及保持单词记忆均要显著好于英语水平较低者.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武卫;许洪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225;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13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9
【相关文献】
1.超媒体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J], 郑定明
2.注释方式对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J], 高斐;陈莉萍
3.多媒体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 [J], 王井秀
4.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及其意义 [J], 伍笑颜;
5.注释方式对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J], 高斐;陈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

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揭示语言学习的秘密一、引言词汇附带习得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他任务时,如阅读、听力等,偶然间习得了一些词汇。
这个现象在二、三十年前开始受到广泛,研究者们纷纷投身于探索这种现象的规律和影响。
本文将概述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概述1、词汇附带习得的规律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阅读或听力过程中,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是一个自然、无意识的过程。
这种过程在学习者处理语言信息时发生,例如在阅读文章、观看电影或者听讲座等活动中。
研究还发现,附带习得的词汇往往与学习者的兴趣和语境相关,具有高度的语境依赖性。
2、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兴趣、阅读或听力材料的难度、上下文语境等。
其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上下文语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更容易附带习得词汇,而上下文语境则能提供更多的语境线索,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3、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阅读、听力等语言活动,学习者可以附带习得大量词汇。
这些词汇不仅包括高频词,也包括一些低频词和外来词。
同时,附带习得的词汇比刻意学习掌握得更扎实、更长久。
附带习得词汇的方式也被认为是一种更为自然、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总结词汇附带习得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语言学习的秘密。
研究表明,附带习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学习现象,它依赖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上下文语境等多重因素。
通过阅读、听力等语言活动,学习者可以附带习得大量词汇,这种方式比刻意学习更为自然、高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以促进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词汇附带习得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以便为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和资源。
四、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
阅读中注释方式对初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

阅读中注释方式对初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作者:谭嘉利吴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0期【摘要】生词注释即为生词提供较为详尽易懂的解释,用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以促进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词汇附带习得作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即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的同时附带习得词汇。
它是目前最重要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之一。
本文概述了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以及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相关研究与阅读中注释方式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并综述了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注释方式初中英语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121-011.词汇附带习得定义的综述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习得早已从被忽视的位置转变为比较重要性的地位,而且伴随着语言学对词汇问题的深入研究,这种重要性也随之增加(Meara, 2002)。
词汇附带习得作为词汇习得的一个深入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已成为词汇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
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尚未形成关于词汇附带习得的统一定义(盖淑华,2003)。
关于词汇附带习得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但目前对其定义尚未完全达成一致。
词汇附带习得作为一种无意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而言的,附带习得是指学生在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如阅读文章)的时候,其注意力并非在记单词上,却附带习得了单词,即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的同时附带习得词汇(ufer,2001)。
近年来,國内对于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现,但总体来看,还需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探讨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促进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和经验式努力(赵龙武,2013)。
2.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综述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起源于一语阅读和词汇习得的研究,Sternberg在1987年提出,学习者可以通过综合理解所阅读的文章,附带性习得一定数量的生词。
不同注释方式对大学生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研究中期报告

不同注释方式对大学生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
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注释方式对大学生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进行了文献综述和设计实验方案。
经过讨论和修正,最终决定采用两个注释方式:单语注释和双语注释,并将双语注释分为
字面翻译和意译两种方式。
实验对象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
实验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词汇量测试,测试结果用于确定每个实验组的词汇
范围。
第二阶段为阅读实验,实验材料为一篇500词的英文文章。
实验
组分为四个:单语注释组、字面翻译组、意译组和无注释对照组。
在实验进行中,我们记录了参与者的阅读时间、阅读速度以及词汇
识别准确率。
初步结果显示,双语注释组的参与者在阅读时间、阅读速
度和词汇识别准确率上表现最好,单语注释组次之,无注释对照组表现
最差。
在双语注释组中,字面翻译组的参与者表现稍微优于意译组,但
二者之间差别不大。
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注释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是否有不
同的作用,以及长期使用双语注释是否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注释而不积
极探究未知词汇的含义。
我们将在后续实验中加以探究。
不同注释语言对阅读与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

不同注释语言对阅读与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
王园
【期刊名称】《教师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从阅读中的附带词汇习得着手,探讨一语注释和二语注释分别对学习者的阅读及词汇习得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英语熟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的学习者来说,一语注释对其阅读及词汇习得产生的效果优于二语注释.
