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汇率决定理论(中)综述

合集下载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中间价形成机制(续)
人民币兑欧元、日元、英镑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交易 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 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英镑和港币兑美元汇率套 算确定。
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为:交易中心 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 币对林吉特做市商询价,将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 日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 俄罗斯卢布中间汇率 亦是询价确定。(2010.11.22)
假定进口关税税率为t,t通常也可看成是按价计算的,则
征税后的外币价为
TP B(1)1(t)
⇒ S
PA
PB(1)(1t)
此式即为考虑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之后的PPP。将等式两
边取对数,则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22
lS n lP n A lP n B l1 n ) ( l1 n t)(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问题
1.央行对基准汇率的管理沿革与现状?
2.询报价方式还是竞价方式更有利于中央 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中间价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指交易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 每日计算和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外汇币种汇率中 间价。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17
1、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绝对PPP最为 适用,或者在自由贸易存在限制条件(关
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下,只要 一国在进出口双方的限制程度对等,则绝 对PPP仍可成立。
2020/11/26
第6章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综述

汇率决定理论综述

汇率决定理论综述作者:刘芳芳来源:《商情》2015年第28期【摘要】研究汇率的决定是当今国际金融的核心任务之一,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分析影响和决定汇率的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西方经济学的进步,汇率的决定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在发展中创新,并逐步形成了传统汇率决定理论和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国际借贷理论、PPP理论、IRP理论以及国际收支学说等,虽然这些理论都对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参考,但是由于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及现实经济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理论对真实世界经济现象的解释力较差,因此很多学者也在积极尝试用新的理论去解释汇率决定,主要有有效市场理论和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法等。

本文将对以上理论进行梳理,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汇率决定理论传统理论现代理论一、国际借贷学说随着国际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往来,外汇开始出现,汇率也由此而来。

较早的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借贷学说,这种理论最早由英国人戈森系统提出,他将均衡理论运用到汇率决定中,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市场的供求,而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又来源于国际间的借贷。

戈森把国际借贷分为两类: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

其中流动借贷会影响外汇供求,进而影响汇率。

当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时,汇率就会保持稳定;当流动债务大于债权时,该国对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外汇汇率上升;反之下降。

虽然该理论对当时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局限性也很突出,即没有详细论述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

二、PPP理论PPP理论即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完整阐述。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货币当局为了补偿巨额的战争开支,大量印制钞票,这导致了过量的货币供给和物价的飞快上涨。

许多国家迫于压力,放弃了金本位制,进而实行浮动汇率制,PPP理论逐渐盛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认为,在运输费用为零以及不存在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市场中,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交易,以同种货币计量时,价格应该相等。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汇率决定理论的概述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

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

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

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国际借贷学说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

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

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

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

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是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购买力平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各国货币发行摆脱羁绊,导致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是: 随着生产与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 间资本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货币 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决定的一个重要 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已不能解释这种新 现象。只有用一种新的理论,才能解释这 一新现象。利率平价理论就是适应这种需 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利率平价说主要用于说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而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国际资金套利来 实现,从而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决定作 用


若现行汇率为GBP1 =USD1.5 那么美国人会选择到英国买汽车,因为他只需要 付出22500美元,即相对于国内购买可节省7500 美元,则外汇市场上英镑汇率会上升,直至回到 GBP1 =USD2.0


若现行汇率为GBP1 =USD3.0 那么英国人会选择到美国买汽车,因为他只需要 付出10000英镑,即相对于国内购买可节省5000 英镑,则英镑汇率会下跌,直至回到GBP1 = USD2.0
例: 相同的一揽子商品,在英国价值120英镑, 美国价值200美元,请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 计算英镑兑美元的汇率 解:GBP1=USD200/120=USD1.67

购买力平价案例 ——世界范围内“巨无霸”的价 格 下表列示了1995年8月“巨无霸”在 美国和8个国家的价格(第2栏), 表中同时列出了1995年8月各国货 币对美元的汇率,以1美元外国货币 的数量表示(第3栏)。
(1)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是失效的; (2) 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还是比较合适的 (3) 在通货膨胀十分高涨的时期,特别是恶性 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汇率和价格的变化较为明 显地趋于一致,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较为显著。
4、 评价
贡献: 在所有的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是最 有影响的。它既论证了汇率的决定,也 试图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虽然在有效 性方面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它有助于 说明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之间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汇率长期变动的根 本原因,在分析汇率的长期变动上,仍然 有很强的生命力。