【总页数】2页(P)
【作者】王园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不同注释语言对阅读与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 [J], 王园
2.二语阅读中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J], 查沛
3.注释呈现时机对学习者二语阅读中词汇习得及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 [J], 易红波
4.二语阅读中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J], 查沛
5.中文注释对公共英语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附带词汇习得与保持影响的实证研究 [J], 雷晓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词汇附带习得是词汇习得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研究了英文阅读文章中词汇的注释方式对于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实验选取了3个自然班,分别阅读了三种词汇注释版本的两篇文章。
在阅读完成之后,进行了即时的词汇测试,两周后进行了延时词汇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多项注释组在即时测试和延后测试中均显著性优于无注释组,支持了投入量假设。
值得一提的是,多项组在即时测试中与单项测试组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延后测试中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单项注释对学习者的短时词汇记忆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投入量较低,这种作用无法持久,学习者的遗忘率较大。
关键词:词汇附带习得;注释方式;投入量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4语言学家wallace(1982)认为学习一种外国语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学习该种语言的词汇。
如果对文本中的词汇不理解,文本也就无从理解,无论是母语还是外国语概莫能外(laufer,1997)。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近年来,随着二语词汇习得的不断深入,不少国内外的研究都对词汇的附带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展开了讨论。
词汇附带习得是由nagy 等人最先提出来的。
nagy,herman和anderson(1985)在儿童学习母语词汇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词汇附带习得这一概念,它指学习者在完成其他任务时(如阅读或交流),其意图并非在背记单词上,却无意中习得了该词(schimidt,1994)。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上下文的附带词汇习得如果不是主要因素也是词汇增长的其中一个因素(naggy,herman& anderson,1985)。
一些研究者(smith,1941;templin,1957)都指出儿童每年增加的词汇量为5000以上。
2021注释促进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范文3

2021注释促进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范文 词汇学习被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发现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词汇。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有意词汇教学,很多的词汇都是学习者在进行阅读等活动时无意习得的,也就是附带习得的;由于泛读对于促进词汇附带习得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者着眼于探究阅读中的词汇强化手段以促进词汇习得的效果。
注释作为一种加深学习者对陌生词汇处理深度的强化手段已被证实有效,随着科技的发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注释方式被广泛应用在二语教学。
一、词汇附带习得 词汇附带习得这个概念是Nagy,Herman & Anderson( 1985) 在研究儿童如何习得母语词汇时提出的,他们发现儿童的大量词汇是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中无意习得的,而不是在课堂上;[1]233 -253这个概念很快被引入二语学习环境,并且被大量的研究证实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二语学习。
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而言的,有意学习指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如通过背单词表、做词汇练习、课堂词汇教学等方式来学习单词;而附带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其他任务,如阅读文章、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等过程中无意地习得了词汇,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词汇的记忆上。
虽然不同的研究对于词汇附带习得的有效性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不可否认,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词汇习得累积起来就非常可观了。
二、注释及其功能 注释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学生为了有效学习拉丁文而自己在阅读的文章中书写附加的词汇信息,后来这些词汇信息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单词表,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手段。
Lomicka( 1998) 把注释定义为: 注释提供有关陌生词汇的信息,一般出现在页边或者页尾,它们的存在使学习者免于阅读过程中不断要查询字典的困扰。
[2]42Nation( 2001) 指出,“注释是一种简短的定义或目标词的同义词,可以以一语或二语的语言呈现,也可以通过单项或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
阅读中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研究述评

2018年50期总第438期ENGLISH ON CAMPUS阅读中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研究述评文/涂孟玮一、引言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熟练运用一门语言往往需要大量词汇支撑。
有意识的词汇学习虽好,但在学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限。
研究者认为,词汇还可以通过其他学习活动附带习得,附带习得意味着学习者的主要注意力并不在于词汇,却在无意中增加了词汇知识,是一种注意力聚焦于其它活动时顺便出现的认知活动(苗丽霞 2014)。
阅读是词汇附带习得的主要方式。
大量研究肯定了广泛阅读对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
然而单纯通过阅读促进词汇量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效率很低,还需要大量输入来确保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充分接触。
关于如何提高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率,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输入增显和任务干预两大块进行研究。