汇率决定理论之评述

汇率决定理论之评述

浅述汇率决定理论经济1073 黎贵森200711511317摘要:纵观国际金融学说史,汇率决定理论一直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

随着开放经济的发展,汇率作为核心经济变量,调整和联系着各种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并且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

因此,对汇率决定理论的认识、研究、开发和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汇率决定国际金融发展正文: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

在全球开放经济中,汇率作为核心经济变量调整和联系着各种微观经济因素,影响国民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在维系着全球对外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合理的汇率水平离不开科学的汇率决定理论的指导。

在全球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汇率决定理论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规律,探讨汇率决定和它对宏观经变量的影响是国际金融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也有所区别。

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宏观经济制度背景变动的影响下,各种汇率决定理论不断地发展、修正和替代旧理论。

由最初的国际收支学说发展到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制在西方国家逐步盛行,这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汇率变化频繁、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风险增大,金融投机盛行,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在此情况下,汇率的研究和预测变得更为引人注目,许多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以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市场学说、理性预期汇率理论、汇率理论的新闻模型最为突出。

一、国际收支学说国际借贷学说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

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逊从国际收支角度较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吉系统地总结了这一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决定这外汇供求,外汇供求决定着汇率,故该理论又被称为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

汇率的决定理论

汇率的决定理论
• (6)购买力平价说只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 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 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 (四)汇兑心理说
• 汇兑心理说(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xchange),是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 昂(A.Aftalion)于1927年在其所著的《货 币、物价与汇兑》一书中提出的。其理论基 础则源于边际效用论。
• 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 同货币的兑换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 购买力平价说将购买力平价分为两种形式:绝对 形式和相对形式。
• 绝对形式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 • (相对形式说明的是两个时点汇率的变动)。 • 这一学说认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
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10.921.10.920:08:0720:08:07October 9, 2021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下午8时8分7秒20:08:0721.10.9
• (2)它假定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品,忽视了 非贸易品的存在;
• (3)它还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 (4)它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 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汇率变化也 可以影响物价;
• (5)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 的冲击。这往往是现实汇率尤其是在短期 内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根本所在;
• 汇兑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 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如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各种 对外支付、投资乃至资本逃避等。
• 这些欲望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
• 由此可见,外币的价值是由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 货币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对外币价值的主观评价 也有所差异。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质和量两个方面 的因素。

第6讲 汇率决定理论

第6讲  汇率决定理论

(6-6)
二、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
长期内,国内价格水平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P = MS / L(R,Y) (6-7) Pf = MfS / L(Rf,Yf) (6-8)
M S / L ( R, Y ) E= S Pf M f / L( R f , Y f ) P
(6-9)
MS↑→P ↑→E ↑ Y ↓→P ↓ →E ↓ R↑ → P ↑→E ↑
外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 Mfs/P↑→Rf↓→Ife下移→E↓
汇率
R
E1 E2
A
Ife’
R1
本币表示的收益率
L(R,Y)
Ms/P
图6-8 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对均衡汇率的影响
4、货币供给对均衡汇率的影响 ——长期分析
假定: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同比例 上涨;