二、输入增显不少学者发现,外语词汇输入时的增显形式,如加上黑体、下划线或配以注释等,可以引起学习者对词汇形式的注意,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对词汇学习有积极作用。
周榕、吕丽珊(2010)发现为词汇搭配加下划线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于词汇搭配形式的习得。
段士平、严辰松(2004)比较了无注释、单项定义注释和多项定义注释三种不同注释方式对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肯定了注释对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多项定义注释效果更优于单项定义注释。
曹佳学、宋娇(2014)也得出类似结论,他们还发现,如果只给单项注释,那么中文单项注释会优于英文单项注释;孟春国、陈莉萍(2015)通过实证研究还发现,不仅使用中文注释生词的效果好于英文注释,而且旁注好于尾注。
三、任务干预在任务干预方面,研究者认为,伴以适当任务的阅读比单纯阅读对词汇习得所产生的效果更好。
Paribaket & Wesche(1997)比较了课堂环境下单纯阅读与“阅读+任务”模式对学习者外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和翻译任务的两个实验组的单词习得效果皆优于单纯阅读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方式对二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概述摘要:注释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已得到证实。
本文简要回顾了为二语阅读中提供词汇注释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对于注释的不同形式的研究,分析了注释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旨在为促进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提供启示。
关键词:注释词汇附带习得二语阅读一、引言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重中之重的环节,听、说、读、写、译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进步都离不开词汇的支撑。
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词汇不仅是他们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而且词汇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水平和能力。
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提高词汇教学,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
研究发现,词汇附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习得词汇的途径,尤其通过阅读词汇附带习得的实现最为有效。
但是研究发现,阅读中的生词会阻碍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词汇习得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为阅读中生词提供注释成为一种惯用解决方法。
注释,简单而言,就是为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提供同义词或简短的释义。
二、国内外关于词汇注释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1.词汇附带习得“词汇附带习得”这一概念最早由Nagy,Herman 和Anderson提出,他们在研究儿童母语词汇学习时发现,儿童是在阅读、复述大意等其他任务中附带习得词汇的,而不是有意地学习词汇。
后来,Nation将词汇学习划分为直接词汇学习和间接词汇学习,前者指运用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策略去学习词汇的形式和用法;而后者则主要指词汇是学习者在以其他学习任务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中附带习得的结果。
大量研究表明,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更普遍,如阅读文章、观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新闻等,因此更具有研究意义。
2.理论基础(1)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由Krashen最早提出,他认为语言习的前提是输入信息的可理解性,即输入信息为“i+1”,“i”是指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1”是指输入信息要稍稍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
该理论强调输入信息可以在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下吸收掌握。
注释的使用解码了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减轻了学习者理解文章的困难,因此被认为给文章理解和词汇学习提供了可理解的输入。
(2)“注意”理论。
Schmidt的注意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注意到了语言输入,才有可能习得它们。
阅读中的注释一般以目标词加粗、下划线等形式呈现,实现目标词的凸显,促使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目标词上,从而促进词汇的习得。
(3)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由Paivio提出,该理论假定记忆和认知有两个独立的系统,一个专门处理语言信息,如文本;另一个则专门负责处理非语言信息,如声音和图片。
这两个系统独立工作,却又紧密相连。
Paivio认为,学习者将目标词与合适的非语言信息(包括声音、图片、事动画等)结合得越紧密,语言和视觉系统的联系就越有效,从而加深信息处理程度,帮助促进知识的掌握。
多模态注释正是基于此种理论,文本信息与其他非文本信息的结合激活了语言系统和图像系统,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好地强化词汇习得效果。
3.注释促进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基于词汇注释能够帮助学习者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这一研究发现,大量研究应运而生,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调查不同的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外对注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注释位置。
从注释位置来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页边注释、页尾注释和附页注释。
在Holley 和King的研究中,110名以德语为二语的美国学生阅读标在三个不同位置的目标的目标词注释,分别为文章旁边、文章底端及另附的单词表。
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位置的词汇注释在促进学生词汇附带习得方面,并未产生显著差异。
然而,Nagata的研究发现,页边注释更为有效。
因为这种注释的位置对学习者使用更为便捷,更容易吸引学习者对目标词的注意力,从而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在国内,孟春国和陈丽萍调查了不同注释位置对词汇附带习得的不同影响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页边注释明显优于页尾注释,因为页边注释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接触生词的机会,进而促进词汇附带习得。
(2)注释语言。
从注释的语言看,一般可以分为一语注释、二语注释和三语注释,其中以一语注释和二语注释的研究最为丰富。
Jabobs等人在实验中对比了三个注释环境:①L1(英语)注释;②L2(西班牙语)注释;③无注释,对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效果。