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由劳动和资本等资 源决定,不受货币供给影响; 长期利率(R)不取决于货币供给。
E1
t0 (d)本国的汇率 时间
图6-10 本国货币供给永久性增加后各经济变量的变动
结论: 长期中,价格水平和汇率的提高与货币供 给的增加成正比。但本币最初的贬值大于 其长期贬值,存在汇率超调(overshooting), 这是短期价格粘性的结果。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
长期均衡分析
不存在价格粘性;
Ife’
B Ife=(Ee-E)/E+Rf
本币表示的收益率
E2
R
R’
图6-2 利率上升的影响
预期汇率的影响:Ee↑→ E↑。
汇率
E2 E1
B A
Ife’
Ife=(Ee-E)/E+Rf
本币表示的收益率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一、概述 汇率决定理论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 也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的理论依据。
国际借贷说 1861:葛逊(英国) :葛逊(英国) 观点: 观点: 金本位制下,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 金本位制下,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 而国际借贷引起了汇率波动。 而国际借贷引起了汇率波动。
购买力平价理论 1922:卡塞尔(瑞典) :卡塞尔(瑞典) 观点:货币的价值在于购买力, 观点:货币的价值在于购买力,两种货币 汇率是购买力之比。 汇率是购买力之比。 汇兑心理说 1927:阿夫达利昂(法国) :阿夫达利昂(法国) 观点:有时,汇率和物价的变化并不一致, 观点:有时,汇率和物价的变化并不一致, 汇率取决于人们对货币走势的看法, 汇率取决于人们对货币走势的看法,对汇率 走势的预期直接影响货币的供求。 走势的预期直接影响货币的供求。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
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 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 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 比。 现代分析中,有学者认为一国的不 可贸易商品与可贸易商品之间存在着 种种联系,从而一价定律对不可贸易 商品也成立。
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的原因
一、不同国家居民在商品消费偏好上的 差异导致了产品的巨大差异性。 差异导致了产品的巨大差异性。 不同的国家在设立物价指数时, 二、不同的国家在设立物价指数时,各 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 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甚至一 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 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 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 三、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 贸易壁垒以及交易成本也加大了这种偏 离。
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 开放条件下,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 的价格比较必须折算成统一的货币; 进行套利活动时,除商品买卖外,还同 时产生了外汇市场上相应的交易活动;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因素,开放经济下 的一价定律是指:以同一种货币衡量的不 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一 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F:外国债券的供求
外国债券供给: 主要是通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盈余获得。 国际收支盈余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储备资产不变。 国际收支的均衡要求经常帐户产生的盈余等于资 本金融帐户的赤字。即经常帐户盈余通过资本金 融帐户流出。 假定只购买外国债券,即形成为外国债券供给。 而在资本金融帐户中反映为对外资产的增加。 如果经常帐户状况稳定,则外国债券的供给稳定, 而且是属外生变量。
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的影响: 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 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货币升值。
本国利率上升的影响: 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利率的上升 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本国货币的贬值。
注: 在流量模型和货币模型中,本国国民收入和本国利率水平的提高,其效应正好相反。
25
第三节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I. II. III. IV. 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资产供给变动与资产市场的短期调整 资产市场长期平衡及其调整机制 对资产组合分析法的评价
26
假定条件
1)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不能完全替代。 原因:国内外金融资产收益与风险不完 全相同 2)利率平价原理不成立。 因此,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的供 求平衡在两个独立市场进行考虑。
27
3)将本国总产量直接引入分析模型。 本国的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 量。 在总量一定时,资产组合的调整是对财富存量 的调整。 私人部门财富的积累和流失是通过经常帐户顺 差和逆差这一流量来实现的。 而经常帐户的变动影响总量,因此,将流量与 存量结合起来。 在浮动汇率制下,顺差和逆差都不进入储备,不 会表现为政府对外资产的变动。只表现为私人财 富的积累和流失。
28
基本思路
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经济人将依 据国内外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程 度的不同来持有财产,即对它们的资产 不断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引起本外币需 求的变化和资本跨国流动,导致汇率改 变。
29
一、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1. 分析的前提假设:
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币M,本国政府债 券B,外国发行的外币债券eF。 短期内,不考虑债券的利息收入对资产总量的 影响。 预期未来汇率不发生变动。
22

以上调整过程将持续到商品价格达到 充分调整,经济达到长期平衡水平为止。 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 加同比例的上升,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 期平衡水平。


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 原状。 物价与汇率调整经济。
23
24
三、对超调模型的评价与检验
超调模型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 合,成为了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 超调模型首先涉及了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从 而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 态学(exchange rate dynamics)。 超调模型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 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 超调模型很难进行计量检验。
运用利率平价分析:
由于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则利 率将逐渐上升。
21
对汇率的影响: 本国利率上升,资本流入,本币将逐渐 升值。 升值是在前一段过度贬值的基础上的回升, 则使汇率逐渐向长期均衡水平趋近。 而本币升值,出口下降。 对产出的影响: 利率上升,私人投资下降。 因此,总产出也将在前一段超出充分就业 水平的高位下调,并逐渐向长期充分就业水 平过渡。
7
二、引进预期后的货币模型
资产市场说认为:预期因素对即期汇率水平的决定 有重要作用。 在货币模型中,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 i – i* = Etet+1 – et
et 为t期的即期汇率(对数形式), Etet+1为t期投 资者所预期的下一期汇率水平(对数形式)。
根据基本模型,整理后得: et =[1/(1+β)]( Zt + β Etet+1)
9
货币模型的不足:
它是以购买力平价为理论基础,如果购买力平价 不成立,它的可信性就存在问题。 在货币市场平衡的分析中,假定货币需求是稳定 的,在实证研究中存在争议。 假定价格水平具有充分弹性,这一点也受到较多 研究者的批评。
实证检验: 大部分的实证检验,货币模型不成立;但对汇 率变动的长期趋势研究有帮助。
上式表示,即期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 (即期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水平,用Zt 表示)以及对下 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用Etet+1表示)的函数。
8
三、对货币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重要地位:
将购买力平价这一主要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汇 率决定理论引入到资产市场。 引入了货币供给、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分析 了这些变量对汇率的影响。 是一般平衡分析,包括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 和外汇市场。 货币模型是资产市场说的简单模型。
17
(2)短期经济平衡:(价格粘性,购买力平价不 成立) 商品价格粘性,但是资产市场迅速反映,汇率和 利率立即调整。 由于购买力平价不成立,运用利率平价分析。 预期未来的本币汇率会处在长期平衡水平(即 Etet+1 = ē ),本国利率水平下降。则本币的即 期汇率将相对于预期的未来汇率水平贬值,即: e1 = ē – ( i1 – i*) 在货币市场上: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货币需求上升, 则货币市场实现新的均衡。
12
二、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几个相关概念:
由于购买力平价在短期不成立,经济存在由短期向长期平衡 的过渡过程。 短期平衡: 即商品价格来不及发生变动时的经济平衡。(购买力平价 短期不成立) 长期平衡: 即商品价格可以充分调整后的经济平衡。(购买力平价 长期成立) 超调: 由于商品价格粘性,即汇率和利率调整幅度在短期内超过 经济长期均衡水平。
19
结论: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形,价格水平不能 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 率下降,本国汇率过度贬值,而且超过长期平衡 所需的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 因此,汇率和利率的过度调整主要出现在这一时 期。
20
(3)经济由短期向长期平衡调整(价格可以缓慢 调整,但是不能充分调整): 价格可以调整,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在不断增加。 由于前一段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价格开始 缓慢上升。
18
利率下降对汇率的影响: 利率下降,而国外利率不变,根据利率平价,资 本流出,直接对汇率产生影响。
本币即期汇率相对于远期汇率将贬值。
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在商品价格不变时,本币实 际汇率也将贬值,这就导致即期出口的上升。 利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 由于利率下降,私人投资上升。 因此,在原有价格水平上,由于出口和国内投资 上升,本国的产出将超出充分就业水平。
13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由于商品价格粘性,总供给曲线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状。 (1)、短期:总需求上升,引起总产出上升,价格不变, 总供给为水平型。
P AD
AD’
P0
AS
Y0
Y1
Y
因为短期内价格粘性,不能立即随需求调整。
14
(2)中期:价格开始随需求上升,缓慢调整,需 求上升,价格上升,产出上升。
第六章 汇率决定理论(中)
1
第六章 汇率决定理论(中)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2
本章阐述的汇率理论有以下特点: 决定汇率的是存量 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 在当期的汇率决定中,预期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 作用。
本章的假定条件: 外汇市场是有效的; 分析对象是一高度开放的小国; 资金是完全流动的,即套补的利率平价始终成 立。
P AD’ AD P1 P0 Y Y0 Y1
AS
15Leabharlann (3)长期:价格开始随需求上升,可以充分调整。 所以,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总需求上升,只能引 起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P AS AD’ P1 AD P0 Y Y0
16
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以其他条件不变,本国货币一次性增加25%为例, 说明超调过程。 (1)经济长期平衡。(价格可以充分调整,购买力 平价成立) 货币一次性增加25%, 价格立即调整,物价同步上升25%, 根据购买力平价,汇率一次性贬值25%。 总供给曲线 产出和利率不变 商品价格上升使经济实现均衡
5
2、基本模型
货币数量方程式 广义的货币数量方程式 广义货币模型

注:潘国陵《国际金融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
6
3、主要因素变动对汇率水平的影响 本币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币供给的一次 性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本国货币同 比例贬值,本国产出与利率不变。(图6-1)
3
第一节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引进预期后的货币模型 对货币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4
一、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1、假定条件: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稳定的货币需求、购买力 平价成立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 响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而是迅速影响 价格的调整,再影响汇率的变动
33
但是,外国利率上升,持有外国债券上升, 因此,外国债券是外国利率的增函数 本国债券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
资产总量上升,货币需求上升。
34
B:国内债券供求
国内债券供给: 主要是通过政府发行或公开市场业务的渠道 国内债券的需求: 本国债券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 本国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而 债券的价格下降,收益上升,故持有本国债券 上升。 本国债券需求是外国利率的减函数 外国利率上升,持有外国债券上升,而资产总 量不变,因此可能会减少持有本国债券。 对外国和本国债券的需求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