阅读之后的词汇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结果均表明,有注释项和无注释项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差异显著,但是一语注释和二语注释在促进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而Miyasako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在实验中,他比较了无注释、一语注释和二语注释三种注释条件对187名日本高中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差异,结果显示,一语和二语注释均比无注释条件更能显著促进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而一语注释和二语注释相比,二语效果又显著好于一语注释,尤其是对于高水平学习者而言;对于低水平学习者,一语注释更为有效。
这一结果与吕红梅、姚梅林和杜煜在2005年得出的结论不同。
他们的实验表明,在词汇释义和造句测试中,一语注释达到的效果更明显,而后通过对比不同语言水平者的习得效果,结果则与Miyasako 一致:对低水平语言学习者而言,一语注释更有利于词汇的掌握,因为母语的介入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支架,减轻其认知负担。
在各种研究中,学习者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影响因素,可能对于不同语言注释对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产生不同的结果。
(3)注释形式。
从注释的形式来看,一般分为单项定义注释和多项选择注释。
单项定义注释指为生词直接提供释义。
这种注释方式较为传统,而且使用普遍,但有学者认为其阻碍了学习者从语境中自主推断词汇意义,不利于词汇习得;而多项选择注释则指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注释选择,让其自主挑选合适的注释信息。
多项选择注释最早由Hulstijn引入词汇附带习得研究中,他认为这种注释方式比传统的单项定义注释更有优势。
近年来,多项选择注释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研究者认为多项选择注释加深学习者对生词的处理深度,增加投入量,因而更有利于词汇的习得。
Nagata使用了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注释形式,反而将多项选择注释与计算机使用结合在一起。
在这种注释条件下,当受试做出正确选择后,计算机会提供正误反馈并给出正确答案。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多项选择注释明显优越于单项定义注释。
然而,在Watanabe的研究中,对比了单项定义注释组、多项选择注释组和无注释组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实验结果却表明,尽管单项定义注释组和多项注释均明显优于无注释组,但是单项定义注释组与多项选择注释组之间的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在国内,段世平、严辰松也对中国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多项选择注释比单项定义注释更有利于促进词汇的习得。
(4)注释的多模态。
从注释的模式来看,分为单模态注释和多模态注释。
前者指仅提供单一的注释形式,如文本或声音;后者则包含更为丰富的注释信息,包括与词汇有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
大多数研究都证明了多模态注释比单模态注释更能有效地提高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效率。
这种多模态注释的研究随着计算机辅助应用教学的兴起而日渐备受关注。
Chun和Plass研究采用多模态方法对词汇加以注释。
在实验中,160名大学生阅读不带注释、附有图片的注释及附有视频的注释的德语文章,研究表明,附有图片的多模态注释对词汇的掌握和记忆有明显的效果。
Yoshii和Flaitz的研究证明:语言注释加上图片注释信息的模式要优越于单模态的注释形式。
国内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李红和李于南在2007的研究中发现,文本加图片的多模态注释方式比单一的文本注释更有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汇的即时记忆,还能帮助学生更长久地保持词汇。
同样地,武卫和许洪研究了多媒体条件下四种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这四种注释分别为:汉语注释、英语注释、汉语加图片注释及英语加图片注释。
结果表明,文本加注释的多模态注释方法明显优于单一的文本注释,尤其是汉语加图片的注释效果最明显。
三、结语注释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通过阅读习得词汇。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注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包含信息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因此,这一注释的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者及英语阅读材料的编纂者均有积极的启示。
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地将多种多样的注释方式应用于日常词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率;英语学习者应该合理选择适用于他们的英语课外读物及教辅材料,以有效地提高词汇附带习得能力;英语阅读材料的编纂者应该更多地考虑不同注释方式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不同效果,从而合理编排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的英语读物。
参考文献:[1]Hulstijn,J.H.Retention of inferred and given word meanings:Experiments i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In P.J.Armaud & H.Bejoint (eds.).Vocabular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Macmillan,1992:113-125.[2]Jacobs,G,Dufon,P.,& Hong,F.C..L1 and L2 glossesin reading passages:Their effectiveness for increasing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knowledge.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1994,17(1):19-28.[3]Krashen,S.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hypothesis[J].Modem Language Journal,1989:73(4).[4]Nation,I.S.P.Learning V 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5]Paivio,A.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es.New York:Holt,Rinehart,& Winston.1971 Nagy,W.E.,P.A.Herman & R.C.Anderson.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J].Reading Research,1985(20):233-253.[6]Schmidt,R.Deconstructing consciousness in search of useful definition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LA Review,1994.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